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十六届:禅茶一日 二(游祥州教授)▪P8

  ..续本文上一页缘,因该果海”这是佛学的……

  游祥州教授:你们知道刚刚发生一件什么事吗?我奉命到柏林寺来画龙,然后师父坐在这里点睛。所以师父要不点睛的话,我们这条龙能画出来吗?失明的龙。所以一定要请师父坐在这里,就是为了请师父点睛。(磬声响起,静默片刻,磬声再响)

  以下我想邀请一位最近即将要到耶鲁大学去进修的同学,到这里来一下。请!以下有一段一行禅师写的一篇很短的文章,可不可以请你帮助,劳驾你来念一下,好,请!

  男营员:(英文略)

  游祥州教授:请我们一个女营员来帮忙念中文的部分,好吗?你找一个同学来帮忙念,中文的部分。

  女营员:在佛陀的认识教法中,完全的开悟原则是由不完全的开悟所造就的,这就是说,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念念分明的身口意作为,已经蕴涵了完全的开悟在其中,你不应该在日常生活之外耗尽力气去寻找完全的开悟。

  游祥州教授:好,同学们注意到没有?这个一行禅师也是为生活禅做注解。我们很多人在佛教里希望追求最后究竟的大开悟、大彻大悟,那叫圆觉。可是一行禅师说,那个完全的开悟,其实来自我们生活中很多不完全的开悟。我刚才提到的很多细节:喝茶,用开悟者的姿态喝茶;上厕所,用开悟者的方式来上厕所。了解这个意思吗?所有这一些不完全的开悟,加在一起,不就是大开悟了吗?所以请您不要在日常生活之外,说我要找一种神秘的,旷古未有的大开悟,那个是一种幻想,因为真正的大彻大悟,就在日用平常之间,这就是重点。好,我们再请你读下一段。

  男营员:(英文略)

  女营员:假设你正在波士顿与纽约之间的大路上开车,向北是波士顿,向南是纽约。如果你要往波士顿去,你就要确定你的去向,你是向着波士顿的方向开,只要你是向着波士顿开,波士顿已经在你的脚下,如果你向着纽约开,波士顿就不见了。虽然不见了,但只要你知道怎样找个地方回转,波士顿仍是在那儿等着你。这条路上的每一个点都通往波士顿,这条路上每一个点,也都通往纽约。完全的开悟和完全无明根本没有差别,他们相互包含。

  游祥州教授:好,两个都读得非常好,这一段话先要请同学学习一种修行的智慧,就是回转,大陆怎么讲?(明海大和尚插话:掉头)掉头,对!掉头更生动!你就要学会掉头,我们今天来传这句话说:“掉头不容易。”你知道吗?我要到波士顿去,假若波士顿代表开悟,后面是纽约,可是我们一不小心,弄错方向,跑到纽约去了,可是波士顿还是在你后面哪,记住,没有完全的无明,正像没有完全的无明。你有没有发现很多的事情,过去了,可是你回想的时候很清楚,你觉得当时就是觉得不妥,可是你当时就是没有今天不妥的声音,然后你就是把它做下去了,最后发现真的就是不妥了,就是那么一点点念头,你把它疏忽掉了,而那个东西就是你的觉醒之光在那里照,可是你没有听它们的声音,因为你的心不安静,你没有静下来听它的声音,所以那个声音你没有听到,你把它忽略了,然后有一天,你再回头,其实当时就是这么一回事,就是那个声音已经在那儿,已经告诉我这么清楚了。所以修行你得料理,绝对不是说突然的,恰到了开悟的季节,我在这儿闭关四十九天,然后一出关就,哇!一不小心大彻大悟。

  我觉得开悟这一切就是在禅房里面打坐,师父教我们怎么吃饭,怎么走路,怎么对话,怎么礼佛,怎么样诵经,怎么样普茶。所有这些事情我们就是这样很有耐性的、念念分明地明相应触地去把它做到,然后我们就升起一个念念分明的觉性的能量,然后水到渠成的一不小心的真的就是大彻大悟。

  所以这是一条现成的,最有保证的一条修行的道路。修行这条路没有速成,速成的东西就是揠苗助长。孟子讲到一个故事,说古宋国有一个农夫,他去田间插秧,他就想:我真的希望这些秧苗快快长大,所以就把那个苗拔一点,然后它就长高了,可是第三天去看统统死光光了,修行的道理是一样的。那个秧苗要是一根一根种下去的,同样的道理,修行像插秧一样,懂吗?念念分明跟插秧是一样的,念念分明地走一步,插了一棵秧,念念分明又走一步,又插了一棵秧,然后慢慢它就积累了能量,我刚刚早上跟大家讲的那个阿丹师父,他走路的行禅的功夫怎么练的?半年哪,他练到什么地步呢?他在走的时候,有一只鹤正要飞起来的时候,那个鹤要飞起来的能量,他的身体竟然能够做出相同的动作。因为你的明相应触的功夫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你那个肢体就好像感应器,是非常灵敏的。你的慈悲心怎么发挥?当你的感觉如此的灵敏的时候,你看到了那些人,“他心里有些忧虑”“他心里在打结”,然后你自然的会在对话中,在倾听当中,然后你就知道,我怎么样给你支持,我不能解决你的问题,可是我可以给你support,给你支持的能量。

  喝茶就是这样的,我们在喝茶的时候,喝茶、行禅过程里面,慢慢去领会那个念念分明的能量。我前面讲过,不要小看喝茶这件事,因为喝茶这件事情——当然你要是追求香气呀,追求那个口味呀,那就舍本逐末了,而是你在喝茶这件事情当中,你就独自念念分明的来进行,然后自然而然在喝茶当中,你就会体验到庄子说的一句话“智人用心若鏡”,修行很高的人,他的心随时都像一面明镜一样,所以你在喝茶的时候,其实你不是看到茶汤,而是看到自己的起心动念。了解吗?每天给自己好好的泡杯茶,开水也可以,你每天都还在柏林禅寺,因为你每天都是喝赵州茶,那个照见五蕴皆空的那杯茶,那个照见自心的茶,这样了解吗?(磬声响起,静默片刻,磬声又起)

  在虚云老和尚的开示里面,常常有四个字我很喜欢“回光返照”,这个跟前面讲的行禅实际上是相通的,就是说你像这种氛围,随时回来照一下。你这个念头起来,照它一下,不需要用力的。就是养成这个习惯,自然就得到很大的收益。

  我底下给大家看一点东西,然后我们最后留一些时间请大和尚给我们做一个总结,打分数,打我的分数,不是打你们的分数。

  下面一段话,跟大家分享的是,我们柏林寺曾经邀请一位茶界的长者文怀沙文先生到柏林寺来,跟老和尚有一段对话,在这段对话里面,文怀沙文老他提出三个字来凸显中国文化的特色,叫“正、清、和”,他的意思就是说,孔子儒家的这方面崇尚正气,老子这方面崇尚清静无为,就是清气,佛教重视的是和谐,就是和气,所以他认为东方大道,就是贯通这三个气。老和尚就特别的顺着文老的话,他认为禅茶的境界,再加上“雅”字。我觉得老和尚“正、清、和、雅”这四个字,的确可以凸显中华茶道的精神面貌,我们把这四个字带回家,好不好?(营员:好!)我们每一个人,把四个字反复默念几遍,这样就不会忘了,好吗?

  我记得第一天下午,宗舜法师在讲老和尚写的《赵州禅茶颂》有两句话,叫做“正清和雅气,慈悲喜舍花”。我想这个是讲出了中华茶道的一个精神内涵,这个请大家要记住。

  还有一段话就是日本的茶道大师就是井伊直弼,他在一部著作《茶汤一会集》里面有一段话,叫做一期一会。这个一期一会是什么意思?就是每一次的茶会,都是你生命中独一无二的机缘,就是它不会重复。譬如说我们今天在柏林寺这边一起参加生活禅的夏令营,明年再来,我们不同。不同的课程的内涵,不同的气候等等,所以我们要珍惜生命中每一个当下,这个就是无常之美。无常表面上看起来就觉得很消极,无常,好像不行了。可是你知道吗?就是因为无常,这个世界生生不息;就因为无常,我们不断有创新的机会。所以我觉得茶道这个一期一会这句话,我们在讲禅茶的时候,要去体会。

  我喜欢日本有一个思维:禅者,我们行这个茶道的时候,一个行茶的人,当他要把茶放下去的时候,他是怎么样一个思维,什么态度呢?他觉得他是在跟一个非常熟悉的朋友,正要跟他说“再见”。所以你看跟一个很熟悉的朋友,要去跟他说“再见”这个事情,你会把茶杯像这样子随便往桌子上一丢吗?不会吧,因为这是我很熟的一个朋友,他正要离开,所以这一些思维是非常的圆融的,所以我希望大家来体会。

  另外一点就是说,我一个朋友在美国的波士顿,他有一篇文章叫“舍识用根”,这个就是他认为,在动中禅,或者在有些——譬如说我认为“茶”,就是动中禅的一部分,一种形式。这里面就是说,这也是佛教一个修行很关键的地方,就是“舍识用根”,这个“识”就是我们第六意识的思维能力。

  因为人的思维分别,他在理性化在概念化的过程前面,他把任何东西都二分了,我请问大家,什么叫左边?请问大家,什么叫左边?不是右边嘛!对不对?什么叫右边?不是左边嘛!什么叫长的,不是短的嘛!什么叫做短的,不是长的嘛!你有没有发现,人一进入概念化的思考范围的时候,你就会不断的进入所谓逻辑思维的三个定义,第一叫同一律,长是长,短是短;第二叫排中律,它不是长就是短,不可能不长又不短;第三,矛盾律,你不能说既是长,又是短,这是逻辑思考的三个基本定律。这三个定律本身,都把人的概念化思考,逼出一个很重要的特质,叫做dichotomy二分法。可是你看佛教,像《维摩诘经》讲到最高境界,它用一个非常简单的形容词,叫“般若法门”。比如说我说喝茶这件事情,当我们以茶为主,或者以禅为主,或者以人为主——如果你在喝茶的时候,茶是茶,人是人,我在喝茶,还有这个我相,还有茶相,你喝就是普通的茶,凡夫在喝普通的茶——禅者在喝茶的时候,茶跟我的同体性是同时存在的。所以我非常反对一件事情是什么?有人在台下吃饭,台上有人奏乐,音乐变成是一个什么?附属性的一种调剂性的,娱乐性的。同时喝茶也是一样,我也反对吃饭的时候,一边有人吃饭,一边有人在旁边泡茶,我觉得行…

《十六届:禅茶一日 二(游祥州教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