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九十一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九十一集)  2009/9/2  台湾  档名:12-47-9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第十九面,我们还从第三行看起,从六:

  【六。起六观者。依前五门即观之止。而起即止之观。何以故。理事无碍法如是故。定慧双融离分齐故。一多相即绝前后故。大用自在无障碍故。】

  前面我们学到『理事无碍』。宇宙万法确实有无尽的奥理,有无量无边的变化,不是我们用言说能说得尽的,也不是用我们心理思惟能够想得到的,我们的言语、我们的思考能力非常有限。对于一切法的真相,佛法里面常用六个字来说明,性相、理事、因果,万事万物总离不开这六个项目。它到底从哪里来的?是我们自性变现出来的,自性里头圆满具足。自性不能分割,它是整体,大到虚空法界是一体,小到一微一尘还是整体,这是大乘教里常说的不思议的境界。《华严经》末后一品,《四十华严》的经题就是「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入有能入、有所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是所入,普贤行愿是能入;换句话说,修普贤行愿就能入华严不思议解脱境界。我们可以说不是普贤菩萨就没有办法入,普贤菩萨跟一般的菩萨有什么差别?差别就在圆满的菩提心,这普贤菩萨。什么叫菩提?菩提是梵语,翻成中文是觉悟的意思。圆满的觉悟就是不思议解脱境界,一丝毫妄情都没有,那个妄真的是断尽,干干净净,所以它还源了,彻底明白了。明白法界是什么样子?没有障碍,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为什么?『法如是故』。佛家名词「法尔如是」就是此地讲的「法如是故」,它就是这个样子,本来就是这样。这里头没有理由,你如果想理由的话,你又在搞分别执着,一有分别执着就处处都是障碍。

  障碍从哪来的?障碍是我们自己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变现出来的。佛在经上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一切法就是世间法。出世间法,你用的是世间的心,情执,出世间法还是世间法,这个要知道。法实在讲没有什么世间出世间,唯识所变,从心想生。心不想,什么障碍都没有,那个法叫大圆满,叫无障碍法;一起心动念就变质、就有碍。在起心动念虽然有碍,还不算太大,可是如果一有分别,障碍就大;一有分别,一真法界的实报庄严土就不见了,变成十法界。如果从分别里面又起了执着,那麻烦就更大,四圣法界不见了,六道出现;六道是染污,这里头有善有恶,善多恶少在三善道,恶多善少就变三恶道去了,十法界各个隐现不同。这些道理、现象,我们感激佛菩萨为我们说出来,我们总算明白了。明白之后最重要的一桩事情,中国古圣先贤常说的趋吉避凶,这是一个有智慧的人、聪明人。趋吉避凶不是在外面,在内心,内心里把凶恶放下,把善念、善心、善行提起来,现在一般人所讲自然的灾害、人为的祸害、战争,自然就没有了。佛法讲内学,向内不向外,从自己内心里面去做,如果向外求永远不能解决问题,这个要知道。为什么?向外求你肯定分别执着,分别执着是制造麻烦的东西,它怎么能解决麻烦?它制造。什么才能解决问题?内心的清净平等觉,就把问题解决了。

  所以事理无碍,接着就跟我们讲『定慧双融』,怎么双融?定中有慧、慧中有定。这是佛门里面所讲的禅定,跟外道所讲的不一样。外道修行,定中没有慧,慧中没有定,无论他是修定修慧都不能成就,这个道理佛在经典上讲得太多了。定慧双融,定慧可以互为体用,定是体,慧是它的作用,定起作用是智慧;如果换过来说,慧是体,定是作用。真的,佛与大菩萨应化在十法界、在六道,像释迦牟尼佛在这个世间为我们示现八相成道,显示出圆满无比的智慧。八相成道从投胎到双树林入般涅槃,佛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起心动念尚且没有,他哪里会有分别执着!那就是常在定中。八十年示现八相成道,佛在定中,大乘教里面常讲的「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从什么地方能看到?从相上你能看得到。得要会看,你不会看你看不到。谚语所谓「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看热闹你不知道,看门道你知道。大智慧的表演,他全在定中,他没起心动念过,这是大定,究竟圆满的性定,自性本定。我们有没有?都有,每个人都有。为什么我们起不了作用?我们因为烦恼、妄想、执着把它障碍住,虽有,它不起作用;它所起的作用是妄想分别执着,它起这个作用。好像自性上面盖着一层灰尘,灰尘起作用,它被掩盖住了在底下。它有没有变质?没有变质,永远不变质、永远清净。

  所以佛教我们没有别的,佛不居功,为什么?你修行成佛,佛说我没有给你一点点。佛给我们的只是把他的经验告诉我们,把他所见到的真相告诉我们,我们今天见不到的原因在哪里,这个告诉我们。把我们见不到的原因除去,谁除?自己除,别人帮不上忙。为什么?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是你自己造的,不是别人给你造的;别人给你造的,别人就能帮助你除掉。这是你自己自作自受,除了你自己之外,没有任何人能帮得上忙。怎么样除?记住,放下!再说一句老实话,我们在六道里生生世世为的是什么?干什么要在六道里头?没有别的,就是学习放下。到哪一天你在六道里面把执着这门功课做圆满,什么也不执着,连佛法也不执着,连自性清净圆明体也不执着,假名,你执着这个名字干什么?统统放下,恭喜你,证阿罗汉果,你在佛法里得小成就了。六道没有了,你永远再不堕六道,再不搞轮回的把戏。你看看我们没有学别的,就学放下,经教学不学无所谓。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表演的,学了十二年还得放下,不放下还不行,就变成障碍,叫所知障,放下了。惠能大师给我们表演的不需要学习,不认识字、没念过书,一生一部经也没听过,他怎么成佛?放下!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所谓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屠刀是比喻,是杀人的利器,比喻什么?比喻伤害我们的法身慧命,就是妄想分别执着像一把屠刀一样。

  如果不肯放下,你在佛门里面所修的一切都叫做福德,没有功德。大概在中国佛教史上讲到修福,可能一直到今天还没有人能比得上梁武帝。梁武帝建造寺庙四百八十座,护持出家人,这是护法,照顾出家人十几万人。修这么大的福报,空前,我们不敢说绝后,但是一直到今天没有人能赶上他。你看达摩祖师到中国和梁武帝见面,梁武帝很自负,向达摩祖师请教,说他这一生护法的工作,问达摩祖师:我的功德大不大?达摩祖师告诉他:并无功德。怎么知道并无功德?从他问这句话就知道,「我的功德大不大」,你看看「我的」,我执没破。《金刚经》上讲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他全都在,他没有放下。功德是什么?功德是定慧。戒不是的,戒是福德,这诸位要知道。因戒得定,那个持戒就是功德;如果戒持得很好,没有得定、没有开智慧,那个持戒是福德。功德、福德一定要搞得很清楚。功德能解决问题,什么问题?生死大事,能开悟、能证果,这是功德。福德不行,福德所感得的是来生的福报。福报小一点的在人间,人间得富贵;福报大的,人间没有这么大的福报,到天上,就生天,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以上还得有一点定功,修了一点定,但是定没有修成功,在佛法叫未到定,就是考试不及格。这是上面的四层天,欲界:夜摩、兜率、化乐、他化自在天,修定不及格。如果定修成了就不在欲界,这个诸位要明了。定修成怎么样?把烦恼伏住了。有时候说断,但要晓得不是真的断,伏断,古人讲「石头压草」,没除根,但是它不起作用,伏住了,这在六道。如果这个烦恼真的断掉,他就不在六道,他证阿罗汉果,他出去了,这才是我们一生修学真正目的之所在。

  自行就是化他,你给别人做出好样子,让人家看到受到感动向你学习,这真的化他。菩萨在修行过程当中,遇到缘分不能舍弃,舍弃怎么样?你没有慈悲心。你慈悲心在哪里表现?像现在这个时代众生很苦、灾难很多,要不要帮助?要。帮助要有助缘,我想帮助没有这个缘帮不上忙,帮不上忙就用自己修行的内功回向,有效,不是没有效果。你自己真的修行有功夫,这个功夫回向能帮助他化解灾难,自己没有功夫那就没有法子。那是世间人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我有心帮忙我能力做不到。这个能力有两方面,一个是道行,一个是福报,两者都具足,那不可思议,那是大功德!没有福报,有功行,他修的是功德;有福报没有功夫,他修的是福德,都值得赞叹。

  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晓得修行最重要的是戒定慧,佛法里称为「三学」。大经大论,大经是《华严经》,大论是《大智度论》,佛菩萨都告诉我们,「戒为无上菩提本」。佛在《十善业道经》上告诉我们,十善这十条是人天法、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乃至无上菩提的大根大本。人天法好像我们盖个平房、盖个小房子,无上菩提好像是一百层的大厦,十善业是什么?十善业是这个房屋的地基,你没有好的地基你就建不上去,你能不重视?今天是什么社会?这佛法管不管用?学了佛法有没有真正的好处?说实在的话,没有好处。为什么?大乘经教讲得再白再浅,听不懂,没有入进去,得不到真正的受用。如果说有好处、有用,也能讲得通,什么用处?帮一切众生在阿赖耶识里种种子,所谓「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你阿赖耶识里种了有《华严经》的种子,这很可贵。但是这一生当中它不起作用,它对你真的是帮不上忙,为什么?现在人不学经教了。《华严经》是在哪个阶段的课程?最高的,研究所的。现在大学没念过、中学没念过、小学也没念过,一下就听研究所的课程,那怎么可能?如果说我们在阿赖耶里面种善根,这行。我们知道,学佛的人、稍稍契入境界的人明白,古今中外法师讲经的道场听众多,肉眼看得见的是一些,肉眼看不见的还有很多,特别是大乘教。…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九十一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