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三届:海峡两岸佛教界人士交流座谈会纪要

  【三届】海峡两岸佛教界人士交流座谈会纪要

  净慧法师:

  今天是我们第三届生活禅夏令营的第一天。趁今天晚上这个时间,我们开一个小型的海峡两岸佛教界人士座谈会。本来这个会应该是在夏令营要结束的时候开,那样内容会比较充实一点,谈问题就会更有一些针对性。因为明天惠空法师就要离开,所以我们就提前开。虽然是第一天,我想就夏令营的情况还是能够谈一些的。比如我们的准备工作、整个的活动安排有哪些不足的地方,这些问题在活动一开始的时候就会暴露出来。另外,今天因为听了政府方面领导人的讲话以及中国佛教协会代表的讲话,我想如果能够就夏令营未来的发展谈一点前瞻性的意见的话,也还是很有意义。所以我们还是抓紧今天这个时间邀请大家来举行这个小型的座谈会。

  参加座谈会的这些人士,大家彼此有的不认识,我们还是来介绍一下:

  台湾慈光寺住持、柏林禅寺西堂惠空法师

  中国佛教协会教务部副主任、柏林寺后堂妙华法师

  台湾大乘精舍主持、《慈云》杂志发行人乐崇辉居士

  河北禅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杨佛兴居士

  本届夏令营赞助人夏泽红居士

  柏林禅寺堂主新福法师

  柏林禅寺监院常辉法师

  日本留学僧木村礼道法师

  柏林禅寺现任监院、河北禅学研究所干事明海法师

  柏林禅寺知客明启法师

  柏林禅寺志远法师

  河北禅学研究所研究人员黄明尧居士

  北京邓殿臣教授、赵桐教授、陈林居士等

  杨佛兴居士的学生于瑞华居士等

  好,我就不占用大家的时间,希望能够聆听到各位非常宝贵的意见。

  惠空法师:

  我认为营队在中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未来发展的趋势也非常远大。诚如刚刚大和尚所讲的,在中国佛教协会方面,不仅是支持,而且希望能够扩大影响;在政府部门方面也是给予了很大的关心。那么,如果外在的、客观的环境上没有障碍的话,关键问题就要看我们内在的、主动推展的情势如何了。这个推展的情势,以我自己的经验来看,有两个引导的理念:第一是本身实力的充实;第二是对整个佛教的影响。在这两个方面,应该是以本身实力的充实为主轴,来带动对整个佛教的影响。

  所谓本身实力的充实,就是说我们怎么样吸引更多的人投入这个营队,让主办单位在每办过一次以后,就有更大的能量来办下一次的活动,而且办起来能够更轻松。虽然这种能力的充实不一定要在一年、两年内达成,可是我觉得要有这样一个发展的远景。

  以我个人的经验,内在力量的凝聚,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僧团本身的发展。在台湾,活动是不是有成绩,从人的立场来看,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是慢慢地会不会有一些人投入这个僧团,简单讲就是在这个团体里面出家。如果我们以出家人的素质与数量的发展来衡量一个团体是否有足够力量的话,那么我们怎么样让出家人留在这个团体里面,或者说让更多的人在这个团体里面出家,就是一个最核心的问题,也是最关键的问题。这个问题思维下去,他为什么要在这个地方出家呢

  很多的因素。以我的理解就是,他希望有一个修行的环境,就是说,在这里出家,这里的师长或环境是不是能够让他安心地修行

  是否有一条路能够让他安心地走下去

  我把这些问题提出来,是因为这与我们刚刚讲的团体的发展有重要关系。

  本身实力的充实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居士的多寡。居士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学者,像杨先生和邓教授,还有上两届复旦大学的王教授、北京的于先生。学者教授能够带动很多人,而且把这个力量往外带,向内聚集,是很好的一个力量。另一类就是来参加过夏令营的营员,我们把他们再聚集起来,给他们再教育,三年、五年以后也可以成才,可以影响出去,带动起内聚的力量。

  总而言之,在整个活动的未来发展上,人的资源的内聚是关键,而最根本的是我们佛法的力量是不是足够强,比如我们办一个禅七,或带一个营队,是不是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这是最关键的。

  第二点,影响力的问题。听说本届夏令营报名者就有五、六百人,我不知道具体情况怎么样。在台湾,很多人办大专营队,可是人数没有这么多,素质也参差不齐。我觉得我们应该把营队慢慢延伸到其他地方去,我们可以给来这里的学长一些书,或者跟他们继续联络,他们有了书或对佛法有了更大信心之后,就会扩大我们在寺院以外、课程以外的影响力。还有在台湾办营队有两种方式,一是男女合起来办,就像我们现在这样的,这种方式比较多;另一种是男女众分开上课,台湾有这么一个现象,当然大陆情形和台湾不一样,我只是把我的一些经验提出来。

  我今天所提的重点就是怎么样在人的素质方面不断有所提升,我想先简单讲到这个地方。

  乐崇辉居士:

  我非常高兴到这边来参加这么一个有意义的盛会。尤其净慧法师办这个夏令营是值得我非常赞叹和钦佩的,这非常难能可贵。听说办第三届,我也很愿意来跟年轻朋友们谈佛法。今天在开营式上,中国佛协刀秘书长特别鼓励我们,肯定我们,支持我们,希望推广夏令营,使它普及化,我想这句话我们应该牢牢记在心里。

  年轻朋友学佛,对于国家的安定、社会的净化有深远的影响。台湾也是一样,有很多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也是用宗教的力量来解决这些问题。比如,惠空法师也知道,他也去,我本人也去,我们每个月要到监狱去一次弘法,那些犯人,尤其重刑犯、吸毒犯,受到我们的感化,出狱后回归的情形很少,大部分都可以改过自新。我想我们提出来供作参考。而且我们也到青少年感化院,也就是12岁到17岁的青少年犯罪可以讲是普遍性的,而且是国际性的,这是非常可怕的一个社会问题。青少年为什么犯罪,我想这都是心理上有压力,自我要求过高,外在的环境以及结交的不良朋友等等因素,所以我们必须要注意到社会方面的影响。佛法目的是要安定社会,安定人心,所以我们是否该注意到这方面教化工作的开展,我想政府会支持这个观念。我们既然有很多学佛的青年,不妨训练一些人才,这是我一点小小的意见。

  大陆自从开放以后,佛教的发展慢慢地有复兴的现象,尤其像净慧法师有这么大的魄力来恢复柏林禅寺。一千多年以来,这个道场都荒废了,今天能够恢复,要有很大的魄力。这也是保护我们国家级的文化,这是我们老祖宗的本钱,外国人来学习我们的文化,对我们祖国的进步,可以看得很清楚。希望我们继续来做这种发展寺院的业务。

  寺院僧团发展以后,我们必须要重视到寺院的社会教益和社会福利。社会的教益就是智慧,社会的福利就是福德,就是福慧双修。我们要注意到寺院的社会教益和社会福利的功能。因为一个寺院没有功能,等于我们在这儿并没有弘法利生,没有对社会、对人民、对国家作贡献,所以我们应该在这方面着眼。第一个是培养人生指导师,也可以说像基督教的传道士一样,要从基本上、从为人处事上给予人们正确的人生指导;第二个是培养心理辅导师,去帮助人们正确地肯定自己,探索自我,把内心的不平衡达到平衡,我想这也是非常重要的;第三个是培养社会工作师,就像基督教的爱心一样,要走向社会,去帮助社会上最没有人注意的地方,这是我们佛教徒的本分。社会工作的原则就是扶弱济贫,对于残障者,对于精神病患者,对于悲观失望的人,我们怎么样帮他一把,使他能够建立起信心,我想这是非常重要的。这样的话,我们的社会会安定下来。这就是福慧双修的重要的资粮。社会教益就是人生指导师的一种责任,就是智慧;心理辅导师和社会工作师属于社会福利方面,就是福德,这就是福慧双修。这样我们的人才才能渐渐培养出来,对于国家发展、建设,对社会的安定、净化非常有作用。今天提出这个问题来很希望能和大家交换意见。

  还有一个问题,我们在上课时讲了,他们明白不明白也没法问,是不是有这么一堂课,来一个综合座谈,大家都可以问,所有的老师都在前面,问到哪一位老师,哪位老师就来回答这个同学的问题,解决他心里的疑问,这样,大家就可以双向沟通,双向很谐和地进行对话。这就是我今天一个小小的浅见,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杨佛兴居士:

  现在国际性的社会治安不太好,恐怖活动非常猖獗,主要问题就是很多人对因果报应、随业轮回这个道理的忽视。我们办夏令营,一方面是为了培养人才,另一方面我们要提倡人间佛教,使人们知道佛教对社会治安有好处。由于相信因果轮回的道理,人们就会遵纪守法。另外,我同意刚才法师和居士讲的,佛教徒还应对社会要有所贡献,做一些公益事务。如果个别居士信佛以后,只顾自己念佛,对工作吊儿郎当,这样就不对,佛教徒应当表现得比一般人更好。我们常常说报佛恩,怎么报佛恩呢

  如果能时时处处起到佛教徒的作用,给群众有好的印象、好的影响,这就是报佛恩了。因为我第一次来,情况不太了解,请大家多指教。

  陈林居士:

  现在中国大陆佛教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我想这也是每位师父身上的重担。这就是佛教信徒中很多人是迷信,而不是对佛教的正信。我们这个夏令营就办得很好,可以让正信的佛教在学员的心里边扎下根,还有就像刚才惠空法师说的,我们还要思考怎么样把影响扩大,让广大信众都树立正信,这很重要。

  夏泽红居士:

  三届生活禅夏令营我都来参加了。第一届的时候,我还仅仅是对佛教感兴趣,我觉得我是个局外人。但是我来了以后,受到寺里师父的弘法利生精神的感召,再看到四面八方全国各地来的营员们学佛的精神,让我感动,也给我很大的鼓励,所以回去以后我开始看一些佛教方面的书籍。第二次就…

《三届:海峡两岸佛教界人士交流座谈会纪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三届:法雨清凉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