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有办法避免,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就是从我们自己的正报去改变。因为所有的生存空间是我们自己造的,所以空间都是在我们的业识里,“唯心所造,唯识所现”。今天要免除这些灾难,就要所有的人民百姓都能够改变心念。心念改变了,灾难就少了。台湾大地震这样的劫难是难免的,今天我们都还庆幸,幸亏是在山区,如果是在台北市,那可不得了,伤亡的人真是难以胜计。虽然我们经历了这个灾难都很痛心,但我也感觉到,这个事件也体现了我们存在的问题。我们知道,台湾太“物化”了,物质太泛滥了,大家对物质就不是那么的珍惜。相对来说,今天台湾的佛教在这方面扮演着一个角色,所以这两种力量还有相互消长的作用。总之,灾难没有办法避免,但是我们可以尝试去改变,改变就是从善心开始。末法的众生有善心才能改变这个世界,才能使它成为佛的国土。
某营员:
心道法师您们一行来的那天,在大殿里念心经的时候,我的心不受控制了,泪也不断地流。我以前在家念心经都没发生过这种情况,我不了解这是怎么回事儿?
大明法师:
龙天欢喜嘛,你也感动了,这是一种内在真心的流露。很多人看到师父会感动得流泪,像明奘师看到老和尚开示也流泪,这是有宿世的因缘。感动能够提起我们的道心是最重要的。
某营员:
我们家里是我妈先接触的佛教,她念大悲咒的时候,我在旁边听了,心里头特别烦躁,而且心里有很生气的感觉,这是怎么回事呢?
大明法师:
那是因为你没听过。持大悲咒是很容易安定身心的,像我们每天都持大悲咒,不持就觉得好像没有吃饭。咒,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就是与诸佛菩萨沟通的密码。持咒能够跟诸佛菩萨的愿力相应。为什么要持咒?一来是摄心,二来是得到诸佛菩萨的加持,使我们在修道路上能够不退。所以说,念佛也好,持咒也好,都是一种熏习,这样的熏习很重要。你们知道了很多常识,一定要把它拿来用,用了你才知道它到底好不好用。所以,学佛学佛,就是要学习佛的法教,而不只是把它当成知识来看待,把它当知识来看待就很可惜,就不能圆满自己。大悲咒蛮好的,要多听啊!台湾有个小朋友在山上听了一次,回去就能念,这个就跟宿世因缘有关。
某营员:
我是一名高一学生,我们学校里经常有打打闹闹的现象,人家想欺负你,如果你忍下去,他们还会欺负你,请问这该怎么办?
大明法师:
欺负够本儿,他就不再欺负了。《妙法莲花经》里面有个常不轻菩萨,请义辉师来讲讲。
义辉法师:
常不轻菩萨见到每一个人,不管你是贫穷的还是富贵的,不管你是修行的还是不修行的,是外道或是修其他法门的,他见了你就拜,然后还说一句话:“我不敢轻慢你,因为你未来可以作佛。”很多人都说:“我不听你的授记,你又不是佛,你怎么能给我授记呢?”他还是修忍辱,也不说话,照样拜,后来人们就叫他常不轻菩萨。
某营员:
可是现在时代不同了呀!
大明法师:
没有不同,因缘都是相同的。
某营员:
对于学生而言,应该怎么念佛?
大明法师:
随时都可以念,心念。早上可以找个时间做功课,或者晚上睡觉之前也可以做功课,有一个功课来策励自己。
某营员:
请问法师,你们每天是怎么具体修行的?具体有哪些功课?
净念法师:
我们每个人的修法都不一样,方法有时候是师父帮我们选择,有时候是我们自己选择。我们师父本身不管是小乘、大乘都在弘扬。具体实践的功课,就是我们的行门,是由师父来教授的;在解的方面,师父会请很多的法师来给我们上课。我们本身每一个人的功课都不一样,我不知道其他法师的功课是什么,我自己的功课是修精进法门。这个法门是上师相应法,也就是说,这个方法必须由师父亲传给你,然后你才有办法接受加持力。这是我在禅修方面的功课。经教上面,师父给我的功课是《法华经》和《华严经》,也就是说,在大乘经典上面,我是以这两部经典为主的。我们在咒语的学习上也是不一样的。我们的功课很多,常常都做不完,都要欠债。我们固定的僧众共修,基本上是每个季度都有七天、十天或两个星期的禅修。
某营员:
唯识学对名相讲得非常细,分析得非常透,但是怎么样把它运用到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当中去呢?
法性法师:
唯识的系统是让你了解、明白和起修的。所有的名相再复杂,其实它是在解析一个修行的系统,整个唯识系统就是在修一个转识成智。如果你没有办法理解到这个层次,那你还是要从止观、念佛这些基础开始去体验。要融入你的生活,就要从禅定或如幻观开始,“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从这里面去熏陶。
某营员:
我最近在净慧大和尚讲的佛法当中知道要注意当下一念,之后总发现自己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做错事,没有几件事是对的,感觉这个问题不好处理。
法性法师:
不是去念上加念,要念上无念,就是说,一有念,你就要觉,就要出离,就是不再造作,不再去制造你的念头。你看到你的念头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觉念,不分别。现在的问题是你每一个念来,总感觉它是错的,所以,你要把这样的念头矫正,最重要的就是要正念。通常来讲,自己在禅定上的经验不够的时候,你就是会在念头里面起起灭灭。最好的方法,要让自己的念能够从杂念处理到一念,还是要先用止观的方法,去体验,要定心一处。如果不是用这样的技巧去处理的话,你也体会不过来什么是“如梦幻泡影”。止观法是我在同南传佛教国家交流时学到的,它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你在修习那个方法的时候,你身体的感受很容易就消失掉了,就很容易放在呼吸上面,是很快速的、很容易得定的方法,呼吸法的确有很殊胜的地方。
某营员:
有人说末法时代只有修净土才能成就,您说我们修心道法师传的法门会不会成就啊?
法用法师:
这个问题其实不是你的问题,对你来讲,最实际的是你个人的身心问题,最重要的是你觉得最相应的是什么,你就用那个方法。“法法本无法”,每个法就是为了解决身心的问题而有的。到你能够安住在正见的时候,每一个方法都是相通的,它的核心都是一样的,它的基础都是在般若上面,只是它的下手处会有一点点的不同。所有的方法都是为了达到同样的目的,都是为了解除烦恼,开发智慧,解脱轮回的痛苦。
某营员:
请问您刚开始打坐的时候,腿疼了多长时间?
妙谛法师:
我刚出家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要忍着痛去打坐,为什么师父出家修行那么久了,能够到外面弘法了,还要每年抽时间进行四次禅修。师父跟我们常说:“你要告诉自己,痛的不是你,这个东西只是过渡时期,你要感觉到那个不痛的是谁,你要知道那个不痛的东西在哪儿,那就是发现。”后来知道把气脉打通,就不会再痛了。我大概是打了三、四个禅七,才比较能坐得住。可是我想说,你们要发勇猛心、精进心,很快能进入情况。你们上座之前一定要先做暖身运动,有些修行人上座的暖身运动比下座的暖身运动还要久。把关节放松之后,用七支坐法做好,然后三吐浊气,把妄想和烦恼吐出去,然后开始安住在呼吸上。你们的想法应该是希望自己能够在禅修中真正能够有所体验,明心见性,然后能够来弘法利生。你们以后如果有机会闭关修行的话,一定要先发愿,希望真能够学习一些东西,让自己在今生有所解脱,也能够利益众生,在闭关当中就尽量地不要去想太多。如果能熬过腿疼的话,就能像我们这样坐,很自然,一般要经过酸、麻、涨、痛这几个阶段。平常没事的时候都可以练习熬腿,以后在进入禅修的时候就不会那么陌生,气脉比较通畅,所以就不那么痛。
某营员:
听法师讲,通过参禅来提升智慧,似乎不需要理性思维。
了意法师:
理性思维必须建立在专注上,因为平常我们的心会一直在现象上去推论,这都是在第六意识的分别里面,你怎么分别都是一个现象的东西,参禅就是要先让你的心收摄在一点上,就是说住心于一处。你的心非常非常专注的时候,你心灵的空间才会开始放大,超越原来的意识形态去做思维,这种思维叫做正思维。就是说,不用你世间的那种分别,不用世俗的价值观去分别。所以参禅先让你专注,专注以后才起观照。如果你没有定力的话,你的思维其实就是想,这个想不叫做观。观就像太阳照大地一样,它是全面性的一种明白。我们一般所说的思考是相对的东西,在我们学佛的观念里面,必须把这个相对的东西打破,超越在一个绝对待的状况之下,去观察自己心念的变化,专注在这个变化里面,看到你每一个妄念的起伏生灭,从这里面去看到妄念变化里面的不生灭的地方。所谓的理性思维就是生灭的一种变化,是一种念头。我们是要去看,看念头的变化,就是说,你本身是看这个念头,而不做思维,而不是你在念头里面去推理,不是在推理世间,而是在观照着世间,就像阳光在普照大地。(营员插问:理性思维是不是也是一种妄念?)对,其实严格讲起来,它也是一种妄念。观照就是你不断地去看自己妄念的变化,然后看世间一切的变化,就是一直在观它,就是把自己超越出来去观看,去照。这个照的东西有一点儿像大家早上睡得很好一起来的一刹那,很清楚,那样子的力量去保持它,那种东西不是你意识思维出来的。
某营员:
如果没有经过灌顶或者没有专门的人的教授,可以持咒吗?
了意法师:
如果说我们相信全宇宙存在不同的心灵世界,而且有真正正觉的精神世界的话,宇宙之间有不同菩萨散发出来的愿力的力量,你只要持这个咒,就能够跟他的愿力相应。不同的菩萨有不同的咒语,每一个咒有不同的作用,而且,有些菩萨发愿说我这个咒是希望众生能够离开病苦的,有些菩萨发愿说我这个咒是可以免除灾难的。至于说灌顶的问题,就是一种信心。咒分为普传的和各别教授的,像大悲咒,因为菩萨的愿力非常的广,因为它是普传的,所以你不需要灌顶也可以修,大明咒也是,准提咒也可以,课诵本里的咒语都可以。可是有些密咒一定要上师教导你,因为它里面有一些口诀。因为密宗比较讲究,它分为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所有的生起次第你还要慢慢地修相应的本尊,圆满次第就是说你本身就是那个本尊。你在这个修学的过程里面,你一定要有上师的教导,而且你在生起次第的时候,你要注意到你自己的气脉明点的问题,所谓的气脉明点就是跟你身体的变化有关,这个如果没有上师的教授的话,你会出现一些问题,所以不能自己找个法本看了之后就修起来,这是比较不恰当的。(营员插问:咒语为什么不采用意译的方式呢?)因为咒是一种符号,是一种讯号的代表,是菩萨的愿力所发出来的声音,所以不需要翻译。
某营员:
一般来说,台湾佛教的公益事业比较多,那法师们的修行时间怎么安排?
了意法师:
我觉得出世和入世是并进的。以我们道场来说,我们一年有春夏秋冬四次闭关,有时候七天,有时候十天。此外,每一个礼拜一就是我们的闭关日。平常每个人做很多不同的工作,可是每一天早晚我们还是要有自己的功课。但是师父给我们的选择比较大,每个人可以选择每个人的修行方法,然后师父会就他的方法去教导他。我们道场是以禅宗为主,密教也兼修。如果这两个方法都不能相应的话,有的人可以选择唯识,老菩萨们有的就会专心念大悲咒,或者念佛,可是禅七一定要打。(营员插问:闭关除了打坐还做什么?)有不同的闭关,有的人是要看般若经,有的人是要拜四加行,有的人纯粹修定,都不一样。(营员插问:信众之中年轻人多不多?)以我们的道场来说,35到45岁这个阶段的信众最多,他们对生命也有一些体验,事业也有点儿基础了。
《八届:分组座谈(节选)》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