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圓滿心性休息大車疏 第二品 壽命無常▪P2

  ..續本文上一頁等一切凡夫衆生都無法擺脫死亡。《因緣品》雲:“具七寶輪王,其余小王臣,沙門婆羅門,施主等無常,衆生皆如夢。”

  乙叁、乃變化性故爲無常:

  因一切皆是遷變的本性故是無常。

  今生無常烏雲中,死主跳動閃電舞,

  晝夜諸時降變雨,淋濕叁地諸苗芽。

  以暇滿人身嚴飾的壽命猶如夏季空中密布的烏雲,自然變化的死主跳起閃電的舞蹈,晝夜刹那不停恒時降下瀕臨死亡的大雨,普遍淋濕了叁有中一切衆生苗芽。《廣大遊舞經》雲:“叁有無常如秋雲,有情生死如舞者,士夫壽命如閃電,如陡坡水飛速逝。”

  乙四、器情世界皆爲無常:

  宣說長期穩固的器世界與賴以生存的有情世界均爲無常之性。

  器情無常世成壞,七火一水風毀時,

  大海洲山所圍繞,四寶山王亦無常,

  當思一切定有成,一虛空時誠修法。

  長期思維此理,以外器世界之壞滅來說明內有情的無常性:初劫形成時,于空無所有、無阻無礙的虛空界中,形成了金剛不壞的金剛十字架風,其上形成了堅如金剛的水輪,在水輪上形成量同第一禅天具鐵圍山之金剛大地,在大地上,由于空中降雨而形成汪洋,翻滾的水泡分別形成高山與洲島。小洲世界的須彌山由四種珍寶而成,即東方由水晶而成,南方由琉璃而成,西方由蓮寶而成,北方由純金而成。與水交界處的持雙山等七山之間是七湖圍繞的外海灘,東方有半圓形的東勝身洲以及依之而存的身洲與勝身洲;南方有肩胛骨形的南瞻部洲與依存的拂洲妙拂洲;西方有圓形的西牛貨洲及行洲勝道行洲;北方有四方形的北俱盧洲和聲不美及聲不美悅洲。須彌山上方是尊勝宮、四園林、東北方大香樹嚴飾的善見城。群山的邊緣是大海,海的四周由等同持雙山的鐵圍山環繞,並有日月莊嚴,這就是器世界。

  依賴器世界而生存的有情有從光明天下墮人間而成爲四大洲八小洲的人,以及由惡業所感而分別成爲惡趣的旁生、餓鬼、地獄衆生。其中旁生以大海爲根本處所,餓鬼的主要住所是王舍城下,八寒八熱地獄在剛底斯山下,八八相連,近邊地獄主要位于無間地獄四周。散居旁生、空遊餓鬼、孤獨地獄在人間也有。六欲天:(一)位于須彌山半邊升起日月星辰處是四大天王天;(二)其上是叁十叁天,叁十叁天上方虛空中如星辰般依次是具有無量宮的四天,即(叁)時分天;(四)兜率天;(五)樂化天;(六)他化自在天。須彌山間隙中住有諸非天,水間隔處是羅睺非天,中間爲星鬘非天與項鬘非天,地間隔處是淨心非天,非天的受用可與欲天相媲美。四禅天:初禅叁處即梵衆天、梵輔天、大梵天,位于他化自在天上空四萬由旬之上。二禅叁處即少光天、無量光天、極淨光天(即光明天)。叁禅叁處即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四禅八處即無雲天、福生天、廣果天、無想天、無煩天、善現天、善見天、色究竟天。前叁者爲凡夫所在處,後五者爲聖者所在處,又名爲淨居地五天,它們層層向上。四無色天即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有頂處的諸天人都是因以前獲得了無色等持而于死後轉生到此無色界的。如是所說的一器情世界稱爲四洲世間界,這樣的一千個世界,周邊爲高度等同叁十叁天的鐵圍山環繞,稱爲第一小千世界。如是千數的小千世界,周邊爲高度等同他化自在天的鐵圍山環繞,稱爲第二中千世界。如此千數的中千世界,周邊爲高度等同第一禅天的鐵圍山環繞,稱爲叁千大千世界,即是一個殊勝化身示現同等身相、無有前後顯現十二相調化衆生的世界。其余十方有圓形、半圓形、四方形等無量世界遍布虛空,其中的衆生有的頭朝上,有的橫著,有的頭朝下,有無量種類。

  此處以娑婆世界爲例,宣說器情世界的成住壞空。最初形成,現今穩住,從人壽無量歲時毗婆屍佛出世,到釋迦牟尼佛出世,直至人壽十歲之間稱爲劫初長時,即是人壽每二百年遞減,爾後每過一百年增長一歲,從十一歲到人壽八萬歲時彌勒佛出世。此後又是每一百年減少一歲,直至十歲之間(稱爲轉長時期),如是上增下減爲一次,共十八次,名爲十八返,期間有九百九十五佛出世,之後每二百年增長一歲,直至無量歲,稍許遞減時有勝解佛出世,其事業、壽量、所化眷屬數均等同前面諸佛事業、壽量、所化眷屬數的總和,並且調化以前諸佛未調化的衆生,以其願力使包括僅聞叁寶聲、毀壞根本戒、做微小善事在內的衆生皆從輪回中解脫出來,在人間的事業圓滿而示現涅槃後其教法仍如時住世,令叁千大千世界的一切衆生均得解脫。後于人壽十歲時,壞劫的七火將一切焚爲灰塵。火是指太陽,有些經中說是七個太陽,有些說出現一個具有七個太陽熱量的太陽。實際上,出現了一個具有百俱胝太陽熱量的太陽而焚毀一切。爾後塵埃爲水所沖,爲風所吹,最後成爲一虛空,猶如以前未形成時一樣。《叁摩地王經》雲:“一旦出現此世界,諸世間成虛空時,如前其後亦如是,當知諸法皆亦爾。”

  我們應當通過外器世界壞滅之比喻來了知內情身體也是壞滅的。首先于心之法性虛空中,形成了無明分別之風,以此爲因,形成輪回業地之水,以此爲緣,由父母精血形成身體之須彌山王,之後形成雙目之日月(白紅明點)、十二處、界之四大洲八小洲以及八識聚之七山、鐵圍山。身語意所依靠的精脈、血脈、中脈是叁門叁毒叁身之所依代表叁界,五脈輪或六脈輪代表五趣或六趣。轉生于各道中所感受諸多苦樂的這個內大千世界也是聚際必散、生際必死、有爲壞滅之本性。到了死亡時,外四大攝入內四大中,即被七火一水毀爲灰塵,之後內四大、密四大皆融入本來光明中,此時一切均成爲一虛空。身體四大所攝的風脈明點七次爲火所焚而殆盡,一次爲水所沖而使生命死亡,最後爲風吹散而使呼吸中斷,身體也就各自分離、消失,最終如虛空般一無所有,此時與從前未形成身體時一模一樣。《廣智後續》雲:“以風水火熟,形成身器世,風脈及明點,四大中所住,無變諸光明,遷至虛空室,大風脈明點,七次爲火焚,水一沖大融,風吹粗細滅,入光明空界。本怙菩提者,趨至無迷基。”我們應當觀察衆生各自世界之隱沒規律。《親友書》雲:“大地山王與海洋,皆爲七烈日所焚,有情無余化爲塵,弱小人身豈堪言?”

  乙五、以諸佛佛子示現涅槃而說無常:

  此外,思維出于世間的諸多導師出有壞及其眷屬示現涅槃以及他們的教法隱沒之理,同樣思維自壽也是無常的。

  緣覺弟衆佛子中,引導世間諸怙主,

  宛如晴空中皓月,爲諸星鬘所環繞,

  巍然朗然坦然現,亦示無常涅槃相,

  無量教法珍寶日,亦漸隱沒當觀此。

  猶如無實芭蕉樹,幻室自身何不滅?

  曾出世于此娑婆世界的導師毗婆屍佛、屍棄佛、毗舍浮佛、拘留孫佛、迦那牟尼佛、迦葉佛和釋迦牟尼佛皆如秋季升起的滿月一般,妙相隨好威光耀眼,爲群星般的聲聞、緣覺、菩薩、梵天以及四大天王等眷屬所圍繞,身體光芒四射,巍然而住,語言無卒暴音,清晰朗然,智慧清淨無垢,坦然明了,諸如金剛般穩固的佛陀都已趣入了涅槃,除釋迦牟尼佛教法外其余教法也已依次隱沒。因此,應當思維如水泡般無有實質的自身怎麼會常存呢?《無常經》雲:“百福所成千相飾,如來藏身尚無常,猶如水泡不可靠,自身爲何定不壞?利衆諸佛如日落,正法皓月亦隱沒,當知自己之一切,眷屬受用皆無常。”

  乙六、以無增唯減而說無常:

  猶如金剛般的佛身尚且無常,那麼,好似芭蕉樹一樣的此身豈能穩固存在?

  故定死亡然死期,死處死緣皆不定,

  此壽無增恒衰減,死緣衆多生緣微,

  時不待我當緊迫,自即日起勤修法。

  有生必定有死。《白蓮花經》雲:“有生必有死,有聚必有散。”因時間無法掌握,所以不知何時死亡。《因緣品》雲:“明日死誰知,今日當精進,彼死主大軍,豈是汝親友?”死于何方也不一定,因此,無論前往何方,住于何處,都應觀想:也許會死于此地吧!《妙臂經》雲:“于山險地或深谷,室內路口或河畔,何方皆思我終處,了知無可適從性,故當遣除喜世間。”以何緣而死也是不一定的。經中雲:“有以食噎死,亦有以藥亡,何況說逆緣?故死緣無定。”因無增唯減,是故必定死亡。《無常語》雲:“如斷水源池,無增唯減故,衆皆入死道,誰信暫時壽?”《入行論》雲“晝夜不暫留,此生恒衰減,額外不複增,吾命豈不亡?”死緣衆多生緣稀少,因此也必定死亡。《入行論》雲:“死緣極衆多,生緣極稀少,是故速死亡,心當向正法。”《寶鬘論》雲:“死緣極衆多,生緣唯少許,此等亦死緣,故當常修法。”

  乙七、外內皆爲無常:

  通過眼見外面的破舊城市而于內心中觀想死亡。

  四大聚合之心室,雖爲動念士所飾,

  亦由因緣所産生,乃壞滅性有爲法,

  猶如舊城無常有,故當迅速修正法。

  如是觀察從前美麗富饒的城市中遍滿人流,後來終有一日人去城空。嗚呼!輪回之法皆是前興後滅,最終只留下人名而已。同樣,爲珍貴的衣飾所莊嚴、種種分別動念所嚴飾四大聚合之自身這個房室也終將塌毀,僅僅剩下骨骸而已。到那時,也許會有些人念著自己的名字說“這是某某的遺骨”。因此應當深入思維此理。《親友書》雲:“身際如灰幹際墜,最終不淨無實質,當知一切皆壞滅,各自分散之規律。”

  乙八、以比喻說明無常:

  盡管在漫長的一生中享受善趣安樂,然而,如夢初醒般瞬間就會趨向死亡。

  猶如赤風中油燈,刹那無常動搖性,

  驟然猛烈之死緣,降臨自己頭上時,

  不能久住定死亡,故應當下修正法。

  例如,和風吹動的草原上有一盞油燈,偶爾刮起一場狂風時,油燈便會熄滅。同樣,應當觀想:自己猶如油燈動搖般的壽命被夜以繼日的無常和風吹動而趨向衰老,迅速死亡…

《大圓滿心性休息大車疏 第二品 壽命無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