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菩提,实在就是一切众生本来有的三种佛性。方便菩提,就是缘因佛性。实智菩提,就是了因佛性。真性菩提,就是正因佛性。但是没有功行的人,那就这三种菩提,虽然在自己本性里头,本来有的,也不能够显发出来。念佛的人,念一句佛号,就有这三种菩提性在里头了。恳切念佛求生净土,就是方便菩提。晓得净土就是自己心性变现的相,就是实智菩提。无念而念,念而无念,就是真性菩提。所以一心念佛求生净土的人,实在就是修净行,也就是成就众生,也就是修行菩提。这三种善根,都在一句佛号里头了,所以念佛就是多善根福德因缘了。及无上智的及字,也有跳过略过的意思,把别的一切善根,都包含在里头了。无上智,就是佛的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因为佛是最尊最贵的,没有再在佛的上边的,所以佛称做无上士。佛的智慧,就称无上智。这里说无上智,所有善根,就是发过修学无上佛智的心。修学佛智,最是广大无边的善根了。这种善根,尚且能够修到,那么别的各种善根,更加不消说得了。再要晓得一层道理,也有修了一种功德,就种了无数善根的。像那金刚经上说的,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亿佛所种诸善根。这几句的意思,是说对那金刚经上,一章一章,一句一句,所说的法,能够生清净的信心,认做是实实在在,都是真切的道理。那就应该知道这个人,不是在一尊两尊三四五尊佛的前,种了许多的善根,实在是已经在无量千万亿佛的前,都种了许多善根的了。可见得一念的信心,就有无量无边的善根在里头。所以每句的下面,都说所有善根,就是包括一切,不使得有一些善根散失的意思。
一切合集。校计筹量。皆悉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所作回向。我亦如是回向。
这几句,是说回向的方法。一切两个字,是包括上边所说的种种福德善根。合集,是一起把他会合起来,聚集起来,不放他散失一些。校计,是比校功德的意思。筹量,是通盘筹算的意思。皆悉回向,就是把所有的种种福德善根,一齐回向无上佛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诸佛所证得的无上道。如过去未来现在的几句,是说像那三世诸佛所做的回向法门,我也照样的回向。这种的回向法,叫做等一切佛回向,是华严经上,所说的十种回向方法里头的第三种。这是回因向果的道理。
众罪皆忏悔,诸福尽随喜。及请佛功德,愿成无上智。去来现在佛,于众生最胜。无量功德海,我今皈命礼。
这八句偈,是重说前边所说的许多话,叫做重颂。第一句,是说所有一切的罪,把他完全忏悔消灭,并且立愿后来永远不再造罪。这是颂那长短句里头,从无始生死以来,所作众罪起,一直到今皆忏悔的几句。第二句,是说种种修福的事情,没有一件不随喜的。这是颂那曾行布施起,到及无上智,所有善根的几句。第三句,是说还要请一切诸佛转无上大*轮,度脱一切众生。再请一切诸佛,常住在世界上,可以使得众生受着利益快乐,不要现那入涅槃的相。第一句第二句的两件事,是修的最大的功德。第三句的意思,在前边长短句里头没有的,是偈颂里头单独提出来的,照道理应该叫孤起颂。第四句,是说愿意得着佛的无上智慧,到底成佛。这是颂一切合集,回向无上菩提的几句。后边的四句偈,是说过去世,未来世,现在世的一切诸佛,在一切众生里头,实在是最尊,最上,最第一。佛的功德,无量无边,没有可以比喻,只好用一个海字来形容功德的大了。像这样大功德的佛,所以我现在愿意把性命都归托佛,至诚恭敬的礼拜佛。这是颂如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所作回向的几句。再有一层道理,这八句偈,虽然说是重颂上边所说的话,实在也就是引起下边要说的许多偈。末后一句我今皈命礼,恰好同了下边所引用普贤行愿品偈颂的,开头几句的意思,像是一直说下去的,觉得很是顺当,一些也没有牵强。这真是很妙的文字。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从所有十方世界中一句起,一直到回向众生及佛道一句,总共四十八句,分做八段,都是普贤行愿品偈颂里边的句子。这开头的八句偈,是颂普贤菩萨十大愿的第一大愿礼敬诸佛的。照十方世界说起来,世界外面,再有世界,本来已经是无穷无尽的了。况且每一个世界,就有无数的微尘。每一个微尘里头,又各有无穷无尽,广大无边的世界。像这样的一重一重的世界,怎么算得出数目来呢。第一句所有两个字,是把十方一重一重世界里头所有的佛,完全包括尽的意思。三世,是过去的前头,还有过去,永远推算不到开头的。未来的后头,还有未来,也永远推算不到结底的。像这样的三世法里头,所有包含的时劫,实在是无穷无尽的。这样无穷无尽的三世时劫,完全都收在我们现前一念的心里头。一念的心,收尽了三世的时劫。念念里头,也是各各又都收尽三世所有一切的时劫。所以这三世的时劫,也是重重无尽的。这样重重无尽的世界上,重重无尽的时劫里,所有出现的佛,还有数目可以计算么。用一切两个字,也是完全包括的意思。人师子,是说人道里的师子王,就是说佛。第三第四两句,是说我用清净的身业,口业,意业三种,对那无量无边的一切诸佛,完全礼拜到,没有遗漏一尊。粗看起来,礼拜诸佛,只是一种身业清净,怎么讲到口业意业呢。要晓得修普贤行愿的人,都是三业清净的。就像礼佛的时候,不但是身体端正,心意里头,一定是至诚恭敬的,没有别种妄念的,口里头除了称佛名号,或是赞叹佛的功德,一定不会有旁的话的,所以说是三业清净。后边四句的意思,是说这都是靠了修普贤行愿的大威神力,所以能够把自己的一个身体,化现出无量无边的化身来,在所有十方三世一切佛的面前,都有自己现的化身。刹尘身,是把一个佛刹化成像微细的灰尘那样细小,自己的化身,要化到这样的多。刹尘佛,是说佛也像一个佛刹化成微尘那样的多。并且所现的化身,又一个一个的各各化出,像不可说不可说的世界,所有极细的微尘一样多的化身来。每一个化身,对那不可说不可说的世界的微尘数的一切诸佛,都周遍礼拜到。这种大愿大行的威神力,真是不可思议的。学这样礼佛法门的人,在那礼佛的时候,应该心里头想我这个道场,就是自己的心性造成的。心性的量,广大无边的。所有十方三世的一切法,完全都收在现在一念的心性里头的。心性有大智慧的光明,能够周遍照到一切的法界。所以面前这个道场,可以比做天帝宫里头,宝珠网上的摩尼珠一样,光光相照,重重无尽的。所有十方三世的一切诸佛,没有一尊佛,不在这道场里头现出相来。我的一个身体,也因为光照的缘故,现出了无穷无尽的身相来。只要我在这里礼拜,那些现的身相,也各各都对那无穷无尽的诸佛礼拜。再要晓得我所礼拜的佛,性是空的。受我礼拜的佛,性也是空的。空对空,自然合得拢来,不会有什么阻碍了。所以这边用至诚恭敬的心去感,那边就用大慈大悲的心来应,仿佛像是磁石吸铁一样,这真是不可思议的。所以楞严经上说,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就是这感应的道理。所以修净土的人,只要至诚恭敬的拜佛念佛,佛没有不接引往生的。修净土的人拜佛,可以照十六观经上第八观的说法,想那极乐世界,所有种种宝树的下边都有三个莲花台,阿弥陀佛坐在中间,观世音大势至两菩萨,坐在两边。极乐世界的各处,都是这样的。现在一齐都在我这心光变现出来的道场里头,现出这种相来。我的身体,也因为佛菩萨的光光相照,所以现出了无穷无尽的身相来,各各礼拜那无穷无尽的西方三圣。这才可以算是修学普贤行愿的礼敬诸佛了。
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这一段,是颂第二大愿称赞如来的。修学普贤行愿的人,先要明白法界的道理。一切诸法,都包含在自己的心里头,没有一法能够超出这个心的界限的,所以说万法唯心造,心外无一物,又叫心是一真法界。华严宗从法界的事相理性上边,分立出四种法界来。一种是事法界。一切众生的色法心法,各有本分的界限,种种不同的。一种是理法界。一切众生的色法心法,虽然各各不同,但是讲起体来,终究只是一种,没有两样的。一种是理事无碍法界。理性就从事相显现的,事相就从理性成功的,所以理性同了事相,彼此融和,没有妨碍的。一种是事事无碍法界。一切各别不同的事相,既然同是一种体性,那么都可以称性融通的了,所以一可以就是一切,一切可以就是一,大的可以归入小的,小的可以收容大的,互相融通,就成了这重重无尽的境界相。这前四句的偈,就要照这事事无碍法界的道理来解释的。第一句,于一尘中四个字,是说在那一点极细的微尘里头。尘数佛三个字,是说有像把一切世界完全化做微尘那样多的佛。一点微尘里头,佛有这样的多,并不是把微尘的相放大,也不是把诸佛的相缩小。微尘还是那种极微细的相,诸佛还是那种很高大的相。这是什么道理呢。要晓得一切法的相,没有一个不是自己的真心变现的。无论是哪一种相,都是全分的心量。所以法法都是法界,都是完全包含所有一切法的。十方世界,同了那一点微尘的体量,实在是一样的。所以这个相见得大,那个相见得小,都是众生分别执著的颠倒见解,完全是虚妄的。同了那直正的道理,不相应的。譬如一面镜子,挂在空的地方,凡有这镜子照得到的东西,完全都收在镜子里头了。若是讲起相来,镜子是很小的,怎么能够收容这许多许多极大的相在里面呢。照这种譬喻看起来,可见得小的相收容大的相,真有这种事情的。那…
《朝暮课诵白话解释卷下 三、忏悔文》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