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 第四品 业因果▪P8

  ..续本文上一页随福德分善法,但此处所说的是一个人如若以发心方便与智慧摄持时,那么他所行的十善与四禅、四无色等便成了解脱之因。《中般若经》云:“须菩提,诸凡夫一旦发无上菩提心时,彼等所行之十善与四禅、四无色等即成随解脱分善而为一切遍知之因,故当行持,随力而修。”

  丁二、不住有寂之理:

  犹如善业转三有,能得寂灭虽说业,

  然已超离三有故,业中解脱实非业。

  若问:如同以随福德分十善转于轮回中一样,此随解脱分善难道不也成了轮回之因吗?

  答:不会的。因为了知业无自性而行可以引向解脱,以相应比喻可说明随解脱分善是从三有中解脱之方便,而不是三有之因。以大悲心救护三有众生虽住于轮回中却不为三有过患所染;了知诸法无生,以大悲方便不堕寂灭一边。《现观庄严论》云:“智不住诸有,悲不滞涅槃。”《宝鬘论》云:“许无堕恶趣,许有趋善趣,如实了达故,不二得解脱。”

  丁三(宣说果)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戊一、略说:

  入道十善果异熟,等流增上及士用。

  戊二(广说)分九:一、异熟果;二、等流果;三、增上果;四、士用果;五、六度之果;六、四无量之果;七、二谛之果;八、善恶分别之果;九、甚深缘起之果。

  己一、异熟果:

  以行小中大品善,暂成人天终定胜。

  并非如随福德分善终将灭尽,随解脱分善暂时感受人天乐果,究竟获得佛果。《般若八千颂》云:“尊者舍利子,以何善根趋入人间、天界复成就无上正等觉?以发无上菩提心摄持之十善、四禅、四无色灭定、六度,中间永不灭尽也。”

  己二、等流果:

  同行等流善自增,感受戒杀得长寿,

  断除偷盗受用丰,断除邪淫夫妻和,

  无有一切诸怨敌。断除妄语不遭谤,

  断除离间互为友,断除恶语言适宜,

  断除绮语众悦耳。断除贪心果知足,

  断除嗔心具慈心,断除邪见具正见。

  《宣说十善经》云:“精进行十善业并使之增上;长寿、受用丰富、夫妻和睦、无有怨敌、不遭诽谤、众人悦意、语言适当、众人悦耳、知足少欲、互相慈爱、具足正见。”

  己三、增上果:

  增上果生圆满境,食易消化药力大,

  净处药等具美味,他人不欺离畏害,

  众人和合得胜乐,随季成熟丰收果,

  地平严饰清凉池,鲜花果实皆繁茂,

  叶果药等具美味,资源富饶具亲友。

  《十善经》云:“戒杀者生于环境优美之地;断除不与取者转生于饮食容易消化且具美味、药具强力之境;断除邪淫者转生于具有芳香药树之清净处;断除妄语之人无论生于何处皆无有怨敌、盗匪等危害且不易受骗;断除离间语者生于众人和合、瓦砾荆棘鲜少之境;断除粗语者生于四季无倒、花果应季成熟之境;断除绮语者转生于土地平坦、海湖严饰之境;断除贪心者转生于鲜花、果实、庄稼繁荣昌盛之境;断除害心者生于枝繁叶茂、硕果累累、香味扑鼻之境;断除邪见者无论生于何处,悉是果实丰硕、富有宝矿且怙主、亲友皆圆满。”

  己四、士用果:

  士用之果善增上,如意成办诸所愿。

  《广大游舞经》云:“喜善福德资粮增,能持菩提之善聚。”《普贤行愿品》云:“一切妙行皆成就。”

  己五、六度之果:

  此外布施具财富,持戒安乐忍相好,

  精进具德禅心静,智慧获得胜解脱。

  以菩提心所摄之布施财物、禁戒罪行、摧毁嗔恨、勤于善法、一缘安住、了知二谛自性,即以六度善法而行将获得胜果。《宝鬘论》云:“施戒忍精进,禅慧悲为体。博施自财物,持戒而利他,安忍断嗔心,精进喜善法,禅一缘无惑,慧抉择实义,慈悲悯众生,一味等心伴。施具财戒乐,忍具相勤威,禅寂慧解脱,慈悲成诸事。此七者无余,究竟至彼岸,智慧不可思,获得怙主位。”在六度中加上慈悲,即是以菩提心摄持而修持,下文还有广说。

  己六、四无量之果:

  四无量之功德:

  慈心悦意悲成利,喜心圆满舍无垢,

  总之福慧资粮果,暂时增上决定胜。

  此乃妙道大车轨,三世诸佛圆满因,

  慈心众人皆悦意,悲心利益无边际,

  喜心财富皆圆满,舍心自心极堪能。

  经中云:“具慈心者有宽广、七大1、量无定等与声闻、缘觉不共之功德,令人天悦意、获得妙色。”此外,《宝鬘论》云:“每日三时施,三百罐饮食,不及须臾顷,修慈福一分。人天等慈爱,彼等亦守护,意喜身多乐,无毒刃损害。无劳事得成,当生梵世间,设未能解脱,得慈法八德2。若令诸有情,发坚菩提心,常得如山王,坚固菩提心。由信离无暇,由戒生善趣,由修习空性,于诸法无贪,于善不放逸。无谄具正念,思惟增睿智,恭敬证法义,护法具智慧。由不障闻法,及行法施者,当与佛值遇,所求亦速得。无贪成法事,无悭增受用,无慢感尊主,忍法获总持。由施五精华3,及施无怖畏,诸魔不能侵,具殊胜大力。佛塔供灯鬘,暗处置火炬,灯中施油类,能获净天眼。供养佛塔时,敬献妙音乐,铃及螺鼓等,能得净天耳。不举他过失,不说缺肢等,常护惜他心,常感他心通。施履及车骑,搀扶羸弱人,乘骑奉师长,智者得神变。为法建伽蓝,忆念法文义,由净心施法,故得宿命通。诸法无自性,如实正了知,得第六神通,诸漏永断尽。为解脱有情,真如智等具,以修悲心润,成最殊胜者。由种种净愿,成佛净刹土,以宝献能王,得放无量光。由知此业果,相应义如是,常利益有情,即是汝自利。”此等之理是趋至佛地的唯一殊胜方便。《本生传》云:“何具福慧资粮果,即为解脱大津梁,余无其它解脱因,故当降下善法雨。”

  己七、二谛之果:

  如是有寂诸行业,依心心性即光明,

  无作离戏如虚空,二谛之义缘起生。

  如是所说之诸业皆依赖于自心,若详细观察,则心无有自性,本来光明,即世俗谛为缘起而生,胜义谛为自性清净。《三摩地王经》云:“无罪具十力佛陀,尔时宣说胜等持,三有众生如梦境,于此不生亦不灭。众生名命亦不得,诸法如泡芭蕉树,如幻亦如空中电,犹如水月如阳焰。有者虽于此世后,迁移往生于他世,然业何时亦不虚,轮回中熟黑白果。非为常有亦非断,无有积业亦无住,若作并非无感受,他作无有感受也。无有迁变亦无来,一切非有亦非无,似乎住此亦非入,无众生行无入灭。三有如梦无实质,速坏无常如虚幻,无来亦无自此去,无有相续无相状。如来行境佛功德,无生无寂无相处,具力陀罗尼德力,此乃人尊佛殊胜。积累白法胜功德,功德智慧陀罗尼,力及神变皆殊胜,获得殊胜五通故。”

  己八、善恶分别之果:

  以如梦之比喻说明无而显现之业:

  本来清净无而现,业作一切如画家,

  恒时跟随如身影,不迁他处如苦乐,

  自性难挡如河流,能变高下如君主,

  极其广大如虚空,黑白不变如莲花。

  此等业与烦恼虽无自性,然而显现不灭,其根本依赖于无明,业缘从境而生,业因与三毒相联。《念住经》云:“业之根源即无明,若觉则不随业转故。业喻如画家,可作种种故;业缘乃思维外境,如猴子,所行多种;业如鱼儿,住于三有海中;业如家主,积累种种习气;虚幻,无而显现;如身影,恒时跟随;如苦乐,不迁移;如河流,势不可挡;如国王,撑握苦乐;如虚空,广大无边;如青莲、睡莲,互不改变。”

  己九、甚深缘起之果:

  观察诸业无本性,如梦能现异苦乐,

  心立诸业无实相,因果无欺深缘起。

  非有非无无二性,行何成熟如是果,

  此乃如所尽所境,遍知如来所宣说。

  我们以分别伺察寻找一切内外界,根本无法得到业与烦恼。如《入行论》云:“烦恼非住于外境,非住根身非中间,此处亦非其他处,居于何处害众生?此惑如幻心莫惧,应为智慧勤精进。”虽然在胜义本性中无有业,却于此如梦般的世俗中,以造罪行善而分别感受苦乐。若以智慧详细分析,则诸业超越有无之边,犹如虚空,无有所积之业,因此郑重教诲我们说:切莫以心勤积迷乱而生之业,遍知佛陀彻知此理而宣说,而外道派无有此因果之理。阿阇黎巴雪于《中观宝灯论》中云:“出有坏佛说,因果无欺惑,诸业皆如梦,他论未宣说。”

  丙六(破他宗之邪分别)分四:一、破谤因果;二、破斥空见;三、破有顶具识;四、宣说真实业果。

  丁一、破谤因果:

  何人诽谤业因果,则为外道断见徒,

  谁执空见为究竟,堕于断边愈下堕,

  此等趣入诸恶道,永不解脱离善趣。

  有些具增上慢的愚者不了知诸法之密意,认为业与业果均不存在,犹如虚空般的真如中一切皆无,并且舍弃善法,随意造罪,他们还口口声声地说众生是自现,如梦一般,不成立实法,杀生也无有罪过,如同木头一样。这些人是持断见者,非佛教徒。《妙臂经》云:“有者认为无业亦无业之异熟,且说所谓之业仅是引导诸凡夫之不了义法而已。彼等多依不善业,当知彼等非佛教徒,乃自诩佛教徒,依止顺世外道,为魔所欺也。”《宝鬘论》云:“总之空无见,声称无业果,非福堕恶趣,称彼为邪见。”又云:“断见堕恶趣。”

  丁二、破斥空见:

  有谓因果悲福资,不了义法不成佛,

  言诸瑜伽士当修,了义无作如虚空,

  此等说法真可笑!此乃最重断见者,

  入于最深劣道中,破因立果诚稀有!

  顺世外道对现量之显现尚且未说无有,而你们这些人破解脱之因(积资等)却承认解脱之果,想通过修无作之义而得解脱,实在希奇!

  丁三、破有顶具识:

  若是虚空何须修,否则虽修徒无义,

  修无所有若解脱,虚空识派亦成佛。

  许修则成立因果,应当舍弃此恶道。

  你们是否承认如虚空一样,若承认,则无需修持,已成立是虚空之故;若不承认,则虽修也是徒劳无义,因本来不是,尔后不能成为是,如成立虚空空无所有后不成他法一样。

  请问:修此有何用?

  若谓:依此可从烦恼中获得解脱。

  驳斥:倘若如此,则成立因果,所以你们再也不要说无有因果了。如果修无所有也能够解脱,那么顺世外道理应解脱了,因他们修无所有之故。《多哈道歌》中亦云:“我言虚空意识派,何时亦无有解脱。”以此也可破遮彼观点。因此,切莫跟随如此之观点。

  丁四、宣说真实业果:

  所谓真实之正道,即是因果之缘起,

  方便智慧任运成,依现无性之业果,

  修现无性之道故,获得现无自性果,

  现无自性而饶益,现而无性之有情。

  即深因果之缘起,故为了义经续义,

  依二资粮二次第,速成圆满正等觉。

  如是依现而无自性如幻之二资而成佛。《幻师善贤请问经》云:“如幻积资粮,如幻成正觉,如幻而利益,如幻之众生。”一切了义经续中已宣说此理。诸续部中说:以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而积累二种资粮,从而成佛。

  甲三、结尾:

  此乃无余而断除,三有一切因果行,

  当行解脱之因果,速成增上胜菩提。

  我们要断除一切罪业,行持一切善法,应当使人生有意义,因为必然要迅速离开人间之故。《亲友书》云:“此生多害风吹动,犹如水泡速消逝,呼吸之间而入眠,不死醒来诚稀有!”如是思维此理,无论为自己还是为他人,都不应造罪,甚至为了堪布、阿阇黎、三宝也不应当造罪,否则,恶果只会成熟于自身,他人不会替你分担。又云:“汝为沙门婆罗门,师客父母王妃眷,亦不应当造罪业,否则承受地狱果。有者行持诸罪业,纵无片刻如刀砍,然死降临头上时,罪业之果必现前。”关于断除罪业,彼中云:“一切不善业种子,皆为身语意罪行,尽力不染纤尘许,汝当如是而精勤。”解脱唯一依靠自力,他人不可能成为修持解脱之助手或修行助伴。因此,自己务必断恶行善。《亲友书》云:“解脱依赖于自己,他人不能作助伴,具足闻戒与禅定,应当精勤修四谛。”如何而行呢?又云:“大王勤度诸白日,初夜后夜修善法,中夜睡眠亦具义,当具正念而入眠。恒时真实而修持,慈悲喜舍四无量,纵然未成正等觉,亦得梵天之安乐。以断欲行喜乐苦,四种禅定次第生,梵天光明与遍净,广果天之四天界。恒常以及对治法,殊胜功德与修持,悲愍一切诸众生,行此五者为善法,不行彼等为大恶。几两盐令少水咸,不能改变恒河味,如是当知微小罪,不能摧毁大善根。掉举悔心与害心,昏睡贪欲及怀疑,当知此等五种障,乃夺善财之盗匪。信心精进与正念,胜法等持与智慧,当勤行持此五者,所谓根力胜顶位。”应当不超越此中所说之理。依此可成就增上生、决定胜之法。

  甲四、回向本品善根:

  现将如理广说意义之福德回向众生:

  如是大乐法甘霖,令众心田二资盛,

  于此业惑三有中,疲劳心性今休息。

  以此句义之清凉法雨,令众生心田中的善资庄稼茂盛,遣除充满三有的烦恼以及乏少安乐的贫穷,于圆满功德的佛果虚空藏中得到休息。

  今从导师所开法门中,取出甚深珍宝此义后,

  为利他众详细而撰著,以此愿众获得胜菩提。

  意虚空中烦恼之群星,闪烁非理作意之白光,

  愿以广大福德之阳光,遣除彼光升起智慧日。

  愿诸众生所愿如意成,越过业与烦恼之大海,

  愿恒享受圆满之妙法,愿于无勤之中善自增。

  大圆满心性休息第四品业因果释终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 第四品 业因果》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