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論釋·善說海》思考題
(第九品)
第153節課
823、《智慧品》中所講的智慧,是什麼樣的智慧?你在學習本品之前有何打算?
824、“此等一切支,佛爲智慧說”,對這句話的解釋,無著論師和麥彭仁波切有何差別?你認爲哪種更合理?請說明理由。
825、有些人對修積世俗善根饒有興趣,但對聞思修空性法門卻不提倡,這樣會有什麼結果?爲什麼?
826、“修慧不修福,羅漢托空缽;修福不修慧,大象披璎珞。”這個公案對你有何啓示?你打算怎樣將這個道理告訴更多的人?
827、二谛有哪兩種分類?各自的本體是什麼?你覺得明白這一點有什麼必要?
828、認識二谛的人有哪兩種?這兩種人是如何區別的?各自的範圍是什麼?怎樣理解他們之間“複因慧差別,層層更超勝”?
829、有些人經常說這個經典說得不對、那個大德講得不合理,你如何看待這種現象?請以教證、理證進行剖析。
830、世間人認爲萬法是實實在在的,而佛教所謂的“諸法皆空”是誹謗現實。對此,你該如何駁斥?
831、如果有人提出疑問:“既然萬法如夢如幻,無有實質,那爲證悟佛果而精勤修道又有什麼用呢?”這時候你該如何回答?
第154節課
832、既然瑜伽士與平凡者都承許萬法的顯現是存在的,那他們之間還爭論什麼?明白這個道理後,你做事情時應該持什麼樣的態度?
833、形形色色的諸法,是我們現量所感受到的,爲什麼說它是虛妄的?請從兩方面進行分析。
834、爲什麼說佛陀所宣講的無常道理不了義?請以不了義的標准一一判斷、說明。
835、有人說:“無常不能被肉眼所看,所以不是世俗谛,如果它也不是勝義谛,那無常就不屬于二谛了,豈不是變成第叁品物體了?”對此,你該如何回答?
836、在世俗中,若沒有見與不見名言實相的差別,這會有什麼樣的過失?請以比喻說明。
第155節課
837、如果一切萬法是空性的,那供養佛陀是否就得不到功德了?爲什麼?叁寶門中好修福,平時你應當怎樣一點一滴修積福德?
838、有人說:“幻物變滅後便不會再生,但有情無始以來一直輾轉生死,一世接一世地投生,怎麼可能是空性的呢?”對此,你該如何回答?
839、聲聞行人認爲:“衆生流轉輪回的時間極其漫長,而幻化物都是暫時性的,沒有一個能這樣,因而衆生並非幻化。”這種說法合理嗎?請具體分析。
840、我們又不是有實宗,爲何要了解它與中觀宗之間的辯論?對此你有哪些感觸?
841、既然一切法無有實性,衆生全部如同幻化,那麼殺衆生是否就像殺幻人一樣不存在罪過?爲什麼?若不懂得這個道理,會導致哪些可怕的後果?你周圍是否有這樣的人?你打算怎麼樣去幫助他?
842、既然衆生與幻人一個有心、一個無心,這是否就意味著衆生不是虛假的,而應該是實有的?爲什麼?在勝義中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第156節課
843、有些人說:“大乘經論中均說衆生是佛、輪回是涅槃,所以修六度萬行完全多此一舉。”對此,你如何看待?請說明理由。
844、涅槃分爲哪兩種?這是否只是藏傳佛教的觀點?爲什麼?
845、請具體說明,顯宗教理的頂峰,是唯識宗還是中觀宗。唯識宗與中觀宗的基本教義是什麼?
846、唯識宗的觀點既然合理,中觀宗爲什麼還要破它?破與不破之間的界限怎麼劃分?
847、有人說:“如果不承認心識,那就無法了知外境了,所以心識必須存在。”對此你如何回答?
848、名詞解釋:同等理 真相唯識 假相唯識
849、我們明明可以回憶過去,爲什麼說自證的存在不合理?中觀宗是怎麼樣破除的?
第157節課
850、本品當中,唯識宗如何以比喻建立自己的觀點,中觀宗怎麼樣一一駁斥?
851、假如有人說唯識宗是顯宗最高的觀點,千萬不能破除。你該如何正確引導他?對于這種道理,你有哪些深刻體會?
852、什麼叫做觀待?觀待的法在什麼情況下成立,什麼情況下不成立?最終你得出什麼結論?
853、怎樣從意義上破斥自明自知心識的存在?這種分析方式,你能接受嗎?
第158節課
854、對于回憶過去,唯識宗與中觀宗的說法有何不同?你認爲哪種更合理?崔護、歐陽修的兩首詩,與此有什麼關系?
855、如果說:“有他心通的人,既能了知遠處他人的心思,那麼近處自己的心又怎麼會不知道呢?所以自證應該成立。”對此,你該如何駁斥?
856、如果不承認自證存在,那麼名言中的見聞覺知是否就無法安立了?請說明你的理由。
857、現在凡夫人罵聖者的現象非常多,你見過或聽說過哪些事情?對此你有何感觸?假如你周圍有這種人,你打算怎麼製止他?
858、假相唯識宗的觀點是什麼?中觀宗是如何破斥的?麥彭仁波切爲什麼還要贊歎它?破斥與贊歎之間的界限是什麼?
第159節課
859、你覺得學習《智慧品》有必要嗎?聞思空性法門有何功德?請談談你自己的感想。
860、很多人認爲“佛教就是唯心”,對此你有何看法?請說明你的理由。
861、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說“宗教是鴉片”,其中的“宗教”是指佛教嗎?爲什麼?了知這一點後,你有哪些打算?
862、唯識宗認爲:“若沒有實有的依他起作爲現基,輪涅一切萬法將無法顯現,就如同沒有毛線不能織出氆氇一樣。”這種說法正確嗎?請具體剖析。對此你能引生何種定解?
863、若按假相唯識宗所許,心如水晶球般明清,遠離一切所取,這樣一來,會有哪兩個過失?具體怎麼推出來的?
864、唯識宗的觀點,有哪些合理性?這是在什麼情況下成立的?既然合理,中觀宗爲什麼又要破它?明白這一點,對你有哪些幫助?
第160節課
865、請具體解釋什麼叫“四大輪”?爲何稱之爲“輪”?你具備幾個輪?今後在這方面有何打算?
866、電視上的節目,明明是虛假的,但有些人仍爲之大喜大悲,這是什麼原因所致?你明白這個道理後,如何在實際生活中運用起來?
867、有些人說:“對于幻變的美女,幻師明知是自己所化,但仍會生貪心。可見即使了知諸法如幻,也無法斷除煩惱。”對此,你該如何駁斥?
868、中觀宗以空性對治實有,但不管對實有的執著還是對空性的執著,二者都是分別戲論,我們該如何才能遠離一切戲論呢?
869、請引用教證說明修學佛法的次第。你周圍的道友是按什麼次第來學佛的?你對此有何感觸?打算如何幫助那些不明白的人?
870、有些人在坐禅時,認爲安住于什麼都沒有的境界中就是體證空性。這種認知正確嗎?爲什麼?
871、真正證悟空性的人,對世俗善根和因果法是什麼態度?你對此有哪些體會?
872、什麼是中觀的究竟空性見?請背誦幾個這方面的教證。如果有人對這種見解不適應,你會怎麼樣引導他?
第161節課
873、獲得無上佛果時,遠離一切分別執著,不可能有利他的念頭,這是否說明佛陀就無法利益衆生了?請以比喻說明理由。
874、佛陀是怎麼樣利益衆生的?這與你以前的想法有何不同?明白此理後,對你有哪些幫助?
875、佛陀曾在因地時發願度衆生,但獲得佛果之後,什麼分別念都沒有了,這是否意味著衆生就得不到饒益了?爲什麼?請從比喻、意義兩方面進行剖析。
876、供養有收取心的對境,可依之生出供養等福德,但是佛陀沒有分別心,供養他爲什麼也能獲得福德果報呢?這與供養一塊石頭有何不同?
877、小乘的供養與大乘的供養,有什麼本質性的區別?你認爲哪種更爲合理?爲什麼?
第162節課
878、小乘聲聞具體分哪幾種?本論中作者破斥的是哪一種?爲什麼這樣說?小乘真的不承認空性嗎?請說明理由。
879、名詞解釋:四谛十六行相 四部阿含
880、請引用教證說明,沒有般若空慧就不能證得叁乘菩提。對于空性法門的修學,你今後有何打算?
881、小乘宗不承認大乘經典爲佛語,對此,中觀宗是怎麼樣辯駁的?請一一說明。
882、現在經常有些人,開口閉口就是“邪師”、“惡知識”,整天把講經說法的法師當作攻擊對象,你如何看待這種現象?如果你周圍有這樣的人,你打算如何引導他們?
883、你怎麼看待佛教中的辯論?在辯論的過程中,應當注意什麼問題?爲什麼?
884、請舉例說明,世間偉人是如何贊歎佛教的?知道這些以後,你有哪些感想?對于蔑視、誹謗佛教的人,你打算怎麼樣幫助他們?
第163節課
885、小乘叁藏與大乘叁藏分別是什麼?它與叁學如何對應?
886、小乘因爲什麼原因而誹謗大乘?請引用教證進行分析。你認爲這種說法合理嗎?
887、作爲一個修行人,不管學密還是學顯,可以分爲哪幾種層次?你屬于哪一種?今後有什麼打算?
888、有些顯宗的人認爲:“藏傳佛教源于婆羅門教,因爲它沿襲了婆羅門教的火供等儀軌。”對此請以同等理駁斥。你覺得這種推理方法好用嗎?請舉出一個你認爲的錯誤說法,並試著以此理進行回駁。
889、請解釋頌詞:“廣大及甚深,成熟無分別,說此二方便,即是無上乘。”該頌間接說明了什麼道理?你對此有哪些體會?
890、小乘宗認爲:“如果大乘經藏是佛所說,那佛已將一切教法交付給迦葉尊者,爲什麼迦葉尊者不了悟這些?”對于這種質疑,請從兩方面進行破斥,以成立大乘是佛說。
891、比丘分爲哪幾種?其中哪種才是佛教的根本?這要如何才能獲得?爲什麼?
892、關于漢傳佛教是否有比丘戒的問題,你是怎麼看待的?請說明你的理由。
第16…
《《入行論講記》第九冊 思考題 第九品 153~175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