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八十八集▪P3

  ..续本文上一页没有放进《大藏经》里面,李老师介绍给我的也是近代一些高僧大德所肯定的。我们学佛,特别是初学,应当要学哪些经教,印光大师也给我们列了个单子,提供给我们做参考。他老人家偏重净土,我们要知道,他所列举的这个单子,不是专门净土的经典,那就是共同科目,这个我们要懂。无论学哪一宗学哪一派,共同科目是应当要学习的,这是你的基础,不能够忽略的。特别是戒律,闲邪存诚,敦伦尽分,重要!我把他这两句话落实在儒释道的三个根,很重要。另外他老人家一生特别提倡的,《了凡四训》、《安士全书》,他老人家对《安士全书》赞叹备至,他认为是近代这一个世纪以来最好的一本书。得到印光大师这样赞叹不容易,他这个赞叹就是告诉我们,《安士全书》是人生必读,多重要。实在讲,佛学班、佛学院应当把它当作一个学习的科目才正确,尤其是净土宗的学人,为什么?净土宗祖师提出来的,近代提出来的,那就非常适合于现代人,现代人千万不能疏忽。《安士全书》讲什么?讲伦理、讲道德,特别着重因果。我有理由相信,印光大师一生这样提倡因果教育,应该是从《安士全书》里面得到的灵感。我们学净土的人,学了多年,为什么对于往生信心没有?缺乏这个基础。《安士全书》一共是四篇,第一篇「文昌帝君阴骘文」,这个部分跟《太上感应篇》相同,专讲因果;第二个部分「万善先资」,专门讲戒杀;第三个部分「欲海回狂」,讲戒淫,我们讲戒律里面,这两条特别提出来,说得详细;最后一部分「西归直指」,劝人念佛求生净土,这是《安士全书》的内容。我们今天学佛功夫不得力,就是对于因果模糊、不清楚,对于戒律没有认真、没有重视,所以念佛功夫不得力。如果有《安士全书》这个课程做基础,念佛功夫就得力,因果透彻了,戒律真正能落实,持戒念佛决定得生。老师,我们在现在这个时代找谁?印光大师告诉我们念的这些书就是老师,好好去读,好好去思惟,依教奉行。

  底下一句说,『依四魔功将为正道,日月经久邪见既深』,这是讲现前的社会。现前社会我们依的是什么?记住,魔网入心,所以我们所依的是什么?烦恼、五阴、死魔、天魔,真的,现在的社会是以这个为正道。你讲佛、讲古圣先贤,人家要批评、要障碍你。他的批评、他的障碍对不对?在他的理念认知里面是对的,为什么?他是魔网里长大的。「日月经久邪见既深」,从小,我们中国人讲「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他所受的教育是电视、是网络,从小就受这个教育,到他长大成人,他学了十几年、二十几年、三十几年,以为那是正法,养成习惯了,你让他改过来那太难了。像现在讲的竞争,谁不说竞争?你要放下,我不跟人竞争了,马上人家质问你,你在这个竞争的社会你能活得下去吗?立刻就受到质疑。你的信心要不坚固,你不可能不退转。

  今天我们学古圣先贤的东西,学一遍够不够?不够,为什么?我们邪知邪见太深太久了,哪有说圣贤经典学个一遍,二、三遍,他就能改过自新,这什么人?这不是普通人,普通人决定做不到。我自己学习东西的标准是三十遍,标准,至少十遍。跟我常常在一起的都晓得,我看光盘,蔡礼旭老师讲《弟子规》我看十遍。钟茂森居士讲的光盘、胡小林讲的光盘,现在还有很多在大陆上企业家论坛里面所讲的,每个人的光盘我至少都看十遍。为什么?他讲得好!我喜欢听,我要给大家做个好样子,别人知道我对于这些老师讲的东西我都会听十遍。你要真正把他讲的东西内容听懂了,变成自己的知见,影响到自己的生活行为,没有十遍以上不可能,你没学到东西,你学到的是耳边风。我不看电视,这诸位都知道的,不看报纸,对外面的信息完全中断,所以我这一生非常幸福,非常的感恩。为什么?这一生当中看我喜欢看的书,学我喜欢学的课程,这些偏见、邪恶我从来不沾染。我非常欢喜看到现在的年轻人正知正见,难得!许多人讲世界末日,我不相信这句话,世间有灾难,这个我承认,不至于是末日。为什么?确实年轻人里头有圣贤出现,这些人值得赞叹。怎么赞叹?多听他们的东西就是赞叹,给社会大众做个好样子。希望人人都像我一样,遇到这个好东西,听一遍不过瘾,听十遍,好的东西二十遍、三十遍,十遍是最低的,于是我们才真正能够把甚深的邪见改过来。如果说一遍、二遍,三遍不想听了,那就是底下一句话,『设遇良缘终成难改』,良缘是遇到善友,遇到正法,为什么难改?遍数不够。

  早年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学教,李老师在台中慈光图书馆开了个班,大专佛学讲座,利用学生寒暑假期间到台中来学习,供吃供住。短期的,通常是两个星期,最长的一次是四个星期,只办了一届,其它的都是两个星期。最早的是一个星期,以后都是两个星期。排些课程,天天给这些大专学生们上课,介绍佛法,老师很热心,同学们也很热烈的学习、讨论。结业的时候,老师讲话了,很感慨的说了一句话,你们辛辛苦苦在这个地方学了两个星期,到电影院里面看两个钟点电影就全完了。真的,不是假的,统统回去了,所学习的是什么?常识、皮毛而已,不起作用。所以中国古大德提的方法,你就会想到真有道理,他说「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我当年也在台中,慈光讲座我参加十一届,从第一届到第十一届我都没有缺过课,十二届以后我没参加了。所以我跟他们同学认识很多。为什么收不到效果?现在我明白了,当时我不懂,我要是懂我会给老师建议,我的建议老师多半都会采纳。慈光大专讲座是我跟老师建议的,他采纳了,动机是什么?台湾大学成立一个佛学社,晨曦社,周宣德老居士那也是个教授,在台大帮助这些同学学佛,成立这个学社,这是台湾大专同学学佛第一个组织。周宣德老居士跟李老师是老朋友,把这个信息就传给台中,李老师知道了很欢喜,佛法毕竟是进入高等学府了,很欢喜。

  我也在座,会后我给老师说,在开会的时候很多人不好讲话,大家都散会了,我跟老师在一起。我说老师,不见得是好事。他马上脸就变色,为什么不好?大专学生学佛,为什么不好?正是因为他是受过高等教育,如果他受的是邪知邪见的话,谁能够帮助他把他纠正过来?老师听到这个话,有道理,他听了我的话真有道理。他问我,那怎么办?我说:老师,你可以办一个佛学讲座,让他们寒暑假期间到台中来,能够听到正的东西,慈光讲座就是这样开始的,这个缘起。老师完全接受了。第一届四个学生,我们本省一个,另外三个都是华侨,香港一个,李相楷,马来西亚两个,最初四个。学习一个星期,课程一门,老师自己编了一个教材,《佛学概要十四讲》。老师给他们讲这个课程,我帮助这四个同学做复习、做研究讨论。我让同学们复讲,老师讲一个小时,一个小时的课程我让这几个同学复讲,他们复讲大概五分钟就讲完,这个差距太远了,大学生!我看到这个程度很感叹。我那个时候听老师讲经,我听一个小时,让我上台做复讲,我至少能够讲五十分钟到五十五分钟,我有这个能力。我没有想到他们十分钟都讲不到,这哪能学得到东西?从第二届,第一届是试验,四个学生,第二届正式排课程,老师找我,我们两个在小房间研究,排哪些课程,请哪几个人讲。一共是六门课程,有解、有行、有佛教常识,常识,老师编的《十四讲》,这第一门。第二门,在经典里面选《八大人觉经》,算是佛学常识,八条,前面两条是小乘,后面大乘。在解门,选《般若心经》,选一个《百法明门论》,解门,性相两宗。行门,选一个《弥陀经》,净土,另外选一个《普贤菩萨行愿品》。六门功课,期间是两个星期。老师自己教两门,《佛学十四讲》他教,《弥陀经》他教,其余的四门功课请四个老师,慈光大专讲座就正式搞起来。第二届人不多,十二个人,第三届一百多人,第三届是四个星期,人多,第三届有六个研究生,很热闹。对于佛法、对整个台湾佛教有影响,但是它不够深,就是此地讲的,「邪见既深,设遇良缘」,慈光讲座是良缘,「终成难改」。

  如果那个时候要换成我现在,我就不赞成李老师开这六门课程,六门课程当时是跟我商量的。现在要问我,那我就讲「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纵然是一个星期都得好处。老师什么?老师就一个人,老师教,可以找几个同学来复习。老师一天可以上四个小时课,另外四个小时复习,找一、二个同学辅导,能够深入。不然的话,只是学一点佛学常识,对于改习气起不了作用。起不了作用,还是『沈沦苦海出离无由』,果报,可见得这个事情真的不是简单事情。我现在想了这么多年,真正成就,一门深入,长时熏修。长,多久才算长?至少十年,不是十天,十年专门学一样东西。譬如学《无量寿经》,十年专攻《无量寿经》,成功了,十年之后这个人就是无量寿佛;十年专学《阿弥陀经》,十年之后他就是阿弥陀佛;十年之中专修《普门品》,观音三经都不长,专攻观音三经,十年之后他就是活的观世音菩萨,这才是办法。能够有耐心闭关十年不出门,专攻一部,这个人决定成就,就看看他有没有耐心能够在山上十年不出门。现在这个世界,年轻人心浮气躁的太多了。末后大师有句话说:

  【深自察之无令暂替。】

  『察』是观察,你看清楚、看明白了,『无令暂替』,「替」是替代,短暂的替代都不可以。这是接着上面的,堕三恶道,谁能够替代你?我们要想拯救,拯救的方法没有别的,确实中国古圣先贤教给我们教学的总纲领、总原则,就是「教之道,贵以专」,我们一向把这句话疏忽了。中国五千年来大圣大贤怎么学出来的?就这一句。你要想学圣学贤,走圣贤的道路,你要不守住这个原则你决定不会成就。有这种心愿,这是第一个,最重要的,求三宝加持,为什么?要给你一个修学的环境。古时候这个环境容易得,古时候寺院丛林实际上就是学校,你进入它的山门,真正认真学习,无论住多少年没有人赶你走的。住得愈久愈受人尊敬,你愈有成就,为什么?你有定力。有定就有智慧,清净心生智慧,《无量寿经》上告诉我们「清净平等觉」,觉就是智慧,智慧从哪里生的?从清净平等生的。所以我们今天学佛,决定不能疏忽古大德、佛菩萨的真实教诲。需不需要老师?不一定,依古人做老师。

  就是在近代我们也看到,倓虚法师的自传《影尘回忆录》,他讲到当时他有个朋友,没出家之前在一起开个小中药铺,姓刘。以后他出家了,出家修行好,往生的时候瑞相稀有。那时候没老师,他们几个人在一块学佛,这个刘居士喜欢《楞严经》,天天读诵、研究,八年,他那个题目叫「八载寒窗读楞严」,你看一部经下了八年的功夫。成绩好像我们一般人没有看出来,但是他有两个奇异的现象出来。这个刘老有一天中午,药铺没有生意,没有人来,他就在柜台打瞌睡。像是作梦一样,他看到两个人到他店里来,他就起来接待,这作梦,一看这两个人是熟人,认识的,死了,这知道,鬼来了。而且这两个人过去跟他打官司,他赢了,这两个人输了,输了就上吊吊死了。所以他也很难过,觉得这个事情做得很缺德,为了这么一点点钱,让这两个人送了命。现在看他两个人来了,是不是来要命的?所以他心里还不安。结果一看到这两个人走到面前,态度很好,跪在他面前。他就问:你们两个人来有什么事情?求超度。听到求超度,刘居士心就定了,不是来找麻烦的。他就给他讲,怎样超度法?你要我帮你忙,以什么方法超度?他说:你答应就行。行,我答应你。看到这两个鬼魂踩着他的膝盖、踩着肩膀,升天了。这怎么回事情?八载寒窗读《楞严》的功德,他要没有这个功德,鬼不会找他,找他没用,他没有这个能力。现在他《楞严经》产生作用,所以来找他,真的超升。接着,这两个走了,又看到一个女人带个小孩也来了,一看是前面的妻子,那个小孩是他儿子,这都过世了。走到面前,他一看,问他来干什么?也是求超度。怎么超度法?答应就行了,你看那么简单。答应,答应。看到踩着膝盖、肩膀,升天了。八载寒窗!所以,我们定的时间表十年,真正十年一部经,你看八载寒窗读楞严这个刘先生,你就明白了,怎么会不能成就?哪有这个道理?这才是真正的办法。否则的话,邪见不容易除,将来沉沦三途,没人代替。

  【此义如起信论中说也。】

  《起信论》说得详细,说这个道理。今天我们时间到了,就学习到此地。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八十八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