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行论讲记》第十册 第十品 回向 第一百九十五节课

  第一百九十五节课

  《回向品》继续讲依靠菩萨的福德力、善根力,遣除善趣可怜众生的痛苦。

  愿裸获衣裳,饥者得足食,

  渴者得净水,妙味诸甘饮!

  我们人类需要饮食来维持生活,还需要一定的衣服蔽体,一旦缺乏这样的条件,就没办法存活下去。世间有很多穷人连衣服都穿不起,赤裸全身,骨瘦如柴。在一些照片和新闻中,南非等偏僻地方的众生,身上只穿一些树皮,或者一家人只有一两件衣服,到目前为止许多部落相当落后。包括我们藏区,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他们的生活你根本想象不到,不敢置信21世纪还有那么可怜的人。对于这些缺衣少食的众生,我们应该将自己的善根默默回向,愿他们生生世世都能得到足够的妙衣和美食。

  现在大城市的有些人,衣服实在太多了,衣柜里都装不下,一间房子、一间房子用来装衣服。他们一辈子中,不要说穿烂这些衣服,可能连轮流都轮不到。这也是前世积累福报的结果,那些无衣可穿的人,按照佛经的说法,是曾毁坏或抢夺包经书的布、佛像的妙衣,或者抢夺其他众生的衣服,所导致的果报。对于这些人,我们不仅应该回向,有条件、有能力的话,自己多余的衣服也应该布施给他们。

  有些人喜欢帮助熟悉的人或认识的人,而素不相识的人,则根本不愿意给,这并不是菩萨心肠。最近我们那边有一个乞丐,看见他身上穿的衣服,自然会生起悲愍心。有些人说他是假装的,但我觉得不一定。所以大家有能力的话,应当尽量地布施,同时也愿他们能尽快获得妙衣。

  世上还有很多饥肠辘辘的挨饿者,现在虽然没有什么饥荒,但也有很多人连饭都吃不上。尤其是偏僻地方的人,从其脸色也看得出来,他们不断忍受着饥渴之苦。这些人之所以如此,也是因为前世抢夺别人饮食、对人家供僧制造违缘等恶业所致。我们要想办法让他们不要挨饿,这也是菩萨的一种发愿。

  其实人饿急了的时候,连人肉都会吃。在1930年到1936年之间,四川出现大饥荒,父母吃孩子、孩子吃父母等令人发指的现象到处都是。当时还有一种说法是:“小娃儿肉好吃不出门,小伙子肉好吃打不赢,老婆婆的肉吃起绵得很!”后来1959年和1960年也出现一些饥荒,包括我们藏地,也有些人死了之后,尸体很快被别人吃掉了。

  如今世界各国的粮价飞涨,众多专家对此评论不一。当然,出家人没必要有太大的顾虑,佛陀说过:“所有在家众,指甲上耕耘,吾之出家僧,生活无贫困。”从历史上看,知足少欲的出家人,无论处于什么环境,从来也没有饿死的情况。不过佛陀在《毗奈耶经》中要求出家人不能堕两边,既不能堕于苦行折磨的边,也不能堕于纵情享乐的边。作为一个修行人,不应该放纵无羁、整天享受,什么约束都没有;也不能生活条件太差了,营养不足,最后修行也不会成功。所以,我们应该发愿生活“中等”。

  作为在家人,这个标准线也非常重要。你平时不要太奢侈了,一顿饭动辄好几万块钱,过多的浪费对你也不利。当然,如果你过于贫穷,做什么善事也没有条件。在家人赚钱并不容易,倘若没有勤奋努力,财富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可是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很多人积累资粮、行持善法往往会受延误,所以修行人应该知足少欲,生活到了中等时,要有一种满足感。否则,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用来追求财富,到头来,随着欲望的极度膨胀,财富的增长与痛苦的增长会成正比,财富越多,痛苦越大,有一百万求一千万,有一千万求一亿,始终没完没了,最后陷入痛苦的无底深渊。因此,不管是出家人、在家人,生活要一个标准线,有吃有穿、生活比较宽裕就可以了,应该用“可以”打一个句号,不要任由自己无止境地贪求下去。

  除了饥饿、贫穷以外,还有一种痛苦就是干渴。前段时间闹地震,有些人在废墟里死不了也活不成,渴得非常厉害,只好喝自己的尿,这样才保住了性命。听有些关在监狱里的人说,渴比饿还要恼火,人经常需要喝水,不然就像花枯萎了一样,根本活不成。世间上因干渴而死的人特别多,所以我们应该发愿,愿他们得到净水、牛奶,以及百事可乐、沃尔玛等各种饮料,还有很多矿泉水。

  昨天,文殊小学的学生们买了很多矿泉水,去草地上玩。我问他们:“野外本来就有矿泉水,干嘛非要买瓶子里装的?这是加工过的!”他们回答:“老师说地上的水不能喝,瓶子里的水才可以喝。”记得《萨迦格言》中说,鸟雀再口渴也不喝地上的水 ,也许他们是鸟雀的化身吧。其实,现在的矿泉水有好几道加工,不知道是否对身体有利。但我们学院的龙泉水,是龙王赐予的,还有上师如意宝和全体僧众的加持,是最好的矿泉水。但愿所有的干渴者都能得到这种泉水!

  愿贫得财富,苦者享安乐!

  愿彼绝望者,振奋意永固!

  世间上有很多贫困者,他们可谓一贫如洗、身无分文,穷得叮当响。愿这些人能丰衣足食,一切财富圆满。

  所谓的贫穷,有些人是物质上的,有些人是精神上的,其实精神上的贫穷更为可怜。以前在佛陀时代,有个人供养佛陀一个如意宝,佛陀说:“我要把它给世上最可怜、最贫穷的人。”于是很多乞丐集聚在佛陀面前,可怜兮兮的,一个个都想得到赏赐。结果佛陀没有给他们,却给了全印度第一大富翁波斯匿王。可见,内心不知足的人比物质匮乏的人更痛苦。现在也有很多这样的人,表面上生活极其富裕,但由于佛教知识贫乏,精神世界一片空白,内心的痛苦远远超过乞丐。乞丐到了晚上的时候,数数一天的收获,很容易得到满足,睡得也特别香。但有些富翁,赚了几百万仍嫌太少,整晚都在考虑如何发财,也许睡都睡不着。

  世上有许许多多“苦者”,有些身体痛苦,遭受各种各样的折磨;有些内心痛苦,心理压力非常大。但心苦与身苦比起来,我觉得心里的痛苦更加严重。以前我们学院有个砌石头的老头(今年好像没有来),他从早到晚,一边做工一边唱歌,非常开心。很多道友都喜欢听他的歌,那天我还问:“我们的歌星今年怎么没来?”他这样的人,身体虽然苦,但心里不苦。而有些人身体不苦,心里却非常痛苦。曾有新闻记者问一高官要员:“您为什么每天愁眉苦脸?”他以强硬的语气回答:“中国有9亿多农民,压力非常大,我怎么不苦?”所以,有钱有权的人也无法摆脱痛苦。我们作为大乘菩萨,应该愿一切苦者获得身心快乐。

  还有那些心灰意冷的绝望者,比如感情上受到重大打击,从此一蹶不振;或者得了癌症,觉得一切都完蛋了;或者投资金融、证券、保险等行业,骤然一落千丈,从亿万富翁变得身无分文……愿这些人能精神振作,意志坚定而永不颓丧。

  前两天我们一个寺院的一个出家人还俗了,他叫索甲波,出家可能20多年了。他爱上一个女人,两人跑到别的地方,他给另一个出家人打电话:“你可不可以跟我父母说一声?让他们不要太伤心,我实在是业力现前,没办法控制!”那个出家人跟我讲,他到他的父母那里婉转地说:“你儿子有一个口信,如果你们特别伤心,我就不说;如果你们能原谅他,我就告诉你们。”他父母根本没有料到,觉得没什么不能原谅的,就让他说。他说:“你儿子还俗了!”听到这个消息,他母亲绝望过度,当场昏过去。(一般来讲,藏地都有这种传统:家里有一个出家人,是无上的光荣,一旦他还俗了,父母非常绝望伤心。)当时他母亲还哭着说:“为什么我不早点死啊?为什么我还留着啊?我死的时候,家里有一个出家人,还有一个依靠处,但现在一切都完了!”不过,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汉地,可能会有不同的反应:子女出家了,父母特别绝望,觉得一切都完了;但若听说孩子还俗了,不但不绝望,反而特别开心,敲锣打鼓地来欢迎。

  现在的社会,不仅穷苦的人会绝望,很多高科技人才也常面临这种困扰。尤其是网络和计算机日新月异,一个新技术出现时,这个厂倒闭了、那个厂倒闭了,过去的技术人员很容易被淘汰,所以技术更新也给人们带来一种恐慌绝望。对于世间上所有的绝望者,我们应该发愿:依靠佛菩萨的加持,愿他们能振作起来、坚强不屈,一切致命的打击都消于法界,死囚不用判死刑了、癌症患者突然痊愈了,人人都能从心灰意冷的阴影中解脱!

  愿诸病有情,速脱疾病苦!

  亦愿众生疾,毕竟永不生!

  藏传佛教中,这个偈颂常用于加持病人。意思是说,愿所有患病的可怜众生,依诸佛菩萨的加持力、菩提心的威神力,都能迅速摆脱疾病痛苦。

  以前也讲过,一个人生病是杀生的报应。很多人的病在医院里检查不出来,医生也诊断不出来,这就是前世杀害众生的果报成熟,治疗的方法唯一就是忏悔。当今时代,得各种疾病的人非常多,我们应该竭尽全力回向,愿正在痛苦中挣扎的众生,依靠药师佛、阿弥陀佛及观音菩萨的加持,病苦早日消失无踪。

  一方面要这样发愿,另一方面,假如你懂得一些医术,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用来利益众生。有些人以前学过很长时间的医,现在出了家以后,有时候舍不得用,这样不太好。你的技术应该用于众生,而且是自愿的,不一定让别人求你。你自己觉得利益众生的因缘成熟了,只要有一分能力,就应该自愿发心。否则光是口头上说利他,但实际行动中,明明有能力却不愿意做,这不是合格的大乘行人。

  现在不少大医院里,所谓的“白衣天使”,早已荡然无存。很多医院为了赚钱,不择手段,搞各种手脚,病人极其可怜。前两天我看见一个病人,医生说如果有钱,她还有一分希望,但是她一点钱都没有,所以哭得特别伤心。对于这些众生,我们发大乘菩提心的人若不伸出援手,却口口声声说要救度更可怜的地狱众生,这恐怕是不现实的。

  所以,大家有利益众生的机会,一定不能轻易错过。利益众生和弘扬佛法需要因缘,当它出现的时候,一定要抓…

《《入行论讲记》第十册 第十品 回向 第一百九十五节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