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朝暮课诵白话解释卷下 三、忏悔文▪P6

  ..续本文上一页业消尽了,这种苦报永远不会间断的。这五种受苦的情形,都是从果上说的。现在所说的五无间罪,是说造的堕落无间地狱的罪因。照地藏经上说,若有众生,不孝父母,或至杀害,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若有众生出佛身血,毁谤三宝,不敬尊经,也要堕到无间地狱里头去,千万亿劫,求出无期。若有众生,侵损常住,玷污僧尼,或伽蓝内恣行淫欲,或杀或害,如是等辈,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若有众生,伪作沙门,心非沙门,破用常住,欺诳白衣,违背戒律,种种造恶,如是等辈,当堕无间地辈,千万亿劫,求出无期。若有众生,偷窃常住财物,谷米,饮食,衣服,乃至一物不与取者,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这堕落无间地狱的罪因,总共也是五种。因同了果,都是五种,所以叫做五无间。若自作三句,仍旧同了前边一样的意思,可以不再讲了。

  十不善道。若自作。若教他作。见作随喜。

    这几句,是分别发露的十恶业的罪。十不善道,就是说的十恶业。因为是恶,所以叫不善。业性就是解脱性,所以业也可以说他是道的,所以说是十不善道。再有一种说法,道字作路字解释。十不善道,是说这十种造业因缘,是向着罪恶的一条路上去的。照经上说,这十种恶业,是三恶道的因。最重的堕落地狱道。轻一些的,堕落饿鬼。最轻的,堕落畜生道。造了这种恶业,一定要受罪报的。要能够像隋朝的法喜法师一样,才可以逃脱罪报。法师是天台智者大师的弟子,年轻的时候,伤害过一只野鸡的命。法师出了家,常常修方等经的忏法,诚心念佛,求生西方。忽然有一天,那一只野鸡来向他讨命,空里头有天神阻止那野鸡道,法师应该要往生净土的,还能够偿你的命么。后来法师临终的时候,看见佛菩萨都来迎接他,他就坐化去了。倘然不是靠念佛的力量,怎么能够逃脱这杀生的罪报呢。

  所作罪障。或有覆藏。或不覆藏。

    这几句,是承认自己造罪的时候,起的各种烦恼心。所作,就是前边所说的自作,教他作,见作随喜的三种。罪字,是包括上边所发露的各种罪。造罪不但是障碍出世的清净法,并且也障碍世间的善法的,所以说是罪障。覆字,是遮盖的意思。藏字,是隐瞒的意思。譬如造了罪业,自己觉得错了,恐怕人家晓得了,要笑他,骂他,责罚他,所以不敢被人晓得,就想法子把这件事情,遮盖隐瞒过去,这叫做覆藏。本来已经有了一种造业的罪,覆藏了,又要加上覆藏的罪,就变成罪上加罪了。所以佛法最重的是直心,最忌的就是那种覆藏心。因为把罪覆藏了,就一定不肯发露忏悔,那是永远没有消灭罪业的日子了。或不覆藏这一句,并不是说当时自己晓得犯了罪,应该要发露忏悔。因为发露忏悔了,那罪业就应该消灭,不会再有障碍了。现在既然说是罪障,就是并不遮盖隐瞒,也并不发露忏悔,竟是肆无忌惮,不怕人家笑骂他,责备他,仍旧公然的犯罪造业,这是各种不覆藏中最重的罪了。或是造了罪业,自己还不晓得是不应该的,所以不覆藏,就像那现在杀生吃肉的人,哪一个晓得是造罪的呢。不晓得是造罪,那是痴心。爱吃的滋味好,那是贪心。都是烦恼恶心所法,都是有罪的。不覆藏的缘故,还有许多许多,说不尽的,大概都是各种的烦恼心罢了,这就叫做烦恼障。

  应堕地狱。饿鬼畜生。诸余恶趣。边地下贱。及蔑戾车。如是等处。

    这几句,是承认自己造了罪,应该受的各种苦果报。地狱饿鬼畜生三种恶道,也有经典上说是四恶道的,那是连修罗道,也算在恶道里头去了。还有那种魔鬼邪神,也是恶趣众生。诸余恶趣四个字,是说除了三恶道,还有许多别的恶趣,就是指修罗同了魔鬼邪神等类说的。边地,是南阎浮提极边的地方,佛法不容易流通到的,没有佛法听得,那就永远没有出世的希望了。这是一种最大的苦处。所以华严经上说,宁受无量苦,得闻佛音声,不受一切乐,而不闻佛名。所以无量劫,受此众苦恼,流转生死中,不闻佛名故。这几句偈的意思,是说情愿受无数的苦痛,只要听得到佛说法,不情愿受一切的快乐,听不到佛的名号。所以过去的无量无边的时世,一直在生死轮回里头转,冤枉受那种种的苦恼,就因为不曾听到佛的名号的缘故。可见得生在边地,实在是极苦恼的。现在我们靠着夙世的善根福德,生在佛法极兴盛的中国,还听得到一心念阿弥陀佛,就可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一去就能够成佛,永远不再受生死的苦,这样极容易,极稳当,第一修行的妙法。若是还不晓得认真念佛,求生西方,那真是自己也对不起自己了。下贱两个字,是说低贱的下等人。这种人穷苦得很,没有钱财,就是要修福德,也苦的没有力量。还要伺候人家,一天到晚,总是忙忙碌碌的。稍有一些不小心,做的事体不讨好,就不免要受人的责骂。还有什么工夫,研究那出世的学问呢。所以这种人,也是很苦很苦的。蔑戾车,是恶见。因为有一种人的见解,不但是违背道理,并且多是造罪的,所以说他是恶见。像那毁谤三宝,不信因果的人,就叫做蔑戾车了。这种蔑戾车的人,不但是没有出世的希望,还要堕落到恶道里头去,受千万世的罪报哩。如是两个字,就是指前边所说的,从地狱起,一直到蔑戾车各种的苦报。用一个等字,是把一切不曾说到的苦果报,也一齐都包括在里头的意思。处字,就是说受那各种苦报的地方,这就叫做报障。

  所作罪障。今皆忏悔。

    这两句,归结到忏悔的正文。这里的一句所作罪障,仔细研究,同了前面的一句所作罪障,意思有分别的。前面的所作罪障,是单就各种造的罪说的,所以那罪障两个字,也只是单就业障一种说的。这里的所作罪障,是连业障的前因,就是烦恼障,业障的后果,就是报障,三障一起都包括在里头的了。今皆忏悔四个字的意思,是把所有造罪的因缘果报,一切障碍法,完全忏悔清净。但是要着力在这个悔字上,才可以使得这忏有效验。若是一面忏从前已经造的罪,一面还是不晓得悔,仍旧在那里添造新的罪,那么已经有的罪障,还没有消去,新的罪障,倒又一天一天的积起来了。这层道理,要想忏除罪障的人,不可以不明白的。

  今诸佛世尊。当证知我。当忆念我。

    这几句,是求佛证明摄受的。今诸佛世尊五个字,不但是前边称念礼拜的八十九尊佛,是把所有十方三世的一切诸佛,完全包括在里头了。凡是修忏悔法,总要求佛证明的。法华经上说,佛是一切知者。金刚经上说,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所以我现在的忏悔,是真实的发心,并没有丝毫虚假的,佛一定可以晓得,应该要替我证明白的。楞严经上说,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可见得没有一个众生,佛不放在心上的。现在我既然晓得了自己从前所造的罪业,对了佛像,至诚忏悔,一心念佛,那么佛决没有不哀怜我,想念我的道理的。佛既然哀怜我,想念我,那么一定摄受我的了。

  我复于诸佛世尊前。作如是言。

    这两句,是发愿回向的开头。前边已经把从前所造的一切罪业,完全对了十方三世的一切诸佛,至诚恳切的发露忏悔过了。那么罪业一层,自然是消灭清净,不会再有障碍的了。但是还有无量劫来所修的种种善根福德,留在那里,没有结束,倘使不发愿回向,恐怕只能够受人天的福报,仍旧是在轮回里头,逃不出这生死苦海。那么虽然是善根福德,仍旧还是一种业障。所以虽然忏悔了,还一定要发愿回向的。所以说我再在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世尊的面前,说这样的话。这样的话,就是后边所说发愿回向的许多话。

  若我此生。若我余生。曾行布施。或守净戒。乃至施与畜生。一抟之食。

    这几句是说今世前世所修的种种福德。此生,就是今世。余生,就是除了今世,从无量劫到现在所经过的千千万万世。曾行,就是已经做过的。布施,是六度里头的第一度,最重要的,也是功德最大的。或守净戒的戒字,是各种的戒法,都在里头的。佛定出各种戒法来的意思,原是要使得大众身口意三种业都清净,所以叫做净戒。受了戒法,要三种业一些也不犯,才可以叫做守净戒。若是身口两种,虽然不曾犯戒,但是心意里头,还不能够完全清净,那么虽然不是破戒,也不可以说是守净戒了。所以这守净戒三个字,实在也是很不容易的。用一个或字,是不说定的意思。或是布施过,或是守过净戒,这两种都是修的福德因缘。乃至两个字,是把一切修福德的事情,都包括在里头,一直归结到最小一件事的说法。意思是除了布施守净戒的两种,还修别的各种福德因缘。就是讲到最微细的,像那布施畜生,给他一抟吃的东西,也是福德因缘。应该也一齐收集来把他回向佛道,才可以免得做三世冤哩。

  或修净行。所有善根。成就众生。所有善根。修行菩提。所有善根。及无上智。所有善根。

    这几句,是说今世前世所修的种种菩根,所学的各种佛法,或是修的净行。行字,是一切起心动念,同了所做的种种事情。加一个净字,是一切都合着佛道的,没有一些些犯戒的心思,犯戒的动作。不论在这一世,或是从前过去的千万世,种过这种善根的。成就众生,是譬如众生有苦处,我就救他脱苦,众生没有乐处,我就使他得乐,总是成全他的。但是用世间法成全他们,功德还小。若是用出世间法成全他们,教他们一心念佛,发愿求生极乐世界,永远离苦得乐,一世就可以修成佛,这种功德,就无量无边了。因为成全了他一个众生,他又可以去成全别的许多众生。一传十,十传百,就可以成全无穷无尽的众生。那么成就了一个众生,就是成就了无数的众生了。照天台宗的说法,菩提有三种,要依三种的般若,用真修的功夫,才可以证得这三种菩提。依文字般若,证得方便菩提。依观照般若,证得实智菩提。依实相般若,证得真性菩提。这三种…

《朝暮课诵白话解释卷下 三、忏悔文》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