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 第二品 寿命无常▪P2

  ..续本文上一页等一切凡夫众生都无法摆脱死亡。《因缘品》云:“具七宝轮王,其余小王臣,沙门婆罗门,施主等无常,众生皆如梦。”

  乙三、乃变化性故为无常:

  因一切皆是迁变的本性故是无常。

  今生无常乌云中,死主跳动闪电舞,

  昼夜诸时降变雨,淋湿三地诸苗芽。

  以暇满人身严饰的寿命犹如夏季空中密布的乌云,自然变化的死主跳起闪电的舞蹈,昼夜刹那不停恒时降下濒临死亡的大雨,普遍淋湿了三有中一切众生苗芽。《广大游舞经》云:“三有无常如秋云,有情生死如舞者,士夫寿命如闪电,如陡坡水飞速逝。”

  乙四、器情世界皆为无常:

  宣说长期稳固的器世界与赖以生存的有情世界均为无常之性。

  器情无常世成坏,七火一水风毁时,

  大海洲山所围绕,四宝山王亦无常,

  当思一切定有成,一虚空时诚修法。

  长期思维此理,以外器世界之坏灭来说明内有情的无常性:初劫形成时,于空无所有、无阻无碍的虚空界中,形成了金刚不坏的金刚十字架风,其上形成了坚如金刚的水轮,在水轮上形成量同第一禅天具铁围山之金刚大地,在大地上,由于空中降雨而形成汪洋,翻滚的水泡分别形成高山与洲岛。小洲世界的须弥山由四种珍宝而成,即东方由水晶而成,南方由琉璃而成,西方由莲宝而成,北方由纯金而成。与水交界处的持双山等七山之间是七湖围绕的外海滩,东方有半圆形的东胜身洲以及依之而存的身洲与胜身洲;南方有肩胛骨形的南瞻部洲与依存的拂洲妙拂洲;西方有圆形的西牛货洲及行洲胜道行洲;北方有四方形的北俱卢洲和声不美及声不美悦洲。须弥山上方是尊胜宫、四园林、东北方大香树严饰的善见城。群山的边缘是大海,海的四周由等同持双山的铁围山环绕,并有日月庄严,这就是器世界。

  依赖器世界而生存的有情有从光明天下堕人间而成为四大洲八小洲的人,以及由恶业所感而分别成为恶趣的旁生、饿鬼、地狱众生。其中旁生以大海为根本处所,饿鬼的主要住所是王舍城下,八寒八热地狱在刚底斯山下,八八相连,近边地狱主要位于无间地狱四周。散居旁生、空游饿鬼、孤独地狱在人间也有。六欲天:(一)位于须弥山半边升起日月星辰处是四大天王天;(二)其上是三十三天,三十三天上方虚空中如星辰般依次是具有无量宫的四天,即(三)时分天;(四)兜率天;(五)乐化天;(六)他化自在天。须弥山间隙中住有诸非天,水间隔处是罗睺非天,中间为星鬘非天与项鬘非天,地间隔处是净心非天,非天的受用可与欲天相媲美。四禅天:初禅三处即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位于他化自在天上空四万由旬之上。二禅三处即少光天、无量光天、极净光天(即光明天)。三禅三处即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四禅八处即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善现天、善见天、色究竟天。前三者为凡夫所在处,后五者为圣者所在处,又名为净居地五天,它们层层向上。四无色天即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有顶处的诸天人都是因以前获得了无色等持而于死后转生到此无色界的。如是所说的一器情世界称为四洲世间界,这样的一千个世界,周边为高度等同三十三天的铁围山环绕,称为第一小千世界。如是千数的小千世界,周边为高度等同他化自在天的铁围山环绕,称为第二中千世界。如此千数的中千世界,周边为高度等同第一禅天的铁围山环绕,称为三千大千世界,即是一个殊胜化身示现同等身相、无有前后显现十二相调化众生的世界。其余十方有圆形、半圆形、四方形等无量世界遍布虚空,其中的众生有的头朝上,有的横着,有的头朝下,有无量种类。

  此处以娑婆世界为例,宣说器情世界的成住坏空。最初形成,现今稳住,从人寿无量岁时毗婆尸佛出世,到释迦牟尼佛出世,直至人寿十岁之间称为劫初长时,即是人寿每二百年递减,尔后每过一百年增长一岁,从十一岁到人寿八万岁时弥勒佛出世。此后又是每一百年减少一岁,直至十岁之间(称为转长时期),如是上增下减为一次,共十八次,名为十八返,期间有九百九十五佛出世,之后每二百年增长一岁,直至无量岁,稍许递减时有胜解佛出世,其事业、寿量、所化眷属数均等同前面诸佛事业、寿量、所化眷属数的总和,并且调化以前诸佛未调化的众生,以其愿力使包括仅闻三宝声、毁坏根本戒、做微小善事在内的众生皆从轮回中解脱出来,在人间的事业圆满而示现涅槃后其教法仍如时住世,令三千大千世界的一切众生均得解脱。后于人寿十岁时,坏劫的七火将一切焚为灰尘。火是指太阳,有些经中说是七个太阳,有些说出现一个具有七个太阳热量的太阳。实际上,出现了一个具有百俱胝太阳热量的太阳而焚毁一切。尔后尘埃为水所冲,为风所吹,最后成为一虚空,犹如以前未形成时一样。《三摩地王经》云:“一旦出现此世界,诸世间成虚空时,如前其后亦如是,当知诸法皆亦尔。”

  我们应当通过外器世界坏灭之比喻来了知内情身体也是坏灭的。首先于心之法性虚空中,形成了无明分别之风,以此为因,形成轮回业地之水,以此为缘,由父母精血形成身体之须弥山王,之后形成双目之日月(白红明点)、十二处、界之四大洲八小洲以及八识聚之七山、铁围山。身语意所依靠的精脉、血脉、中脉是三门三毒三身之所依代表三界,五脉轮或六脉轮代表五趣或六趣。转生于各道中所感受诸多苦乐的这个内大千世界也是聚际必散、生际必死、有为坏灭之本性。到了死亡时,外四大摄入内四大中,即被七火一水毁为灰尘,之后内四大、密四大皆融入本来光明中,此时一切均成为一虚空。身体四大所摄的风脉明点七次为火所焚而殆尽,一次为水所冲而使生命死亡,最后为风吹散而使呼吸中断,身体也就各自分离、消失,最终如虚空般一无所有,此时与从前未形成身体时一模一样。《广智后续》云:“以风水火熟,形成身器世,风脉及明点,四大中所住,无变诸光明,迁至虚空室,大风脉明点,七次为火焚,水一冲大融,风吹粗细灭,入光明空界。本怙菩提者,趋至无迷基。”我们应当观察众生各自世界之隐没规律。《亲友书》云:“大地山王与海洋,皆为七烈日所焚,有情无余化为尘,弱小人身岂堪言?”

  乙五、以诸佛佛子示现涅槃而说无常:

  此外,思维出于世间的诸多导师出有坏及其眷属示现涅槃以及他们的教法隐没之理,同样思维自寿也是无常的。

  缘觉弟众佛子中,引导世间诸怙主,

  宛如晴空中皓月,为诸星鬘所环绕,

  巍然朗然坦然现,亦示无常涅槃相,

  无量教法珍宝日,亦渐隐没当观此。

  犹如无实芭蕉树,幻室自身何不灭?

  曾出世于此娑婆世界的导师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迦那牟尼佛、迦叶佛和释迦牟尼佛皆如秋季升起的满月一般,妙相随好威光耀眼,为群星般的声闻、缘觉、菩萨、梵天以及四大天王等眷属所围绕,身体光芒四射,巍然而住,语言无卒暴音,清晰朗然,智慧清净无垢,坦然明了,诸如金刚般稳固的佛陀都已趣入了涅槃,除释迦牟尼佛教法外其余教法也已依次隐没。因此,应当思维如水泡般无有实质的自身怎么会常存呢?《无常经》云:“百福所成千相饰,如来藏身尚无常,犹如水泡不可靠,自身为何定不坏?利众诸佛如日落,正法皓月亦隐没,当知自己之一切,眷属受用皆无常。”

  乙六、以无增唯减而说无常:

  犹如金刚般的佛身尚且无常,那么,好似芭蕉树一样的此身岂能稳固存在?

  故定死亡然死期,死处死缘皆不定,

  此寿无增恒衰减,死缘众多生缘微,

  时不待我当紧迫,自即日起勤修法。

  有生必定有死。《白莲花经》云:“有生必有死,有聚必有散。”因时间无法掌握,所以不知何时死亡。《因缘品》云:“明日死谁知,今日当精进,彼死主大军,岂是汝亲友?”死于何方也不一定,因此,无论前往何方,住于何处,都应观想:也许会死于此地吧!《妙臂经》云:“于山险地或深谷,室内路口或河畔,何方皆思我终处,了知无可适从性,故当遣除喜世间。”以何缘而死也是不一定的。经中云:“有以食噎死,亦有以药亡,何况说逆缘?故死缘无定。”因无增唯减,是故必定死亡。《无常语》云:“如断水源池,无增唯减故,众皆入死道,谁信暂时寿?”《入行论》云“昼夜不暂留,此生恒衰减,额外不复增,吾命岂不亡?”死缘众多生缘稀少,因此也必定死亡。《入行论》云:“死缘极众多,生缘极稀少,是故速死亡,心当向正法。”《宝鬘论》云:“死缘极众多,生缘唯少许,此等亦死缘,故当常修法。”

  乙七、外内皆为无常:

  通过眼见外面的破旧城市而于内心中观想死亡。

  四大聚合之心室,虽为动念士所饰,

  亦由因缘所产生,乃坏灭性有为法,

  犹如旧城无常有,故当迅速修正法。

  如是观察从前美丽富饶的城市中遍满人流,后来终有一日人去城空。呜呼!轮回之法皆是前兴后灭,最终只留下人名而已。同样,为珍贵的衣饰所庄严、种种分别动念所严饰四大聚合之自身这个房室也终将塌毁,仅仅剩下骨骸而已。到那时,也许会有些人念着自己的名字说“这是某某的遗骨”。因此应当深入思维此理。《亲友书》云:“身际如灰干际坠,最终不净无实质,当知一切皆坏灭,各自分散之规律。”

  乙八、以比喻说明无常:

  尽管在漫长的一生中享受善趣安乐,然而,如梦初醒般瞬间就会趋向死亡。

  犹如赤风中油灯,刹那无常动摇性,

  骤然猛烈之死缘,降临自己头上时,

  不能久住定死亡,故应当下修正法。

  例如,和风吹动的草原上有一盏油灯,偶尔刮起一场狂风时,油灯便会熄灭。同样,应当观想:自己犹如油灯动摇般的寿命被夜以继日的无常和风吹动而趋向衰老,迅速死亡…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 第二品 寿命无常》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