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竅訣寶藏論釋▪P63

  ..續本文上一頁種爲法性無有遷變之法界性智;第二種爲如明鏡一般一切自明而普遍顯現之基——大圓鏡智;第叁種爲一味一體、無有分辨之平等性智;第四種爲妙觀察智,即觀待勝義之如有所智以及觀待世俗之盡所有智;第五種爲成所作智,即能顯現各種形象利益衆生,其事業廣大無邊不可思議;第六種爲佛陀法身智慧——無爲法性之任運自成智。此六種智慧遠離一切比喻、言說,也是如來一切智慧中最爲主要的,就象摩尼寶珠一般雖然無有欲利益衆生等念頭卻自然能利益衆生成辦諸事。

  第四衆前生起大悲理,發心發願積累二資糧,

  任運自成智慧力所生;第五如何生起大悲理,

  自然而然生起大悲心,逢遇外境生起大悲心,

  受他勸請祈禱生悲心。

  現證菩提果所獲得之第四種功德即在衆生前能生起無僞之大悲心。如是之理即行者于學道修道時,發起了殊勝的菩提心,並發願利樂一切有情,同時也精勤地積累了圓滿的福慧二種資糧,最終此功德便由任運自成之智慧力而産生。

  第五種即了知如何生起大悲心的道理,有的于自相續中自然而然地生起大悲心,有的逢遇外境,見到可憐而堪悲憫的衆生故生起大悲心,有的受他人勸請或祈禱佛菩薩而生起了大悲心。

  第六以悲利衆之方式,乃爲有依無依本體叁,

  定具此等斷除偏袒者,法身無阻無依行利衆,

  以發心願之力淨障礙,于衆生前現色身饒益;

  報身智慧大悲自現故,有依利益淨除十地障;

  本性利益事業法界身,息滅有無增損之性中,

  于諸所化衆前隨意現,種種化身行持諸事業。

  依宗派見有依利衆生,即于究竟圓滿之佛地,

  成就身智而行利衆事;無依如彼成就無毀滅,

  然如仙人所造之靈塔,依靠願力如是而顯現,

  本性亦行自他之二利,如同彼二有無增損解,

  無二無別本性身之中,如理相應安住而利衆。

  此等叁者實則一體故,應當精通如前所說理,

  依此擺脫有無邊執網,如是獲得無上菩提果,

  縱是具有信心凡夫人,亦依共同不共殊勝道,

  精勤依次向上可證得,任運自成如意之功德,

  故勤修解脫道極重要。

  第六法宣講現證菩提果者以悲心利益衆生的方式,分有依、無依、本體叁種決定斷除偏袒的方式。一者爲法身無有阻礙,無有能依所依地施行利衆事業,以最初堅定的誓願之力已清淨一切障礙,故于清淨的衆生前顯現報身,于不清淨的衆生前顯現化身,如是顯現色身而對衆生作饒益;二者報身的智慧、大悲皆自然現前故,有依利益衆生、並淨除十地菩薩諸般障礙;叁者本性利益衆生的事業遍一切處,此法界身在息滅了有、無、增、損之法性中,于一切所化衆生前能隨意顯現種種化身來行持弘法利生的諸般事業。

  依照宗派的觀點,也分爲有依、無依、本體叁種。有依利益衆生的方式,是在現證究竟圓滿佛果時,以成就身智而利益衆生。無依是以如有依般成就身智,但不具備能生滅的智慧,然而亦如仙人所造之靈塔(寂天菩薩《入行論》中所載:古印度有位仙人建造了一座可對治龍病的靈塔,此後依靈塔便遣除了許多衆生患龍病的痛苦),仙人逝去已久,但因彼之發願力,靈塔仍能爲衆生作利益——勝伏龍病。同樣的道理,現證菩提者雖無毫許執著,但也因他們先前的發願力而能顯現種種形象度化衆生。本體的方式亦行持自他二利事業,如同有依、無依一般,解脫于一切有無、增損之邊,住于無二無別的本性身之中,如理相應衆生根機,以安住的方, 式而利益衆生。, 此等叁者實際無有分別,乃一味一體之自性故,我們應當精通如前所說之理,依此殊勝教理即能擺脫有無諸邊之執著網。如是欲獲得無上之菩提果者,縱然是凡夫,只要具有信心,亦可依共同及不共同之殊勝解脫道,精勤不懈依次第向上修持而證得任運自在如意之功德,是故對于我們每一位修行人來說勤修解脫道極爲重要。

  思維當今惡世增厭離,人壽無常渾噩而空耗,

  學問無窮學亦無盡頭,是故日夜當修密宗法。

  今生瑣事死亦無完時,此起彼伏如同水波紋,

  死時是否有用當慎思,今起當修解脫之菩提。

  將成如何誰亦不可定,怎有安樂無畏之把握?

  是故現今自由自在時,應該前赴永樂解脫處。

  以下是尊者對我等有緣弟衆的勸誡。我們應思維于當今五濁興盛之惡世,造諸惡業者衆而奉行十善者寡,這樣思維即能增上自己對現世之厭離心。觀察思維一下人壽的無常,哪有閑功夫遊戲世間,然而世間衆人卻在渾渾噩噩中空耗自己珍寶般的人生,那是多麼的可惜啊!再者,世間諸般學問即如晴朗夜空中的群星一樣無窮無盡,不管你怎樣學習都難以抵達學海之盡頭,是故我們從今起就應日日夜夜不間斷地勤修對自己切身具實利的無上密宗之法。

  再看看我們今生所從事的諸般瑣事,即便到自己此生命終之時亦不會有完結的時候,一件事情作完,馬上又會新出另一件,乃至更多的事,思此慮彼,仿佛每件事都很重要,如是此起彼伏就如水中的波紋一般連綿不斷。然而我們兢兢業業所作的一切瑣事到自己臨終時是否會發揮作用,對此應當反複慎重地思維,所以從今天起,我們就應實修能令自己得到解脫的菩提大道。

  現世諸事以及自己今後的去處將會變成如何光境,對此誰亦不能肯定,那麼我們虛喪光陰又怎麼會有獲得安樂而無任何畏懼的把握?是故,趁自己現今自由自在之時,就應該前赴永遠具足安樂的解脫處。

  死時抛棄今生之身體,以及受用親友等一切,

  誰亦無用獨自而前往,此時于誰皈依當慎思。

  如今此情此景不久住,天翻地覆死主降臨時,

  爾時自己何爲指望誰?是故現今即當修妙法。

  是否智者有無修行等,死時方曉當盡力行善,

  修持精華心性本來義,善趣喜樂任運自成也。

  在死亡之時,我們必定會抛棄自己今生貪執的身體、財食等諸受用,以及難舍難分、深深眷戀的親朋好友。此等一切對自己獨自前往中陰界誰都顯得無有用處,此時,我們應當皈依誰?應該向誰祈求救護?這些自己都要仔細慎重地思維。

  如今的此情此景——暇滿人身、美好生活、聞思佛法等皆不會長久地留住在我們的身邊,天翻地覆之時死主驟然降臨,爾時,自己應該怎麼辦?又應該指望誰來幫助自己脫離困境?所以從現在,從今天,我們即應勤修解脫妙法。

  判斷一個人是否有智慧就應看他是否有修行的功德與證相等,但這些對于個人來說只有等到死亡降臨時自己才會知曉,是故我們應當勵力行持一切善法,尤其應修持甚深精華之心性本來義,如是善趣諸般喜樂皆能任運自在地成就。

  解脫妙地珍寶宮殿中,如來前方相迎且享受,

  自證殊勝智慧圓菩提,無邊恒久無變大樂義。

  無有正法乞人我勸言,此乃有利心語記心間。

  如是法理功德寶藏論,每一六法亦成精華義,

  著此如意寶珠教言藏,爲利諸修解脫之信士。

  每一位修行人在圓滿斷證功德,而赴往解脫妙地珍寶彙聚之如意宮殿之時,諸佛如來也會前來迎接。屆時,我們即可共同享受自證之殊勝智慧、圓滿的菩提果,以及無邊、恒久、無變之大樂精華義。

  在此,尊者很謙遜地說自己沒有什麼修行和功德,是無有正法的乞丐,盡管如此,我(此處之我以及下文中之我皆指無垢光尊者)也要以這些勸言勉勵諸位密乘行者,因爲此等都是有利自身修行之心語,故當牢記于各自心間。

  本論可謂法理論、功德論,亦或寶藏論,每一種六法都可成爲甚深精華之義。作者著此如意寶珠般之殊勝教言藏,其目的即是爲了利益修持解脫道之廣大信士。

  以此善根願我與衆生,無余趨至如來藏本地,

  成爲圓滿斷證之功德,任運自成二利之法王。

  願我亦于今起生生世,不厭叁有利益諸有情,

  于諸聖者前聞正法藏,如是修持令諸佛歡喜,

  縱得菩提亦不舍衆生,雖住輪回亦不染過患,

  引見聞憶觸者趨菩提,以此願令佛佛子歡喜。

  爲諸具緣者宣甚深法,令諸無緣者播法種子,

  勤勉修持實修達究竟,以此願令怙主師歡喜。

  竅訣寶藏論——具多聞如來經典財富、以聞思修智慧修煉深廣義之勝乘瑜伽士龍欽繞降撰著圓滿。

  尊者以撰著此論的善根而作殊勝的發願:願我與一切有緣無緣的衆生皆能因此善根而無余趨至如來藏之本地,願大家都能圓滿一切斷證功德,任運自在地成爲能作自他二利事業之大法王,亦願我從今起于生生世世中不厭離叁有而恒時于六道中利益一切有情,並能經常在聖者面前聽聞正法寶藏,因爲只有這樣如理修持才會令諸佛生起歡喜心。縱然我已得到無上菩提的果位也決不舍棄衆生,屆時雖然常住輪回利益衆生卻不會染著叁有之諸般過患。願能接引見過我、聽過我音聲、憶念過我、接觸過我的人普皆趨向菩提大樂洲。以此善根還願諸佛及佛子都生起歡喜心。

  此爲具緣衆生宣說之甚深竅訣法,對于無緣的衆生,也能令他們播下勝法的種子。我真誠地勸勉一切行者,希望他們能精勤修持,最終趨達究竟之堅地。以此善根也願我的怙主上師們生歡喜心。

  

  全論釋竟 願增吉祥!

  後 記

  本書誕生的緣起,應當追溯到去年秋季。滴水成冰的酷寒已經開始大肆進軍喇榮聖地,在戰勝了疾病困繞與各種內外嚴寒的情況下,鄙人發心爲諸有緣者宣講全知無垢光尊者爲後人留下的珍貴寶藏之一--《竅訣寶藏論》。

  也許是由于深切體會到聞法機會實在來之不易的緣故,大家齊心協力地克服了難以想象的種種艱辛。其間,部分道友懇切要求將錄音整理成冊。雖然本人智慧淺薄,在講解中難免有疏漏之處,但考慮到此法對指導修行人實修,具有不可超越的重大意義,故置個人顔面于不顧,毫不遲疑地欣然應允。

  于此五濁惡世,人們都在爲自己的功名利祿而奔忙,能發心實修者實在萬不得一。盡管如此,很多實修者卻因爲缺少實修竅訣的緣故,在修行過程中始終不得要領,盡管多年夙興夜寐、持之以恒,卻落得乘興而來,敗興而歸的結果。最終導致自己從修行的前線中敗下陣來,實在令人扼腕歎息。

  有多少希求解脫者望穿雙眼,延頸鶴望,期盼著能在修行的茫茫征途上,有一盞耀眼的明燈啊!

  大遍知無垢光尊者實在不愧爲末法時期的鐵中铮铮、庸中佼佼者,他以博大精深的智慧、言近旨遠的言辭,通幽洞微的觀察,爲後人開采了這個令人欣喜若狂的竅訣寶藏。

  由于修行者的根基不一,相應的指導方式也應千差萬別,要想攝集八萬四千法蘊之精髓,爲衆口難調的修行者找到一種萬全之策,實在並非易事。尊者別具匠心,以針對不同境界的叁百六十多種六法,有的放矢,因勢利導,開出了千百劑修行之方。字字發人深省,句句余味無窮。處處流露出異生凡夫即使絞盡腦汁,千思萬想也難以企及的境界,不得不令人口服心折、拍案叫絕。尊者盡管在文中洋洋灑灑,千叮萬囑,卻萬變不離其宗,無一不是爲修行的前程廓清迷霧、掃平障礙,實在不愧爲希世寶藏的名稱。

  無論你是修習何種法門,都能在此寶庫中找到仿佛是爲自己量體裁衣、定身製作的秘訣。如果你能依照此中言教有條不紊地修習,也就算是踏上了通向光明的通衢大道,獲得解脫果位也就爲期不遠了。我于此誠摯地提醒大家,切莫將珍貴竅訣視爲秋風過耳,對之毫不理會,最終與送上門坎的解脫良機失之交臂。望諸位信士能對此文再叁進行讀誦對照、反複思維,力求真正通達其含義。

  《竅訣寶藏論》既無自釋,本人也未曾聽聞過有前輩高僧大德對其進行诠釋的有關論典。所以,在翻譯、講解、注釋過程中,都曾遇到過一系列的艱難。通過大量翻查資料、虛心向各位大德請教,雖然解決了不少難題,但個別偈頌的翻譯,還是不得不采用直譯的方式,故其詞句的闡釋,憑借個人理解,仍然有牽強之感。雖然在講解之時,所涉及的內容較廣,但因爲擔心篇幅過多,令人生厭,故此釋僅僅按照字面進行了簡略注釋。此外,本釋也省略了一些涉及甚深修法,不宜公開的內容。整理成文之後,鄙人也頗費了一番功夫進行增刪修改,直至比較滿意之後,才敢戰戰兢兢地付之犁棗。若有欠妥之處,還望各方有識之士海涵。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相信各位有緣者依憑堅定的信心,借助這座爲迷途衆生打造的指路燈塔,即能將內心深處潛在的光明智慧充分地開發出來,獲得自然本覺的果位。願以此功德回向一切衆生,令其生生世世不離正法光明,最終獲得圓滿菩提勝果!

  

  索達吉眺望明月有感而發

  二零零叁年中秋佳節于蓉城

  

  1 不動:在古人的概念中,八弓以下的海水是靜止不動的。故以此比喻不可動搖之實相。

  索達吉堪布著作文集

  

《竅訣寶藏論釋》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佛教科學論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