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沒有放進《大藏經》裏面,李老師介紹給我的也是近代一些高僧大德所肯定的。我們學佛,特別是初學,應當要學哪些經教,印光大師也給我們列了個單子,提供給我們做參考。他老人家偏重淨土,我們要知道,他所列舉的這個單子,不是專門淨土的經典,那就是共同科目,這個我們要懂。無論學哪一宗學哪一派,共同科目是應當要學習的,這是你的基礎,不能夠忽略的。特別是戒律,閑邪存誠,敦倫盡分,重要!我把他這兩句話落實在儒釋道的叁個根,很重要。另外他老人家一生特別提倡的,《了凡四訓》、《安士全書》,他老人家對《安士全書》贊歎備至,他認爲是近代這一個世紀以來最好的一本書。得到印光大師這樣贊歎不容易,他這個贊歎就是告訴我們,《安士全書》是人生必讀,多重要。實在講,佛學班、佛學院應當把它當作一個學習的科目才正確,尤其是淨土宗的學人,爲什麼?淨土宗祖師提出來的,近代提出來的,那就非常適合于現代人,現代人千萬不能疏忽。《安士全書》講什麼?講倫理、講道德,特別著重因果。我有理由相信,印光大師一生這樣提倡因果教育,應該是從《安士全書》裏面得到的靈感。我們學淨土的人,學了多年,爲什麼對于往生信心沒有?缺乏這個基礎。《安士全書》一共是四篇,第一篇「文昌帝君陰骘文」,這個部分跟《太上感應篇》相同,專講因果;第二個部分「萬善先資」,專門講戒殺;第叁個部分「欲海回狂」,講戒淫,我們講戒律裏面,這兩條特別提出來,說得詳細;最後一部分「西歸直指」,勸人念佛求生淨土,這是《安士全書》的內容。我們今天學佛功夫不得力,就是對于因果模糊、不清楚,對于戒律沒有認真、沒有重視,所以念佛功夫不得力。如果有《安士全書》這個課程做基礎,念佛功夫就得力,因果透徹了,戒律真正能落實,持戒念佛決定得生。老師,我們在現在這個時代找誰?印光大師告訴我們念的這些書就是老師,好好去讀,好好去思惟,依教奉行。
底下一句說,『依四魔功將爲正道,日月經久邪見既深』,這是講現前的社會。現前社會我們依的是什麼?記住,魔網入心,所以我們所依的是什麼?煩惱、五陰、死魔、天魔,真的,現在的社會是以這個爲正道。你講佛、講古聖先賢,人家要批評、要障礙你。他的批評、他的障礙對不對?在他的理念認知裏面是對的,爲什麼?他是魔網裏長大的。「日月經久邪見既深」,從小,我們中國人講「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他所受的教育是電視、是網絡,從小就受這個教育,到他長大成人,他學了十幾年、二十幾年、叁十幾年,以爲那是正法,養成習慣了,你讓他改過來那太難了。像現在講的競爭,誰不說競爭?你要放下,我不跟人競爭了,馬上人家質問你,你在這個競爭的社會你能活得下去嗎?立刻就受到質疑。你的信心要不堅固,你不可能不退轉。
今天我們學古聖先賢的東西,學一遍夠不夠?不夠,爲什麼?我們邪知邪見太深太久了,哪有說聖賢經典學個一遍,二、叁遍,他就能改過自新,這什麼人?這不是普通人,普通人決定做不到。我自己學習東西的標准是叁十遍,標准,至少十遍。跟我常常在一起的都曉得,我看光盤,蔡禮旭老師講《弟子規》我看十遍。鍾茂森居士講的光盤、胡小林講的光盤,現在還有很多在大陸上企業家論壇裏面所講的,每個人的光盤我至少都看十遍。爲什麼?他講得好!我喜歡聽,我要給大家做個好樣子,別人知道我對于這些老師講的東西我都會聽十遍。你要真正把他講的東西內容聽懂了,變成自己的知見,影響到自己的生活行爲,沒有十遍以上不可能,你沒學到東西,你學到的是耳邊風。我不看電視,這諸位都知道的,不看報紙,對外面的信息完全中斷,所以我這一生非常幸福,非常的感恩。爲什麼?這一生當中看我喜歡看的書,學我喜歡學的課程,這些偏見、邪惡我從來不沾染。我非常歡喜看到現在的年輕人正知正見,難得!許多人講世界末日,我不相信這句話,世間有災難,這個我承認,不至于是末日。爲什麼?確實年輕人裏頭有聖賢出現,這些人值得贊歎。怎麼贊歎?多聽他們的東西就是贊歎,給社會大衆做個好樣子。希望人人都像我一樣,遇到這個好東西,聽一遍不過瘾,聽十遍,好的東西二十遍、叁十遍,十遍是最低的,于是我們才真正能夠把甚深的邪見改過來。如果說一遍、二遍,叁遍不想聽了,那就是底下一句話,『設遇良緣終成難改』,良緣是遇到善友,遇到正法,爲什麼難改?遍數不夠。
早年我在臺中跟李老師學教,李老師在臺中慈光圖書館開了個班,大專佛學講座,利用學生寒暑假期間到臺中來學習,供吃供住。短期的,通常是兩個星期,最長的一次是四個星期,只辦了一屆,其它的都是兩個星期。最早的是一個星期,以後都是兩個星期。排些課程,天天給這些大專學生們上課,介紹佛法,老師很熱心,同學們也很熱烈的學習、討論。結業的時候,老師講話了,很感慨的說了一句話,你們辛辛苦苦在這個地方學了兩個星期,到電影院裏面看兩個鍾點電影就全完了。真的,不是假的,統統回去了,所學習的是什麼?常識、皮毛而已,不起作用。所以中國古大德提的方法,你就會想到真有道理,他說「一門深入,長時熏修」。我當年也在臺中,慈光講座我參加十一屆,從第一屆到第十一屆我都沒有缺過課,十二屆以後我沒參加了。所以我跟他們同學認識很多。爲什麼收不到效果?現在我明白了,當時我不懂,我要是懂我會給老師建議,我的建議老師多半都會采納。慈光大專講座是我跟老師建議的,他采納了,動機是什麼?臺灣大學成立一個佛學社,晨曦社,周宣德老居士那也是個教授,在臺大幫助這些同學學佛,成立這個學社,這是臺灣大專同學學佛第一個組織。周宣德老居士跟李老師是老朋友,把這個信息就傳給臺中,李老師知道了很歡喜,佛法畢竟是進入高等學府了,很歡喜。
我也在座,會後我給老師說,在開會的時候很多人不好講話,大家都散會了,我跟老師在一起。我說老師,不見得是好事。他馬上臉就變色,爲什麼不好?大專學生學佛,爲什麼不好?正是因爲他是受過高等教育,如果他受的是邪知邪見的話,誰能夠幫助他把他糾正過來?老師聽到這個話,有道理,他聽了我的話真有道理。他問我,那怎麼辦?我說:老師,你可以辦一個佛學講座,讓他們寒暑假期間到臺中來,能夠聽到正的東西,慈光講座就是這樣開始的,這個緣起。老師完全接受了。第一屆四個學生,我們本省一個,另外叁個都是華僑,香港一個,李相楷,馬來西亞兩個,最初四個。學習一個星期,課程一門,老師自己編了一個教材,《佛學概要十四講》。老師給他們講這個課程,我幫助這四個同學做複習、做研究討論。我讓同學們複講,老師講一個小時,一個小時的課程我讓這幾個同學複講,他們複講大概五分鍾就講完,這個差距太遠了,大學生!我看到這個程度很感歎。我那個時候聽老師講經,我聽一個小時,讓我上臺做複講,我至少能夠講五十分鍾到五十五分鍾,我有這個能力。我沒有想到他們十分鍾都講不到,這哪能學得到東西?從第二屆,第一屆是試驗,四個學生,第二屆正式排課程,老師找我,我們兩個在小房間研究,排哪些課程,請哪幾個人講。一共是六門課程,有解、有行、有佛教常識,常識,老師編的《十四講》,這第一門。第二門,在經典裏面選《八大人覺經》,算是佛學常識,八條,前面兩條是小乘,後面大乘。在解門,選《般若心經》,選一個《百法明門論》,解門,性相兩宗。行門,選一個《彌陀經》,淨土,另外選一個《普賢菩薩行願品》。六門功課,期間是兩個星期。老師自己教兩門,《佛學十四講》他教,《彌陀經》他教,其余的四門功課請四個老師,慈光大專講座就正式搞起來。第二屆人不多,十二個人,第叁屆一百多人,第叁屆是四個星期,人多,第叁屆有六個研究生,很熱鬧。對于佛法、對整個臺灣佛教有影響,但是它不夠深,就是此地講的,「邪見既深,設遇良緣」,慈光講座是良緣,「終成難改」。
如果那個時候要換成我現在,我就不贊成李老師開這六門課程,六門課程當時是跟我商量的。現在要問我,那我就講「一門深入,長時熏修」,縱然是一個星期都得好處。老師什麼?老師就一個人,老師教,可以找幾個同學來複習。老師一天可以上四個小時課,另外四個小時複習,找一、二個同學輔導,能夠深入。不然的話,只是學一點佛學常識,對于改習氣起不了作用。起不了作用,還是『沈淪苦海出離無由』,果報,可見得這個事情真的不是簡單事情。我現在想了這麼多年,真正成就,一門深入,長時熏修。長,多久才算長?至少十年,不是十天,十年專門學一樣東西。譬如學《無量壽經》,十年專攻《無量壽經》,成功了,十年之後這個人就是無量壽佛;十年專學《阿彌陀經》,十年之後他就是阿彌陀佛;十年之中專修《普門品》,觀音叁經都不長,專攻觀音叁經,十年之後他就是活的觀世音菩薩,這才是辦法。能夠有耐心閉關十年不出門,專攻一部,這個人決定成就,就看看他有沒有耐心能夠在山上十年不出門。現在這個世界,年輕人心浮氣躁的太多了。末後大師有句話說:
【深自察之無令暫替。】
『察』是觀察,你看清楚、看明白了,『無令暫替』,「替」是替代,短暫的替代都不可以。這是接著上面的,墮叁惡道,誰能夠替代你?我們要想拯救,拯救的方法沒有別的,確實中國古聖先賢教給我們教學的總綱領、總原則,就是「教之道,貴以專」,我們一向把這句話疏忽了。中國五千年來大聖大賢怎麼學出來的?就這一句。你要想學聖學賢,走聖賢的道路,你要不守住這個原則你決定不會成就。有這種心願,這是第一個,最重要的,求叁寶加持,爲什麼?要給你一個修學的環境。古時候這個環境容易得,古時候寺院叢林實際上就是學校,你進入它的山門,真正認真學習,無論住多少年沒有人趕你走的。住得愈久愈受人尊敬,你愈有成就,爲什麼?你有定力。有定就有智慧,清淨心生智慧,《無量壽經》上告訴我們「清淨平等覺」,覺就是智慧,智慧從哪裏生的?從清淨平等生的。所以我們今天學佛,決定不能疏忽古大德、佛菩薩的真實教誨。需不需要老師?不一定,依古人做老師。
就是在近代我們也看到,倓虛法師的自傳《影塵回憶錄》,他講到當時他有個朋友,沒出家之前在一起開個小中藥鋪,姓劉。以後他出家了,出家修行好,往生的時候瑞相稀有。那時候沒老師,他們幾個人在一塊學佛,這個劉居士喜歡《楞嚴經》,天天讀誦、研究,八年,他那個題目叫「八載寒窗讀楞嚴」,你看一部經下了八年的功夫。成績好像我們一般人沒有看出來,但是他有兩個奇異的現象出來。這個劉老有一天中午,藥鋪沒有生意,沒有人來,他就在櫃臺打瞌睡。像是作夢一樣,他看到兩個人到他店裏來,他就起來接待,這作夢,一看這兩個人是熟人,認識的,死了,這知道,鬼來了。而且這兩個人過去跟他打官司,他贏了,這兩個人輸了,輸了就上吊吊死了。所以他也很難過,覺得這個事情做得很缺德,爲了這麼一點點錢,讓這兩個人送了命。現在看他兩個人來了,是不是來要命的?所以他心裏還不安。結果一看到這兩個人走到面前,態度很好,跪在他面前。他就問:你們兩個人來有什麼事情?求超度。聽到求超度,劉居士心就定了,不是來找麻煩的。他就給他講,怎樣超度法?你要我幫你忙,以什麼方法超度?他說:你答應就行。行,我答應你。看到這兩個鬼魂踩著他的膝蓋、踩著肩膀,升天了。這怎麼回事情?八載寒窗讀《楞嚴》的功德,他要沒有這個功德,鬼不會找他,找他沒用,他沒有這個能力。現在他《楞嚴經》産生作用,所以來找他,真的超升。接著,這兩個走了,又看到一個女人帶個小孩也來了,一看是前面的妻子,那個小孩是他兒子,這都過世了。走到面前,他一看,問他來幹什麼?也是求超度。怎麼超度法?答應就行了,你看那麼簡單。答應,答應。看到踩著膝蓋、肩膀,升天了。八載寒窗!所以,我們定的時間表十年,真正十年一部經,你看八載寒窗讀楞嚴這個劉先生,你就明白了,怎麼會不能成就?哪有這個道理?這才是真正的辦法。否則的話,邪見不容易除,將來沈淪叁途,沒人代替。
【此義如起信論中說也。】
《起信論》說得詳細,說這個道理。今天我們時間到了,就學習到此地。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八十八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