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宗朝暮課誦經文講記 第一卷▪P2

  ..續本文上一頁同。輕的能感叁善道,惡的必定墮叁惡道。所以地獄,是造極重的惡。餓鬼道就比較輕一點,畜牲就更輕,都是十惡業所感。

  

這就說明了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造十惡業的人,所以沒有叁惡道。我們這個世間爲什麼有叁惡道?因爲很多人造十惡業,所以才感得惡道的果報。這是我們要注意的,也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

  

我們知道念佛的功德不可思議,念佛能夠得一切諸佛本願威神的加持。從密宗上來說,念佛得一切諸佛如來的灌頂,這是真的。《無量壽經》上講,一切諸佛天天給你灌頂,但自己不知道。特別是誠心誠意念佛的時候,得一切諸佛灌頂。所以這個法門真正不可思議。因此我們一定要避免造十惡業,一定要曉得人生很短,幾十年的光陰一彈指就過去了。年歲越大,感觸就越深。我們做個檢討,這一生到這個世間來做了些什麼?大多數人一回想,這一生空過了。這是真的,到頭來一無所獲,真是佛在經上說的:“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一生造作許多的罪業,造作許多的過失,那又何苦來?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

  

我們今天明白了,覺悟了。如果不覺悟,怎麼會來聽經?怎麼會念佛?覺悟有程度淺深的差別。希望我們覺悟由淺而深,從今而後不造惡業;不但不造,心裏惡念都沒有。念頭起來怎麼辦?馬上換成阿彌陀佛。把念頭轉在佛號上面,把念頭轉在經典上。所以我勸大家經要念叁千遍。爲什麼念這麼多遍?使記憶深,念頭一起來,想經典裏的教訓,想西方極樂世界的狀況,把念頭轉過來,真正能做到“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把念頭從這裏轉。如果經典不熟,就隨著妄想去了,收不回來,轉不過來。這就是讀經的重要性。所以讀經現在在美國、在臺灣、在南洋、在中國大陸,有不少人超過一萬遍。我聽了非常歡喜,這樣才真正能進入修學狀況。也就是寂跟照的狀況。

  

“寂、照”是無限深,有那麼一點,就得受用了。這兩字要相應一點,就的確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心地清淨、智慧、聰明。“照”就是智慧,無論是眼見、耳聽,跟從前決定不一樣,看得清楚。對于一切法,邪正、是非、善惡,有能力辨別。雖然有能力辨別,但心是清淨的,心決不沾染,這是真功夫。有能力辨別,心地還沾染,不算功夫。必須心地不沾染,樣樣清楚,樣樣明了,這才是功夫。

  

所以十惡一定要斷。叁福裏面講“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所以西方極樂世界往生的,要以叁福爲修學的基礎。現在我們就要開始認真努力去修學。

  

所有一切衆生。以及焰摩羅界。叁惡道中。來生我刹。受我法化。悉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這是第二“不墮惡趣願”。由此可知,阿彌陀佛的心、阿彌陀佛的願望,念念希望幫助衆生成佛,幫助一切衆生得到究竟圓滿的果證。這值得我們深深的反省。

  

我勸大家早課念這段經文,不是念完就算了,這沒有用處。念了之後,撿討我的願像不像阿彌陀佛的願?我的心像不像阿彌陀佛的心?阿彌陀佛用什麼心、用什麼願對一切衆生,我要向他學習。這樣早課就沒有白做。阿彌陀佛的心願太大、太廣了,我們學不來。學不來,天天學、月月學、年年學,就學會了。必須要積以歲月,才能慢慢把我們自私自利的念頭轉過來,與佛心、佛願相同、相應,這就對了。

  

佛用平等心對待所有一切衆生。沒有對這個歡喜,對那個討厭。我們最大的毛病,實在講就是有好惡之心。難道我們就善、惡不分了?邪、正莫辨了?不是的。是善惡、邪正,照得清清楚楚,心地要幹幹淨淨。如果有好惡,心就不清淨。對于惡人,我們要想方法感化他,要想方法教他覺悟。他實在不能接受,是緣不成熟。緣不成熟時,對待他,要敬而遠之。我們對他恭敬,和他保持一個距離。這個距離,並不是永遠保持,要看他的變化,想方法如何來接近他,如何來幫助他,如何來改變他。絕對不是舍棄他。佛氏門中不舍一人。所以一定要用清淨心、平等心,來對待所有一切衆生。這能看出他的慈悲、平等。

  

底下就舉惡道,一般人最討厭的“焰摩羅界”。“焰摩羅”就是鬼道。我們平常看到有一些做惡的人,鬼頭鬼腦,人人都討厭,確實令人痛恨。佛菩薩對他還是慈悲,因爲佛菩薩知道他總有一天會覺悟,會回頭的。從這個角度去看,做惡多端的人,我們也能饒恕,而不是很嚴厲的去責備他。他造的惡,必定受果報。果報是誰也不能代替的,佛菩薩也沒辦法替他受果報。果報是自作自受。佛菩薩看在眼裏,生起憐憫之心,同情之心,如何幫助他?諸位要曉得,幫助他,就是教他覺悟。他要是不覺悟,佛菩薩一點方法都沒有。他覺悟了,就能改過自新、回頭是岸。幸福一定要自己求。福報一定是從善心、善行中得來的。

  

世出世間,如果我們仔細觀察,總結論就是一個“因果”。因果是定律,善因一定有善果,惡因一定有惡報。人過分爲自己著想,自私自利,迷惑顛倒,才造作許多罪業,受不善的果報。

  

覺悟的人跟一般人不一樣,念念爲衆生著想,念念爲社會著想。他得的善果是自然的。所以覺悟的人,心量就開擴了。迷惑的人心量很小,縱然修福,福報有限,中國人常講“好福氣”,福裏有氣受,享得不自在。爲什麼?因爲心量太小,所以修的福裏,有不清淨的果報。心量廣大的人,他就自在了。

  

造作五逆十惡之人,阿彌陀佛都能收容,都有雅量能包容他,“來生我刹”。這是一念回頭,叫“忏悔往生”。我們在大經裏看到,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一種是修善積德,信、願、持名,往生的。所以裏面有叁輩九品。另外一種是惡業造得很重,臨命終時遇到善知識勸他;他悔改、發願求生淨土。他臨終真正回頭,真正忏悔,所以一念、十念也能往生,是忏悔往生。

  

也許你要問,他一生造這麼重的罪,臨終念這一句、兩句佛號,也能往生,這不是太不公平了?這是因爲你只看到這一生。這個人前生、前世你沒看到,前世還有前世你也沒有看到,你只看到他這一生。假如看到他前生、前世,就會同意,他應該往生。能有幾個造惡的人,臨終肯忏悔,肯回頭?不容易。臨終能忏悔,能回頭,必定他過去生中是大修行人,有很大的善根的力量;這一生中都迷惑顛倒,臨終遇到善友一提醒,他過去世的善根現前。那裏是個個作惡的人臨終都忏悔,都回頭?

  

所以《無量壽經》上跟我們講得很明白。我們在這一生能聽到這個法門,能見到阿彌陀佛的相,能聽到阿彌陀佛的名,都不是偶然的,而是過去生中累劫修的善因。像經上跟我們說的“無量劫來,曾經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這樣大的善根。我們既有這麼大的善根,過去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爲什麼還不成就,今天還落得這個樣子?就是放不下。一個是執、一個是情。情是迷。迷情只要有一點點,就産生障礙了。有妄想、有情執,所以才落到這個地步。

  

雖然落到這個地步,但是多生多劫善根的薰習,力量很大。只要有人提醒,它就起作用,何況還有佛力的加持。所以遇到這個法門,這一生中就有辦法。遇到其他的法門,我們情執斷不了,就出不了叁界。我們今天念佛,情執還是斷不了,爲什麼能往生?只要能把它暫時壓住就行了。暫時把它伏住容易,斷就難了。其他法門要斷才能出叁界。淨宗法門教你伏住,就是用“阿彌陀佛”這句佛號把它伏住。在什麼時候伏住?在臨終往生那一刹那伏住,就管用了。

  

也許諸位聽了,認爲現在還可以不要伏,到臨終再伏。這個理論上講沒錯,但是到臨終那一刹那,能不能伏住?是個問題。因此要想臨終那一刹那,真的伏住,現在就要練習。天天練習,時時刻刻練習,臨終才有把握。這是平常要練兵,臨終是打仗,才能打勝仗。平常對于情要看淡,對于阿彌陀佛要看重,把觀念換過來,這樣我們才能伏得住,我們才會有把握。

  

到達西方極樂世界,接受阿彌陀佛的教化,接受他的“法化”。“法”是講他的教學,有非常高明善巧的教學方法,教導我們。“化”是成績。我們確實接受佛的教學,就能變化氣質,就能化凡成聖,化情成智。這是講教學的成績。

  

“悉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這句話是大乘佛法教學最高的總目標,就是成佛。“成佛”是什麼?就是成就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這句話是梵語音譯的,翻成中文是“無上正等正覺”。用現代的話來講,就是究竟圓滿的智慧。對于宇宙人生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無所不能,這樣的智慧就叫做無上正等正覺。那麼得到圓滿的智慧,我們就叫他做成佛。

  

佛就是無上正等正覺,成佛就是成就無上正等正覺。“正覺”是阿羅漢,這是小乘最高的果位。菩薩稱爲“正等正覺”。“等”是等于佛,但是他還沒有到佛的程度,只等于而已。加上“無上”,智慧才達到真正圓滿。所以過去、現在、未來,虛空法界都照見。由此可知,到這個程度,這個心是“寂”。“寂”達到了圓滿,達到了最高的境界(就是清淨心的純度),所以他的智慧、光明是沒有限量的。在阿羅漢、菩薩時,他們的智、照還是有限量的。到如來果地上,就是無上正等正覺,這智慧真的是無量無邊。

  

《淨宗朝暮課誦經文講記 第一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