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住机遇。世间人做生意要抓住机遇,但这不是很重要,而利益众生和弘扬佛法的机遇千载难逢,只要它出现了,我们一定不能放弃。
要想消除所有病人的疾病,一方面要靠我们的发愿,另外也要靠圣者的加持。晋朝有一个法师叫竺法义,有一次他病得很严重,时间特别久,怎么治都好不了。他一心一意祈祷观世音菩萨,忽然有一天,梦见一个人剖开他的肚子,把他的内脏掏出来清洗,洗干净后再放回去缝好。当他一觉醒来,所有的病都好了。类似的公案在《开启修心门扉》中也有。
《高僧传》中说,元魏时有一个叫道泰的法师,曾梦见有人告诉他:“你将于42岁寿终正寝。”到了那个时候,果然生起很严重的病来,他觉得自己必定会死,听人说供养62亿菩萨和念一声观世音的人福德相同,他对此坚信不疑,一心一意地念观世音。后来出现奇迹般的发光,他也马上痊愈了。
因此,我们自己生病时,应该以虔诚的信心祈祷三宝。同时,给病人加持时,也应该观想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比如,有人头痛的时候,要想从观世音菩萨胸口发出白光,遣除他的一切疾病;如果你自己有病痛,也可通过诸佛菩萨的光来遣除,并观想业力以疾病的方式消除。而且我们还要发愿:愿世上一切生病的众生,立刻解脱这种病苦;还没有生病的众生,愿他们永远健健康康,不要生一点病。(有些人应该是福报吧,从小到大从不生病。我就遇到很多这样的人,身体非常强壮,从来也不打针吃药,像钢铁做的一样。这种健康是前世不杀生的福报,即生中也应该再次发这种愿。)
我们作为凡夫人,对身体不执著是不可能的,一旦有了病,不要说大病,仅仅一个头痛就受不了,什么有意义的事情都干不成。有时候看来,经常生病的人已经习惯了,而不常生病的人一生起病来更可怜,就像被石头击中的麻雀一样,身衰力竭,无精打采。所以,作者在此发愿:愿任何一个众生千万不要有疾病的折磨,并愿一切疾病永远消失绝迹!
愿畏无所惧,缚者得解脱,
弱者力强壮,心思互饶益!
在学习《回向品》的过程中,不管你有真实的菩提心,还是相似的菩提心,最好能时时刻刻用这个来发愿回向。前段时间我请了一些著名歌手唱《入行论》的颂词,也做了视频和音频。每个人虽然没有发到,但每个小组都发了,希望你们尽量刻录,有时间就多听。在城市里,很多人开车时喜欢放音乐,令自己生贪心、嗔心、散乱心,这样还不如放《回向品》,让自己的心随之而转。
我们学院个别的发心人员,前不久也发了吧?外面的人,基本上给每个小组发了一套。麦彭仁波切也说过:“修行人最好不要有任何散乱。如果难免有一些散乱,也应该是随顺善法的散乱,不应该听歌、跳舞,不要引生自己的贪心嗔心。”
《回向品》的音乐,也找人加了一些图片作成视频。他们唱的时候,我要求吐字清晰,后来听了一下,确实很不错。尤其这次讲完之后,每一句是什么内容、应该怎么样发心,大家都会比较清楚,到时候一边听一边发心,这样非常有意义。城市里的很多人开车时,经常碰到堵车,到处都是人的海洋、车的海洋,坐在车里也很闷很烦。如果这时依靠寂天菩萨的加持,聆听《入行论》悦耳动听的声音,逐渐遣除心里的烦躁,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
本品的内容十分丰富,轮回中所有的痛苦都描述得非常清楚,我们要把自己的福德回向给一切可怜众生。此处是说,世间上有很多恐慌不安、坐立不宁的胆小者,始终觉得妖魔鬼怪缠着自己。有些修行人也是如此,总担心半夜三更有人敲门,拿一个刀子闯进来。甚至有些人路上看见个黑影,就以为是土匪躲在那儿。还有些人连上厕所都不敢,包括男众也有个别人,看起来特别壮,可是胆子特别小,天黑后就不敢出门,一直躲在家里,缩在墙角拿转经轮念“嗡班匝尔萨埵吽……”。我们愿所有的胆怯者都无所畏惧,天不怕、地不怕,有一种英勇无畏的气概。
世间上还有许多束缚者:有些关在监狱里,被铁镣等捆着;有些被烦恼所捆缚,一瞬间的自由也没有;有些妻子被丈夫管得死死的,有些人被家人束缚着,从来也没有快乐。但愿这些人从缠缚中解脱出来,得到自在与安乐。实际上最大的快乐就是自由,佛经中说:“束缚是痛苦,自由是快乐。”法王在五台山,也造过这样的教言。所以愿一切束缚者,通过我们念解缚咒、修解缚法,从中获得解脱。
还有一些弱小者,平时软弱无能,在人多的场合说不出话来,什么事情也不敢做,一点小小的挫折,都会给他们带来致命打击。愿这些人身心强壮,能坚强面对各种逆境,表面上看来比较软弱,但任何违缘也无法摧毁你,在一切困难面前,你都可以昂首挺胸。
当然,有些人虽然身心坚强、力气很大,但往往非常粗暴,经常欺压别人。愿这些人心地善良,恒时怀有相互饶益的爱心,以慈悲心爱护所有的众生,与他人没有冲突矛盾,非常和谐。
我们发愿的宗旨,就是希望众生的痛苦都消失,全部获得快乐。在这个世间上,许许多多的人表面上快乐,实际上并不快乐;表面上强壮,实际上非常脆弱。但愿这些人能鼓足勇气、具足威力,相互间充满饶益之心。
愿诸营商贾,处处皆安乐,
所求一切利,无劳悉成办!
愿诸航行者,成办意所愿,
安抵河海岸,亲友共欢聚!
为财物而经商牟利的商人,经常有一种不安全感,尤其是当今时代,做生意的人风险特别大。本来作为一个在家人,比如说牧民,在保护牦牛的情况下,享用酥油、牛奶也没有太大过失;作为一个农民,虽然在耕耘的过程中,难免杀害众生,但只要没有杀心,作一个忏悔就可以了,戒律中也有开许。所以,农民、牧民靠自己的劳力来维持生活,这是很正常的,佛陀并没有要求他们统统出家。原来我们学院有一个老和尚,他看见一个在家人就大声叫:“你不要造业,马上出家!”有一次我们去四川某个城市,他看见一个在家人就说:“不行不行,太造业了!你马上跟我出家,我当你的剃度师!”他的心倒很善,但这是做不到的。佛陀时代出家人占的比例都很少,所以在家人规规矩矩生活,佛陀也是开许的。作为商人也是如此,辛辛苦苦得到的财物,自己享用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不过,很多商人的欲望非常非常大,在欲望不断涌现的过程中,经商很容易连本带利赔进去,最终有破产的危险性。所以寂天菩萨发愿说:愿所有恐慌不安、没有安全感的商人们,平安快乐,经商顺利,所求的一切利益能不费吹灰之力得到。
我们每个人有不同的目标,有时候我走在大城市的十字路口,红灯一亮,所有车都停了,每个司机盯着前面在等,他们各有一个目标;那个时候,过路的人开始出来了,他们匆匆的脚步中,每个人也有一个目标。我们可以发愿:愿街上所有人的目标都得以实现。若是一个菩萨,他会这样想的,他不会认为:“这些密密麻麻像蚂蚁般的人群,跟我没有任何关系,他们的事情我才不管,我只顾自己就好!”菩萨绝对不会这么想。
我们看到一个蚁穴时,成千上万的蚂蚁把这儿的东西搬过来、那儿的东西搬过去,这些行为真的没有什么意义。同样,菩萨看我们也是如此,这里修一个房子、那里做一点事情,每天都转来转去,也跟蚂蚁的生活没什么差别。但对这些众生而言,他们觉得自己的事情最有意义,所以我们应该发愿:暂时愿他们心想事成。比如一个蚂蚁想把小虫的尸体搬到洞里,我们愿它一路上不要有任何违缘,一路顺风!(一个道友使劲给我点头,看样子,他以后遇到蚂蚁,肯定就这么回向。)
“愿诸航行者,成办意所愿。”愿空中海上的航行者也都如愿以偿,平安抵达对岸,与亲友欢聚一堂。在古印度,许多人为寻求摩尼宝而入海求宝,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释尊广传》中有一个叫财马车的商主,他是佛陀的因地,当时他们5个人去大海取宝,回来时遭遇狂风恶浪,船只严重受损。正当商人们恐惧万分时,商主把摩尼宝夹在腋下,让他们紧紧抓住自己的身体,通过游泳以一人之力带众人到了岸边,但最终因劳累过度而死去。众人对他的遗体进行供奉,取出其腋下如意宝,令大家都摆脱了困苦。佛陀因地时这样的公案在《广传》中不胜枚举,包括《八大菩萨传》当中,也有很多这方面的故事。
如今倒没有人去海上取宝,但不管海上也好、空中也好,旅客们都想安全到达目的地。以前法王去普陀山时,我从来没有坐过船,到了中途,海浪特别大,我心想:“今天可能完了!”一直默默念观音心咒。结果看到汉地很多人一点也不害怕,觉得这是正常现象,我稍稍有点安慰,但过一会儿又不行了。后来我问很多道友,他们也特别害怕,只有到了岸上才松一口气。以前印度可能也是这样,寂天菩萨看到很多人过海、过河时不安全,中途遭遇鲸鱼、巨浪、狂风暴雨等危害,因而愿这些人,包括现在走路、坐汽车、坐火车的人,千万不要遇到违缘。
总而言之,我们作为大乘佛教徒,对众生一定要有颗善良之心。如果这颗心扩大,愿他们获得如来果位;若没有达到这种境界,则愿他们不要遭受任何痛苦,获得一切快乐。此处愿所有的航行者承办的一切事情圆满成功,平安抵达目的地。这个时候,亲朋好友在岸边一直欢呼,手拿几朵花,就像80年代的电影一样。我们发了大乘菩提心的人,要有这样一种心态,不管对什么样的众生,始终有一颗善心,愿他们不要遭遇痛苦,即使遇到了,也能尽快获得解脱——这就是《回向品》的内容。
《《入行论讲记》第十册 第十品 回向 第一百九十五节课》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