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慧灯之光九 《缘起赞》略释▪P5

  ..续本文上一页学好,没有修好。谁是成就者,跟我们的解脱没有关系,如果鬼神或神通等等可以帮我们解决问题。释迦牟尼佛也不会宣说缘起法,而只会给我们提供一些供养鬼神、修炼神通的方法了。

  但哪怕世间的鬼神以及自称很有神通的人自己,都被贪嗔痴等烦恼所折磨,也会因烦恼而造业,也有生老病死。既然他们自己都自身难保,我们又有何必要去求助于他们呢?所以,佛传法的时候,不会教我们去迷信这些世间神通。

  很多人认为,自己不幸福的原因,就是因为没有钱。只要拥有足够的钱财,自己就会幸福。但目前的事实是,很多人拥有了足够的金钱,却还是不幸福,因为他们没有找到幸福的根源,没有找到消除不幸福的方法。

  现在有很多人喜欢说自己是活佛、成就者、空行母等等。原来自称活佛的,只有藏族,现在不仅有藏族,在汉族和其他民族里面,也有很多说自己是活佛的人。原来男性比较多,现在已经发展到女性当中自称是空行母的也大有人在了。有的人都不说自己是菩萨的化身、佛的化身,而直接说自己是佛,这都是佛教的悲哀,众生的不幸。

  遇到这种人,该怎么对待呢?首先,我们万万不能相信对方,再过三五年,就很有可能会看到这些人的真相。再者,我们更不能以这些人的行为来衡量佛法,无论杀盗淫妄,还是诈骗,都是他们个人的行为,与佛法毫无关系。学佛,必须要学正法,要树立正知正见。我们只能相信释迦牟尼佛的教育,相信三宝的力量,相信四圣谛的真理,相信缘起的力量。要学也就是学这些,修也就是修这些,追求也就是追求这些。如果佛陀宣说的四圣谛有问题,那就是佛法自身的问题。但通过长时间的闻思,相信大家都知道,这些理论是不会有问题。我们要把佛法的问题与这些人本身的问题分开,不要一开始是盲目地去崇拜和追随那些有名声、说有神通的人,过段时间以后,看到一些不好的现象,又对佛法产生不好的印象,然后又去指责、批判佛法等等。这两个都是极端的行为,学佛的方向都完全颠倒了。

  尔时具慧者,如何不了知,

  尊圣教心要,即诸缘起道。

  在这个时候,凡是有智慧的人,怎么不知道佛法的心要、核心,就是缘起之道呢?一定会知道。

  在古老的印度宗教里面,经常会讲他们的神去打仗的时候,怎么样去消灭敌人;消灭敌人的时候,是多么的厉害,多么的勇敢,这些书中的一部分,已经翻译成藏文,到现在都在流传。但这些战场上的勇敢、坚强,能让我们解脱吗?不能!不管多么骁勇,不但和解脱没有关系,反而会让我们造业、堕地狱。

  而释迦牟尼佛的心愿,是让一切众生成佛。释迦牟尼佛传法,是为了度化众生,让众生解脱,并不仅仅是让众生有吃有穿,生活过得好一点,工作顺利、升官发财。

  如何能让释迦牟尼佛满愿呢?在众生证悟缘起以后,才能圆满这个心愿。

  如是于依怙,希有称赞门,

  除说缘起外,谁能得余者。

  所以,除了证悟或宣说缘起以外,还有谁能找到更好的赞扬方式,来称赞释迦牟尼佛的稀有与奇妙呢?任何人都找不到。“依怙”,也即怙主、依处。佛教徒的依处,众生的祜主,就是释迦牟尼佛。“门”,也即方式。

  因为缘起学说非常准确地解读了宇宙、轮回六道的根源,并且告诉我们,证悟缘起,就可以解脱、涅槃或者成佛。这个方法,是释迦牟尼佛发明并弘扬的。世上没有一个学说,可以与释迦牟尼佛的教法相提并论。

  二、 佛陀是唯一的走向解脱的引导者

  (一)佛法的内容是正确无误的

  由彼彼依缘,说彼彼性空,

  离此更何有,希有善教诲。

  “由彼彼依缘”,“彼彼”, 凡是相互依赖的东西,无论高与低、左与右等等,就是彼彼之间的关系。“依缘”,也就是缘起的意思。因和果相互依赖、相互观待。因为有果,所以叫做因;如果没有果,就不能叫因。比如,如果一粒米能发芽,那这一粒米就叫做因;如果它永远都不会发芽,永远都是一粒米,就不叫因。因和果之间,一定是相依的。

  《缘起经》和《稻秆经》中对缘起的定义,一个字都不差:“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其中所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说彼彼性空”,凡是相依、缘起,有因有果的事物,都是空性。

  缘起第二个层面的意思,就是空性。缘起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无垢光尊者讲过:在某种程度上,心的本性光明如来藏,也是一种缘起。

  有人会说:如来藏为什么是缘起呢?它又没有因和果,也不符合“此生故彼生”的定义,如来藏是不生不灭的啊?

  当然,在一般情况下,不会说如来藏是因缘法。绝大多数佛经会说,如来藏是超越所有因缘的东西。不但闻思的人可以懂得这一点,证悟的人更可以切身地亲证这一点。从本体上来讲,心的本性已经超越了依和不依的关系,空性和光明是无法分开的。但用我们的分别心来判断、描述如来藏光明的时候,却可以把二者分开。在分开的时候就可以说,心的本性是空性和光明的结合体。因为有空性,所以就有光明;因为有光明,所以就有空性。空性离不开光明,光明也离不开空性,二者是相依的。从这个层面来讲,也可以叫做缘起或因缘法。

  虽然《缘起经》当中,介绍过因果的五种规律。但如果进一步观察会发现,因果之间的关系,是非常莫名其妙的,我们永远都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答案与合理的解释,但无论如何,因和缘的关系仍然存在于生活当中。用我们佛教的语言来讲,就是在世俗谛当中,因果是存在的。

  若再更进一步观察,就根本找不到因和果。因缘聚合的时候,就会产生果。果根本没有自己的本体,只是依靠因缘而存在。因缘存在一天,果也可以存在一天。如果因缘解散,所谓的果随时都会消失。

  如果果有自己的本质,那就不需要依靠因缘而存在,它自己就可以独立地存在。但因为果不可能单独存在,所以它没有真正的实质。同样,依靠这种推理,也可以得出因缘不存在的结论。

  以前我们一直认为,只要因缘当中产生的东西,都是客观存在的。这都是自以为是的,简单、天真而愚蠢的结论。

  越了解佛陀的智慧,我们越发现,自己过去的想法,是多么的幼稚。人类的智慧,有一个成熟的过程。就像高科技的诞生,也让我们发现,我们过去的世界观,有着多大的偏差。即使当时的科学家都认为,自己的观点是准确无误的。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原有世界观的大厦,会出现根本性的动摇。当我们的视野提升到更高领域以后,都会意识到过去的愚昧与幼稚。

  佛陀的缘起学说,是非常成熟的理论。借助佛的理论来看世界,就能知道一切都是幻觉。当然,即使理论上知道是幻觉,在生活当中,我们却无法以幻觉的观念来对待,因为从无始以来到现在,我们的主观见解已经养成习惯,积习难改、积重难返,只有通过修行,让觉悟的智慧升级,才能以如梦如幻的见解来指导生活。

  关于空性,中观论著里面讲得非常清楚,比中观讲得更清楚的,就是密法。

  幻觉不可能属于物质,凡是幻觉,一定属于精神。我们不能不承认,这个世界与我们的精神密不可分。正是精神,才创造了幻觉。既然如此,我们就不需要去逐一观察现象,只需要去了知精神自己的本质是什么就够了。往里观察自己的心,所有的答案都可以在一瞬间获得。从此以后,就再也不需要中观的书本了。

  “离此更有何,希有善教诲?”除了缘起学说以外,怎么可能还有更稀有的教诲呢?不可能再有了。

  虽然哲学、科学里面,也有很多奇妙的东西。人类的各种文明,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对不希求解脱,只追求感官刺激的享乐主义者来说,这些东西更有价值。但对追求解脱的人而言,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才是最迫切的。对他们来说,没有比缘起理论更好的教法了。

  愚者执何法,坚固边执缚,

  智善彼即是,戏纲尽断门。

  我们这些没有证悟的愚者所执著的东西,就是对缘起的各种坚固偏见。因为有了这些偏见,就会把自己束缚在轮回当中。世上没有一个人,可以逼迫我们流转轮回。让我们流转轮回的,就是我们自己的错误观念。有智慧的人观察缘起,则带来的是智慧。通过了知缘起的智慧,就可以断尽轮回、戏论的网罟。“戏”,戏论的简称,也即各种各样的执著。“纲”,也就是网的意思。束缚于戏论的网络当中,就是轮回。

  比如,有些外道认为,世界是恒常不灭的,这属于常见;有些人又认为,世界是断灭的。人死了以后,再也不会有生命的延续,这叫做断见。这些常见和断见,都属于边执、戏论和偏见。

  简单而言,对愚者来说,因缘是流转轮回的因。对有智慧的人来说,因缘却是斩除轮回的方便。束缚与解脱的唯一差别,取决于对缘起的认识。

  密宗经常讲,轮回和涅槃,就像手心和手背,翻过来是轮回,翻过去就是解脱。对缘起的不同认识,就可以导致轮回与涅槃的不同结果。

  如此殊胜的智慧从那里来?就是来源于佛陀。如果没有佛,人世间永远都不会有缘起的说法。

  在有些佛经里面,讲过一些黑暗时期。这种黑暗时期,不是指西方历史上所经历的千年黑暗时代,而是指没有任何佛法的时期。虽然在这些时期,人类的物质条件非常好,既健康又长寿。但因为福报还没有达到听闻佛法的程度,所以在长达几十亿、几百亿年的过程中,都没有佛法、没有智慧、慈悲等正知正见。这样的时期,佛教称之为黑暗时期。

  如果没有佛,我们就不可能有这些观念。缘起智慧的源头,来自于佛。因为有了佛陀的教育,我们才有这些机会去学习、修行。因为学习并修行了,所以才能得到智慧。

  此教于余未能见,故唯称尊为大师,

  外道窃名以饰赞,如于野干呼狮子。

  除了佛教以外,在其它的宗教、哲学里面,都没有出现过这种教法,这是佛陀独有的智慧,所以,我们只能尊称释迦牟尼佛为大师。虽然外道有些修行不错的有神通的人也叫做大师,…

《慧灯之光九 《缘起赞》略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