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窍诀宝藏论释▪P63

  ..续本文上一页种为法性无有迁变之法界性智;第二种为如明镜一般一切自明而普遍显现之基——大圆镜智;第三种为一味一体、无有分辨之平等性智;第四种为妙观察智,即观待胜义之如有所智以及观待世俗之尽所有智;第五种为成所作智,即能显现各种形象利益众生,其事业广大无边不可思议;第六种为佛陀法身智慧——无为法性之任运自成智。此六种智慧远离一切比喻、言说,也是如来一切智慧中最为主要的,就象摩尼宝珠一般虽然无有欲利益众生等念头却自然能利益众生成办诸事。

  第四众前生起大悲理,发心发愿积累二资粮,

  任运自成智慧力所生;第五如何生起大悲理,

  自然而然生起大悲心,逢遇外境生起大悲心,

  受他劝请祈祷生悲心。

  现证菩提果所获得之第四种功德即在众生前能生起无伪之大悲心。如是之理即行者于学道修道时,发起了殊胜的菩提心,并发愿利乐一切有情,同时也精勤地积累了圆满的福慧二种资粮,最终此功德便由任运自成之智慧力而产生。

  第五种即了知如何生起大悲心的道理,有的于自相续中自然而然地生起大悲心,有的逢遇外境,见到可怜而堪悲悯的众生故生起大悲心,有的受他人劝请或祈祷佛菩萨而生起了大悲心。

  第六以悲利众之方式,乃为有依无依本体三,

  定具此等断除偏袒者,法身无阻无依行利众,

  以发心愿之力净障碍,于众生前现色身饶益;

  报身智慧大悲自现故,有依利益净除十地障;

  本性利益事业法界身,息灭有无增损之性中,

  于诸所化众前随意现,种种化身行持诸事业。

  依宗派见有依利众生,即于究竟圆满之佛地,

  成就身智而行利众事;无依如彼成就无毁灭,

  然如仙人所造之灵塔,依靠愿力如是而显现,

  本性亦行自他之二利,如同彼二有无增损解,

  无二无别本性身之中,如理相应安住而利众。

  此等三者实则一体故,应当精通如前所说理,

  依此摆脱有无边执网,如是获得无上菩提果,

  纵是具有信心凡夫人,亦依共同不共殊胜道,

  精勤依次向上可证得,任运自成如意之功德,

  故勤修解脱道极重要。

  第六法宣讲现证菩提果者以悲心利益众生的方式,分有依、无依、本体三种决定断除偏袒的方式。一者为法身无有阻碍,无有能依所依地施行利众事业,以最初坚定的誓愿之力已清净一切障碍,故于清净的众生前显现报身,于不清净的众生前显现化身,如是显现色身而对众生作饶益;二者报身的智慧、大悲皆自然现前故,有依利益众生、并净除十地菩萨诸般障碍;三者本性利益众生的事业遍一切处,此法界身在息灭了有、无、增、损之法性中,于一切所化众生前能随意显现种种化身来行持弘法利生的诸般事业。

  依照宗派的观点,也分为有依、无依、本体三种。有依利益众生的方式,是在现证究竟圆满佛果时,以成就身智而利益众生。无依是以如有依般成就身智,但不具备能生灭的智慧,然而亦如仙人所造之灵塔(寂天菩萨《入行论》中所载:古印度有位仙人建造了一座可对治龙病的灵塔,此后依灵塔便遣除了许多众生患龙病的痛苦),仙人逝去已久,但因彼之发愿力,灵塔仍能为众生作利益——胜伏龙病。同样的道理,现证菩提者虽无毫许执著,但也因他们先前的发愿力而能显现种种形象度化众生。本体的方式亦行持自他二利事业,如同有依、无依一般,解脱于一切有无、增损之边,住于无二无别的本性身之中,如理相应众生根机,以安住的方, 式而利益众生。, 此等三者实际无有分别,乃一味一体之自性故,我们应当精通如前所说之理,依此殊胜教理即能摆脱有无诸边之执著网。如是欲获得无上之菩提果者,纵然是凡夫,只要具有信心,亦可依共同及不共同之殊胜解脱道,精勤不懈依次第向上修持而证得任运自在如意之功德,是故对于我们每一位修行人来说勤修解脱道极为重要。

  思维当今恶世增厌离,人寿无常浑噩而空耗,

  学问无穷学亦无尽头,是故日夜当修密宗法。

  今生琐事死亦无完时,此起彼伏如同水波纹,

  死时是否有用当慎思,今起当修解脱之菩提。

  将成如何谁亦不可定,怎有安乐无畏之把握?

  是故现今自由自在时,应该前赴永乐解脱处。

  以下是尊者对我等有缘弟众的劝诫。我们应思维于当今五浊兴盛之恶世,造诸恶业者众而奉行十善者寡,这样思维即能增上自己对现世之厌离心。观察思维一下人寿的无常,哪有闲功夫游戏世间,然而世间众人却在浑浑噩噩中空耗自己珍宝般的人生,那是多么的可惜啊!再者,世间诸般学问即如晴朗夜空中的群星一样无穷无尽,不管你怎样学习都难以抵达学海之尽头,是故我们从今起就应日日夜夜不间断地勤修对自己切身具实利的无上密宗之法。

  再看看我们今生所从事的诸般琐事,即便到自己此生命终之时亦不会有完结的时候,一件事情作完,马上又会新出另一件,乃至更多的事,思此虑彼,仿佛每件事都很重要,如是此起彼伏就如水中的波纹一般连绵不断。然而我们兢兢业业所作的一切琐事到自己临终时是否会发挥作用,对此应当反复慎重地思维,所以从今天起,我们就应实修能令自己得到解脱的菩提大道。

  现世诸事以及自己今后的去处将会变成如何光境,对此谁亦不能肯定,那么我们虚丧光阴又怎么会有获得安乐而无任何畏惧的把握?是故,趁自己现今自由自在之时,就应该前赴永远具足安乐的解脱处。

  死时抛弃今生之身体,以及受用亲友等一切,

  谁亦无用独自而前往,此时于谁皈依当慎思。

  如今此情此景不久住,天翻地覆死主降临时,

  尔时自己何为指望谁?是故现今即当修妙法。

  是否智者有无修行等,死时方晓当尽力行善,

  修持精华心性本来义,善趣喜乐任运自成也。

  在死亡之时,我们必定会抛弃自己今生贪执的身体、财食等诸受用,以及难舍难分、深深眷恋的亲朋好友。此等一切对自己独自前往中阴界谁都显得无有用处,此时,我们应当皈依谁?应该向谁祈求救护?这些自己都要仔细慎重地思维。

  如今的此情此景——暇满人身、美好生活、闻思佛法等皆不会长久地留住在我们的身边,天翻地覆之时死主骤然降临,尔时,自己应该怎么办?又应该指望谁来帮助自己脱离困境?所以从现在,从今天,我们即应勤修解脱妙法。

  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智慧就应看他是否有修行的功德与证相等,但这些对于个人来说只有等到死亡降临时自己才会知晓,是故我们应当励力行持一切善法,尤其应修持甚深精华之心性本来义,如是善趣诸般喜乐皆能任运自在地成就。

  解脱妙地珍宝宫殿中,如来前方相迎且享受,

  自证殊胜智慧圆菩提,无边恒久无变大乐义。

  无有正法乞人我劝言,此乃有利心语记心间。

  如是法理功德宝藏论,每一六法亦成精华义,

  著此如意宝珠教言藏,为利诸修解脱之信士。

  每一位修行人在圆满断证功德,而赴往解脱妙地珍宝汇聚之如意宫殿之时,诸佛如来也会前来迎接。届时,我们即可共同享受自证之殊胜智慧、圆满的菩提果,以及无边、恒久、无变之大乐精华义。

  在此,尊者很谦逊地说自己没有什么修行和功德,是无有正法的乞丐,尽管如此,我(此处之我以及下文中之我皆指无垢光尊者)也要以这些劝言勉励诸位密乘行者,因为此等都是有利自身修行之心语,故当牢记于各自心间。

  本论可谓法理论、功德论,亦或宝藏论,每一种六法都可成为甚深精华之义。作者著此如意宝珠般之殊胜教言藏,其目的即是为了利益修持解脱道之广大信士。

  以此善根愿我与众生,无余趋至如来藏本地,

  成为圆满断证之功德,任运自成二利之法王。

  愿我亦于今起生生世,不厌三有利益诸有情,

  于诸圣者前闻正法藏,如是修持令诸佛欢喜,

  纵得菩提亦不舍众生,虽住轮回亦不染过患,

  引见闻忆触者趋菩提,以此愿令佛佛子欢喜。

  为诸具缘者宣甚深法,令诸无缘者播法种子,

  勤勉修持实修达究竟,以此愿令怙主师欢喜。

  窍诀宝藏论——具多闻如来经典财富、以闻思修智慧修炼深广义之胜乘瑜伽士龙钦绕降撰著圆满。

  尊者以撰著此论的善根而作殊胜的发愿:愿我与一切有缘无缘的众生皆能因此善根而无余趋至如来藏之本地,愿大家都能圆满一切断证功德,任运自在地成为能作自他二利事业之大法王,亦愿我从今起于生生世世中不厌离三有而恒时于六道中利益一切有情,并能经常在圣者面前听闻正法宝藏,因为只有这样如理修持才会令诸佛生起欢喜心。纵然我已得到无上菩提的果位也决不舍弃众生,届时虽然常住轮回利益众生却不会染著三有之诸般过患。愿能接引见过我、听过我音声、忆念过我、接触过我的人普皆趋向菩提大乐洲。以此善根还愿诸佛及佛子都生起欢喜心。

  此为具缘众生宣说之甚深窍诀法,对于无缘的众生,也能令他们播下胜法的种子。我真诚地劝勉一切行者,希望他们能精勤修持,最终趋达究竟之坚地。以此善根也愿我的怙主上师们生欢喜心。

  

  全论释竟 愿增吉祥!

  后 记

  本书诞生的缘起,应当追溯到去年秋季。滴水成冰的酷寒已经开始大肆进军喇荣圣地,在战胜了疾病困绕与各种内外严寒的情况下,鄙人发心为诸有缘者宣讲全知无垢光尊者为后人留下的珍贵宝藏之一--《窍诀宝藏论》。

  也许是由于深切体会到闻法机会实在来之不易的缘故,大家齐心协力地克服了难以想象的种种艰辛。其间,部分道友恳切要求将录音整理成册。虽然本人智慧浅薄,在讲解中难免有疏漏之处,但考虑到此法对指导修行人实修,具有不可超越的重大意义,故置个人颜面于不顾,毫不迟疑地欣然应允。

  于此五浊恶世,人们都在为自己的功名利禄而奔忙,能发心实修者实在万不得一。尽管如此,很多实修者却因为缺少实修窍诀的缘故,在修行过程中始终不得要领,尽管多年夙兴夜寐、持之以恒,却落得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的结果。最终导致自己从修行的前线中败下阵来,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有多少希求解脱者望穿双眼,延颈鹤望,期盼着能在修行的茫茫征途上,有一盏耀眼的明灯啊!

  大遍知无垢光尊者实在不愧为末法时期的铁中铮铮、庸中佼佼者,他以博大精深的智慧、言近旨远的言辞,通幽洞微的观察,为后人开采了这个令人欣喜若狂的窍诀宝藏。

  由于修行者的根基不一,相应的指导方式也应千差万别,要想摄集八万四千法蕴之精髓,为众口难调的修行者找到一种万全之策,实在并非易事。尊者别具匠心,以针对不同境界的三百六十多种六法,有的放矢,因势利导,开出了千百剂修行之方。字字发人深省,句句余味无穷。处处流露出异生凡夫即使绞尽脑汁,千思万想也难以企及的境界,不得不令人口服心折、拍案叫绝。尊者尽管在文中洋洋洒洒,千叮万嘱,却万变不离其宗,无一不是为修行的前程廓清迷雾、扫平障碍,实在不愧为希世宝藏的名称。

  无论你是修习何种法门,都能在此宝库中找到仿佛是为自己量体裁衣、定身制作的秘诀。如果你能依照此中言教有条不紊地修习,也就算是踏上了通向光明的通衢大道,获得解脱果位也就为期不远了。我于此诚挚地提醒大家,切莫将珍贵窍诀视为秋风过耳,对之毫不理会,最终与送上门坎的解脱良机失之交臂。望诸位信士能对此文再三进行读诵对照、反复思维,力求真正通达其含义。

  《窍诀宝藏论》既无自释,本人也未曾听闻过有前辈高僧大德对其进行诠释的有关论典。所以,在翻译、讲解、注释过程中,都曾遇到过一系列的艰难。通过大量翻查资料、虚心向各位大德请教,虽然解决了不少难题,但个别偈颂的翻译,还是不得不采用直译的方式,故其词句的阐释,凭借个人理解,仍然有牵强之感。虽然在讲解之时,所涉及的内容较广,但因为担心篇幅过多,令人生厌,故此释仅仅按照字面进行了简略注释。此外,本释也省略了一些涉及甚深修法,不宜公开的内容。整理成文之后,鄙人也颇费了一番功夫进行增删修改,直至比较满意之后,才敢战战兢兢地付之犁枣。若有欠妥之处,还望各方有识之士海涵。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相信各位有缘者依凭坚定的信心,借助这座为迷途众生打造的指路灯塔,即能将内心深处潜在的光明智慧充分地开发出来,获得自然本觉的果位。愿以此功德回向一切众生,令其生生世世不离正法光明,最终获得圆满菩提胜果!

  

  索达吉眺望明月有感而发

  二零零三年中秋佳节于蓉城

  

  1 不动:在古人的概念中,八弓以下的海水是静止不动的。故以此比喻不可动摇之实相。

  索达吉堪布著作文集

  

《窍诀宝藏论释》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佛教科学论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