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届】普茶发言选摘
明海法师:
今天是这届夏令营的第六天,在这几天里主要是讲课的老师们在说、在讲,各位营员在学习方面有什么问题,有什么心得,对柏林寺常住有什么意见,对这次活动有什么建议,大家相互讨论的机会并不多,所以今天晚上我们安排这么一次普茶会,让大家畅所欲言。
净慧法师:
赵州祖庭有一个传统,就是“赵州茶”。“赵州茶”已经流传了一千余年,尽管在柏林寺有一段时间,“赵州茶”的传统已经失传了,但是“赵州茶”却是流传天下。在柏林寺失去这个传统的时候,在各地依然流行着“赵州茶”这个公案。今天晚上既然是普茶会,那么作为赵州祖庭的本地风光,首先就请大家品尝“赵州茶”。
赵州祖师当年教人“吃茶去”的时候,应该说是解决了无数人心头的彷徨和徘徊、困挠和烦恼。千载之下,我们今天来吃茶的时候,应该还具有同样的味道,我们才能够真正延续赵州的门风。可是我自己非常惭愧,“赵州茶”究竟是什么味道,我自己也没有尝到。但是我希望通过这种提倡,使大家能够尝到“赵州茶”的味道。
徐如雪(上海):
这几天我感受颇深。因为在这以前,我是基本上没有接触什么佛教的,只是看了一些佛教基本的书。在这几天里,我是听一场报告,佛教对我的影响就深一层,到了昨天我觉得还是应该皈依三宝。所以这几天对我的一生影响颇大,可能是我的生命的转折点吧。我以前把佛教看成一门学问,可以作为一种爱好来研究。现在我觉得应该把佛教作为安身立命的一种法,而且我已经皈依了佛教,作为一名三宝弟子,就应该有责任来弘扬佛法。
班文战(北京):
今天柏林寺的大和尚和各位法师慈悲,请我们品尝赵州茶,以我有限的知解来看,赵州茶的味道是一样的,但是每一个人品尝是不一样的。我自己的感觉就是赵州茶绵长而清淡,温暖而又亲切。
我想讲一两点这次参加夏令营的感想。我想我和柏林寺夏令营应该是机缘很深的,因为我接触佛教就是从去年参加第二届生活禅夏令营的一个朋友那里开始的,今年初皈依了三宝。皈依以后,我就一直希望能有大德来给以指引。来到这里,首先是改变了我对僧人的印象,以前我对佛教徒特别是僧人接触很少,总觉得僧人应该是非常严肃的,但是这次看到柏林寺从大和尚到各位法师都很有亲和力,使我对佛教有了一个更深刻的感性认识。再一个感觉就是这次活动给我生活的指导是相当大,从吃饭、走路、穿衣到生活当中的各个方面,对佛教的精神都有了一些亲身体验。我觉得这次活动给我的最大帮助,就是使我能够从知见方面解决了一些问题。比如说以前总是把“空”和“有”,“有为”和“无为”,“出世”和“入世”对立起来,通过各位法师的讲座,通过观察各位法师的言行,使我对这些问题有了一点点的认识。
这几天给我的感觉可以说是很清凉的,虽然说前两天有一些闷热,但是我们内心的感觉,我想各位和我的感觉都是一样的:这几天我想我们的身体是越来越累,但我们内心却越来越轻松。这几天时间我感觉过得非常非常快,眼看就要离开柏林寺了。但是我想,即使我们暂时离开了柏林寺,但不论走到什么地方,处处都应该是我们的柏林寺,也就是说生活当中处处都应该是我们的道场。而且我非常希望以后能够再有机缘重归柏林寺。
王相辉:
我说说出坡拔草的一点体会。寺里草坪本来种的都是好草,但是野草长出来比好草根扎得还深,拔的时候非常费力。因此我想我们的修行过程就好像把好草保护起来,把那些恶的东西——野草,即使根扎得再深,也要有决心、有信心把它们拔出去。也就是说,种下什么,就长什么,把好草留下了,留了好种子,那么到第二年肯定长出的是好草,是草坪的草;如果留下野草的种子,第二年长出的就是野草。因此奉劝大家,即使再难,野草草根扎得再深,我们也一定要把它拔出来。
某营员:
我对佛教了解很少,因为听朋友的介绍,才有幸参加这一次生活禅夏令营。我原来对佛教的认识有一些错误的地方,比如认为僧人出家是消极避世。现在通过生活禅夏令营这些想法都改变了。我觉得学佛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我非常赞同生活禅提出的“但看脚下,莫问前程”的修行要点。无论我们干什么事业,无论搞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应该是这样子的。另外,我觉得这次活动从整体上来说,办得非常圆满,但我觉得各位营员之间,还有营员跟各位法师、居士之间,相互谈心的机会比较少,大伙不能够充分地交流。我希望以后办夏令营在这方面做得更好一点。
某营员:
我刚开始学佛是出于一种健康的考虑,因为我的身体特别不好。但是学佛以后我就觉得仅仅是因为身体的原因在佛教中找到寄托的话,那就低估了佛教。我参加了第一届夏令营以后,我学会了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去工作,在工作当中,我努力精进,获得了很多殊荣。但是这些荣誉并没有真正改变我的心态,我始终是用一种被迫承担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由于健康等原因,我生活得非常消极,我不太热爱我的生命,我觉得死对我来说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是一种解脱。但是通过这次夏令营,通过各位法师的教导,我觉得应该用一种积极的、快乐的、宁静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既然我不在乎外在的荣誉,那么我就要努力寻找一种新的信念、新的精神支柱。我想以我的行动来感谢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各位同修。
某营员:
我建议夏令营设立一个写日记的功课,这样我们可以把从入营开始一直到结束这几天的内心感受都记录下来。这也是对我们日常生活中实际修行的一种反省。另外,我还希望夏令营多安排一些营员和老师们接触、请益的机会,有时候想问问题,但在课堂上又不方便也不好意思,如果安排一个时间,让老师们分别地坐在某个地方,让同学们分头去提问,这样一些具体的问题就可能得以解决。
郑征(南京):
我学习佛法的一个感受是我们要自强不息,就是说修行不能等诸佛菩萨帮忙,修行要靠自己努力,很多事情应该多想想自己做得怎么样,而不要求别人怎么样。还有一个感受是我们修行应落实在生活当中,从改正自己的坏习惯、坏习气开始,有时候我们讲起佛法来可以天花乱坠,但是一落实到行动上,改正坏习惯就挺难,所以我觉得学佛还是要实实在在的。
某营员:
能有这样的机会是我的福份,我感到非常高兴。我的专业是心理学,我的研究方向是身心健康,但是在我学习本专业的过程中,看到咱们国家学术内部是照搬西方那一套,对这种现状,我是越学越不满意,所以回过头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儒家、道家、气功等等我都涉及过,但是最后我就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佛家的学说上了,佛教的苦集灭道四谛说把人生讲得比西方透彻得多,而且佛教的大乘精神、普渡众生的精神特别令人感动,这也成了我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另外,我还有一个想法,就是我们初学者如何对佛教、佛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因为自学感到特别难,所以中国佛学院是不是也招收我们这些俗人,比如办函授、旁听等等
能不能有这样的机会,我期待着那一天。
某营员:
我想以我这几年学佛的体验,发表一下我自己的理解。首先是关于社会对佛教的误解,我们在弘法的过程中很多人不理解,我想这与我们本身没有真正领悟佛法,没有善巧方便有关。我们之所以感到苦恼、矛盾,原因还在于我们自身有障碍。第二是我们在生活中要随缘而不要攀缘。正如净慧法师所说的,我们要生活在当下,当下我们该做什么就做好什么,不要停留在过去,也不要思虑未来。做好了眼前的每一件事情,就等于做好了所有的事情。
张磊(山东):
生活禅夏令营就要结束了,难忘各位高僧大德的讲演,难忘云水生涯,难忘传灯法座,也难忘今天的普茶会。我建议净慧法师出一本书,把生活禅的宗旨、意义、内容、方法都阐明,可以把这三届夏令营的讲演都收集在一起,在全国公开发行,我想全国各地的青年人都会欢迎的。最后,我想刚才都是营员发言,能不能请每位师父送给我们全体营员一句话,可以是禅诗,也可以是警语。
来自辽宁的某营员:
我谈几句。第一个体会就是这次活动从中国佛协、河北佛协一直到柏林寺各位法师、居士都非常重视,活动组织得有条不紊。第二个体会就是在报到的那一天,一进大门看到有一块牌子:“我已到家了。”我心里非常温暖,确实有一种好像远方游子归家的情感。我带了相机,马上照了一张相。最后,关于夏令营,营员的吸收有年龄、文化等种种限制,今后是否可以举办春令营、秋令营、冬令营等等,给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的人讲讲不同的法门,比如对老人,就可以多介绍净土往生的法门。
北京某居士:
我最早接触佛教是看蔡志忠漫画《禅说》和《六祖坛经》。我想,佛教能不能多运用这种浅显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它
江西徐居士:
这几天很多营员谈到佛法与气功的问题。我练过气功,而且非常执迷、着魔,所以走了一大段弯路,要不是诸佛菩萨、大德法师慈悲摄受,我此生恐怕就毁了。我想把我的经验说出来,各位同修也可以我为教训,少走弯路。
我练气功曾经到了神经兮兮的地步,比如坐到卫星天线下边,企图接收宇宙外来的信息,这些说起来既可笑又可悲。走过这段弯路,再来亲近佛法,感到佛教非常的亲切、慈悲。那天坐禅,听到大和尚…
《三届:普茶发言选摘(明海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