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慧灯之光九 《缘起赞》略释▪P2

  ..续本文上一页祥,著於雪山聚中大雪山王阿得公家旁侧喇顶静处,又名尊胜洲,书者求寂虚空吉祥。

  传统的论典,大多可分为三个部分:首义,即论典的名称、顶礼句等等;正义,即论典的核心内容;尾义,即结尾处的回向、撰写论典的缘起、地点、时间、作者名字等等。宗喀巴大师撰写的《缘起赞》同样也遵照传统,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首义、正义、尾义。

  首义

  一、 名义

  《缘起赞》

  本论的题目或名称是《缘起赞》,以证悟和宣讲缘起性空来称赞释迦牟尼佛的伟大功德,因此叫《缘起赞》。

  (一)揭示缘起,佛陀独有的伟大。

  为什么要以证悟缘起性空来称赞佛陀呢?因为缘起是佛教的精华。懂得了缘起,就能满怀信心地知道,释迦牟尼佛一定能够给我们指引出准确的方向,并引导我们走向解脱。这不是因为释迦牟尼佛本身有多么伟大,有多么广大的神通,有多么大的势力,而是因为释迦牟尼佛宣说了如此准确无误的法,所以他一定非常有智慧。这也足以证明,释迦牟尼佛是觉悟者、成就者。

  有些外道在赞扬他们自己的导师或神的时候会说:因为我们的神能够主宰世界,或者因为我们的神能够消灭敌人等等,但佛教却不会以这种方式来赞扬自己的本师。

  宗喀巴大师在《缘起赞》中,不是通过其他的方法来证明释迦牟尼佛的伟大与正确,而是以佛陀通过自己的悟道,并宣讲了缘起这样深奥的法门为理由,来赞扬释迦牟尼佛,这也是《缘起赞》的由来。换言之,《缘起赞》不是赞扬缘起,而是通过缘起来赞扬释迦牟尼佛。宗喀巴大师认为,所有的神通、四禅八定以及其它的世间功德,都不如证悟缘起。因为前者不能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唯一能解决生老病死的方法,就是证悟缘起性空。从这方面来称赞佛陀,是最殊胜的方式 。

  虽然在佛陀尚未出世之前,印度有各种各样的宗教与学说,也有很多像神仙一样的人,他们也获得了神通、智慧等比较不错的世间成就。但却没有任何人与宗派提出过缘起学说。缘起,是佛教独有的,非常完整、非常全面的学说。

  无论学佛还是学习其它宗教,找到一个准确无误的导师非常重要。如果做不好,不仅会毁掉我们的一生,而且还有可能毁掉我们的生生世世。如果能找到一个准确无误的宗教或导师,不仅今生可以幸福、健康、长寿,更重要的,是能够让我们获得解脱。正因为如此,所以密法非常强调金刚上师的重要性。释迦牟尼佛,就是一位全知的导师。

  在因明当中,“全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

  广义的全知,是能够知道万事万物的本质、发展与变化,知道过去、未来与现在的一切。

  狭义的全知,是能够给我们指一条解脱之路。《释量论》、《俱舍论》中反复提到,佛陀能不能知道过去、未来,能不能知道天文、地理,都没有太大关系。想了解天文,可以找天文学家;要知道地理,可以找地理学家;要通晓过去,可以找历史学家。佛陀不必知道每一滴水里有多少个微生物,不必知道我们的身体里有多少个什么样的细胞,不必知道宇宙是什么样子,也不必知道天体公转自转的各项数据。这些对我们来说都不重要,尽管释迦牟尼佛既是广义的全知也是狭义的全知,但我们需要的不是广义的全知,而仅仅是狭义的全知。

  因为释迦牟尼佛证悟了缘起,转了三次*轮,并在《般若十万颂》、《般若摄颂》、《金刚经》、《般若心经》等经典中,将缘起性空的理论公诸于众,已经给我们传授了一个准确无误的解脱方法,所以我们可以确定,释迦牟尼佛是正确无误的导师。

  (二)何为缘起?

  1、总述缘起

  什么是缘起呢?讲缘起的时候,可以引用几部经论作为依据。一部是《缘起经》,其整个内容都是直接讲缘起;另一部叫做《稻秆经》。是以稻秆为喻,揭示世间万物都如同稻种产生稻芽一样,一切都在因果当中,都离不开因缘或缘起。

  《缘起经》云:“佛言,云何名缘起初?”释迦牟尼佛说,什么叫做缘起呢?我曾在《慧灯之光》里面,简单地解释过十二缘起支。很多佛经和《俱舍论》、《大乘阿毗达摩论》里面,讲得更详细、更清楚。简言之,一切事物从因缘当中产生、存在、毁灭的过程,叫做缘起。缘起初,也即缘起的开始。

  “谓依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因为有此就有彼,这是第一个定义;有此生就有彼生,这个东西产生了,就会有另外一个东西的产生,这是第二个定义。

  什么是“此有故彼有”呢?在有为法当中,上下、左右、长短、高低等对立、观待的概念并不是物质。虽然左手和右手是物质,但左和右却不是物质,而是我们的意识创建出来的抽象概念。这类概念与生灭无关,但却可以存在。有左就有右。左的产生或存在,与右的产生与存在密不可分。如果没有右,就不会有左;如果没有左,也不会有右。这些概念,也属于缘起。虽然不是具体的物质,但因为我们的意识安立、假造出来了,所以也可以叫做有。

  什么是“此生故彼生”呢?其实,现实生活当中包括精神、物质等一切,都是依此生故彼生的。比如说,因为有了稻种的产生,就会有稻芽的产生等等。此,就是因和缘;彼,就是果。因为有了此,就有彼。因为有了因和缘,就有果。道理非常简单。

  佛教对物质的定义和哲学不一样。哲学认为,除了精神以外的东西,才叫做物质。佛教却认为,精神也属于物质的范畴。凡是现实生活中能够给其他物质或者事物带来变化,能够起到作用的东西,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在佛教里面,都叫做物质。

  当然,任何宗教、哲学或任何人,都会承认稻芽产生于稻种,有了稻种才有稻芽,没有稻种就不会有稻芽的说法。佛教与其他学说最根本的区别,是佛教认为,万事万物的诞生、存在与毁灭,都与自己的因缘有关,而与任何鬼神没有关系。在这个时候,鬼神起不了什么作用。

  但佛教以外的绝大多数宗教却认为:除了物质本身的因缘以外,还有一个造物主、万能神在主宰这个世界。

  平时我们经常在念“诸法从缘起……”等偈子,它的梵文,就是缘起咒:“嗡耶达日玛黑德巴尔巴瓦 黑敦得堪达塔嘎多哈雅巴达 得堪匝友呢若达 诶旺巴德玛哈夏日玛纳耶索哈。”佛陀非常赞叹缘起咒,《缘起经》中说: 哪怕建一个非常小的佛塔,塔里面没有任何其他装藏的东西,只有一个缘起咒装在里面,这个塔也能变成非常殊胜的积累福报的依处和福田。无论是佛像、佛塔、佛经,只要念诵七遍缘起偈或缘起咒,就会变成殊胜的福田,就可以算是一种简单的开光。缘起偈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功德与加持呢?因为缘起偈是八万四千法门的精华。

  缘起偈在讲什么呢?“诸法从缘起”,所有的法或事物,都是从它自己的因缘当中产生的。“如来说是因”,释迦牟尼佛宣说了它们的因缘。“彼法因缘尽”,当因缘结束的时候,果也会消失。“是大沙门说”,因为释迦牟尼佛宣说了缘起,所以就是大沙门。沙门,也即成就者。本来,无论是外道中获得了世间成就的神仙,还是佛教中获得了出世间成就的修行人,都叫做沙门。但因为释迦牟尼佛宣讲了缘起,所以他是“大沙门”。念诵缘起偈,实际上也是一种缘起赞。

  所有的物质,都有“生、住、灭”。“生、住、灭”三者,是所有物质的法相和标准。凡是有生、住、灭的东西,都叫做物质,也叫做有为法。凡是没有这三个标准的,都不叫有为法,都不叫物质。包括精神,以及精神以外的物质都有诞生、存在、毁灭的阶段。

  除了物质以外的东西,就是无为法。无为法不是以物质的形式存在,而是由我们的心创造、想象出来的。比如说,本来虚空不是物质,它没有物质的标准——生、住、灭。但在我们的心里,却可以有虚空的概念。这类虚幻的概念,都是无为法。

  “此生故彼生”,说的是物质。“此有故彼有”,则说的是除了物质以外的各类我们想象当中的概念。无论物质还是非物质,所有的东西都是相互观待、相互对立的。有一个东西的存在、诞生,就有另外一个东西的产生,这就是《缘起经》中关于缘起的定义。

  《稻秆经》里面也讲:“言因缘者,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因缘是什么?即“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这与《缘起经》说的完全一样。

  “缘”和“起”若分开来讲,则“缘”是物质诞生所需要的所有条件。比如,苗芽的产生,就需要种子、空间、时间、温度、湿度等等。当诸多条件具备的时候,从这些因缘当中,就会产生果,这叫做“起”。如果没有“缘”,就不会有“起”。“起”观待于“缘”,这就是“缘”和“起”的概念。

  《稻秆经》中还有一句非常有意思的话,我们经常引用这句话的藏文:“如来出现若不出现,法性常住。”这句话非常重要!用现代的语言来讲,法性,就是自然规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管释迦牟尼佛等如来出世转*轮也好,不转*轮也罢,自然规律是永远存在的。自然规律与佛的出现和不出现是没有关系的。这也是佛教与外道最大的区别。

  除了佛教以外的很多宗教会认为,自然规律与神的出现密切相关。没有神,就没有规律。人类是上帝或某个造物主创造的,人类所有一切的规律,都是造物主的创造,但佛教却并不这么认为。

  有人会问:既然缘起与佛没有关系,那为什么要以缘起来赞扬佛呢?

  虽然不是佛创造了自然规律,而是佛发现了缘起的规律,然后又把这个规律告诉我们。通过有因缘就有果,无因缘就无果这种原理,让我们了解轮回的因缘,从而指导我们去修行,断除轮回的因缘,并最终脱离轮回、获得解脱,所以我们应该赞扬佛陀。

  “法性常住,乃至法性,法住性,法定性,与因缘相应性,真如性……”等等,都是用不同的语言表述自然规律。这个规律我们要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个是胜义谛,一个是世俗谛。

  从胜义谛的角度来讲,如来出现也好,如来不出现也罢,一切法都是空性。每一个人内心的本性…

《慧灯之光九 《缘起赞》略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