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行論講記》第十冊 第十品 回向 第一百九十五節課

  第一百九十五節課

  《回向品》繼續講依靠菩薩的福德力、善根力,遣除善趣可憐衆生的痛苦。

  願裸獲衣裳,饑者得足食,

  渴者得淨水,妙味諸甘飲!

  我們人類需要飲食來維持生活,還需要一定的衣服蔽體,一旦缺乏這樣的條件,就沒辦法存活下去。世間有很多窮人連衣服都穿不起,赤裸全身,骨瘦如柴。在一些照片和新聞中,南非等偏僻地方的衆生,身上只穿一些樹皮,或者一家人只有一兩件衣服,到目前爲止許多部落相當落後。包括我們藏區,也有相當一部分人衣不蔽體、食不果腹,他們的生活你根本想象不到,不敢置信21世紀還有那麼可憐的人。對于這些缺衣少食的衆生,我們應該將自己的善根默默回向,願他們生生世世都能得到足夠的妙衣和美食。

  現在大城市的有些人,衣服實在太多了,衣櫃裏都裝不下,一間房子、一間房子用來裝衣服。他們一輩子中,不要說穿爛這些衣服,可能連輪流都輪不到。這也是前世積累福報的結果,那些無衣可穿的人,按照佛經的說法,是曾毀壞或搶奪包經書的布、佛像的妙衣,或者搶奪其他衆生的衣服,所導致的果報。對于這些人,我們不僅應該回向,有條件、有能力的話,自己多余的衣服也應該布施給他們。

  有些人喜歡幫助熟悉的人或認識的人,而素不相識的人,則根本不願意給,這並不是菩薩心腸。最近我們那邊有一個乞丐,看見他身上穿的衣服,自然會生起悲愍心。有些人說他是假裝的,但我覺得不一定。所以大家有能力的話,應當盡量地布施,同時也願他們能盡快獲得妙衣。

  世上還有很多饑腸辘辘的挨餓者,現在雖然沒有什麼饑荒,但也有很多人連飯都吃不上。尤其是偏僻地方的人,從其臉色也看得出來,他們不斷忍受著饑渴之苦。這些人之所以如此,也是因爲前世搶奪別人飲食、對人家供僧製造違緣等惡業所致。我們要想辦法讓他們不要挨餓,這也是菩薩的一種發願。

  其實人餓急了的時候,連人肉都會吃。在1930年到1936年之間,四川出現大饑荒,父母吃孩子、孩子吃父母等令人發指的現象到處都是。當時還有一種說法是:“小娃兒肉好吃不出門,小夥子肉好吃打不贏,老婆婆的肉吃起綿得很!”後來1959年和1960年也出現一些饑荒,包括我們藏地,也有些人死了之後,屍體很快被別人吃掉了。

  如今世界各國的糧價飛漲,衆多專家對此評論不一。當然,出家人沒必要有太大的顧慮,佛陀說過:“所有在家衆,指甲上耕耘,吾之出家僧,生活無貧困。”從曆史上看,知足少欲的出家人,無論處于什麼環境,從來也沒有餓死的情況。不過佛陀在《毗奈耶經》中要求出家人不能墮兩邊,既不能墮于苦行折磨的邊,也不能墮于縱情享樂的邊。作爲一個修行人,不應該放縱無羁、整天享受,什麼約束都沒有;也不能生活條件太差了,營養不足,最後修行也不會成功。所以,我們應該發願生活“中等”。

  作爲在家人,這個標准線也非常重要。你平時不要太奢侈了,一頓飯動辄好幾萬塊錢,過多的浪費對你也不利。當然,如果你過于貧窮,做什麼善事也沒有條件。在家人賺錢並不容易,倘若沒有勤奮努力,財富不可能從天上掉下來。可是在追求財富的過程中,很多人積累資糧、行持善法往往會受延誤,所以修行人應該知足少欲,生活到了中等時,要有一種滿足感。否則,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用來追求財富,到頭來,隨著欲望的極度膨脹,財富的增長與痛苦的增長會成正比,財富越多,痛苦越大,有一百萬求一千萬,有一千萬求一億,始終沒完沒了,最後陷入痛苦的無底深淵。因此,不管是出家人、在家人,生活要一個標准線,有吃有穿、生活比較寬裕就可以了,應該用“可以”打一個句號,不要任由自己無止境地貪求下去。

  除了饑餓、貧窮以外,還有一種痛苦就是幹渴。前段時間鬧地震,有些人在廢墟裏死不了也活不成,渴得非常厲害,只好喝自己的尿,這樣才保住了性命。聽有些關在監獄裏的人說,渴比餓還要惱火,人經常需要喝水,不然就像花枯萎了一樣,根本活不成。世間上因幹渴而死的人特別多,所以我們應該發願,願他們得到淨水、牛奶,以及百事可樂、沃爾瑪等各種飲料,還有很多礦泉水。

  昨天,文殊小學的學生們買了很多礦泉水,去草地上玩。我問他們:“野外本來就有礦泉水,幹嘛非要買瓶子裏裝的?這是加工過的!”他們回答:“老師說地上的水不能喝,瓶子裏的水才可以喝。”記得《薩迦格言》中說,鳥雀再口渴也不喝地上的水 ,也許他們是鳥雀的化身吧。其實,現在的礦泉水有好幾道加工,不知道是否對身體有利。但我們學院的龍泉水,是龍王賜予的,還有上師如意寶和全體僧衆的加持,是最好的礦泉水。但願所有的幹渴者都能得到這種泉水!

  願貧得財富,苦者享安樂!

  願彼絕望者,振奮意永固!

  世間上有很多貧困者,他們可謂一貧如洗、身無分文,窮得叮當響。願這些人能豐衣足食,一切財富圓滿。

  所謂的貧窮,有些人是物質上的,有些人是精神上的,其實精神上的貧窮更爲可憐。以前在佛陀時代,有個人供養佛陀一個如意寶,佛陀說:“我要把它給世上最可憐、最貧窮的人。”于是很多乞丐集聚在佛陀面前,可憐兮兮的,一個個都想得到賞賜。結果佛陀沒有給他們,卻給了全印度第一大富翁波斯匿王。可見,內心不知足的人比物質匮乏的人更痛苦。現在也有很多這樣的人,表面上生活極其富裕,但由于佛教知識貧乏,精神世界一片空白,內心的痛苦遠遠超過乞丐。乞丐到了晚上的時候,數數一天的收獲,很容易得到滿足,睡得也特別香。但有些富翁,賺了幾百萬仍嫌太少,整晚都在考慮如何發財,也許睡都睡不著。

  世上有許許多多“苦者”,有些身體痛苦,遭受各種各樣的折磨;有些內心痛苦,心理壓力非常大。但心苦與身苦比起來,我覺得心裏的痛苦更加嚴重。以前我們學院有個砌石頭的老頭(今年好像沒有來),他從早到晚,一邊做工一邊唱歌,非常開心。很多道友都喜歡聽他的歌,那天我還問:“我們的歌星今年怎麼沒來?”他這樣的人,身體雖然苦,但心裏不苦。而有些人身體不苦,心裏卻非常痛苦。曾有新聞記者問一高官要員:“您爲什麼每天愁眉苦臉?”他以強硬的語氣回答:“中國有9億多農民,壓力非常大,我怎麼不苦?”所以,有錢有權的人也無法擺脫痛苦。我們作爲大乘菩薩,應該願一切苦者獲得身心快樂。

  還有那些心灰意冷的絕望者,比如感情上受到重大打擊,從此一蹶不振;或者得了癌症,覺得一切都完蛋了;或者投資金融、證券、保險等行業,驟然一落千丈,從億萬富翁變得身無分文……願這些人能精神振作,意志堅定而永不頹喪。

  前兩天我們一個寺院的一個出家人還俗了,他叫索甲波,出家可能20多年了。他愛上一個女人,兩人跑到別的地方,他給另一個出家人打電話:“你可不可以跟我父母說一聲?讓他們不要太傷心,我實在是業力現前,沒辦法控製!”那個出家人跟我講,他到他的父母那裏婉轉地說:“你兒子有一個口信,如果你們特別傷心,我就不說;如果你們能原諒他,我就告訴你們。”他父母根本沒有料到,覺得沒什麼不能原諒的,就讓他說。他說:“你兒子還俗了!”聽到這個消息,他母親絕望過度,當場昏過去。(一般來講,藏地都有這種傳統:家裏有一個出家人,是無上的光榮,一旦他還俗了,父母非常絕望傷心。)當時他母親還哭著說:“爲什麼我不早點死啊?爲什麼我還留著啊?我死的時候,家裏有一個出家人,還有一個依靠處,但現在一切都完了!”不過,這種情況如果發生在漢地,可能會有不同的反應:子女出家了,父母特別絕望,覺得一切都完了;但若聽說孩子還俗了,不但不絕望,反而特別開心,敲鑼打鼓地來歡迎。

  現在的社會,不僅窮苦的人會絕望,很多高科技人才也常面臨這種困擾。尤其是網絡和計算機日新月異,一個新技術出現時,這個廠倒閉了、那個廠倒閉了,過去的技術人員很容易被淘汰,所以技術更新也給人們帶來一種恐慌絕望。對于世間上所有的絕望者,我們應該發願:依靠佛菩薩的加持,願他們能振作起來、堅強不屈,一切致命的打擊都消于法界,死囚不用判死刑了、癌症患者突然痊愈了,人人都能從心灰意冷的陰影中解脫!

  願諸病有情,速脫疾病苦!

  亦願衆生疾,畢竟永不生!

  藏傳佛教中,這個偈頌常用于加持病人。意思是說,願所有患病的可憐衆生,依諸佛菩薩的加持力、菩提心的威神力,都能迅速擺脫疾病痛苦。

  以前也講過,一個人生病是殺生的報應。很多人的病在醫院裏檢查不出來,醫生也診斷不出來,這就是前世殺害衆生的果報成熟,治療的方法唯一就是忏悔。當今時代,得各種疾病的人非常多,我們應該竭盡全力回向,願正在痛苦中掙紮的衆生,依靠藥師佛、阿彌陀佛及觀音菩薩的加持,病苦早日消失無蹤。

  一方面要這樣發願,另一方面,假如你懂得一些醫術,應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盡量用來利益衆生。有些人以前學過很長時間的醫,現在出了家以後,有時候舍不得用,這樣不太好。你的技術應該用于衆生,而且是自願的,不一定讓別人求你。你自己覺得利益衆生的因緣成熟了,只要有一分能力,就應該自願發心。否則光是口頭上說利他,但實際行動中,明明有能力卻不願意做,這不是合格的大乘行人。

  現在不少大醫院裏,所謂的“白衣天使”,早已蕩然無存。很多醫院爲了賺錢,不擇手段,搞各種手腳,病人極其可憐。前兩天我看見一個病人,醫生說如果有錢,她還有一分希望,但是她一點錢都沒有,所以哭得特別傷心。對于這些衆生,我們發大乘菩提心的人若不伸出援手,卻口口聲聲說要救度更可憐的地獄衆生,這恐怕是不現實的。

  所以,大家有利益衆生的機會,一定不能輕易錯過。利益衆生和弘揚佛法需要因緣,當它出現的時候,一定要抓…

《《入行論講記》第十冊 第十品 回向 第一百九十五節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