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十六届:珍重道别▪P2

  ..续本文上一页了,周围还有那么多盏灯在照亮着我前行。所以我在这里要再次表达我对柏林禅寺各位师父和老师的感激。

  男营员:在这里感触最深的就是安定的氛围。每天吃饭睡觉坐禅诵经这样的生活让我非常留恋,我觉得这里就是人间天堂,很舍不得离开。我还想问一下法师两个问题,一个就是当初你们出家的时候,家里人是怎么看的呢?

  利生法师:要说父母的看法,那肯定是不寻常的看法吧!父母从小把我们养育,从我们不懂事到懂事,尤其是母亲,母亲对孩子的感情,我们作为男性是永远无法了解和体会的,所以母爱是非常的伟大。但是就是因为她这么伟大,所以她在特殊的情况下反而会表现出特殊的方式来支持我们。我相信每一个出家师父的父母,都是他后面最重要的心灵力量在支持着他,所以在出家的道路上才会走得更好。

  男营员:如果有一天我要出家的话,你们寺庙会收我吗?

  利生法师:你们说呢?

  众营员:收!

  利生法师:对啊!

  女营员:我想就“庭前柏树子”分享一点我自己的感受。有一天下雨后,早上去行禅,我看到一棵柏树,奇怪的是一颗柏树籽都没有,我把树枝扒开了看也还是没有。但是后来在普贤阁前看到一棵小一点的柏树,上面结满了柏树籽。我想是不是这柏树也跟人一样呢?人年轻的时候对一切都很有兴趣,老了以后就什么都不想了。但是我又想这棵大树为什么一定要结柏树籽呢?

  于是我得到了一些做人的感悟,要像小树一样,对周围的一切都很好奇,永远不断地探索,茁壮成长;但是也要像大树一样,收敛一切光芒,定慧等持。柏林寺这次活动让我收获特别多。我觉得那些花草、银杏、蔷薇、鸟鸣等等都是一种禅,都很美,我希望有机会能答谢这个缘分。

  明影法师:我先纠正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庭前柏树子”不是庭前这些柏树的籽,而是庭前“柏树子”!这个“子”是语气词,就像南方人说的“山伢子”。“庭前柏树子”就是指殿前的柏树。因为禅宗的古大德说法非常活泼,多用白话、土语乃至于俚语。语录和公案中忠实地记载了祖师们生活化的法语。但祖师们谈的又都是最深刻的佛法。所以,赵州和尚的“庭前柏树子”、“吃茶去”、“洗钵盂去”、“狗子无佛性”等公案都是传佛妙心的方便,都具有令学人当下明心见性的奇妙功能。禅宗的公案都是讲的《金刚经》的妙义。《金刚经》中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果你明白了“吃茶去”、“庭前柏树子”讲的就是这个,那时候“吃茶去”你就听懂了,一切公案也就读懂了。所以,怎样参“吃茶去”和“庭前柏树子”呢?一个非常现实可行的办法就是把《金刚经》真正读懂。每句话都搞明白,真正消化了,看看历代祖师们是怎么注解的,以古大德的注解为标准。有了信解《金刚经》的基础,在未开悟之前,才可以略有谈“吃茶去”的资格。如何以《金刚经》来谈“庭前柏树子”和“吃茶去”呢?所谓“庭前柏树子”,即非“庭前柏树子”,是名“庭前柏树子”。所谓“吃茶去”,即非“吃茶去”,是名“吃茶去”。希望大家好好体会,回去以后认真研读《金刚经》。

  利生法师:喝杯茶!下面我们请这几天非常辛苦的义工讲几句,我们前面就座的是几位十几年一直坚持奉献的义工,现在我们欢迎李老师讲几句。

  李晓林老师:大家说的很生动,我确实不知道说什么,都说体会,记得以前说过一句,就是听和尚说法,听佛说法,肯定是没错的。大概二十多年前,我也跟大家一样。那个时候没有你们这么好的条件,你们喜欢什么,就可以去努力。80年代,整个社会上条件没有这么好,也没有柏林禅寺可以找。等到90年代,教书教了很多年了,有一次在北京见到老和尚,这时候知道有这么一个夏令营。

  我确实觉得你们很优秀,很勇敢,想做什么就去做。那个时候我不是,我当时听说夏令营可以提前点过来干活,我就穿上最简朴的衣服,放下所有的贵重东西,只带了点路费,任何财产都不带。我学过摄影,虽然是业余的但是也很认真的按照专业的教程去学习过,很爱好摄影的。但是当时我不知道这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我就来了,照相机也不拿,上威虎山大概也就是这个样子,豁出去了!恨不得要写点遗书什么的:一旦回不来——倘有不测,怎么办。结果来了以后——我是提前几天来的,跟法师们一起在这儿劳动,咱们那个长廊上第一批的灯就是我安的。跟法师们一起干活我才发现他们是人!但是就是这个人,让我感动,我想,就是他!他跟我一样!也有可能是法师示现了给我看,他跟我一样现烦恼相,也有问题,我看见他们在讨论怎么办,但是他对待这些东西,是用他的生命在去探究,而我做一件事都是做好准备才去做,而且来这儿,如同我刚才说几乎连遗书都写好了,这才来呢,所以我赞叹你们哪,说来就来了,这个不得了,当然我也赞叹我自己,也来了!

  后来我就随着柏林寺一起成长,到现在也快过半百了。我是在大概30岁的时候,有一天突然领悟了古人说的“朝闻道,夕死可矣”,就是看到咱们说的光明。这个光明我的体会就是“知道”。我们说盲人,我们跟盲人比,我们在光明中,他在黑暗中,就是因为他有些东西不知道,我们没法告诉他什么是红色,我们也许永远没办法告诉他什么是颜色,他也许永远不知道,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在黑暗中,我们在光明中。我们说佛陀的光芒,(除了我们感知的光明之外)还有一个“光明”,我们现在还不知道,我们要想办法去知道这个光明。光明跟别的不同的是,你在黑暗中看到光明,你把你的光明给我,你的光明不会少,而我的光明就有了。

  我们来到这里种下一颗什么样的种子,大家放下什么,去掉什么,怎么样清净,怎么样去放下。我们有的时候,一个东西的放下是为了另一样东西的不放下。只有把东西放下了,我们真正清净了,才能升起一个东西来,这个东西我们自己去努力,一定会得到的。谢谢大家!

  男义工:感谢大家能来柏林禅寺体验生活,更希望大家以后有时间能回来看看,希望大家能诚心地来做义工,等到那个时候,就会有深刻的体会了。

  明杰法师:这几天我说别人的说得比较多,今天我就讲讲我自己对于夏令营的一些感受吧。我参加夏令营很多届了,应该是有十三届了吧。刚才明影师在他的发言里也剖析了我们夏令营的策划、组织的法师、义工们的体会和他们内心的一些想法。在1993年的时候,柏林寺那个时候的条件还相当的简单,但是我们的老和尚就开始办了生活禅夏令营,我们的寺院、僧团都是与夏令营在一同成长。到了今天我们举办了第十六届生活禅夏令营。柏林寺举办夏令营的经验也影响了很多其他的寺院,所以每年夏天全国很多寺院都会有夏令营的活动。但是今天,我们的老和尚、大和尚,我们的很多义工仍然在努力把每一届夏令营办好。

  总的来说,我觉得每一届夏令营都是成功的,都有它各自的亮点,虽然我们有一条主线“生活禅”贯穿其中,但是每一届应该说都是唯一的,都是不同的。今天我们仍然在思索一个问题,就是当我们夏令营营员的主体更多是80后、90后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来办这个夏令营,让大家在七天当中有更多的受用,收获更多?这个问题柏林寺一直在探索,我相信这个探索会一直坚持下去,这样我们的夏令营才会越办越好,在未来也欢迎大家再来参加我们的生活禅夏令营。

  说到对义工的感恩和感谢,也不单单是一种心意,柏林禅寺常住,也有一些小的纪念品供养他们。

  明影法师:这几天大家都很辛苦,时间也不早了,下面就请大家自如地、静静地聆听柏林禅寺的鼓声和钟声。活动到此结束。

  

《十六届:珍重道别》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