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无有余地,并且定会受到狂风般病缘或损害的威胁。《致弟子书》云:“如为狂风所吹之油灯,寿命瞬间住准亦非有。”
乙九、终舍一切故为无常:
因为最终必将舍弃一切而离开人世,所以应当观修无常。
眷属受用与亲友,美貌韶华财种姓,
皆需弃舍独自亡,无助益者随善恶,
尔时依处唯正法,为何今不勤修持?
死亡时,今生的眷属、受用等一切皆无济于事,必须离开人间,随着善业恶业而流转,此时唯有正法能够救护。《教王经》云:“国王趋入死亡时,受用亲友不随身,士夫无论至何处,业如身影紧随后。”《德施请问经》云:“杂业寻受用,养活子与妻,极痛苦亡时,子妻非依处。如做种种事,子妻亦将舍,独自受苦果,时无代受者。父母兄弟妻,仆财眷属众,死后无跟随,诸业随其后。”尔时积累深重罪业的人们会出现被往昔所宰杀的众生和阎罗狱卒用轮子、索束缚牵引的显现。《入行论》云:“若今赴刑场,罪犯尤惊怖,口干眼凸出,形貌异故昔。何况形恐怖,魔使所执持,大怖忧苦缠,苦极不待言。谁能善护我,离此大怖畏,睁大凸怖眼,四方寻救护。四方遍寻觅,无依心懊丧,彼处若无依,惶惶何所从?”死时忆念正法也已迟,如同犯法者落到刽子手的掌中时方寻觅救护者一样。因此必须从现在起即忆念正法。《入行论》云:“未肇或始做,或唯半成时,死神突然至,呜呼吾命休!”也就是说,三宝与善法才是真正的皈依处。《净施请问经》云:“父母亦非吾依处,亲财韶华亦非尔,唯有具足功德者,此等沉迷者依处。吾愿为佛舍身体,生命受用皆舍弃,唯有皈依三宝外,无有余众吾皈依。”
乙十、三世均为无常:
如是思维轮回之处、自相续以及他众皆是无常之本性。
思维世间前后代,先前无量人已逝,
如今人间多数众,百年之内定死亡。
未来一切亦复然,且观老幼同辈去,
吾亦不离此性故,当思定死而修法。
呜呼!诸位善友,且观外境的迁变,再看看百年以前那些人们的身体,现在我们大多数人百年之后也仅剩下名字而已,未来的一切众生也都与此相同,无有生而不死之故。比自己年长的、较自己年轻的、与自己同龄的许多亲友已离开人世,从而应当思维自己也不例外,终必死亡。《因缘品》云:“自某日夜晚,初入母胎者,寿无增唯减,一去不复返。上午见多士,午后有不见,午后见多士,翌晨有不见。诸多男与女,亦有壮年死,说此年轻人,岂有存活准?有者死胎中,有者落地死,有仅爬行亡,有跑时夭折,有老有年幼,有些壮年人,相继而离世,犹如果熟落。”
乙十一、三有皆是无常:
三界地狱至有顶,无一胜过死主者,
悉皆无常无实质,不可依靠如车轮。
尤其人世多损害,成多病魔之祸源,
兵刃火灾险地毒,野兽国王与怨敌,
以及盗贼土匪等,摧毁生命坏圆满。
无论在六道任何一处,都将死亡,无有不遭受死亡威胁之处,因此我们应当思维三界六道的一切众生均不能摆脱死亡。《毗奈耶经》云:“无论是虚空,大海或山洞,住于任何处,无有不死者。”无论死于何地都是只舍弃身体,而心却随着以前的业力屡屡流转于轮回中。《广大游舞经》云:“三有无明诸众生,愚痴之故而流转,人天三恶趣五道,犹如瓷师之轮盘。恒恋美色动听声,妙香美味及乐触,众缚恶世之网中,如猴困于猎人网。”人间的损害尤为繁多,诸如麻风、瘟疫、风、胆等疾病,小儿鬼、食肉鬼、空游鬼、厉鬼等多种魔鬼,国王、怨敌、野人、灾祸等数百危害剥夺人们的丰富财产、生身性命,以致于骤然暴死,因此应当精进修持正法。如《摄功德宝经》云:“人世鬼魔疾病多,益慈心谛加持灭。”
乙十二、刹那亦无常:
不仅有如是损害可导致死亡,即使无有此等危害,也免不了一死。
纵然无有诸损害,士夫寿命亦流逝,
昼夜刹那皆变化,逐渐靠近死主域,
犹如江河汇于海,或似日落于西山。
虽然自己终生未遭受任何突如其来的损害,并且试图以顺缘的饮食、营养来延年益寿,但终将无济于事,终究死亡。《入行论》云:“纵似今无病,足食无损伤,然寿刹那逝,身犹须臾质。”人生一刹那也不会停留。《聚宝顶经》云:“须菩提言:“士寿犹如陡坡水。””《毗奈耶经》云:“陡坡水流入大海,日月濒落于西山,昼夜须臾自然逝,人寿流逝同此等。”
乙十三、诸缘时境皆无常:
食等生缘虽圆满,尚有如毒生苦时,
数多逆缘之危害,岂能不灭诸圆满?
是故无不成死缘,死亡处缘期不定,
当弃无义欺世法,诚修死亡无常法。
有利于存活的饮食也会成为疾病之因,尽管暂时似乎有益,但从长远来看,却成了损害。诸如为利于疗病而服用泄药,结果也有使病情恶化的,更何况说遭受逆缘之损害而中断寿命呢?也就是说,无有不成为死缘的,因此应当唯一思维死亡。如前所说,无法确定死于何处、以何缘死、何时死亡,今天不死的把握也没有。《入行论》云:“或思今不死,安逸此非理,吾生终归尽,死期必降临。”
甲三(劝勉精进)分三:一、具足上师窍诀时当修法;二、若不精勤则不得解脱;三、于不听善妙教诲者生悲心。
乙一、具足上师窍诀时当修法:
获得暇满人身之吉祥此时,应当脱离轮回。
此时吾得暇满舟,正具上师窍诀桨,
若不精勤渡苦海,更无较此愚痴者。
自己拥有暇满人身之舟,并且具足佛陀开创的妙道——殊胜上师之法理船桨时,如果不精进修法,那么是最愚痴不过的了。《致弟子书》云:“今已获得诸佛所开创,犹如大舟法道复舍弃,好似喜爱轮回海浪花,犹如舞者必定欺自心。”
乙二、若不精勤则不得解脱:
劝勉诸位定要诚心精进修法。
何故佛赞珍宝器,净除诸过获正义,
若不成办自他利,则自束缚轮回狱。
获得如是闲暇人身时,如果不修持利于自他的正法,则将永远为轮回之索所缚,因此劝勉具有智慧者为摆脱轮回而勤修正法。《致弟子书》云:“获得人身越过生死海,播下殊胜菩提之良种,功德胜过珍贵如意宝,何者失毁人身无有果。引导众生心力广大者,一切如来得道依人身,天龙非天大鹏持明者,腹行与人非人皆不得,已获来之不易人身后,故当思维法义勤修持。”
乙三、于不听善妙教诲者生悲心:
虽然我忠言劝诫,但有些众生却不以为然,因此对彼等生起厌烦心而寻求自己寂灭,同时也发心:但愿有朝一日能以强烈悲心引导他们。
呜呼如同教诲石,思多世人增厌离,
开示不悟讲不解,明日死亡今执常,
贪著轮回无厌心,明知我慢明懂迷,
愦闹散乱降惑雨,何时我利此等众?
悲哉!对于极为愚昧的众生,无论如何宣说,以种种表示与方便摄受,却徒劳无义,他们无有证悟之时,传讲也不理解。有些人甚至明日就要离开人间却似乎还要住数劫一般,仍贪执实有,从而一味散乱于今生之琐事上;有些人烦恼如烈火,弃离善法;另有些人自相续为嗔火所焚,因嫉妒他人而以多种方式竭力恶言谩骂、揭穿过失、恶语中伤、无端诽谤;有些人虽然遭受诸多苦楚逼迫、折磨,但相续中从未对轮回生起丝毫的厌离心、出离心;有些人听闻少许佛法,略晓一二便骄傲自满,进而藐视他人,并且到处蔓延诤论与千种烦恼之火焰,使自他相续的善薪焚尽无余,因为破誓言失戒律而日夜降下不善雨水,见到这些(刚强难化)的众生后,我的相续中偶尔会生起自己趋向菩提、独自于寂静林中修持甚深禅定之心,但大多数时间是以悲心祈愿有朝一日唯以我令他们获得解脱,产生如此强烈的愿望。
因此,我今发愿肩负起无上重任而言:愿以我福德,令十方世界,一切诸众生,悉离苦得乐。愿短寿患者,长寿健康乐,饥渴苦难者,饮食皆富足。愿离王盗匪,野人水火险,余怖诸灾难,获得诸安乐。愿所想所欲,皆如意成办,恒时行善法,获解脱菩提。愿王善护国,政策和缓兴,臣增如法想,庶民恒安乐。愿离恶趣苦,获得善趣乐,息灭善趣苦,一切皆圆满。愿三界有情,心地悉善良,不生罪恶心,以法度日夜。愿举国丰收,无病离诸害,相互无损恼,幸福似天界。愿诸事遂成,欲财眷仆誉,皆如愿以偿,圆满大福德。愿世人政增,出家众法增,欲德者智增,终生吉祥增。愿禅师成就,等持觉神通,神变等道果,现前解脱智。愿诸苦难者,意复欢喜增,懈怠怯弱众,精进得菩提。愿具福财饰,禅定持净戒,具忧怖失者,恒不离安乐。愿行利众尊,寿事业无量,他利悉圆满,长久住世间。愿凡依我众,善聚极增上,具知足调柔,圣者之七财。愿于我赞毁,抑或讥诽谤,见闻念触者,皆越三有海。愿仅闻吾名,即生摧三有,离苦得乐后,证无上菩提。愿今起诸世,我如地等大,成众生存因,利乐诸有情。愿贫眷邪行,诸无义霹雳,成解脱善资,恒时勤利他。愿众生诸苦,皆成熟吾身,我之诸福德,成熟于他众。以吾善心力,愿众得快乐,梦亦不见苦,获得喜乐海。愿我令遍布,十方虚空界,所有佛众生,具足一切乐。愿我名声传,十方诸世间,普降随意雨,供养佛有情。十方六道众,佛未救度者,愿我悉救度,轮回海成空。大乐光芒为饰珍宝源泉池,遍布大地虚空诸众善云成,拂尘宝幢作为三界热恼荫,愿众成就具足净水佛莲花。具有天女乐受青莲鬘头饰,池中水鸟舞于慈爱花蕊上,于花不谢净刹湖中幻化游,愿众赴往离诸惑害满禅刹。无垢朝阳红光星鬘萦绕月,成具目者甘露威光胜梵天,相好庄严无量光佛菩萨众,愿众无勤往生光芒遍空刹。圆满三身寂静离尘无云空,无一多不可思无为性本地,愿众净心憩于自成普贤刹,竟至不缘广狭高低偏堕界。”
此后毫无厌倦以清净心于山岩前精勤于自他二利之事业。尽管我以如是饶益之心策励宣说自己所目睹之无常法,然而闻者却不生丝毫厌离心,内心一直摆脱不了常执,如同对放在面前的石头说法或对旁生开示一样。好似旁生的教证,如《无常语》云:“师言如我汝亦死,于此无常之窍诀,甚至怀疑亦不生,呜呼我真似旁生。”
甲四(结行)分二:一、欲越轮回者当观无常之理;二、宣说功德。
乙一、欲越轮回者当观无常之理:
于此强烈劝谏诸位乃至未对轮回生起厌离心之前,应当精进观修无常。
于此奉劝欲度过,过患轮回之苦海,
成就稀有妙德者,即日思维定死亡,
昼夜唯观修无常,反复生厌出离心。
无论行住坐卧、进餐、散步、言谈、见到人群还是居于都市城邑、静处,都应当时时刻刻观修无常,所见所闻皆当忆念无常之自性、无常之比喻、无常之教诲。《入行论》云:“故我当一心,日夜唯思此。”若不思维无常,则有许多过患,诸如唯被今生束缚,图名求利,贪婪嗔恚,懒惰懈怠,积累贮存,争论不休,修法不稳,因而不能从轮回中速得解脱。
即使作世间一般的琐事也因只是偶尔性的精进而不能成办,更何况说获得解脱菩提果了。因此,乃至未得佛果之间,我们应当长期精勤修法。燃灯佛、释迦牟尼佛等最初也和我们一样是众生,但他们却依靠精进力而得以成佛了,我如今仍然漂于轮回中,尽管以前有无数佛陀出世后趣入涅槃,但我们却未能成为他们调化的对境。思维自己因业力所牵而漂于无边轮回中的道理,应当下定决心于即生获得菩提道。此身也如瞬间的借用品一样,因此必须思维无常,诚心精进修法。《入行论》云:“今后若不勉,定当趋下流。饶益众有情,无量佛已逝,然我因昔过,未得佛化育。若今依旧犯,如是将反复,恶趣中领受,病缚剖割苦。”《现观庄严论》云:“如天虽降雨,种坏不发芽,诸佛虽出世,无根不获善。”
乙二、宣说功德:
若如是昼夜唯一观修无常,则功德无量,归纳而言即:
彼成现后利乐法,勇猛精进而修持,
舍今世断我执迷,总之成就诸妙德,
拔出诸过解脱因,急修法根本无常。
情不自禁地生起定死无疑、现在必死、不知能否待到明日之心时,自然而然会以如熊熊烈火般的勇猛精进而修持正法,从而获得利益现世后世的正道。目睹今生之显现无法常存而心不贪执,自然断除争论、斗争、怀恨在心、嗔怒损恼、危害他众等一切恶业,因无暇生起我慢我执,具有殊胜意乐而相合众人并且令人生喜,了知一切财产眷属亲朋好友皆是无常从而对他们不生贪执,他们无论惨遭别人的损害还是蒙受他人的饶益,无论受苦抑或享乐都不生贪嗔之心,他们已故或者离去或者不在也不忧伤。自己无论身处何地,都不会积累贪恋之业,无论出现顺缘还是逆缘,相续中都不会产生自相贪嗔执著,日日夜夜唯以善法度过,为修法顺利而谨持三戒,苦行圆满,梵行清净无垢,不为堕罪所染,因勤修道法而广积二资路粮,因威仪不杂罪业,从而对所作所为无有后悔之心,重新生起殊胜的信心、悲心与出离心,承蒙诸佛菩萨垂念,人、非人无机可乘,喜乐善法之天众鼎力护佑,睡眠安乐,起床安乐,行走安乐,散步安乐,具足安乐,死时安乐,转生乐趣,面见如来佛子,听闻乐法,修持乐道,于大乐洲获得大乐果位。《毗奈耶经》云:“谨持梵净行,精勤修正道,死时无忧恼,摆脱燃烧室……”此中宣说了观修无常可以获得无量功德。
甲五、回向本品善根:
现在宣说如是观修无常所得之善根回向于众生
如是法理苍鸣声,发出深益教妙音,
愿众散乱执常惑,疲劳心性今休息。
从增长善资白光的大海中所出现的云彩打起呵欠,发出胜过苍鸣的巨响,从而普降法理之雨,依此灭除三有中疲惫不堪的众生常执心之一切垢染,在本来怙主日光严饰的美宅中享受大乐受用,获得慰藉。
犹如梦境漂动诸众生,聚际必散之性无实质,
好似过客同路之友伴,愿证无常变化之本性。
士夫寿命消逝如秋云,如电如幻亦如陡坡水,
无常不稳变化之本性,愿即日起真实证悟此。
任何具有众多境域财,名声远扬广大功德者,
亦是动摇之法无可信,愿众证悟四边之自性。
大圆满心性休息中第二品寿命无常释终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 第二品 寿命无常》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