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贪他闻等福,
害心嗔恨损他众,同分不利生嗔心,
邪见常断无因果,同分增损等倒见。
境心意乐加行劣,行十不善之果报,
异熟果与等流果,增上果及士用果。
小品不善转旁生,中品不善转饿鬼,
大品不善堕地狱,感受异熟之苦果。
等流分二同行果,经说所行同其果。
佛说感受等流果,虽已获得诸善趣,
亦成短寿多病者,资具贫乏敌共用,
夫妻丑陋成怨仇,多遭诽谤受他欺,
眷仆恶劣不合睦,所闻粗言成诤语,
语言无力辩才微,贪欲强烈不知足,
不求饶益他害处,极为狡诈具恶见,
十恶依次各具二,此为感受等流果。
成熟外境增上果,不净依他起即时,
杀生环境极贫瘠,树叶花果饮食等,
力微损寿难消化。不与取生畏惧处,
庄稼果实不成熟,常遭霜雹饥灾荒。
邪淫生于粪淤泥,污秽不堪恶臭境,
狭窄悲惨不悦意。妄语生于畏不合,
财富不稳受欺境。离间语业所生处,
深渊狭谷悬崖等,凹凸难行不悦境。
粗语生于盐碱地,瓦砾荆棘枯树干,
尘土飞扬劣果蔫。令人不喜粗糙处。
绮语生处果不熟,不长稳住季颠倒。
贪心生处果等少,糠多见贤时节变。
害心生处稼苦辣,王蛇盗匪野人等,
自然灾害众多境。邪见生处无宝源,
药树花果极鲜少,无有依怙无亲友。
不善业之士用果,所作增上生痛苦。
总之自性十不善,何人行此如服毒,
定生大中小剧苦,当勤弃之如怨仇。
·善趣之因十善业,即断十恶之善心,
戒杀戒盗不邪淫,不说妄语离间语,
绮语粗语离贪心,以及害心与邪见。
小品转生于人间,中品善业生欲天,
大品等持禅无色,能得上二界安乐,
四果与前皆相反,当知十善果善趣。
佛说以随福德分,十善投生善趣中,
十不善业堕恶趣,取舍黑白因果者,
世间善道人天乘。以此后世转善趣,
故立真实解脱因,善缘众生当依止。
解脱之善离轮回,超越三有上下行,
黑白二业趋寂灭,随解脱分等善法,
乃是无漏智慧因,十善四禅四无色,
六度等善五道摄,证悟人法无我后,
依智方便双运善,不住有寂利众生,
成就佛陀果位故,瑜伽善法超世间。
即以有缘福德资,无缘智慧资双运,
净除二障现二身,凡夫有漏后得行,
圣者无漏入定境,次第而行得解脱。
佛说心性光明界,乃为自性住佛性,
彼之现分即二身,空分以九喻说明,
大悲自性本住者,即是实修生佛性,
根本觉性光明智,无三毒性乃善法。
觉醒佛性发二心,修悲世俗福德资,
瓶等三灌净生次,空性胜义智慧资,
句灌圆次大手印,勤修增上二次第,
烦恼转依为智慧,一切善法愈增上,
净除佛性之障后,现见无垢法相日。
世间十善禅无色,有现福资后得境,
超越世间极无戏,胜义慧资入定境,
行持二资双运道,成就一切诸善妙。
犹如善业转三有,能得寂灭虽说业,
然已超离三有故,业中解脱实非业。
入道十善果异熟,等流增上及士用。
以行小中大品善,暂成人天终定胜。
同行等流善自增,感受戒杀得长寿,
断除偷盗受用丰,断除邪淫夫妻和,
无有一切诸怨敌。断除妄语不遭谤,
断除离间互为友,断除恶语言适宜,
断除绮语众悦耳。断除贪心果知足,
断除嗔心具慈心,断除邪见具正见。
增上果生圆满境,食易消化药力大,
净处药等具美味,他人不欺离畏害,
众人和合得胜乐,随季成熟丰收果,
地平严饰清凉池,鲜花果实皆繁茂,
叶果药等具美味,资源富饶具亲友。
士用之果善增上,如意成办诸所愿。
此外布施具财富,持戒安乐忍相好,
精进具德禅心静,智慧获得胜解脱。
慈心悦意悲成利,喜心圆满舍无垢,
总之福慧资粮果,暂时增上决定胜。
此乃妙道大车轨,三世诸佛圆满因,
慈心众人皆悦意,悲心利益无边际,
喜心财富皆圆满,舍心自心极堪能。
如是有寂诸行业,依心心性即光明,
无作离戏如虚空,二谛之义缘起生。
本来清净无而现,业作一切如画家,
恒时跟随如身影,不迁他处如苦乐,
自性难挡如河流,能变高下如君主,
极其广大如虚空,黑白不变如莲花。
观察诸业无本性,如梦能现异苦乐,
心立诸业无实相,因果无欺深缘起。
非有非无无二性,行何成熟如是果,
此乃如所尽所境,遍知如来所宣说。
何人诽谤业因果,则为外道断见徒,
谁执空见为究竟,堕于断边愈下堕,
此等趣入诸恶道,永不解脱离善趣。
有谓因果悲福资,不了义法不成佛,
言诸瑜伽士当修,了义无作如虚空,
此等说法真可笑!此乃最重断见者,
入于最深劣道中,破因立果诚稀有!
若是虚空何须修,否则虽修徒无义,
修无所有若解脱,虚空识派亦成佛。
许修则成立因果,应当舍弃此恶道。
所谓真实之正道,即是因果之缘起,
方便智慧任运成,依现无性之业果,
修现无性之道故,获得现无自性果,
现无自性而饶益,现而无性之有情。
即深因果之缘起,故为了义经续义,
依二资粮二次第,速成圆满正等觉。
此乃无余而断除,三有一切因果行,
当行解脱之因果,速成增上胜菩提。
如是大乐法甘霖,令众心田二资盛,
于此业惑三有中,疲劳心性今休息。
大圆满心性休息第四品业因果终
第五品 依止善知识
如是无谬因果道,来源依止善知识。
三世一切佛菩萨,以及声闻缘觉众,
获三菩提由师生,获得世间增上乐,
亦源依止诸上师,故当谨依善知识。
犹如藤依旃檀树,依止正士自变善,
好似粪染吉祥草,依止恶人自成劣,
故当敬依善知识,弃离一切恶知识。
若问上师之法相,为引世间与众同,
超世间故与众殊,三门诸行较众胜。
威仪寂静身无过,善巧遣疑语无垢,
遍知慧藏意调柔,广闻大悲德无边,
大智意行如虚空,事业无量利缘众,
仁慈无厌恒精进,众生导师当依止。
尤其密宗上师相,戒誓言净具灌顶,
精通如海续窍诀,念修事业皆自如,
见修行果获证相,以慈善巧之方便,
令所化众成熟解,传承加持云不散,
当依如是成就者,具有功德之上师。
具足无边功德者,一切众生之至亲,
于此略赞善知识,令渡有海如大舟,
令入正道如商主,遣除衰败如意宝,
熄业惑火甘露水,清凉法雨妙雨云,
令众生喜如天鼓,除三毒疾如药王,
一切有情安乐源,犹如茂盛摩尼树,
遣愚痴暗如明灯,自成众愿如宝瓶,
大慈日光无有量,除恼利乐皓月光。
密意广如净虚空,光明等持如星辰,
智悲无量如大海,慈心奔腾如瀑布,
不外散乱如雪山,毫不动摇如山王,
住有不染如莲花,等慈爱众如父母,
功德无量如宝藏,引导世间如佛陀。
具德上师即法王,住于何处等诸佛,
令凡见闻念触者,悉皆摧毁诸轮回,
事业广大任无量,诸众所依如大地。
上师即佛第四宝,坛城主尊黑日嘎,
调伏浊世难化众,所化之前胜诸佛,
三门无伪敬依止,悉地根本金刚师。
上师可阻恶趣道,利乐现后善趣梯,
加持相续示真义,令入成熟解脱道,
故以稳固不变信,恒时无厌依上师。
如同患者依药王,黎民百姓依君主,
客人依止护送者,商人依止大商主,
舟子依赖于船桨,为灭烦恼离过害,
因畏生死成二利,为渡有海当依师。
上师名医教言药,自为患者作此想,
精进修持如服药,得寂乐果如病愈。
其余依法以此推,当以清净四想依。
劣缘弟子诸过根,无信惭愧悲心微,
种姓行为缘皆卑,妄念业惑五毒粗,
混淆善恶法非法,违犯学处破戒律,
不守誓言无对治,愚痴慧浅难知足,
增长嗔心多粗语,师作野兽法麝香,
自为猎人修射箭,获得法果售他人,
以五倒想依师者,无誓言故今来苦。
有者最初未观察,鲁莽草率成师徒,
喜新赞德后诽谤,有者阳奉阴违依,
间接污辱师眷属,彼等将堕无间狱。
善缘弟子信心大,精进修法智慧高,
具正知念不放逸,不违教言守戒誓,
三门调柔悲心大,胸怀宽广不急躁,
慷慨具有清净观,虔诚恭敬恒稳固。
恒时忆念上师德,不思过失见思德,
定是自现师无过,深思忏戒依对治。
当断师诸不喜事,精勤令师生欢喜,
永不违背师教言,师之爱眷亦如师,
不摄师眷为弟子,说法灌顶当请示。
师前当护身语意,不应伸足跏趺坐,
亦莫背后向上师,嬉笑显露愁怒容。
切莫信口出胡言,言说妄语离间语,
他过不悦耳粗语,未经观察无关语。
不应贪图上师财,禁止损害其诸眷,
切莫口是心非观,上师各种之行为,
勿想彼为不合理,前后相违除邪见。
不知自己造罪业,彼相外现如影像,
倘若上师现忿怒,定观己过当忏戒,
顶上观师猛祈祷,令师生喜获成就。
见上师时起顶礼,坐时敷垫供资具,
合掌美语作赞颂,行时起立敬随行。
与师相处时恒具,正知正念不放逸,
当以敬畏心而住,犹如新媳之姿态,
师前三门极寂静,放荡不羁不应理,
不求名利无偏袒,无有谄诳不狡…
《大圆满心性休息颂》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