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菩提,實在就是一切衆生本來有的叁種佛性。方便菩提,就是緣因佛性。實智菩提,就是了因佛性。真性菩提,就是正因佛性。但是沒有功行的人,那就這叁種菩提,雖然在自己本性裏頭,本來有的,也不能夠顯發出來。念佛的人,念一句佛號,就有這叁種菩提性在裏頭了。懇切念佛求生淨土,就是方便菩提。曉得淨土就是自己心性變現的相,就是實智菩提。無念而念,念而無念,就是真性菩提。所以一心念佛求生淨土的人,實在就是修淨行,也就是成就衆生,也就是修行菩提。這叁種善根,都在一句佛號裏頭了,所以念佛就是多善根福德因緣了。及無上智的及字,也有跳過略過的意思,把別的一切善根,都包含在裏頭了。無上智,就是佛的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因爲佛是最尊最貴的,沒有再在佛的上邊的,所以佛稱做無上士。佛的智慧,就稱無上智。這裏說無上智,所有善根,就是發過修學無上佛智的心。修學佛智,最是廣大無邊的善根了。這種善根,尚且能夠修到,那麼別的各種善根,更加不消說得了。再要曉得一層道理,也有修了一種功德,就種了無數善根的。像那金剛經上說的,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爲實,當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叁四五佛而種善根,已于無量千萬億佛所種諸善根。這幾句的意思,是說對那金剛經上,一章一章,一句一句,所說的法,能夠生清淨的信心,認做是實實在在,都是真切的道理。那就應該知道這個人,不是在一尊兩尊叁四五尊佛的前,種了許多的善根,實在是已經在無量千萬億佛的前,都種了許多善根的了。可見得一念的信心,就有無量無邊的善根在裏頭。所以每句的下面,都說所有善根,就是包括一切,不使得有一些善根散失的意思。
一切合集。校計籌量。皆悉回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如過去未來現在諸佛。所作回向。我亦如是回向。
這幾句,是說回向的方法。一切兩個字,是包括上邊所說的種種福德善根。合集,是一起把他會合起來,聚集起來,不放他散失一些。校計,是比校功德的意思。籌量,是通盤籌算的意思。皆悉回向,就是把所有的種種福德善根,一齊回向無上佛道。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是諸佛所證得的無上道。如過去未來現在的幾句,是說像那叁世諸佛所做的回向法門,我也照樣的回向。這種的回向法,叫做等一切佛回向,是華嚴經上,所說的十種回向方法裏頭的第叁種。這是回因向果的道理。
衆罪皆忏悔,諸福盡隨喜。及請佛功德,願成無上智。去來現在佛,于衆生最勝。無量功德海,我今皈命禮。
這八句偈,是重說前邊所說的許多話,叫做重頌。第一句,是說所有一切的罪,把他完全忏悔消滅,並且立願後來永遠不再造罪。這是頌那長短句裏頭,從無始生死以來,所作衆罪起,一直到今皆忏悔的幾句。第二句,是說種種修福的事情,沒有一件不隨喜的。這是頌那曾行布施起,到及無上智,所有善根的幾句。第叁句,是說還要請一切諸佛轉無上大*輪,度脫一切衆生。再請一切諸佛,常住在世界上,可以使得衆生受著利益快樂,不要現那入涅槃的相。第一句第二句的兩件事,是修的最大的功德。第叁句的意思,在前邊長短句裏頭沒有的,是偈頌裏頭單獨提出來的,照道理應該叫孤起頌。第四句,是說願意得著佛的無上智慧,到底成佛。這是頌一切合集,回向無上菩提的幾句。後邊的四句偈,是說過去世,未來世,現在世的一切諸佛,在一切衆生裏頭,實在是最尊,最上,最第一。佛的功德,無量無邊,沒有可以比喻,只好用一個海字來形容功德的大了。像這樣大功德的佛,所以我現在願意把性命都歸托佛,至誠恭敬的禮拜佛。這是頌如過去未來現在諸佛,所作回向的幾句。再有一層道理,這八句偈,雖然說是重頌上邊所說的話,實在也就是引起下邊要說的許多偈。末後一句我今皈命禮,恰好同了下邊所引用普賢行願品偈頌的,開頭幾句的意思,像是一直說下去的,覺得很是順當,一些也沒有牽強。這真是很妙的文字。
所有十方世界中,叁世一切人師子。我以清淨身語意,一切遍禮盡無余。普賢行願威神力,普現一切如來前。一身複現刹塵身,一一遍禮刹塵佛。
從所有十方世界中一句起,一直到回向衆生及佛道一句,總共四十八句,分做八段,都是普賢行願品偈頌裏邊的句子。這開頭的八句偈,是頌普賢菩薩十大願的第一大願禮敬諸佛的。照十方世界說起來,世界外面,再有世界,本來已經是無窮無盡的了。況且每一個世界,就有無數的微塵。每一個微塵裏頭,又各有無窮無盡,廣大無邊的世界。像這樣的一重一重的世界,怎麼算得出數目來呢。第一句所有兩個字,是把十方一重一重世界裏頭所有的佛,完全包括盡的意思。叁世,是過去的前頭,還有過去,永遠推算不到開頭的。未來的後頭,還有未來,也永遠推算不到結底的。像這樣的叁世法裏頭,所有包含的時劫,實在是無窮無盡的。這樣無窮無盡的叁世時劫,完全都收在我們現前一念的心裏頭。一念的心,收盡了叁世的時劫。念念裏頭,也是各各又都收盡叁世所有一切的時劫。所以這叁世的時劫,也是重重無盡的。這樣重重無盡的世界上,重重無盡的時劫裏,所有出現的佛,還有數目可以計算麼。用一切兩個字,也是完全包括的意思。人師子,是說人道裏的師子王,就是說佛。第叁第四兩句,是說我用清淨的身業,口業,意業叁種,對那無量無邊的一切諸佛,完全禮拜到,沒有遺漏一尊。粗看起來,禮拜諸佛,只是一種身業清淨,怎麼講到口業意業呢。要曉得修普賢行願的人,都是叁業清淨的。就像禮佛的時候,不但是身體端正,心意裏頭,一定是至誠恭敬的,沒有別種妄念的,口裏頭除了稱佛名號,或是贊歎佛的功德,一定不會有旁的話的,所以說是叁業清淨。後邊四句的意思,是說這都是靠了修普賢行願的大威神力,所以能夠把自己的一個身體,化現出無量無邊的化身來,在所有十方叁世一切佛的面前,都有自己現的化身。刹塵身,是把一個佛刹化成像微細的灰塵那樣細小,自己的化身,要化到這樣的多。刹塵佛,是說佛也像一個佛刹化成微塵那樣的多。並且所現的化身,又一個一個的各各化出,像不可說不可說的世界,所有極細的微塵一樣多的化身來。每一個化身,對那不可說不可說的世界的微塵數的一切諸佛,都周遍禮拜到。這種大願大行的威神力,真是不可思議的。學這樣禮佛法門的人,在那禮佛的時候,應該心裏頭想我這個道場,就是自己的心性造成的。心性的量,廣大無邊的。所有十方叁世的一切法,完全都收在現在一念的心性裏頭的。心性有大智慧的光明,能夠周遍照到一切的法界。所以面前這個道場,可以比做天帝宮裏頭,寶珠網上的摩尼珠一樣,光光相照,重重無盡的。所有十方叁世的一切諸佛,沒有一尊佛,不在這道場裏頭現出相來。我的一個身體,也因爲光照的緣故,現出了無窮無盡的身相來。只要我在這裏禮拜,那些現的身相,也各各都對那無窮無盡的諸佛禮拜。再要曉得我所禮拜的佛,性是空的。受我禮拜的佛,性也是空的。空對空,自然合得攏來,不會有什麼阻礙了。所以這邊用至誠恭敬的心去感,那邊就用大慈大悲的心來應,仿佛像是磁石吸鐵一樣,這真是不可思議的。所以楞嚴經上說,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就是這感應的道理。所以修淨土的人,只要至誠恭敬的拜佛念佛,佛沒有不接引往生的。修淨土的人拜佛,可以照十六觀經上第八觀的說法,想那極樂世界,所有種種寶樹的下邊都有叁個蓮花臺,阿彌陀佛坐在中間,觀世音大勢至兩菩薩,坐在兩邊。極樂世界的各處,都是這樣的。現在一齊都在我這心光變現出來的道場裏頭,現出這種相來。我的身體,也因爲佛菩薩的光光相照,所以現出了無窮無盡的身相來,各各禮拜那無窮無盡的西方叁聖。這才可以算是修學普賢行願的禮敬諸佛了。
于一塵中塵數佛,各處菩薩衆會中。無盡法界塵亦然,深信諸佛皆充滿。各以一切音聲海,普出無盡妙言辭。盡于未來一切劫,贊佛甚深功德海。
這一段,是頌第二大願稱贊如來的。修學普賢行願的人,先要明白法界的道理。一切諸法,都包含在自己的心裏頭,沒有一法能夠超出這個心的界限的,所以說萬法唯心造,心外無一物,又叫心是一真法界。華嚴宗從法界的事相理性上邊,分立出四種法界來。一種是事法界。一切衆生的色法心法,各有本分的界限,種種不同的。一種是理法界。一切衆生的色法心法,雖然各各不同,但是講起體來,終究只是一種,沒有兩樣的。一種是理事無礙法界。理性就從事相顯現的,事相就從理性成功的,所以理性同了事相,彼此融和,沒有妨礙的。一種是事事無礙法界。一切各別不同的事相,既然同是一種體性,那麼都可以稱性融通的了,所以一可以就是一切,一切可以就是一,大的可以歸入小的,小的可以收容大的,互相融通,就成了這重重無盡的境界相。這前四句的偈,就要照這事事無礙法界的道理來解釋的。第一句,于一塵中四個字,是說在那一點極細的微塵裏頭。塵數佛叁個字,是說有像把一切世界完全化做微塵那樣多的佛。一點微塵裏頭,佛有這樣的多,並不是把微塵的相放大,也不是把諸佛的相縮小。微塵還是那種極微細的相,諸佛還是那種很高大的相。這是什麼道理呢。要曉得一切法的相,沒有一個不是自己的真心變現的。無論是哪一種相,都是全分的心量。所以法法都是法界,都是完全包含所有一切法的。十方世界,同了那一點微塵的體量,實在是一樣的。所以這個相見得大,那個相見得小,都是衆生分別執著的顛倒見解,完全是虛妄的。同了那直正的道理,不相應的。譬如一面鏡子,挂在空的地方,凡有這鏡子照得到的東西,完全都收在鏡子裏頭了。若是講起相來,鏡子是很小的,怎麼能夠收容這許多許多極大的相在裏面呢。照這種譬喻看起來,可見得小的相收容大的相,真有這種事情的。那…
《朝暮課誦白話解釋卷下 叁、忏悔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