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宗朝暮课诵经文讲记 第一卷▪P2

  ..续本文上一页同。轻的能感三善道,恶的必定堕三恶道。所以地狱,是造极重的恶。饿鬼道就比较轻一点,畜牲就更轻,都是十恶业所感。

  

这就说明了西方极乐世界没有造十恶业的人,所以没有三恶道。我们这个世间为什么有三恶道?因为很多人造十恶业,所以才感得恶道的果报。这是我们要注意的,也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

  

我们知道念佛的功德不可思议,念佛能够得一切诸佛本愿威神的加持。从密宗上来说,念佛得一切诸佛如来的灌顶,这是真的。《无量寿经》上讲,一切诸佛天天给你灌顶,但自己不知道。特别是诚心诚意念佛的时候,得一切诸佛灌顶。所以这个法门真正不可思议。因此我们一定要避免造十恶业,一定要晓得人生很短,几十年的光阴一弹指就过去了。年岁越大,感触就越深。我们做个检讨,这一生到这个世间来做了些什么?大多数人一回想,这一生空过了。这是真的,到头来一无所获,真是佛在经上说的:“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一生造作许多的罪业,造作许多的过失,那又何苦来?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

  

我们今天明白了,觉悟了。如果不觉悟,怎么会来听经?怎么会念佛?觉悟有程度浅深的差别。希望我们觉悟由浅而深,从今而后不造恶业;不但不造,心里恶念都没有。念头起来怎么办?马上换成阿弥陀佛。把念头转在佛号上面,把念头转在经典上。所以我劝大家经要念三千遍。为什么念这么多遍?使记忆深,念头一起来,想经典里的教训,想西方极乐世界的状况,把念头转过来,真正能做到“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把念头从这里转。如果经典不熟,就随著妄想去了,收不回来,转不过来。这就是读经的重要性。所以读经现在在美国、在台湾、在南洋、在中国大陆,有不少人超过一万遍。我听了非常欢喜,这样才真正能进入修学状况。也就是寂跟照的状况。

  

“寂、照”是无限深,有那么一点,就得受用了。这两字要相应一点,就的确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心地清净、智慧、聪明。“照”就是智慧,无论是眼见、耳听,跟从前决定不一样,看得清楚。对于一切法,邪正、是非、善恶,有能力辨别。虽然有能力辨别,但心是清净的,心决不沾染,这是真功夫。有能力辨别,心地还沾染,不算功夫。必须心地不沾染,样样清楚,样样明了,这才是功夫。

  

所以十恶一定要断。三福里面讲“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所以西方极乐世界往生的,要以三福为修学的基础。现在我们就要开始认真努力去修学。

  

所有一切众生。以及焰摩罗界。三恶道中。来生我刹。受我法化。悉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是第二“不堕恶趣愿”。由此可知,阿弥陀佛的心、阿弥陀佛的愿望,念念希望帮助众生成佛,帮助一切众生得到究竟圆满的果证。这值得我们深深的反省。

  

我劝大家早课念这段经文,不是念完就算了,这没有用处。念了之后,捡讨我的愿像不像阿弥陀佛的愿?我的心像不像阿弥陀佛的心?阿弥陀佛用什么心、用什么愿对一切众生,我要向他学习。这样早课就没有白做。阿弥陀佛的心愿太大、太广了,我们学不来。学不来,天天学、月月学、年年学,就学会了。必须要积以岁月,才能慢慢把我们自私自利的念头转过来,与佛心、佛愿相同、相应,这就对了。

  

佛用平等心对待所有一切众生。没有对这个欢喜,对那个讨厌。我们最大的毛病,实在讲就是有好恶之心。难道我们就善、恶不分了?邪、正莫辨了?不是的。是善恶、邪正,照得清清楚楚,心地要干干净净。如果有好恶,心就不清净。对于恶人,我们要想方法感化他,要想方法教他觉悟。他实在不能接受,是缘不成熟。缘不成熟时,对待他,要敬而远之。我们对他恭敬,和他保持一个距离。这个距离,并不是永远保持,要看他的变化,想方法如何来接近他,如何来帮助他,如何来改变他。绝对不是舍弃他。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所以一定要用清净心、平等心,来对待所有一切众生。这能看出他的慈悲、平等。

  

底下就举恶道,一般人最讨厌的“焰摩罗界”。“焰摩罗”就是鬼道。我们平常看到有一些做恶的人,鬼头鬼脑,人人都讨厌,确实令人痛恨。佛菩萨对他还是慈悲,因为佛菩萨知道他总有一天会觉悟,会回头的。从这个角度去看,做恶多端的人,我们也能饶恕,而不是很严厉的去责备他。他造的恶,必定受果报。果报是谁也不能代替的,佛菩萨也没办法替他受果报。果报是自作自受。佛菩萨看在眼里,生起怜悯之心,同情之心,如何帮助他?诸位要晓得,帮助他,就是教他觉悟。他要是不觉悟,佛菩萨一点方法都没有。他觉悟了,就能改过自新、回头是岸。幸福一定要自己求。福报一定是从善心、善行中得来的。

  

世出世间,如果我们仔细观察,总结论就是一个“因果”。因果是定律,善因一定有善果,恶因一定有恶报。人过分为自己著想,自私自利,迷惑颠倒,才造作许多罪业,受不善的果报。

  

觉悟的人跟一般人不一样,念念为众生著想,念念为社会著想。他得的善果是自然的。所以觉悟的人,心量就开扩了。迷惑的人心量很小,纵然修福,福报有限,中国人常讲“好福气”,福里有气受,享得不自在。为什么?因为心量太小,所以修的福里,有不清净的果报。心量广大的人,他就自在了。

  

造作五逆十恶之人,阿弥陀佛都能收容,都有雅量能包容他,“来生我刹”。这是一念回头,叫“忏悔往生”。我们在大经里看到,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一种是修善积德,信、愿、持名,往生的。所以里面有三辈九品。另外一种是恶业造得很重,临命终时遇到善知识劝他;他悔改、发愿求生净土。他临终真正回头,真正忏悔,所以一念、十念也能往生,是忏悔往生。

  

也许你要问,他一生造这么重的罪,临终念这一句、两句佛号,也能往生,这不是太不公平了?这是因为你只看到这一生。这个人前生、前世你没看到,前世还有前世你也没有看到,你只看到他这一生。假如看到他前生、前世,就会同意,他应该往生。能有几个造恶的人,临终肯忏悔,肯回头?不容易。临终能忏悔,能回头,必定他过去生中是大修行人,有很大的善根的力量;这一生中都迷惑颠倒,临终遇到善友一提醒,他过去世的善根现前。那里是个个作恶的人临终都忏悔,都回头?

  

所以《无量寿经》上跟我们讲得很明白。我们在这一生能听到这个法门,能见到阿弥陀佛的相,能听到阿弥陀佛的名,都不是偶然的,而是过去生中累劫修的善因。像经上跟我们说的“无量劫来,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这样大的善根。我们既有这么大的善根,过去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为什么还不成就,今天还落得这个样子?就是放不下。一个是执、一个是情。情是迷。迷情只要有一点点,就产生障碍了。有妄想、有情执,所以才落到这个地步。

  

虽然落到这个地步,但是多生多劫善根的薰习,力量很大。只要有人提醒,它就起作用,何况还有佛力的加持。所以遇到这个法门,这一生中就有办法。遇到其他的法门,我们情执断不了,就出不了三界。我们今天念佛,情执还是断不了,为什么能往生?只要能把它暂时压住就行了。暂时把它伏住容易,断就难了。其他法门要断才能出三界。净宗法门教你伏住,就是用“阿弥陀佛”这句佛号把它伏住。在什么时候伏住?在临终往生那一刹那伏住,就管用了。

  

也许诸位听了,认为现在还可以不要伏,到临终再伏。这个理论上讲没错,但是到临终那一刹那,能不能伏住?是个问题。因此要想临终那一刹那,真的伏住,现在就要练习。天天练习,时时刻刻练习,临终才有把握。这是平常要练兵,临终是打仗,才能打胜仗。平常对于情要看淡,对于阿弥陀佛要看重,把观念换过来,这样我们才能伏得住,我们才会有把握。

  

到达西方极乐世界,接受阿弥陀佛的教化,接受他的“法化”。“法”是讲他的教学,有非常高明善巧的教学方法,教导我们。“化”是成绩。我们确实接受佛的教学,就能变化气质,就能化凡成圣,化情成智。这是讲教学的成绩。

  

“悉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句话是大乘佛法教学最高的总目标,就是成佛。“成佛”是什么?就是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句话是梵语音译的,翻成中文是“无上正等正觉”。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究竟圆满的智慧。对于宇宙人生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无所不能,这样的智慧就叫做无上正等正觉。那么得到圆满的智慧,我们就叫他做成佛。

  

佛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成佛就是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正觉”是阿罗汉,这是小乘最高的果位。菩萨称为“正等正觉”。“等”是等于佛,但是他还没有到佛的程度,只等于而已。加上“无上”,智慧才达到真正圆满。所以过去、现在、未来,虚空法界都照见。由此可知,到这个程度,这个心是“寂”。“寂”达到了圆满,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就是清净心的纯度),所以他的智慧、光明是没有限量的。在阿罗汉、菩萨时,他们的智、照还是有限量的。到如来果地上,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这智慧真的是无量无边。

  

《净宗朝暮课诵经文讲记 第一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