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我,我是谁?”禅师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从椅子上起来,径直走向他。大家认为禅师不高兴了,目光纷纷注视着那人。禅师走到他面前,抓着他的衣服说:“闭起眼睛往前走!”那个人特别害怕,只好依教奉行。禅师又叫他走回来,猛然喝道:“是谁在问“我是谁”?”通过这种直指,据说那人当下开悟了。
这种方法在我们自宗也有。有次上师如意宝在喇嘛经堂灌大圆满的顶,当时点了一些活佛的名字,让他们上去下来,并说“你给我过来,你到底是谁?”通过这种窍诀,让他们当场认识“我”的本性。无始以来每个众生都特别喜欢“我”,我的帽子、我的鞋子,等会儿下课,很多人到处找我的鞋子、我的房子,觉得我好冷啊,每天说“我”可能要说188个,但这个我到底在哪儿呀?
当然,你没有详细观察的话,一般是很难以发现的。以前米拉日巴在大鹏山洞里修行,有一天他有点饿,想弄点东西吃,在洞中找了一下,什么吃的都没有,连木柴和水也一点不剩了。于是他出洞去拾柴。等他捡完柴回洞时,忽然刮起一阵狂风,吹得他破烂的衣衫四处飘掀。他用手拉住衣衫,手中的柴差点被风卷去;他用手紧紧抱住柴,狂风又把他褴褛的衣衫吹得四散飞扬。正在这种关键时刻,他突然意识到:“我在山洞中修行多年,但仍不能完全放下我执。一个人如果不能割舍我执,那他所谓的修行又有什么意义呢?”随即他自语道:“风啊,你要喜欢吹走我的衣服,你就吹走吧;你要喜爱我的木柴,你就卷走吧!”说毕,他放下一切不再管,坐在地上入于大手印的禅定。
我们作为凡夫人,“我”的念头天天都在起,但从来也没有认识它,利益众生的机会时时都有,但从来也没有把握它。今天有个女众给我打电话:“堪布,我现在非常伤心啊,因为我利益众生的机会一点都没有。”我说:“不可能吧!就像龙猛菩萨在《菩提心释》中所说,内心不断发起利他的心,实际上也是在利益众生。而且你身边有那么多人,好多女众非常懒惰,实在不行的话,你可以天天帮她们提水。”所谓的利益众生,不一定非要在法座上、做很大的事情,把以前自私自利的心转变过来,从现在开始,言行举止想要利益众生,摧毁自己的傲慢,这样的话,修行境界也会纷至沓来。
骄慢在前面已经讲过了,现在还是讲要摧毁它。骄慢是觉得自己了不起的贡高我慢,理解得更深一点,就是对自我的执著。这是一种前进的障碍,不仅大德的相续中不会有,即便世间上的智者,为人也是非常谦逊。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每当人们赞叹他的学识渊博、智慧超群时,他总是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自己的无知。”(不像现在的有些人,稍有一点点学问,得了一个博士帽,就把它天天顶着。无垢光尊者的教言和《中观宝鬘论》的开头都说,信心是前行,智慧是正行,没有信心是不行的,但对有傲慢心的人而言,信心的确不容易生起。)被人们称为“力学之父”的牛顿,是一位有多方面成就的伟大科学家,他对人说:“我只像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小孩子,有时很高兴地捡到一颗美丽的石子,但真理的大海还没有发现。”(他所谓的真理大海,不知道是不是般若空性,因为牛顿虽然信佛教,但在般若空性方面不一定有证悟。)扬名于世的音乐大师贝多芬,也谦虚地说自己“只学会了几个音符”。
因此很多人没有必要傲慢,如果傲慢心不摧毁,信心是不可能产生的。信心没有产生的话,连佛教的门都没有入。无垢光尊者在《如意宝藏论》中有个《信心品》,我很想讲一下,不懂这个的话,就像世间人一样用学术眼光看待佛教,恐怕是不合理的。所以大家要尽量摧毁自己的傲慢和自私自利,否则无我的境界很难以生得起来。
今当弃此念,尚享自权益。
汝已售他人,莫哀应尽力。
有些人会想:“怎么可能彻底摧毁我执呢?应该留下一点吧,一点自私自利都没有,恐怕是做不到的。”这种想法虽然情有可原,但其实我执是可以舍弃的。以前做任何一件事情时,首先都是维护自己、赞叹自己、保护自己,这些已经习以为常了,然而这种念头是一切痛苦的根源,一定要舍弃。如果学佛只是为了自己幸福、自己快乐,学再多的大乘佛法也没有用。(当然,小乘佛法中有自我解脱,这个应该是可以的。)所以,从此之后应该将自我维护的心全部断掉,把想利益自己的门彻底关掉。我们应该在墙上画两个门,一个是自利的门,一个是利他的门,利他的门要时时敞开,而自私自利的门,永远把它封起来。
大家是发了菩提心的人,这个问题一定要明白。常常这样想的话,到了一定的时候,有自我的念头时也会非常厌恶,认为这种想法很不对,光是为了自己而活在世上,还不如早一点离开好。反之,若能对哪怕一个众生有一点点利益,那么自己感受痛苦也值得,应该有这样的心。
此处作者说:“自私自利的心啊,我已反复教诫过你放弃自利,但你一直不肯听,所以我不得不采用强制手段,将你卖给别人,让你不得不老老实实地听别人使唤。我曾以诸佛菩萨为证人,宴请三界无量众生为宾客,在他们面前把你布施出去了,因此今后你一定要为别人服务。”
听到这里,有些人可能非常害怕:“我为什么要发这个菩提心?现在可不可以反悔啊?”那是不行的!嫁出去的女孩子,已经成了别人家的人了,两三天后开始想妈妈,闹着要回家,这是不可以的,谁让你刚开始愿意到他家去?同样,我们发菩提心时,“爱上”了三界轮回的一切众生,现在想要反悔的话,没有那么容易。世间人也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不能随随便便出尔反尔,今天想要利益众生,明天觉得困难就放弃,这样转来转去是绝对不合理的。
我们学院有一个女众,她在学院的时候,天天请假:“堪布,我身体实在不行了,可不可以回去养几天?”我给她准了假,她回去之后,马上又打电话:“堪布,我心情非常不好,可不可以回来?”她回学院以后又是:“我身体非常不好,可不可以下去?”这不是一次两次了,每次她下去的唯一借口就是身体不好,回来的唯一理由就是心情不好。也许是吧,我们这里气候比较恶劣,所以身体不好;到外面去了以后,环境比较嘈杂,所以心情不好。但这样反复无常是不行的。
我们在诸佛菩萨面前发了愿,可以说把自己已经送给众生了,应该时时有这样的念头——我就是众生的,这样一来,自己也会愿意付出的。《吃亏是福》一书中说,湖南有个贫穷的家庭,两个女儿在读高中,一个儿子在读中学。两姐妹高考时都考上了大学,姐姐一看家里的窘况,就把自己的录取通知书偷偷藏起来,说自己没有考上,而让妹妹去读。妹妹一直不知道真相,有次她放假回来,偶尔的机会发现了姐姐的录取通知书。令人震撼的是,姐姐录取的学校比她的还要好。这个时候一家人才发现,姐姐为了成全妹妹,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宁愿一辈子当个农民。大家被这种高尚行为深深感动了,报章媒体上纷纷赞叹她。可是真正的利他心,是没有任何条件的,不仅仅局限于自己的姐姐、妹妹,或者跟自己关系好的人,凡是有生命的众生,我们都要全心全意地帮助。所以,大乘菩提心的精神,是世间任何善行都无法相比拟的。
我们说释迦牟尼佛是最伟大的人,原因也在这里。一方面他通达了万法的真理,另一方面,即便是在因地时,他为了众生也可以舍弃自己最珍贵的东西。佛法不是口头上会说、耳边上听到就行了,你们不要像我这样只会夸夸其谈,下完课之后应该想一想,反反复复思维这些内容。得一个人身不容易,若不利用这个机会生起菩提心,成天忙于表面上的功德,是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的。
对我个人来讲,真的觉得利益众生是最珍贵的,钱财也好、名声也好、地位也好,甚至这个生命,都没有多大的意义。当然在利他的过程中,有时候遇到一些违缘,也很容易退失发心。就像《大智度论》中所说,有些圣者在布施眼睛时,也有退失信心的现象存在。所以大家最需要注意的是,看自己的道心坚不坚定。一旦没有上师和教言的对治法,再加上习气和业力非常深重,就变成原来的状态,跟没有出家、没有学佛时一样,一味地希求自私自利,这是最可怕的事情了。
所以大家要时时精进,不要有选择性。天气好一点就好好念佛,天气冷一点就睡懒觉,尤其是星期天,睡得更是昏天昏地,这对修持精进波罗蜜多的人而言,并不是很合适的。(你们是不是星期天睡懒觉啊?怎么我一说,很多人的脸色都变了?我不是特意说谁的,也不知道你们星期天是怎么样睡的。)
丑二、视为所断违品:
若吾稍放逸,未施汝于众,
则汝定将我,贩与诸狱卒。
有些心意可能比较固执,它想:“我又没有做什么不好的事,为什么把我卖给众生?”对此作者回答说:“假设我有稍许放逸,觉得自私自利在某种程度上也许对自他有利,而没有把你施予一切众生,那么你一定会执著自利而造恶业,最终将我出卖给地狱狱卒。”
我们依靠这颗狂妄的心,多生累劫中不愿意发菩提心,不想去利益众生,以致在轮回中一直受苦。如果以后仍然一如既往,肯定会造各种各样的恶业,之后堕入三恶趣,感受地狱、饿鬼、旁生的痛苦。无始以来它把我害得够惨了,所以对这种恶毒的心念,我们应抢先一步将它卖出去,不给它造罪的机会。假如还任由它继续狂妄下去,那何时才能解脱啊?
大家应该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诚信不疑,从现在开始,将这颗自私自利的心断掉。虽然完全断掉有一定困难,但还是先要打基础,在短暂的人生中尽量把诸佛菩萨的窍诀用上。尽管像以前大德那样当下开悟,对末法时代刚强难化的人来讲不太容易,但我们可以依靠种种方式循序渐进。尤其是修断法古萨里,是断除我执的殊胜方法。我们若能完整地修持,那是非常好,但若实在不行,也可以按照有些传承上师的教言中所说,把自己的身体观想成甘露,一份供养三宝;一份供养护法神;一份布施给三界众生,化为解除他们痛苦的任何有用之物,使病苦者获得妙药,使盲者获得明目,使饥饿者获得食物,使寒冷者获得衣服;最后一份布施给前世今生你曾欠下债的众生,还清所有的命债、宿债、财物等。这样观想的意义非常非常大。有时候作火供仪式,也可以如是观想。当然,火供并不是天天都要作,现在有些上师和道友把什么闻思修行都放弃,整天就是熏烟烟,这个也不太好!
如果不能断除自私自利,不说其他的,即便是因此造下的恶业,在漫长的轮回中也非常可怕。《烟酒杀生过患》里面有一个公案:印度有位外道国王名叫哲坚,由于他酷爱食用血肉,屠杀了数以万计的无辜众生,结果以此果报,他在十八层地狱中一一感受痛苦,最后又堕入金刚地狱中。阿难尊者目睹他的境况后,询问佛陀其中原由,佛陀说:“他生前杀害过无量众生,这是他的异熟果报。”阿难又亲自去找阎罗法王问:“此人可有解脱之法?”阎罗法王说:“唯一放生才有帮助。”阿难立即为那人放生,使他从金刚地狱中解脱了出来。
在座的道友,不说无始以来,从小到现在为了享用血肉可能也杀害过众生。(你们没有杀害过众生也没有吃过血肉,有把握不会像哲坚一样堕入地狱的,请举手!)大家好好地想一想,自己有意无意杀过多少众生?为了偿还这种因果,平时应该多多放生。我之所以经常提倡放生,原因也在这里,否则依靠这个臭皮囊造恶业,最终堕入三恶趣,真的非常可怕。
佛经中有个公案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灵魂出来鞭打自己的尸体。有神通的人一看,原因这个身体生前造恶业,死后即将堕入恶趣,所以他的灵魂出来打他。现在城市里的年轻人,为了打扮这个身体、保养这个身体,杀害了多少众生,造下了多少恶业?所以作为大乘修行人,依靠上师、诸佛菩萨的加持,明白这个道理之后,身口意要有一种转变。龙猛菩萨云:“谁能善观察,身语意诸业,知利自他已,恒行即智者。”一个人应当善加观察,看自己身口意所造的是善业、恶业还是无记业?如果是善业,就要继续做下去;如果是恶业或无记业,对今生来世都没有意义,就应该尽量舍弃,改成行持善法。
当然,行持善法并不是今天讲了以后,放一次生、念一句“嗡玛呢贝美吽舍”、身体磕一个头就可以了。有些人行持善法的意乐很薄弱,造恶业的意乐非常猛烈,身体看起来很有力气,杀多少牦牛也没有问题,但让他造善业的话,磕一百个大头就喘得不行了。而历代的上师们,造善业的时候,半夜三点钟就起来磕头,造恶业的话,纵然死也不会造的。凡夫与圣者的行为有很大差别,所以龙猛菩萨说,恒时行持善法,始终观察三门不造恶业,这就是智者。
大家不要选择愚蠢之路,一定要以这些教言来观察自己。得一个人身不容易,假如白白空耗,真的非常可惜。克珠杰在晚年时,看见个别道友的举动后生起厌烦心,觉得自己的生命犹如秋天的白云,若不赶快用之于善法,以后不可能再得到了,于是终年都在山上闭关。当然,像他这样的高僧大德,根本不用担心,但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即生中遇到这么好的善法,一定要接受并赶快修行。无垢光尊者曾说,春天的时候,千万不要错过播种的机会;秋天的时候,千万不要错过收割的机会,同样,我们得到人身的时候,千万不要错过利益众生、断除我执的机会。假如还是执迷不悟,心被烦恼的云雾遮住了,那么今后将会不断地迷茫!
《《入行论讲记》第八册 第八品 静虑 第一百四十八节课》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