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目录

  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多识仁波切 著

   世界佛教三人体系之一的藏传佛教是七世纪到十一世纪由印度引进的大乘显宗佛教和金刚乘密宗佛教思想文化在号称“世界屋脊”的中国青藏高原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中形成的,是具有广泛思想文化内涵和显明地方与民族特色的佛教文化和信仰体系。

   作为佛教,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南传小乘佛教之间在基本教义方面具有许多共同点,但佛教本身是一个思想文化的广阔海洋,由于对教乘信仰重点的选择和所尊经典、教义传承不同,对教义的研究理解深浅程度不同,信教民族各自的思想文化背景和心理素质不同等原因,在佛教內部各大体系和教派之间形成了千差万别、万紫千红的不同特色。佛教各系各派的特色,不仅表现在生活习俗、服饰、饮食起居、礼仪、典章制度、建筑佛画、造型艺术等外部文化方面,而且还表现在哲学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等意识形态和心理素质方面,而这后者才是本质特色。

  多识仁波切 简介

   多识仁波切,本名多识·洛桑图丹琼排,安多华锐藏区天堂寺第六世转世活佛,西北民族大学藏语言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兼任西藏大学客座教授等多种社会职务。雪域当代深孚众望的学者和教育工作者。

  多识仁波切曾先后在拉卜楞寺、天堂寺等寺院拜十多位高僧学者为师,学习了五部四续显密经论及因明、声明等大小五明学科,得到藏传佛教格鲁派学修灌顶及随许的系统传承。

  多识仁波切不但精通佛学,同时也精通藏,汉语言学以及历史,文化等诸多学科。他用两种文字撰写出版了十多本涉及多学科的图书。代表作为《爱心中爆发的智慧》书系。

  目录

  第一章 佛教基础知识

  1、什么叫藏传佛教?

  2、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有什么不同?

  3、藏传佛教各教派之间的不同点在哪些方面?

  4、佛教善恶的标准是什么?

  5、对其他教派应持何种态度?

  6、学习藏传佛教应从何处入手?

  7、佛教的大乘和小乘有什么区别?

  8、无信仰的人能不能学通佛法?

  9、佛教起信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10、学习佛法能解决什么问题?

  11、究竟何法是成佛之法?

  12、进入佛门的第一大法是什么?

  13、佛教中有占卜预测之术吗?

  14、佛教利乐众生,只有行善教化一种方法吗?

  15、佛教如何看待死亡?

  16、既然佛教是“无神论”,为何还有众多神佛呢?

  17、什么叫皈依佛教?

  18、修佛道的男女信徒必须出家吗?

  19、靠书本能不能学到佛法,修出成就?

  20、信仰佛教的人必须要念经拜佛吗?

  21、转“玛尼”经轮有什么作用

  22、俗家弟子和还俗的僧人能穿袈裟吗?

  23、在学法途中,闻、思、修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24、学法获得成就的根本条件是什么?

  25、学问和证悟成就是不是一回事?

  26、佛教修证成就高低的标志是什么?

  27、讲经传法的上师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28、所谓“自创的佛法”,算不算佛法?

  29、有人自称他的“法”是比释迦牟尼的法更高的“佛法”,这种说法可信吗?

  30、真实存在都能看到,看不到的东西,怎能证明是存在的呢?

  31、有人说:“天堂和地狱都是虚构的。”对这种说法如何看待?

  32、生命转世之说,如何证明?

  33、有人说:“细菌是下等微生物。”这话对吗?

  34、有的法师说:“杀蚊虫不算杀生。”这话符合佛法吗?

  35、有人自称“亲自得到过佛、菩萨的传法灌顶”,这话可信吗?

  36、学佛的人多拜师、广求学问,是不是违反戒律?

  37、什么叫传承

  传承有哪几种?

  38、佛教信仰的目的是为了死后进入天堂吗?

  39、西藏僧人学经大概情况是怎样的?

  40、佛的身相是怎样的?

  41、佛教追求的目标是什么?

  42、为什么说没有比皈依法更大、更重要的法?

  43、如何区分佛教的“正信”与“不正信”?

  44、为什么把佛法僧三宝称为“三救星”?

  45、为什么把佛法僧称为“宝”?

  46、佛的遍智有什么特点?

  47、“八万四千法”的“法”指什么?

  48、六道轮回真的存在吗?

  49、皈依三宝后需要遵守什么戒律?

  50、决定有情转世轮回的因素是什么?

  51、什么是“断见”?

  52、什么是“常见”?

  53、能否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解释一下“五蕴”?

  54、能否以通俗易懂的文字来解释一下“十二因缘”?

  55、什么叫做“分别心”?

  56、什么叫做“漏”?

  57、经中说“处处有佛”,为什么说处处有佛呢?

  58、佛教中的“金刚”是什么意思?

  59、什么叫执著?

  60、在家居士如何在日常生活、工作之中修出离心?

  61、心目中的老师,怎么样亲近才可以得到他的摄受?

  62、什么是“五眼”?

  63、什么是“五浊”?

  64、什么是“三苦”?

  65、什么是出世和入世?

  66、藏传佛教有什么特点?

  67、大乘佛教如何定义“善恶”?

  68、什么是“教法”和“证法”?二者是什么关系?

  69、世界三大语系佛教有什么异同?

  70、佛教徒向佛菩萨做水供有什么意义?

  71.什么是菩提道?

  第二章 佛教与现代社会

  72、在高科技社会里,佛教为什么能够获得广泛的信仰?

  73、佛教的人生观、宇宙观和价值观是什么?和其他宗教有什么区别?

  74、佛教和自然科学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75、有人说:“佛教既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这话有道理吗

  76、佛教思想如何与家庭和社会生活相结合?

  77、在家学佛的人,如何对待家庭问题?

  78、学佛的人如何对待社会职业?

  79、佛教徒可以经商吗?

  80、在家弟子如何修持佛法?

  81、不放弃五欲能不能学佛?

  82、在现今时代,如何保持不退学佛的信念?

  83、以现代语体翻译、讲解经论是否社会化、庸俗化了?

  84、佛教如何看待“生命本源”的说法?

  85、有人主张以语体文翻译经典,而有人主张以文言文翻译,仁波切如何看待?

  86、如何辨别打着佛教旗号,诈骗钱财的邪门外道?

  87、如何才能有效防止邪教及附佛外道蔓延?

  88、有人说“宗教是盲目的信仰主义”,这话对吗?

  89、佛教如何认识客观世界的事物?靠神灵启示吗?

  90、佛教的戒律以及天堂、地狱思想对现代社会有什么帮助?

  91、有人说,“宗教都是否定人的作用而听从神灵”,这话对吗?

  92、佛教如何看待社会福利事业?

  93、佛教如何看待环保?

  

  第三章

  教理学修相关解答

  94、汉传佛教大德主张,学佛必须先从“有”,后到“空”,若不知“有”,焉知“空”?这种说法和藏传佛教的观点是否一致?

  95、汉传佛教禅宗是密宗还是显宗?

  96、有人说:“禅是中国人发明创造的。”这种说法对吗?

  97、汉传佛教的性、相二宗等同于藏传佛教的深观、广行二大车轨吗?

  行法吗?

  99、认识到缘起性空的道理和“见性开悟”有什么不同?

  100、有人说:“一真法界,不与万物俱,万物生灭无常,一真法界,如如不动。”这话对吗?

  101、有人说:“三法印乃小乘,大乘只一法印。” 这话对吗?

  102、既然诸佛依法成佛,那么最先佛依什么法成佛?

  103、“学佛以心为本”的说法和“万法唯心”的说法,意思是否相同?

  104、藏传系大多认为必须以广大的福德资粮做成佛之基石,在此基础上再深入究极,彻证深观。这种说法为何正确

  105、有人说“学佛不需要学佛经”,“佛经过时了”。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

  106、有人说:“学佛应从读经入手,不应从读论入手。”此话有道理吗?

  107、有人说:“阅经不应深究经义。”此说有道理吗?

  108、有人说:“大乘佛经属后人伪造。”此话有道理吗?

  109、有人说:“佛只有法身说法,报身、应身、化身说不了法。”这话有道理吗?

  110、有人说:“佛经是文字般若,对开悟没有作用。”这种说法对吗?

  111、有人说:“我对宗喀巴的佛学思想,有的赞成,有的不赞成。赞成的是他对戒律的重视和示范作用,不赞成的是宗喀巴确立的过于庞大近乎戏论的佛学体系,这种佛学体系从很大程度上已经失去了佛学本有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对于宗喀巴大师的很多佛学观点,我也非常不赞同。”你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112、有人认为:“因明等形式逻辑其作用只能判别世俗谛范围的事物,不能论证中观深义,如《楞伽》等经对五支论法有所批评,唯识家也有“真如无同喻”的说法,也就是说,若不能依于即空缘起论理法,就不能算作是论究竟真理,也起不到破邪显正的作用。”这种观点是否正确?

  113、有人说:“因明逻辑起不到破邪显正的作用,如用某种方法破斥他人,他人也可以用同一理由来反驳你,命题始终无法成立。比如,佛弟子用“无常”破斥外道的“常”,外道也可以用“常”来破斥你的“无常”,各有各的理由,谁也说服不了谁。”这种说法对吗?

  114、因明学在“十明”中单独列为一门学科,与内学(佛学)相对,这说明因明并非内学,从因明本身来看,它也是一门佛教和外道以及世俗学界都可以通用的学科,但是为何藏传佛教要将因明列为内学五部之一?

  115、有学者考证,《现观庄严论》非弥勒菩萨所著。请问你对此有何看法?

  116、有人认为《俱舍论》中说的器世界状态与现代科学证实的器世界不一样,应以科学证实的现量为准;又有人说《俱舍论》中的器世界并非凡人的现量所见的器世界,而是断惑证真的佛的境界。对此应如何看待?

  117、不受戒,但依戒修习,能否成佛?

  118、神通是不是修炼成就的标志?

  119、佛法中说,即使教字母之启蒙师也要视…

《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目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