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论释·善说海》思考题
(第九品)
第153节课
823、《智慧品》中所讲的智慧,是什么样的智慧?你在学习本品之前有何打算?
824、“此等一切支,佛为智慧说”,对这句话的解释,无著论师和麦彭仁波切有何差别?你认为哪种更合理?请说明理由。
825、有些人对修积世俗善根饶有兴趣,但对闻思修空性法门却不提倡,这样会有什么结果?为什么?
826、“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修福不修慧,大象披璎珞。”这个公案对你有何启示?你打算怎样将这个道理告诉更多的人?
827、二谛有哪两种分类?各自的本体是什么?你觉得明白这一点有什么必要?
828、认识二谛的人有哪两种?这两种人是如何区别的?各自的范围是什么?怎样理解他们之间“复因慧差别,层层更超胜”?
829、有些人经常说这个经典说得不对、那个大德讲得不合理,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请以教证、理证进行剖析。
830、世间人认为万法是实实在在的,而佛教所谓的“诸法皆空”是诽谤现实。对此,你该如何驳斥?
831、如果有人提出疑问:“既然万法如梦如幻,无有实质,那为证悟佛果而精勤修道又有什么用呢?”这时候你该如何回答?
第154节课
832、既然瑜伽士与平凡者都承许万法的显现是存在的,那他们之间还争论什么?明白这个道理后,你做事情时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
833、形形色色的诸法,是我们现量所感受到的,为什么说它是虚妄的?请从两方面进行分析。
834、为什么说佛陀所宣讲的无常道理不了义?请以不了义的标准一一判断、说明。
835、有人说:“无常不能被肉眼所看,所以不是世俗谛,如果它也不是胜义谛,那无常就不属于二谛了,岂不是变成第三品物体了?”对此,你该如何回答?
836、在世俗中,若没有见与不见名言实相的差别,这会有什么样的过失?请以比喻说明。
第155节课
837、如果一切万法是空性的,那供养佛陀是否就得不到功德了?为什么?三宝门中好修福,平时你应当怎样一点一滴修积福德?
838、有人说:“幻物变灭后便不会再生,但有情无始以来一直辗转生死,一世接一世地投生,怎么可能是空性的呢?”对此,你该如何回答?
839、声闻行人认为:“众生流转轮回的时间极其漫长,而幻化物都是暂时性的,没有一个能这样,因而众生并非幻化。”这种说法合理吗?请具体分析。
840、我们又不是有实宗,为何要了解它与中观宗之间的辩论?对此你有哪些感触?
841、既然一切法无有实性,众生全部如同幻化,那么杀众生是否就像杀幻人一样不存在罪过?为什么?若不懂得这个道理,会导致哪些可怕的后果?你周围是否有这样的人?你打算怎么样去帮助他?
842、既然众生与幻人一个有心、一个无心,这是否就意味着众生不是虚假的,而应该是实有的?为什么?在胜义中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第156节课
843、有些人说:“大乘经论中均说众生是佛、轮回是涅槃,所以修六度万行完全多此一举。”对此,你如何看待?请说明理由。
844、涅槃分为哪两种?这是否只是藏传佛教的观点?为什么?
845、请具体说明,显宗教理的顶峰,是唯识宗还是中观宗。唯识宗与中观宗的基本教义是什么?
846、唯识宗的观点既然合理,中观宗为什么还要破它?破与不破之间的界限怎么划分?
847、有人说:“如果不承认心识,那就无法了知外境了,所以心识必须存在。”对此你如何回答?
848、名词解释:同等理 真相唯识 假相唯识
849、我们明明可以回忆过去,为什么说自证的存在不合理?中观宗是怎么样破除的?
第157节课
850、本品当中,唯识宗如何以比喻建立自己的观点,中观宗怎么样一一驳斥?
851、假如有人说唯识宗是显宗最高的观点,千万不能破除。你该如何正确引导他?对于这种道理,你有哪些深刻体会?
852、什么叫做观待?观待的法在什么情况下成立,什么情况下不成立?最终你得出什么结论?
853、怎样从意义上破斥自明自知心识的存在?这种分析方式,你能接受吗?
第158节课
854、对于回忆过去,唯识宗与中观宗的说法有何不同?你认为哪种更合理?崔护、欧阳修的两首诗,与此有什么关系?
855、如果说:“有他心通的人,既能了知远处他人的心思,那么近处自己的心又怎么会不知道呢?所以自证应该成立。”对此,你该如何驳斥?
856、如果不承认自证存在,那么名言中的见闻觉知是否就无法安立了?请说明你的理由。
857、现在凡夫人骂圣者的现象非常多,你见过或听说过哪些事情?对此你有何感触?假如你周围有这种人,你打算怎么制止他?
858、假相唯识宗的观点是什么?中观宗是如何破斥的?麦彭仁波切为什么还要赞叹它?破斥与赞叹之间的界限是什么?
第159节课
859、你觉得学习《智慧品》有必要吗?闻思空性法门有何功德?请谈谈你自己的感想。
860、很多人认为“佛教就是唯心”,对此你有何看法?请说明你的理由。
861、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宗教是鸦片”,其中的“宗教”是指佛教吗?为什么?了知这一点后,你有哪些打算?
862、唯识宗认为:“若没有实有的依他起作为现基,轮涅一切万法将无法显现,就如同没有毛线不能织出氆氇一样。”这种说法正确吗?请具体剖析。对此你能引生何种定解?
863、若按假相唯识宗所许,心如水晶球般明清,远离一切所取,这样一来,会有哪两个过失?具体怎么推出来的?
864、唯识宗的观点,有哪些合理性?这是在什么情况下成立的?既然合理,中观宗为什么又要破它?明白这一点,对你有哪些帮助?
第160节课
865、请具体解释什么叫“四大轮”?为何称之为“轮”?你具备几个轮?今后在这方面有何打算?
866、电视上的节目,明明是虚假的,但有些人仍为之大喜大悲,这是什么原因所致?你明白这个道理后,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起来?
867、有些人说:“对于幻变的美女,幻师明知是自己所化,但仍会生贪心。可见即使了知诸法如幻,也无法断除烦恼。”对此,你该如何驳斥?
868、中观宗以空性对治实有,但不管对实有的执著还是对空性的执著,二者都是分别戏论,我们该如何才能远离一切戏论呢?
869、请引用教证说明修学佛法的次第。你周围的道友是按什么次第来学佛的?你对此有何感触?打算如何帮助那些不明白的人?
870、有些人在坐禅时,认为安住于什么都没有的境界中就是体证空性。这种认知正确吗?为什么?
871、真正证悟空性的人,对世俗善根和因果法是什么态度?你对此有哪些体会?
872、什么是中观的究竟空性见?请背诵几个这方面的教证。如果有人对这种见解不适应,你会怎么样引导他?
第161节课
873、获得无上佛果时,远离一切分别执著,不可能有利他的念头,这是否说明佛陀就无法利益众生了?请以比喻说明理由。
874、佛陀是怎么样利益众生的?这与你以前的想法有何不同?明白此理后,对你有哪些帮助?
875、佛陀曾在因地时发愿度众生,但获得佛果之后,什么分别念都没有了,这是否意味着众生就得不到饶益了?为什么?请从比喻、意义两方面进行剖析。
876、供养有收取心的对境,可依之生出供养等福德,但是佛陀没有分别心,供养他为什么也能获得福德果报呢?这与供养一块石头有何不同?
877、小乘的供养与大乘的供养,有什么本质性的区别?你认为哪种更为合理?为什么?
第162节课
878、小乘声闻具体分哪几种?本论中作者破斥的是哪一种?为什么这样说?小乘真的不承认空性吗?请说明理由。
879、名词解释:四谛十六行相 四部阿含
880、请引用教证说明,没有般若空慧就不能证得三乘菩提。对于空性法门的修学,你今后有何打算?
881、小乘宗不承认大乘经典为佛语,对此,中观宗是怎么样辩驳的?请一一说明。
882、现在经常有些人,开口闭口就是“邪师”、“恶知识”,整天把讲经说法的法师当作攻击对象,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如果你周围有这样的人,你打算如何引导他们?
883、你怎么看待佛教中的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什么问题?为什么?
884、请举例说明,世间伟人是如何赞叹佛教的?知道这些以后,你有哪些感想?对于蔑视、诽谤佛教的人,你打算怎么样帮助他们?
第163节课
885、小乘三藏与大乘三藏分别是什么?它与三学如何对应?
886、小乘因为什么原因而诽谤大乘?请引用教证进行分析。你认为这种说法合理吗?
887、作为一个修行人,不管学密还是学显,可以分为哪几种层次?你属于哪一种?今后有什么打算?
888、有些显宗的人认为:“藏传佛教源于婆罗门教,因为它沿袭了婆罗门教的火供等仪轨。”对此请以同等理驳斥。你觉得这种推理方法好用吗?请举出一个你认为的错误说法,并试着以此理进行回驳。
889、请解释颂词:“广大及甚深,成熟无分别,说此二方便,即是无上乘。”该颂间接说明了什么道理?你对此有哪些体会?
890、小乘宗认为:“如果大乘经藏是佛所说,那佛已将一切教法交付给迦叶尊者,为什么迦叶尊者不了悟这些?”对于这种质疑,请从两方面进行破斥,以成立大乘是佛说。
891、比丘分为哪几种?其中哪种才是佛教的根本?这要如何才能获得?为什么?
892、关于汉传佛教是否有比丘戒的问题,你是怎么看待的?请说明你的理由。
第16…
《《入行论讲记》第九册 思考题 第九品 153~175节》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