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十二届:生活禅夏令营日记(罗玉生)▪P2

  ..续本文上一页心”。可是这几天太累,觉睡得少,天气又燥热难当(当然这些都是我为自己找的理由),一上座先是打瞌睡,然后全身淌汗,腿也越来越疼,半个小时的禅坐真的成了耐力训练了,什么也观不成。

  说到累,实在说这些日子累得可不轻,尤其是两条腿,禅坐要盘,听课也要盘着,膝盖和胯骨又酸又疼。虽然夏令营的活动安排是考虑了有张有弛的原则的,而且所有活动都没人督促,大可以在宿舍睡懒觉,但是睡懒觉可太对不起自己了,我可是逢活动必参加的。早晨四点多起床,晚九点半就寝,却常常是十点半了,还围在某个师父身边问个没完, 11 点钟能睡着就不错了。不但夏令营活动要参加,一些必要的劳动也不能少,谁让自己是义工呢,而且在这个地方,真的像自己家里似的,有活大家都抢着干,脑袋里好像都没有偷懒这个概念了。结果是每次刚躺在床上和每天早晨醒来的那两个5 分钟,腰酸腿疼得真想睡上三天再说,可是想归想,早晨该上殿诵经的时候,又是精神抖擞了,晚上更好说,疼过那 5 分钟就睡着了。

  7 月 24 日 星期六 晴

  上午是冯学成居士的讲座《当代青年的文化使命》,由明海大和尚主持,采取的仍是一问一答的形式。冯居士是四川人,只上到高一,曾在文革中坐牢8 年,却通过刻苦自学,出版了多部著作,在传统文化的研究推广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冯居士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了大家应该如何正确对待逆境,告诉了大家一个人具有多大的潜能。他和大和尚探讨儒释道三家的关系,探讨中国文化的走向和当代青年所担负的文化使命,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划出了一条清晰的脉络。如果不是大和尚的一袭僧装,人们也许会把这堂课当做某座大学里的学术研讨会吧,当然,夏令营的许多报告,单从学术价值上讲,其层次也不亚于某些大学讲座(个人观点)。

  下午,净慧老和尚的瑞典弟子明契法师讲解《关于生死的讨论》,主题是通过观察本来无我,解脱对死的恐惧。营员中有一个女生英语和佛学基础都非常好,她不时帮助翻译(好像也是一个营员)翻译出比较艰深的佛学术语。这些天来,我早已知道这些法师和营员当中藏龙卧虎,对此也不觉得算是稀罕事了。4 点钟,举行了三皈五戒仪式,大概有一多半的营员参加了皈依仪式,发誓依教奉行,自觉觉他。仪式简单而又庄重,这短短的一个多小时,也许会成为许多人生命的转折点,真替大家感到由衷的高兴。

  晚上举办《禅悦钟声联欢会》,营员们各展所长,诗朗诵、古筝、二胡、电子琴,外国歌曲,精彩纷呈。我觉得参加夏令营的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这里的所有人所有事都可以改变许多人对佛教徒的误解,禅文化可以如此活泼、如此圆融,充满了勃勃生机。晚会期间,出现了一个精彩的花絮,有人要求前来请老和尚剃度的国际友人明宝法师(按说没剃度应该不能叫法师的,可是大家就是这样称呼的,暂且随众)自我介绍,可是下午那个做翻译的营员没有出现,其他人也没人应声,主持人明奘法师竟然请了明海大和尚做翻译。明宝法师一句句述说着,大和尚一句句翻译着。眼前仿佛又浮现出当年那个北大才子朦胧的身影,十多年了,不知大和尚的心里还留有多少前尘旧梦?突然就想起那在我年少时就感觉那样崇敬那样亲近的弘一大师来了,不知为什么。

  7 月 25 日 星期日 晴

  赵州八十犹行脚,只为心头未悄然。

  及至归来无一事,始知空费草鞋钱。

  上午,唱着这首《生活禅曲》,我们夏令营的营员走出了清幽祥和的柏林禅寺,走入身边近在咫尺却似远在天边的人群和闹市,体验当年僧人们的云水生涯。街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我们近 700 人行走其间,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一面挥舞着爱与和平的旗帜。真的,就是这样,做滚滚红尘中的一朵清莲,宠辱不惊,无怨无悔!到赵州桥后,大和尚进行了精彩的开示,尤其是讲到了赵州禅师“度驴度马”的公案。化身为桥,利乐有情,正是我们每个佛教徒所要奉行的大乘菩萨精神。我在赵州桥边和大和尚照了张合影,合掌恭敬站在慈悲、平静(似乎还有那么一点点忧郁,这种感觉好奇怪啊)的师父身边,那一刻内心的庄严平静,如映着天光云影的赵州河水。

  下午是李明华居士的佛学讲座《学佛者的人生态度》,他是一个博士生导师,却非常谦虚真诚,毫不避讳自己的不足,这就是修持的真实利益吧,不谈玄说妙,只是踏踏实实去做,自然众人爱敬,龙天欢喜。

  晚上是隆重的传灯法会。营员们和法师们一起在万佛楼忏悔发愿后,点燃了各自面前的一盏盏莲灯。这莲灯就是我们的心灯,佛陀点燃了它,历代高僧大德用身命延续着他,现在它传递到了我们的手里。护持好自己的心灯,去引燃他人的心灯,当所有的灯都亮起来后,这个世界将是一片光明!

  明奘师父代大家念完共同的发愿文后,所有人都进入了神圣的静默阶段。 700多人的大殿前没有一个人说话,只有一盏盏莲灯摇曳着光芒。端坐,起立,前行,一切都静默而有序地进行着,一盏灯灭了,马上就有人静静地帮他(她)点燃。所有的灯都供养到了祖师塔下,成为一片灯的河,灯的海,这灯,赵州禅师看到了,诸佛菩萨看到了,所有召唤幸福与安乐的生命,我相信,也都看到了。

  7 月 26 日 星期一 阴有小雨

  上午由明海大和尚为大家讲解《善生经》。大和尚指出《善生经》是人天乘教法,佛教传入中国后,以中国原有的儒家文化为基础,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大乘佛教。可现代人缺少必备的儒家文化基础,如果只钻研大乘经典,不易得力,必须先打好人天乘基础,也就是先学会如何做人,再学如何做佛,而这部经就是一部操作性很强的指导如何做人的经典(原话大意,如有引用错谬或断章取义处,因果我负)。大和尚的讲解既语重心长,又保持了原有的生动活泼的特点,尤其是讲到应该如何处理夫妻关系时,不时引起营员们一阵阵会意的笑声和热烈的掌声。

  下午是闭营式,7 天的夏令营生活结束了。相信有许多人都和我一样恋恋不舍,佛法难闻,明师难寻,善友难逢,而这一切在这里都得到了。正如一个营员发言时说的那样,这不是结束,而只是一个开始,许多人将以一个经过洗礼的新的自我走向人生的新旅程。一个男营员站起来说的第一句话是,“明年的夏令营我不来了”。我心里一惊,谁惹着这哥们了

   在这个时候发起脾气来了,许多营员也都把诧异的目光投向了他。他解释说,因为自己参加夏令营感到收益太大了,在这里学到的东西足够一生的受用,他想到还有那么多人没有机会来参加,所以决定明年自己不来而把这宝贵的机会留给那些人,那些人更加需要这个机会!他的话同样赢得了热烈的掌声,这就是真正的收益啊,这就是进步。赞叹是赞叹,我可没这位师兄的境界,以后的夏令营只要条件允许,我是挤破了头也要来的,这是我的家啊。一个女营员在发言时流泪了,这泪水是留恋,是感恩,是日后滚滚红尘中的一次次回眸眺望!

  巍巍赵州塔,苍苍柏树林,梵呗钟音,金殿回廊,一次次欢乐的聚会,一张张亲切的面孔,夏令营里所有的故事,都将印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十二届:生活禅夏令营日记(罗玉生)》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