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疑問解答300題
多識仁波切 著
世界佛教叁人體系之一的藏傳佛教是七世紀到十一世紀由印度引進的大乘顯宗佛教和金剛乘密宗佛教思想文化在號稱“世界屋脊”的中國青藏高原特殊的人文地理環境中形成的,是具有廣泛思想文化內涵和顯明地方與民族特色的佛教文化和信仰體系。
作爲佛教,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南傳小乘佛教之間在基本教義方面具有許多共同點,但佛教本身是一個思想文化的廣闊海洋,由于對教乘信仰重點的選擇和所尊經典、教義傳承不同,對教義的研究理解深淺程度不同,信教民族各自的思想文化背景和心理素質不同等原因,在佛教內部各大體系和教派之間形成了千差萬別、萬紫千紅的不同特色。佛教各系各派的特色,不僅表現在生活習俗、服飾、飲食起居、禮儀、典章製度、建築佛畫、造型藝術等外部文化方面,而且還表現在哲學思想、道德價值觀念等意識形態和心理素質方面,而這後者才是本質特色。
多識仁波切 簡介
多識仁波切,本名多識·洛桑圖丹瓊排,安多華銳藏區天堂寺第六世轉世活佛,西北民族大學藏語言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系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兼任西藏大學客座教授等多種社會職務。雪域當代深孚衆望的學者和教育工作者。
多識仁波切曾先後在拉蔔楞寺、天堂寺等寺院拜十多位高僧學者爲師,學習了五部四續顯密經論及因明、聲明等大小五明學科,得到藏傳佛教格魯派學修灌頂及隨許的系統傳承。
多識仁波切不但精通佛學,同時也精通藏,漢語言學以及曆史,文化等諸多學科。他用兩種文字撰寫出版了十多本涉及多學科的圖書。代表作爲《愛心中爆發的智慧》書系。
目錄
第一章 佛教基礎知識
1、什麼叫藏傳佛教?
2、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有什麼不同?
3、藏傳佛教各教派之間的不同點在哪些方面?
4、佛教善惡的標准是什麼?
5、對其他教派應持何種態度?
6、學習藏傳佛教應從何處入手?
7、佛教的大乘和小乘有什麼區別?
8、無信仰的人能不能學通佛法?
9、佛教起信的思想基礎是什麼?
10、學習佛法能解決什麼問題?
11、究竟何法是成佛之法?
12、進入佛門的第一大法是什麼?
13、佛教中有占蔔預測之術嗎?
14、佛教利樂衆生,只有行善教化一種方法嗎?
15、佛教如何看待死亡?
16、既然佛教是“無神論”,爲何還有衆多神佛呢?
17、什麼叫皈依佛教?
18、修佛道的男女信徒必須出家嗎?
19、靠書本能不能學到佛法,修出成就?
20、信仰佛教的人必須要念經拜佛嗎?
21、轉“瑪尼”經輪有什麼作用
22、俗家弟子和還俗的僧人能穿袈裟嗎?
23、在學法途中,聞、思、修之間是什麼樣的關系?
24、學法獲得成就的根本條件是什麼?
25、學問和證悟成就是不是一回事?
26、佛教修證成就高低的標志是什麼?
27、講經傳法的上師應具備什麼樣的條件?
28、所謂“自創的佛法”,算不算佛法?
29、有人自稱他的“法”是比釋迦牟尼的法更高的“佛法”,這種說法可信嗎?
30、真實存在都能看到,看不到的東西,怎能證明是存在的呢?
31、有人說:“天堂和地獄都是虛構的。”對這種說法如何看待?
32、生命轉世之說,如何證明?
33、有人說:“細菌是下等微生物。”這話對嗎?
34、有的法師說:“殺蚊蟲不算殺生。”這話符合佛法嗎?
35、有人自稱“親自得到過佛、菩薩的傳法灌頂”,這話可信嗎?
36、學佛的人多拜師、廣求學問,是不是違反戒律?
37、什麼叫傳承
傳承有哪幾種?
38、佛教信仰的目的是爲了死後進入天堂嗎?
39、西藏僧人學經大概情況是怎樣的?
40、佛的身相是怎樣的?
41、佛教追求的目標是什麼?
42、爲什麼說沒有比皈依法更大、更重要的法?
43、如何區分佛教的“正信”與“不正信”?
44、爲什麼把佛法僧叁寶稱爲“叁救星”?
45、爲什麼把佛法僧稱爲“寶”?
46、佛的遍智有什麼特點?
47、“八萬四千法”的“法”指什麼?
48、六道輪回真的存在嗎?
49、皈依叁寶後需要遵守什麼戒律?
50、決定有情轉世輪回的因素是什麼?
51、什麼是“斷見”?
52、什麼是“常見”?
53、能否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解釋一下“五蘊”?
54、能否以通俗易懂的文字來解釋一下“十二因緣”?
55、什麼叫做“分別心”?
56、什麼叫做“漏”?
57、經中說“處處有佛”,爲什麼說處處有佛呢?
58、佛教中的“金剛”是什麼意思?
59、什麼叫執著?
60、在家居士如何在日常生活、工作之中修出離心?
61、心目中的老師,怎麼樣親近才可以得到他的攝受?
62、什麼是“五眼”?
63、什麼是“五濁”?
64、什麼是“叁苦”?
65、什麼是出世和入世?
66、藏傳佛教有什麼特點?
67、大乘佛教如何定義“善惡”?
68、什麼是“教法”和“證法”?二者是什麼關系?
69、世界叁大語系佛教有什麼異同?
70、佛教徒向佛菩薩做水供有什麼意義?
71.什麼是菩提道?
第二章 佛教與現代社會
72、在高科技社會裏,佛教爲什麼能夠獲得廣泛的信仰?
73、佛教的人生觀、宇宙觀和價值觀是什麼?和其他宗教有什麼區別?
74、佛教和自然科學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75、有人說:“佛教既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學。”這話有道理嗎
76、佛教思想如何與家庭和社會生活相結合?
77、在家學佛的人,如何對待家庭問題?
78、學佛的人如何對待社會職業?
79、佛教徒可以經商嗎?
80、在家弟子如何修持佛法?
81、不放棄五欲能不能學佛?
82、在現今時代,如何保持不退學佛的信念?
83、以現代語體翻譯、講解經論是否社會化、庸俗化了?
84、佛教如何看待“生命本源”的說法?
85、有人主張以語體文翻譯經典,而有人主張以文言文翻譯,仁波切如何看待?
86、如何辨別打著佛教旗號,詐騙錢財的邪門外道?
87、如何才能有效防止邪教及附佛外道蔓延?
88、有人說“宗教是盲目的信仰主義”,這話對嗎?
89、佛教如何認識客觀世界的事物?靠神靈啓示嗎?
90、佛教的戒律以及天堂、地獄思想對現代社會有什麼幫助?
91、有人說,“宗教都是否定人的作用而聽從神靈”,這話對嗎?
92、佛教如何看待社會福利事業?
93、佛教如何看待環保?
第叁章
教理學修相關解答
94、漢傳佛教大德主張,學佛必須先從“有”,後到“空”,若不知“有”,焉知“空”?這種說法和藏傳佛教的觀點是否一致?
95、漢傳佛教禅宗是密宗還是顯宗?
96、有人說:“禅是中國人發明創造的。”這種說法對嗎?
97、漢傳佛教的性、相二宗等同于藏傳佛教的深觀、廣行二大車軌嗎?
行法嗎?
99、認識到緣起性空的道理和“見性開悟”有什麼不同?
100、有人說:“一真法界,不與萬物俱,萬物生滅無常,一真法界,如如不動。”這話對嗎?
101、有人說:“叁法印乃小乘,大乘只一法印。” 這話對嗎?
102、既然諸佛依法成佛,那麼最先佛依什麼法成佛?
103、“學佛以心爲本”的說法和“萬法唯心”的說法,意思是否相同?
104、藏傳系大多認爲必須以廣大的福德資糧做成佛之基石,在此基礎上再深入究極,徹證深觀。這種說法爲何正確
105、有人說“學佛不需要學佛經”,“佛經過時了”。這種說法是否有道理?
106、有人說:“學佛應從讀經入手,不應從讀論入手。”此話有道理嗎?
107、有人說:“閱經不應深究經義。”此說有道理嗎?
108、有人說:“大乘佛經屬後人僞造。”此話有道理嗎?
109、有人說:“佛只有法身說法,報身、應身、化身說不了法。”這話有道理嗎?
110、有人說:“佛經是文字般若,對開悟沒有作用。”這種說法對嗎?
111、有人說:“我對宗喀巴的佛學思想,有的贊成,有的不贊成。贊成的是他對戒律的重視和示範作用,不贊成的是宗喀巴確立的過于龐大近乎戲論的佛學體系,這種佛學體系從很大程度上已經失去了佛學本有的靈活性和實用性。對于宗喀巴大師的很多佛學觀點,我也非常不贊同。”你認爲這種說法有道理嗎?
112、有人認爲:“因明等形式邏輯其作用只能判別世俗谛範圍的事物,不能論證中觀深義,如《楞伽》等經對五支論法有所批評,唯識家也有“真如無同喻”的說法,也就是說,若不能依于即空緣起論理法,就不能算作是論究竟真理,也起不到破邪顯正的作用。”這種觀點是否正確?
113、有人說:“因明邏輯起不到破邪顯正的作用,如用某種方法破斥他人,他人也可以用同一理由來反駁你,命題始終無法成立。比如,佛弟子用“無常”破斥外道的“常”,外道也可以用“常”來破斥你的“無常”,各有各的理由,誰也說服不了誰。”這種說法對嗎?
114、因明學在“十明”中單獨列爲一門學科,與內學(佛學)相對,這說明因明並非內學,從因明本身來看,它也是一門佛教和外道以及世俗學界都可以通用的學科,但是爲何藏傳佛教要將因明列爲內學五部之一?
115、有學者考證,《現觀莊嚴論》非彌勒菩薩所著。請問你對此有何看法?
116、有人認爲《俱舍論》中說的器世界狀態與現代科學證實的器世界不一樣,應以科學證實的現量爲准;又有人說《俱舍論》中的器世界並非凡人的現量所見的器世界,而是斷惑證真的佛的境界。對此應如何看待?
117、不受戒,但依戒修習,能否成佛?
118、神通是不是修煉成就的標志?
119、佛法中說,即使教字母之啓蒙師也要視…
《藏傳佛教疑問解答300題 目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