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九十八集) 2009/9/9 台湾 档名:12-47-9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第二十面,我们从倒数第四行念起,看起:
【三者。心境秘密圆融观。言心者。谓无碍心。诸佛证之以成法身。境者。谓无碍境。诸佛证之以成净土。谓如来报身及所依净土圆融无碍。】
这一段文里面的义趣,我们在前面两次学过,今天我们要看论文。『心』是这一大段六种观里面的,第一「摄境归心真空观」,这是心,『境』是第二段里面「从心现境妙有观」,心是真空,境是妙有,真空妙有是一不是二,这叫『无碍』。这不是传说也不是推想的,而是真正证得的,什么人证得?『诸佛』证得。这个地方的诸佛,不是说很多很多的佛,很多很多的佛当然也是诸佛,这个地方的诸佛,就是《华严经》里面所说的,初住以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是诸佛,当然还要包括第四十二个位次究竟即佛。前面四十一个位次是分证即佛,他们没有达到圆满,如果从禅宗里面来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它那个成佛也是讲这四十二个位次。见性之后确实证得法身,证得法身是什么意思?就是心无碍。诸位要知道,心无碍,境就无碍,它两个一定是连着的,证得境无碍的时候,心当然也无碍,这是一定的道理。心是自性清净圆明体,境是一念不觉而有无明,从体就现相,这个相就是境。相里面有物质的现象,阿赖耶的境界相,有精神现象,阿赖耶的转相,转变的转,转相,也叫见分,阿赖耶三分,这是见分,境界相就叫做相分,这是阿赖耶的三细相。这是诸佛的净土,大乘教里面一般都称它为实报庄严土,实是真实的,这不是假的,真实的。佛法讲真、讲假它有个定义,这个定义是什么?凡是会变的就是假的,不变的就是真的。实报土不变,为什么不变?因为它没有分别、没有执着。
诸位要晓得,唯识所变,唯识所变就是指第六、第七,第六识的分别,第七识的执着,它们能变。至于第八识跟前五识,它是跟着六、七在变,它自己没有能力变,随着六、七,就是随着分别、执着在变。由此可知,我们只要不分别、不执着就不变。哪些地方会变?十法界会变,四圣法界里面有分别,没执着它有分别,所以它会变,它变的幅度小不大;六道里面变的幅度就大,大到我们无法想象,因为它有分别再加上执着,执着比分别还要严重。于是,法身有没有?有,不见了,我们见不到。净土有没有?有,我们也见不到。读了这篇文章,我们在此地看到如来的报身,这个地方的如来是讲见性,明心见性都可以称为如来,如来从性上讲的,所以如来比诸佛的意思要明显。诸佛,那你得要看,看看经的上下文,在这个地方我们知道,这个地方讲的诸佛,真的是分证即佛。可是有些地方诸佛还包括相似即佛,十法界里面的佛,是相似即佛。如果讲到观行即佛,范围就更大,观行即佛可以说功夫得力的那都是佛,四圣法界里面连声闻都可以称之为佛,他是什么?他是观行即佛。而六道凡夫没有达到这个境界,六道凡夫是名字即佛。观行即要是在净土那没有问题,为什么?肯定得生净土,肯定会往生,我们讲功夫成片。如果在其它法门不行,其它法门只是在佛法里面种了善根,他没有办法超越六道。超越六道就是相似即佛,四圣法界是相似即佛,功夫浅深依旧是有差别。
我们这个地方要重视的,『如来报身』,你见性了,『及所依净土圆融无碍』,也就是心境圆融,心是法身,境是报土,心境圆融无碍。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现前这个世界灾难很多,灾难从哪里来的?灾难属于果报,果必有因。灾难能不能化解?能。从哪里化解?从因上化解,我们不造这个因,灾难就能化解。佛法讲因果,是真的不是假的。讲因果,但是佛法里面常讲缘生,你看因、缘、果,它单单讲个缘,这里头有道理。要是说因,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一切众生没有例外的,十法界的因我们统统具足。不但十法界的因,佛在《华严》上说得好,「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为什么?你有佛性。你的自性,头一段讲自性清净圆明体,这谁都有,体是一个。这个体没有形相,体在哪里?体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就像虚空一样。诸位要记住,它不是虚空,虚空也是这个体变现出来的,我们用虚空做个比喻。体无处不在,体是一个,佛法里面常常把它比喻作大海,叫性海,法性、自性。性太大太大没有边际,我们中国古人讲「其大无外」,这是称性,性是一个。我们迷了本性,怎么迷的?没有原因,如果有原因就是真的,那不是假的,真迷了;没有原因,这个迷不是真的。所以佛常常用比喻来说,这个迷情、迷执叫梦幻泡影,用这四个字来做比喻,我们容易体会,根性利的一听他就明白,不需要解释。迷了之后就像作梦一样,为什么会作梦?没原因的。什么时候作梦?就在当下,没有过去、现在、未来,这是给你讲真话,就在当下。当下一念迷,我们就是凡夫;一念觉,凡夫就成佛。众生成佛在迷悟之间,这我们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
我们学佛学了这么多年,这些道理好像都明白,佛说的我们都懂,我们都相信、不怀疑,可是问题呢?问题是我们境界转不过来。转过来就成佛,什么问题都解决,就是转不过来,为什么?放不下!从前章嘉大师告诉我,就是放不下。你看佛在经上讲得多清楚,你只要把执着放下,烦恼三种,每一种里面都是无量无边。三种你只放下一种,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着,六道轮回就没有了。六道里灾难多少?多灾多难,你完全解决了,从六道里这个梦醒过来了,六道没有了。没有了,什么东西现前?声闻法界现前,缘觉法界现前,还是一层一层的。六道没有了,现的是声闻法界,阿罗汉,那里面各个都是大阿罗汉,我们知道阿罗汉六种神通具足,他们没有灾难。可是阿罗汉虽然执着没有了,他还有执着习气,在什么地方断?就在声闻法界去断。真正断掉他就升,就是声闻法界没有了,缘觉法界现前,他升了一级,我们讲辟支佛。辟支佛不但是执着没有,连执着的习气都没有,他有什么?他有分别。他要是把分别断掉,于世出世间一切法决定没有分别的念头,他升级,四圣法界他升到第三级,菩萨。虽然是菩萨,他有分别的习气,分别是真断了,习气犹存;再把习气断掉,习气断掉之后他又升级,他升到佛,十法界里面的佛。十法界里面的佛,告诉诸位,分别执着的习气都没有,可是他有起心动念。那个时候要断什么?要不起心、不动念,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起心、不动念,那叫破根本无明,证如来报身。破一品无明,报身现前,报身、法身都现前,十法界没有了,十法界是假的。第二次的梦醒,十法界没有了,出现是什么?出现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里头不变,这里面一切都是永恒的,像西方极乐世界一样不变,没有变迁,生到那个地方真的叫无量寿,那不是假的。四圣法界里面的佛寿命还是有量的,到实报庄严土那真的是无量寿。
世尊在净土经里面给我们介绍,它还有四土三辈九品。《华严经》里面给我们介绍,它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讲四十二个位次。这什么意思?我们学佛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品位也好,级别也好,是真的是假的?不能说是真的,也不能说是假的。为什么不能说是真的?诸位想想,人真的放下起心动念,他平等了。起心动念就不平等,他不起心不动念就平等,平等那是法性、是自性,哪里还会有差别!所以圆教初住菩萨跟等觉菩萨、跟究竟果觉,是不是平等?当然平等。佛为什么又说这么多阶级?这个地方要晓得,阶级从哪里产生的?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断。就跟十法界的佛一样,十法界的佛,你看分别执着断了,分别的习气没断。可是无明的习气是最难断的,不那么容易!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讲的是初住菩萨刚刚证得报身,证得净土,实报庄严土刚刚证得。在这个时候他要把无始无明的习气断干净,需要多长时间?需要三大阿僧祇劫,这个三大阿僧祇劫是对他说的。不是对我们说的,我们必须要证得实报庄严土那一天,佛才讲三大阿僧祇劫你成究竟圆满的佛果。那是什么?无明习气断干净了。等觉菩萨还有一品没断,是这么个意思。所以佛法没有别的,从初发心,我们现在发心学佛,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到究竟果觉就是放下。
所以我非常感激章嘉大师,我向他老人家请教的时候,他没有保留,真的,把这桩事情教给我,看破、放下。看破是观,我们现在学的六观,放下是前面学的五止,止是放下,观是看破。看破是明了事实真相,这是观,我们明了事实真相我们才肯放下。现在世间灾难这么多,灾难从哪里来的要知道,我们迷失了自性,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一无所知,这个自己要承认,不承认不行。现在我们就了解,我们是妄想分别执着统统具足,这就是标准的六道凡夫。而六道凡夫我们生在现前这个社会,这一生当中迷得太深,怎么说迷得太深?满脑袋只有自私自利,这个麻烦大!古时候的人,他是人当然他也迷,他迷得比我们浅。不要说太久,我们就说六十年前,中国人讲一个甲子,一甲子六十年。六十年前民国三十八年(今年九十八年),我到台湾,我们想想那个时候的社会,那个时候的人心跟现在不一样,那个时候人心善良,有没有自私自利?当然有,比现在轻,人想到自己他同时会想到别人。我们刚刚到台湾人地生疏,但是无论走到哪一个乡村角落,陌生人,当地的居民他对我们都照顾。这是从外面来的客人,我们没有吃的,他送吃的给我们;没有穿的,真的他送衣服给你穿,不把你当外人看待。我们去找一个朋友不认识路,他带着我们走,现在到哪找去?这才六十年。
为什么?那个时候虽然我们老祖宗传统的教育已经丢失了,可是还有一点影响力,真的还有一点影响力。我们自己做人,无论在什么艰难困苦,…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九十八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