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三届:海峡两岸佛教界人士交流座谈会纪要▪P2

  ..续本文上一页是去年再来参加的时候,我觉得我离佛教很近很近,就不再是局外人的感觉了,就想参与进来。回去以后,因为看到柏林寺正在建设之中,我和我先生就想帮大和尚做一点事情,可是当时我们经济条件有限,虽然有这个心,但是没有这样的力。从去年开始,我们的事业比以前有所进展,所以想尽可能地帮助大和尚。也就从这时候开始,我们对生活禅夏令营的宗旨——觉悟人生,奉献人生,有了真正的体会。现在我每次去大商场,没必要的东西就不买了,一想到买东西,就想还是把钱省下来帮寺里,帮大和尚再建一个殿。我跟我先生打算,以后的每一届夏令营都由我们来赞助,因为我们确实看到了,它的意义是非常深远的。同时我也想,不但是我自己能够通过参加夏令营获得这些精神收获,而且也要传播给更多的人。所以我从第一次自己来,变成第二次、第三次都要约一两个朋友来,我想让更多的人加入进来,看到这么多营员们来学习我很高兴。希望以后我能够在这方面再多出一些力。

  邓殿臣教授:

  我是第一次来。向往已久,早就想来。有一些感想,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觉得夏令营这种活动方式是一种弘扬佛教、实践人间佛教的很好的途径。我希望今后继续办下去,办得越来越好,影响的人越来越多。

  在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一些东南亚国家里,包括我国的傣族地区,男性公民一生中都要出一次家,多则一年、两年,少则三个月,最短也可以两、三个星期,政府给假,请假出家。如果一个人没出过家,那就是一个很大的缺陷,乃至于找工作、结婚都要受到影响。我们参加这个夏令营,也相当于短期出家,今天刀述仁先生的讲话,我听了感到非常高兴。他说明年要请一些其他寺院的人来观摩一下。如果今后有一些大寺院都来效仿柏林禅寺,这样我们的影响就会越来越广,它在提高整个民族的道德水平等方面肯定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赵桐教授:

  我今年刚刚从斯里兰卡回来,我在那里读了佛学学位。我觉得佛法的普及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像惠空法师讲的,如何扩大佛教的影响,能够让它吸引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它、研究它。佛教究竟是什么,是不是封建迷信,我觉得这方面读物的普及很重要,夏令营是一个很好的介绍佛教的方式,但是很多人不能来参加,那么书籍就可以扩大影响。另外,刚才大家都谈到了,佛教界要重视给社会贡献力量,而不是向社会索取,我想这也是佛教扩大影响的一个重要方面。

  妙华法师:

  夏令营较之中国传统的佛教弘传模式,从历史的发展立足点上来看,虽然是一个细微的发端,但我觉得它体现了大和尚的一片心,就是如何把中国传统的佛教与现代人的生活结合在一起,它一方面要冲破各种阻力,一方面是要不断充实自己的内容,那么,对每一位营员,乃至全国的寺庙和整个社会它都起到了净化作用,它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是非常深远的。由此我想到了几个问题,作为海峡两岸佛教交流提供一点参考意见。

  一方面是寺庙的自身建设问题。作为住持佛法、弘扬佛法的三宝之一的僧伽,首先是在修学“五明”的时候,对于内明,从见解到见地,以及所证到的境界上,一定要成为人天的师表和楷模。这样,不管以什么形式去弘扬佛法,就有了立足点。这个立足点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不可以动摇。在世法和出世间法之间,虽然说佛法用了种种方便来引导教化众生,但它的立足点在于使人得到一种解脱和清凉。欲使别人得到解脱、清凉,具体到个人,乃至于一个寺庙,首先是自己要有这样一个看家的本领。如果说自己没有这样的本领的话,那么度人不了,反被人度,因此一定要处理好“五明”当中内明和其他四个“明”的关系,这是出世间和世间法的问题。

  刚才听了一部分居士谈到政策方面的问题。我觉得前十年,中国佛教界为了把中国佛教从百废待兴的局面恢复到现状,在寺庙建筑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也就是说,牵扯了百分之九十的精力。因此,在佛教僧团自身建设方面出现了一些薄弱环节。看到这些局面以后,很多大德法师以及领导人现在致力于佛教的自身建设,这个自身建设包括组织建设、学风建设和道风建设。其中,我觉得学风建设和道风建设对于寺庙来说是十二万分重要的。一个寺庙如果没有学风和道风,只有一个金碧辉煌的外表的话,这个寺庙存在和不存在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依照经典来说,我们每一个人的心行、我们每一个人本身就是道场。一个寺庙如果有了内在的核心力量,才有可能对人类起到我们应该达到的目的。

  在宗教研究方面,虽然说因为历史的原因和各个方面的影响,我们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目前宗教研究在五个方面达到了共识。第一,以前认为宗教的发展会影响生产力的发展,现在的宗教研究学方面已经突破了这一点,大家一致认为宗教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第二,过去在很多知识分子心目当中认为佛教是迷信的,随着改革开放和信息交流,现在尤其是在文化阶层,大家一致认为,至少佛教是一种文化现象,不管信不信仰,至少佛教是一种文化,而且这种文化博大精深,这就是对佛教的肯定,这是研究方面的第二个突破。第三,佛教的发展和佛教文化以及佛教信仰的张扬可以补充法律之不足,国家的法律是属于治末而不治本的,而佛教的发展恰恰可以净化人心,改良社会,它是治本的。第四,佛教对社会文化和社会道德等等方面的改良,也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的公认。第五,在物质社会和人欲膨胀的今天,佛教徒如果能够自净其意和启悟自己的智慧,那么小到个人、家庭,大到整个社会,以及整个生态环境,尤其是世界和平等等方面,也对社会能够做出自己应作的贡献,这是大家所达到的共识。

  在这种理论背景下,我觉得我们佛教徒肩上有两个担子,当然这两个担子是二而一、一而二的。一个是出世法的担子,另一个是世间法的担子,也就是世出世间法的问题。如果说我们对于出世间法有着见地,或者是有着一定的修证,如果对世间法不能够了达的话,那么我们就无法把佛教的真义张扬出去;反之,如果没有出世间法,而仅仅有世间法的话,那么形同俗人,就没有意义。如何处理好世出世法的关系,以及我们今天以权巧方便所弘扬的佛教与佛陀的本怀,有很多类似这样的问题,都非常重要,需要处理好。

  在这种形势下举办生活禅夏令营,很多问题都可以提出来,我觉得非常好。千言万语一句话,非常感谢大和尚的慈悲,叫我来参加这个夏令营,谢谢大家!

  常辉法师:

  河北是禅的故乡,禅的发源地,我们有临济禅、赵州禅,现在大和尚提倡生活禅。以我个人的理解,生活禅提得契理契机,一方面适应禅学思想的发展,同时特别适合当代人修行生活的需要。我希望在座各位帮助我们将这个法门更普遍更广泛地传播出去。

  新福法师:

  两年前,我还在广州的时候,我从《法音》杂志上看到关于生活禅和生活禅夏令营的介绍,虽然我没有亲身参加,对生活禅也还没有理解,但是它对我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于是我慕名而来,第二届夏令营以后,又有很多人来这里加入我们的事业。生活禅的提出为大众信仰佛教和青年人的修行提供了方便之门。

  明海法师:

  我想简单地说一说大陆佛教发展的环境。大陆佛教发展的外部环境,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和港台还是有不一样的地方,比如乐居士刚才说到监狱里面去弘法,这个建议非常好,但是在大陆是不可能的。大陆的一切宗教活动,都必须在宗教活动场所内进行,包括佛教书籍的流通。我主要讲一讲大陆佛教发展的内部环境。大陆佛教的发展面临着很好的机遇,社会各界对佛教都有这种需求。但它的内部环境并不尽如人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佛教在大陆的法脉,从根本上、从整体上来说,我觉得已经断裂了。这个话怎么讲呢

  佛教,我们可以说它是一种宗教,一种哲学,是一种生命的科学,一种心理学,等等,但它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它是要我们用自己的生命去实践的。所以佛教的延续、它的弘扬,都有赖于僧人、僧团。僧团、僧人就是佛法的人格化,用生命去体现佛法。大陆佛教在解放以后近三十年的时间里受到了强烈的打击,使这种法的生命——僧团断裂了。而我们现在再来弘扬佛法,向社会、向年轻人来宣传佛教,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僧人的素质,如果僧人、僧团的素质好,那活动很容易就能办好,佛法的影响很容易就能迅速地扩大。现在我们的条件不是那样让人满意。所以大陆的僧人,一个真正地认同三宝、献身三宝、发起大愿的僧人,在大陆的佛教内部这种环境里面应该说是很艰难的,他做一切事情,不管是他自己的修行,还是说他向外的弘法,都很艰难。往往是很多人抱着一种很好的想法到僧团里来,后来他有可能在这里找不到他原来的理想,他失望,或者退心,随波逐流,或者在坚持往前走。所以从文革以后,大陆佛教从硬体上说要修复寺院,从软体上要组建僧团。组建僧团是说要有出家人,出家人可以组建,但是有一种东西是很难组建的,就是法的生命的延续,就是法脉。所以我们探讨大陆佛教的现状和未来,都应该围绕这个主题:怎么样使曾经很衰微的这个法脉能够重新振作起来。如果能够重新振作起来,很多问题都很容易解决。

  净慧法师: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刚才承蒙各位不吝赐教,讲了很多非常恳切的意见,也有不少勉励的话。对于各位提供的这些意见,我想,不但是对我们柏林寺今后在弘法利生方面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就是对我们整个大陆的佛教工作来说,也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所以我非常感谢各位的这些赐教。

  这一届夏令营今天刚刚开始,由于有各位这么多非常好的意见,我们在今后六天当中可以更好地来把各项活动安排好,使得我们这次夏令营在各位的共同参与和运作下取得圆满的结束。感谢各位!

  

《三届:海峡两岸佛教界人士交流座谈会纪要》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三届:法雨清凉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