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诈,
表里如一不虚伪,一视同仁无贪嗔。
自己有财供上师,身语恭敬而承侍,
舍弃今生修正法,三门当令师欢喜。
他人谤师制止之,若无能力则思德,
覆耳悲心行饶益,莫依止彼勿交谈。
以此生世成利益,值遇正士闻正法,
地道等持陀罗尼,种种功德皆圆满,
摆设寂乐之喜宴,款待一切诸众生。
诸恶知识皆应舍,不具前述之功德,
破戒誓言过失多,慧浅寡闻无慈悲,
懈怠愚昧我慢高,暴躁粗野烦恼重,
贪图今生弃后世,传法亦成非法因,
如不净物旁生师,所化蛆眷多亦弃,
引具信者入恶道,欲解脱者永莫依。
亦当弃离罪恶友,愈亲近彼愈增罪,
灭善降下烦恼雨,阻塞善道恶趣梯,
诽谤正士嗔白法,赞叹劣者依黑法,
赞扬同行不善者,恒时将其引入于,
邪道恶趣中之故,具慧眼者当远离。
远离恶友恶知识,今来世乐成妙德,
获解脱道恒增善,永远不见恶劣者,
亲睹佛子中怙主,垂念自己赐加持。
临终安乐趋善趣,具彼不可思议德。
恒依正士与善友,以此增上诸善业,
灭尽罪惑止过患,成就增上决定胜,
现世安乐后得果,成人天师恒具义。
依止善友善知识,增长善资得乐果,
不畏三有利乐广,成办无量众二利。
上师乃是佛化身,浊世如是而显现,
乃至菩提果之间,当依一切善知识。
以此无偏现净观,圆满慈悲菩提心,
增上证悟与觉受,利他无量成所愿。
如何观修祈祷师?平时积资与净障,
昼观顶上夜心间,随信观想根本师,
本尊空行无有别,相好严饰四周绕,
空行勇士传承师,意供祈求赐所欲。
师名梵语前加嗡,后加啊吽所欲咒。
若息病魔罪障者,观想一切放白光,
遣除违缘获悉地;欲增寿德财等者,
观想黄光降愿雨;自在召引等怀业,
观想红光铁勾状;制伏魔障等诛业,
观想青光兵刃状,千辐火聚轮摧之。
咒声震动三千界,成就事业修生次。
后摄无缘空性中,须臾放松作回向。
现各事业之验相,此乃深道大乐海。
赎死除障病魔时,观想前方虚空中,
无畏狮子莲座上,师佛无二露笑容,
为诸菩萨与空行,传承上师所围绕,
六道债主可怜客,三世父母轮回众。
自心吽字顶上出,变勇士持剑托巴,
自身眉间处斩断,置于骷髅三灶上,
内满身骨及血肉,降下甘露下燃火,
托巴量等三千界,其中充满妙甘露。
自心化现无数士,同持托巴洒甘露,
令诸息客皆欢喜,圆满资粮获悉地,
有客生喜还宿债,令害魔喜遣违缘,
诸众皆大欢喜光,照射自己去疾病,
魔障逆缘皆灭尽,赎死获得二成就。
不缘诸法自心性,不缘心性法界性,
如是境界中安住,如幻性中作回向。
以此可除诸违缘,圆二资粮离二障,
心生无量加持悟,急生出离无我执,
现有现师成所愿,安乐临终现光明,
中阴解脱圆二利,故当勤修上师法。
佛说刹那念上师,胜过劫修生次第。
欲求遍德云聚中,所降三地甘露者,
当依胜德财根本,具信大悲上师尊。
为息无始时串习,以及意惑而求法,
如同善财与常啼,无有厌倦依上师。
利行帝释琵琶声,善缘者闻成甘露,
令依恶师邪道者,疲劳心性今休息。
大圆满心性休息中第五品依止善知识终
第六品 皈 依
如是谨依上师后,当渐修学解脱道。
诸道基础为皈依,诸小士夫畏恶趣,
中士声缘畏三有,大士现见轮回苦,
不忍他苦畏寂乐,大乘佛子为众生,
皈依三因三意乐,平凡殊胜及无上。
时间亦随意乐转,小士后世乐果间;
中士暂时至死间,究竟声缘得果间;
胜士恒皈菩提间,获得无量智慧间。
一切皈依境分二,共同因与不共果。
为因发誓因皈依,为果发誓果皈依,
显宗成就许他时,密宗成就今自心,
因相乘中说此理,仅名相同乃部分。
有缘三宝因皈依,佛为化身相好饰,
一切佛法分二种,其中无垢之教法,
种种经续乘之义,显现经典文字相。
彼即经典十二部,契经应颂记讽诵,
自说因缘喻本事,本生方广希论议。
一切续部分六种,事行瑜伽苦行续,
智慧方便及无二,父续母续无二续,
即是内密大瑜伽,彼字书籍等果法。
证法地道生圆次,总持等持智慧藏,
以及大悲之自性,种种方便无有量。
十地极喜无垢地,发光焰慧难胜地,
现前远行不动地,善慧及与法云地。
因乘安立学十地,十一化身普光地,
金刚乘以功德分,安立十二等无量。
资粮加行与见道,修道无学之五道,
二次第等深心境,妙法日具无垢光。
声缘佛子为外僧,空行密众为内僧。
所依缘境虚空中,观想上师或佛尊。
真实意幻而供养,内外密之供品后,
我与诸众敬合掌,乃至菩提为利他,
皈依上师佛法僧,诚心诚意反复行。
观想彼等喜放光,净除自他三门障,
获得一切诸悉地,圆满福资成色身。
究竟果皈依之境,即是唯一之法身,
佛法僧众了义尊,离戏光明之自心。
世俗皈依道用后,当知一切皆自心,
实无能所皈依故,如是境界中入定,
执著心境非究竟,无愿即为果皈依。
圆满慧资得法身,如梦幻中作回向。
学处分二初因戒,不为王位及生命,
一切奖赏等利益,舍弃上师与三宝。
不欺上师应供处,断除恶言谤圣者。
自此皈依佛陀后,不礼其余诸天尊,
皈依正法不害众,皈依僧不交外道。
以信供养三宝相,日夜随念恒皈依。
果戒等性当勤守,不念贤劣无取舍,
不依戏论修法性,皆于圆一坛城行。
相似舍因迟受时,真实舍因生邪见,
失毁学处向下堕,当具正念慎取舍。
见他依处皆欺惑,更加诚信大悲尊,
生生世世救离畏,何有胜彼之利乐?
清净诚信心田上,灌溉福慧之甘霖,
生长善法界苗芽,成熟圆满佛庄稼。
如法行善知惭愧,具有正念不放逸,
获得诸多之功德,心现总持云智日,
梦中亦见不离此,忆念宿世种财饰。
自成二利众皆喜,终成众生之依处,
作为有情之至亲,故得三身之财富。
皈依功德若有形,超胜虚空无量倍。
诸妙功德之根本,智者谁人不依之?
百倍诚信而顶礼,弃罪趋寂众至亲,
皈依恩赐三界福,利乐源泉如意树。
赞扬大乐胜德故,诸众谨持正士行,
愿依罪业劣境者,疲劳心性今休息。
大圆满心性休息第六品皈依终
第七品 四无量心
如是已具皈依者,慈心大地开悲花,
喜心凉荫舍净水,为利众生修自心。
若与解脱道脱离,则四梵住三有因,
灭道所摄此四者,越过有海四无量。
所缘众生为有缘,周遍法性为无缘。
不清净之所缘境,有缘之故梵天因。
此为无缘入解脱,具悲心者当修学。
不具快乐之有情,痛苦所逼可怜者,
幸福贪亲嗔疏者,慈悲喜舍之对境。
许相得乐离痛苦,不离欢喜心堪能。
修法次第虽不定,初学补特伽罗者,
首先观修舍无量,亲疏平等修余三。
彼所缘境诸众生,心中如是当观察,
贪今父母友嗔敌,汝之此心极恶劣。
无始无终漂泊时,此敌亦成父母友,
饶益于我具恩德,岂能恩将仇报耶?
此友亦成敌加害,如今亦感彼痛苦,
回报利益岂应理?中者亦成亲非亲,
利益损害不一定,贪恋嗔恨不应理。
初当于诸亲友方,观成中者断贪恋,
后将怨敌观中者,断除嗔恨无亲疏。
于诸中等者之心,亦为应断愚痴故,
如是观修离三有,同遣有情烦恼心。
众欲离苦得安乐,然不知此行苦因。
愿可怜兮烦恼众,息诸习气心平等。
愿猛贪嗔所恼众,无有亲疏离贪嗔。
观众从一至二三,一域一洲至四洲,
一千二千三千界,直至一切世间众。
舍无量心之修量,自他亲怨皆平等,
后得无缘舍对境,诸众唯心心如空,
胜义不生空性中,自心离戏中安住。
如是舍心之修量,证悟甚深寂灭法。
果无亲疏垢染心,任运自成实相义。
若于众人皆平等,如愿自母得安乐,
当于一切诸有情,亦皆如是而思维。
祈愿慈心所缘境,所有一切诸众生,
暂时获得人天乐,究竟获得菩提乐,
从一乃至无边数,一切众生而观修。
生起周遍之慈心,胜过慈爱独子母。
修习有缘慈心后,诸法等性中入定,
无缘广大之慈心,慈空双运为验相。
修习慈无量心果,令人见而心愉悦。
慈心周遍众生后,如心不忍父母苦,
思维一切众生苦,生起强烈大悲心。
我之大恩诸父母,为我而造诸罪业,
遭受寒热与饥渴,残害役使所逼迫,
溺于生老病死河,受多种苦真悲惨!
无欲解脱寂灭心,无有示道善知识,
漂于轮回诚可悲,现见此等岂忍舍?
故当诚心而思维,愿以吾身及受用,
三世善根令诸众,瞬间远离一切苦。
修习悲心之证相,无法堪忍众生苦。
无缘悲心后入定,空悲双运为验相。
果离损恼心堪能,成就本来清净性。
于诸悲润之有情,各得其乐修喜心。
所缘具乐之众生,奇哉此等诸有情,
不需我令获安乐,各享其乐极善妙,
从今乃至菩提果,愿彼永不离此乐,
如是观修喜无量,当从一至一切众。
喜无量心之验…
《大圆满心性休息颂》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