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请尊敬的大和尚给我们开示。我第一次来柏林寺是今年五一,虽然时间太短,但也体会到一些出家人的生活。我这次来参加夏令营,主要是想感受一下生活禅,因为禅宗对那些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刻认识和景仰的人来讲,有非常大的影响。通过这几天的学习与体验,可以说我自己有了一定的进步,但对两个大的问题还是认识得不够。第一个是关于轮回的问题,对一个不信教的人可能很难把现代科学教育所树立起的对轮回的认识,和佛教轮回观结合起来,当然从佛教经典,我也看到了那些修行很高的证悟者所看到的境界与我们一般人肯定是不一样的,但我们没法亲证,所以就很难相信。第二个是如何既保持自己的道德标准,又能够在现有的官僚体系之间获得升迁?大和尚讲要爱国爱教,要把自己个人的行为融化在生活之中,但在政府机关要想拥有一个较高的权力,用这个权力为其他人服务,就不可避免要适应一些不正当的东西,这些与提高个人的修养不自觉地就要发生冲突,谢谢大家!
净慧大和尚:刚才这位营员提的问题,有很多人解答过。虽然是老问题,但究竟怎样认识佛教的轮回,佛教的轮回观点和现代科学怎样达成一致的认识?我想宗教和科学之间应该保持一些距离。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宗教首要解决的问题,科学解决不了;科学解决的一些具体问题,也不是宗教的责任。所以这两者之间,在处理问题看待问题的时候,有距离这是很自然的,我觉得这种距离会长期地存在下去。这两者能统一吗?我觉得从一个具体的科学家来说是可以统一的,许多著名的科学家甚至是世界一流的科学者,他同时也是虔诚的宗教信徒。当然,这些科学家所信的宗教有基督教、天主教,也有佛教,不管是信哪种教,尽管信仰不同,但生前死后是所有宗教必须回答和关怀的问题。所以,宗教与科学在学术的分工上可能是各自解决各自的问题,各走各的路。但在一个具体的科学家身上,有可能是完整统一的,这在世界的科学家,中国的科学家中不乏先例。他们是怎样把科学的知识和宗教的观念结合起来的,我想这其中一定是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科学是讲实验,宗教是讲实证,实验可能是科学家之间可以共享的,而实证则不能共享。对每个人来说,个人的实证是一种自受用,他不能给人分离,在他证悟到这种不能分离的境界之后,他所表现出的言行举止、心态,实际又是能够与大家分享,只有在实证的那一点上是自受用,所以,彻底的弄明白这个问题,我想实证是最重要的。我们为什么要坚信轮回是真实不虚的,因为我们坚信释迦牟尼佛乃至历代祖师的亲证,他们不会以这种虚假的东西来误导众生,我们从这一点坚信轮回不仅是一种观念、理论,而且是一种事实。至于说如何从理论上阐述清楚,那也只能解决理论上的问题,不能够解决人的思想感情上的问题,不能解决人的认识上真正的矛盾。所以我也只能从这样一个角度,来回答你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说佛法应该不仅仅是解决我们生命当中的无明、烦恼等困惑,还应包括我们全部的问题在内。在元朝时有位祖师叫万松行秀,这位禅师是曹洞宗的,他的塔叫万松老人塔,还在北京广济寺前面的砖塔胡同里。万松行秀禅师有位弟子是元朝的耶律楚才宰相,耶律楚才跟禅师学禅大概有两年时间足不出户,苦苦地用功。禅师告诉他,禅宗的功夫、见地及作用可以拿来治国安邦,当时耶律楚才对祖师的话不以为然。经过两年的参禅以后,他终于参透了这个问题,后来在从政的时候就把万松行秀传给他的这个法门用在治理国家,安邦定国的大事上来,后来,他说万松老人的话是真实不虚的。
我们再往前看一看南宋时期的大慧宗杲,当时和他接触的弟子大部分是高级知识分子和政府的官僚政客,他就引导他们来参赵州和尚的无字公案,而且他讲你们在参无字公案时,和你从政、处理一切公务是一点矛盾也没有,只会使你们更加具有智慧,更加具有那种洒脱、自在的精神,而且在处理任何问题的时候,不会把自己摆进去,你会真正客观地来处理一些问题。所以佛法和世间法从根本上讲是不二的,如果佛法不能用在世间法上面,那么佛法就没有依托、没有根据、没有土壤。佛法讲此岸即彼岸,此岸与彼岸之间你们不要认为真的有一个鸿沟,真的要跨越一步,一步都不要跨越,当下能够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此岸就是彼岸,生死就是涅槃,烦恼就是菩提。如果你离开了此岸去找彼岸,可以说那是一种痴心妄想,离开了生死想要去证得涅槃,同样也是痴心妄想。佛法讲到最究竟的时候,或者禅宗讲到最究竟的时候,就是讲这个问题,所以我提倡生活禅,有时候我是讲生活禅,禅生活,如果你真正解决了这个问题,生活即禅,禅即生活,也就是此岸即彼岸,生死即涅槃。所以古人就说:“处处总成华藏界,各中无处不毗卢”,到处都是极乐世界,到处都是清净法身,到处都是观自在。希望大家好好领会这种精神,以这种精神来领会佛法,那就是大根器,以这种精神来承担世界的一切苦难,那就是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
胡晓军:此时此刻绵密的智慧正随着不急不缓的钟声走进我们的心灵之中。古塔凌云赵州禅,千年古柏亦参天。在第十届夏令营期间,我们的活动是非常丰富多彩,在活动中最多的是聆听法师、老师的精彩演讲。明天就要离别了,希望法师们能为我们留下祝福,请明海法师先讲。
明海法师:我就接着师父刚才讲的,生死即涅槃,这个话讲起来很简单,如果要落实起来就没那么简单容易。在家居士们的生活是很广阔的,面对的各种情景是很多的,我们所面对的社会问题也是非常多,所以很多人学佛以后感觉自己好像被约束起来了。这种感觉需要纠正,学佛之后应该以更强大的力量,更大的信心和勇气,向着滚滚红尘蓦直行去,去面对、承担这个世界的问题与困难,要敢于面对众生的烦恼,面对自己的烦恼,在火里面生莲花,这才是大乘佛法的精神。所以,要把整个生活当成一个修行的道场,把整个世界当成我们打坐的禅堂,要有这样的胸怀和勇气。我们作人有两点误区要特别注意,一是老想占便宜;一是光想为自己,而对别人没有责任感。刚才听到几位校友讲骑着自行车赶来参加夏令营,我深为感动,我是从北大毕业的,我知道每个学校学生的长处,也知道他们的缺点,从这几位校友的身上我看到有很多新的气象在我们青年人里面出现,临别之际就说这几句。
于晓非:过几天就是8月5日,对我个人来说是个很重要的日子,在20年前的8月5日,我在普陀山了空法师座下归依三宝,当时我可能就和各位营员这样朝气蓬勃,正在念大学。回顾20年学佛所走过的历程,想起来是走了很多弯路,跌跌撞撞。我是在南京大学天文系学天文物理的,起初我作佛学研究是业余的,只能是在工作之外,现在已成为我的专业了,之所以我作了这么大的转变,是由于我深深感到宗教、特别是佛教所包含的,不是科学所能替代的。宗教之所以是宗教,就在于宗教有它的圣言量,宗教讲有现量、比量与圣言量,圣言量就是圣人所说的,是圣人把他自己亲证的真理传达给我们的,这意味着我们在成为圣人之前是无法亲证的。所以宗教需要信,这一点我是越来越坚信不疑的,这也是我从学自然科学转到研究宗教的很重要的思想转变,当然还有很多别的,今天我就不讲了。
我觉得佛教事业需要有很多的青年知识分子来加入,我们既需要很多的普通民众的支持,也同样需要精英的佛教,需要有一批青年知识分子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领域里来,这里面有太多值得做的事情。上午净因法师还谈到,我们中国佛教作为佛教的第二故乡,我们汉语佛教的经典大多是摆在那里,没有多少人真正去读了,那里面有大量的东西。佛教是从印度传入的,我们对印度佛教现存的梵文经典,包括在敦煌发现的大量梵文文献,我们都没有人去看,可惜中国人懂梵文的很少,会梵文的更少有人来护持佛教。所以,我真的希望各有位发心,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事业当中来。
妙峰法师:对刚才那位营员提的两个问题,我想也在这里谈谈自己的看法。关于佛教的轮回是否可以得到验证,我想从相反的角度来思考一下,什么理论可以证明没有轮回?是哪位科学家,哲学家讲过没有轮回?你接受没有因果,没有善恶报应、没有轮回的知识,一定也是从书本上学来的,对这样的思想,你可以坚定不移地认同,为什么对释迦牟尼佛不枉语、不虚语,这样一位大觉者讲的而产生怀疑呢?有一本书叫《前世今生》,是美国一位心理医生写的,现已翻译成中文,在台湾及美国各地十分畅销。书中主要讲述的是这位心理医生在给一个奇怪的病人进行治疗时,发现这个女病人很怕水,还不敢扣上衣服最上面的一颗扣子,这位医生给该病人作第一次催眠治疗时,病人回想起自己某一世在做小孩时掉进水里被淹死的情景。在作第二次催眠时,病人又想起某一世被人勒死的情节,并且知道勒死她的人就是现在她的丈夫,她确实在犯病时就想去杀她的丈夫。由于病人的病根被找到了,这位病人的心理病很快就得到了医治。这一经历让那位医生感到很惊诧,但他害怕社会的指责,一直等到他退休后,才公布了那次医疗记录,结果很多人打电话赞扬他的勇敢。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欣赏书中更精彩的故事。
很多学佛的人都讲学佛与我们的生活很难结合在一起,尤其是作公务员的对一些人际关系难以协调,坚持佛法就得罪了人际关系,顾全了人际关系就不能把佛法融于工作生活中。我在97年参加弘一大师的学术研讨会上,认识了参加会议的江苏张家港公安局的局长,当时很多人问他为什么公开自己的身份,他告诉大家他是从接触弘一大师的思想开始进入佛门的,他说他将佛教常讲的两句话:“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改为“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
《十届:柏林夜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