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十疑论》浅讲 第十疑 如何修行疑▪P2

  ..续本文上一页智者大师对上面九个疑问的解释之后,现在都决心要求往生西方了。并认识到生净土的目的是“为菩提道,求生净土。”,但不知在因地要作什么行业?要有怎样的因缘,才能够启动无量光、无量寿的功德?这是第一个问题,是修行的正行。第二个讲破除遮障,我们不但要修正行,我们大都是在家学佛的凡夫,这种男女间的淫欲如果还没有断,是不是会构成障道的因缘?疑问里包括正修与破障。这二个问题都非常重要,这是成功的关键。下面我们就来看智者大师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释疑

  【欲决定生西方者,具有二种行,定得生彼:一者、厌离行;二者、欣愿行。】

  我们想要求生极乐世界,想要跟阿弥陀佛的无量光、无量寿感应道交,我们必须要做二件事情:第一是厌离行,这个就是破除障碍。第二是欣愿行,这是讲到成就的净因。智者大师先讲破障,就是要我们先破除障碍,障没有破就没有办法启动无量光、无量寿的。这个障碍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先看第一段:

  【言厌离行者:凡夫无始已来,为五欲缠缚,轮回五道,备受众苦,不起心厌离五欲,未有出期。】

  先说我们有很多人念佛,但是为什么一直没有办法启动无量光、无量寿的问题。凡夫无始劫以来所造的罪业,还不是主要的问题,过去造了很多罪,若肯忏悔就好,这都不是问题。那么问题在哪里呢?在于对五欲的缠缚,就是说我们虽然念佛,但是心中对财、色、名、食、睡,还是深深的爱着,不肯舍离。这就会让我们这一念心跟阿弥陀佛名号之间,筑成一道非常坚固的墙壁。也就是说,我们因为贪着五欲,所以轮回六道,备受众苦。就是说三界是痛苦的,每一个人都知道,但是为什么我们知道了,还是不断的来受生呢?因为在痛苦当中,我们认为它还有一些快乐,因为对这些快乐的执着太重了,所以我们宁可去承受这些痛苦,这就是生死的根源。所以身为一个念佛人,假设不能厌离五欲的话,是没有办法出离的。

  这就指出了为什么我们很多人念佛,但很多人都失败的主要原因。同样一句佛号,在不同人的心态里面运转,产生的功德是不一样的,因为有人有障道的因缘,没有厌离世间的五欲就是病根。

  以下讲对治方法:第一先讲修观对治,第二再讲发愿远离。我们先看第一段:

  【为此常观此身脓、血、屎、尿,一切恶露、不净、臭秽。故《涅经》云:如是身城,愚痴罗刹止住其中。谁有智者,当乐此身?又经云:此身众苦所集,一切皆不净,扼缚痈疮等,根本无义利。上至诸天身,皆亦如是。】

  首先我们要修观。为什么要修观呢?我们今天贪恋娑婆世界的五欲,只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生起了颠倒。也就是我们贪恋娑婆的五欲,不是说娑婆世界的五欲,有真实的好处值得我们贪,而是我们没有看到五欲的真相。对治贪欲不必从贪本身去治,人为什么起贪呢?一个人会起贪,前一个念一定是起颠倒,你只要把这个颠倒破掉就好。那颠倒怎么破除呢?主要的是要认识贪欲的真相。

  智者大师有大智慧,他说:在对治五欲中,先要远离色身,所有产生对五欲执着的,就是这个色身。那这个色身要怎么远离呢?我们应先观察这个色身有内相的不净,把这个皮肉剥开来以后,我们看到里面除了脓、血、屎、尿,根本没有干净的东西。即使是外表,也是九孔常流不净,颜色是不净的,味道也是臭秽的。所以,我们所贪爱的色身,它的本质是不净的、是臭秽的,它不值得我们贪爱。我们之所以贪爱,是因为我们过去的颠倒。

  以下大师引《涅槃经》来证明:“如是身城,愚痴罗刹止住其中。谁有智者,当乐此身?”身城是我们贪爱的色身,这个色身中有很多很多的烦恼罗刹鬼安住着。什么叫做罗刹安住在色身呢?简单的说,色身是造作罪业的根本。同修们可以回忆一下,我们过去为什么会造罪?就是因为人人都有色身,所以才会造罪啊!因为有这个色身,就必须去满足色身的需要,就产生很多的贪求,所以才造罪。所以色身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负担,它是能造罪的根本。其次,“此身众苦所集,一切皆不净,扼缚痈疮等,根本无义利。上至诸天身,皆亦如是。”我们这个色身不但是造罪的根本,它又是一切痛苦的根本。同修们也可以回忆一下,每当我们有痛苦的时候,都是些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也是因为有这个色身啊,要是没有色身,那什么来感觉这个痛苦呢?这个身体病了就头痛、喉咙痛、流鼻水、牙齿痛、耳朵痛、肚子痛、腹泻,有许许多多的疾病,没一样好受的。所以这个色身叫做扼缚痈疮,扼缚就是捆得死死的,绑得死死的,为何说绑得死死的呢?内心有无量的烦恼先不说,比如牙齿一痛,就会痛得忘记了佛号。我们这个身体本来就是一个痛苦的毒疮,但是我们还要把它抓住,你说这个是不是颠倒呢?天人虽然有许多福可以享受,但欲界天的色身,还是同我们人身一样要败坏的。

  《净土圣贤录》讲到,罗允枚是一个在家居士,他长大后,先因为多病而放弃事业,后又念佛归心净土,到七十多岁往生。他在往生前说:“七十年来拖着皮袋,今日撇下,何等自在”。你看一个开悟的人,他回顾他过去的生命,是拖着皮袋,就是这个色身对他产生负担。所以我们一个修念佛法门的人,要有二个观念:第一个,色身是造罪的根本。我们不喜欢造罪,但是你有色身就会造罪。我们不喜欢痛苦,但是你有色身一定会痛苦。所以我们要远离造罪、我们要远离痛苦,别无选择,唯一的办法就是远离这个业报身。

  【行者若行若坐,若睡若觉,常观此身,唯苦无乐,深生厌离。纵使妻房不能顿断,渐渐生厌,作七种不净观:】

  修行净土法门的人,不论在走路还是坐着,是睡着或是清醒时,都要常想到我们这个色身只有痛苦,没有一丝快乐,要赶紧生出厌离之心。年轻的在家同修,纵使夫妻间的事不能立刻就断绝,但也要渐渐生起厌离心,作下面所讲的七种不净观,是很好的办法:

  【一者观此淫欲身从贪爱烦恼生,即是种子不净。二者父母交会之时赤白和合,即是受生不净。三者母胎中在生藏下居熟藏上,即是住处不净。四者在母胎时唯食母血,即是食不净。五者日月满足头向产门,脓血俱出臭秽狼藉,即是初生不净。六者薄皮覆上,其内脓血遍一切处,即是举体不净。七者乃至死后胀烂坏,骨肉纵横狐狼食,即是究竟不净。自身既尔他身亦然,所爱境界男女身等,深生厌离常观不净。若能如此观身不净之者,淫欲烦恼渐渐灭少。又作十想[8]等观,广如经说。】

   这一段同修们一看就懂,“十想观”也是差不多。我在这里就不再解释了。

  当然,大乘佛法远离色身不是断灭,它一定要追求另外一个,我们看下一段:

  【又发愿,愿我永离三界,杂食臭秽,脓血不净,耽荒五欲,男女等身。愿得净土法性生身。此谓厌离行。】

  这个发愿太重要了。我们都是念佛人,念佛首重信愿,故经常要有一个愿力,就是我们心中经常要有一个想法:我希望在未来的生命的当中,要永远远离这个三界的业报身,这是一个杂食臭秽的色身、这是一个造业的色身、痛苦的色身。远离这个色身之后怎么办呢?愿得净土法性生身,希望得到净土弥陀本愿功德所创造的法性生身。也只有这个愿望,才能够启动无量光、无量寿的功德。

  《净土圣贤录》讲到一个公案,在明朝末年,有一个居士叫做黄元孚,他出生在一个读书的家族,他的祖父、父亲都是读书人,在朝庭中做一些小官。这个黄居士从小也读一些圣贤之书,但是结婚以后身体一直不好,没有办法做官,因此就闲居在家。他得的是肺痨病,严重的时候还要吐血。他的小舅子是信佛的,有一次来看他时对他说:“姊夫啊,你被病痛折磨成这样子,倒不如我带你去参加我们的念佛会念佛,你心中有个归依处就会好一点”。这个黄居士说:“也好吧,反正我现在生病,闲居在家,打妄想也是这样过,我跟你去念佛好了”。他去念佛以后,就有些好转。要是长时间没有去念,就会再发作。就这样断断续续、时好时坏。经过几年以后,突然间有一次病发作得很厉害,吐了很多的血。这个时候他的小舅子又来看他,讲了一句非常重要的话,使他产生很大的觉醒。他说:“姊夫啊,你有没有想过你死亡以后要到哪里去?”这件事情就刺激到黄居士,他说:我念佛的目的,是为了要让身体快些好起来,我继续的过生活,我那有想到念佛要到哪里去啊!这时候,他一回光返照:唉呀!我过去的念佛,没有厌离色身,方法是错误的。我为什么念佛呢?我希望病赶快好起来,没有修厌离行,把所有的功德都用在表面。这时候,他就真实的觉悟了。这个人很有善根,他就辞亲出家了,出家以后很用功。他到莲池大师住过的一个道场出家,出家以后还很用功的修行,临终前的最后七天,断绝一切外缘,七天不睡觉,为临终作最后的冲刺。念到最后,异香满室,安然坐化,整个房间都是莲花的香味,而且是坐着往生的。

  我们现在回顾一下黄居士的修行方向:他刚开始的念佛没有厌离行,他刚开始是利用佛号把他的病痛消灭,恢复一个健康的身体而念佛,当然不能启动无量光、无量寿。它本来是一个摩尼宝珠,结果这个摩尼宝珠对于他,只是转成一粒糖果而已。后来他心态改变了,他知道治好色身的病不是重点,重要的是远离色身,追求另外一个法性生身,这个时候他的心就真实的感应道交了,你看念到异香满室、安详坐化。我看那个传记,他出家念佛也没念多久。念佛不在时间的多少,但所…

《《净土十疑论》浅讲 第十疑 如何修行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