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八十三集) 2009/8/25 台湾 檔名:12-47-83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第十六页,我们还是从倒数第四行看起:
【四者。定光显现无念止。言定光者。谓一乘教中白净宝网万字轮王之宝珠。谓此宝珠体性明彻。十方齐照。无思成事。念者皆从。虽现奇功。心无念虑。】
在这一段里面,前面一堂课我们学习佛法中常讲的『一乘』,一乘是正说,三乘、五乘都是方便说。《法华经》讲,「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法确实是平等的,《金刚经》上佛讲得很明白,「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法是方法,门是门径。我们要问,佛说的这个法门,经上确实说过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这无量法门包不包括佛教以外诸多的宗教以及诸多的学术,包不包括?包括,真的包括。为什么包括?我们现在总算明白,知道世出世间一切法,遍法界虚空界,总是一个体性变现出来的,离开自性清净圆明体,确实无有一法可得,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一切法不离自性,我们就知道,任何一法,在一切法当中,只要你认定一法,能不能妄尽还源?答案是能。所以诸佛菩萨他不轻视外道。小乘八相成道里面有降魔,八相里头有这一相,大乘没有,为什么?大乘知道魔就是佛,是一不是二。佛为我们示现是从正面上教导我们,魔给我们做的示现是反面的逆境恶缘,也是在教我们。必须在顺境逆境、善缘恶缘你都要经历,在这里面把你的烦恼习气磨得干干净净,『白净宝网』就现前。
我们从外国,像这些心理医生用催眠术治疗一些疑难杂症,让病人在深度催眠之下回到过去,曾经有回到八十几世以前,四、五千年。那是什么时代?洞穴的时代,他没有房子,住在山洞里。一世一世他都经历过。他们有个结论是什么?每个人过去世,至少你在这个地球上出生一千次,将来?将来还有一千次。这个信息好不好?不是好消息。为什么?没有脱离六道轮回,轮回太苦了。如果我们在这个地球上一生一世、二世、三世,像佛菩萨所说的,「随缘消旧业,莫更造新殃」,那就好了。像这些心理医生说,你所学习的,考试全及格、全通过了,通过你就毕业,不再来了,脱离六道轮回,毕业了。如果一面消业一面又造业,这个事情麻烦。确实我们很冷静的观察世间人,世间的众生,这众生是有情众生,是不是消业?消业同时又造业,所以出六道就难了。我们今天得到这个信息不容易,总算是明白过来,欢欢喜喜的消业,不再造业,顺境善缘决定不起贪恋,要感谢、要感恩,绝不贪恋,贪恋就又造业了,善有善报;如果遇到逆境恶缘,我们也要感恩、也要感谢,为什么?同样在消业障,消我们负面的,决定不起怨恨、不起烦恼,不怨天不尤人,知道这是我们过去造不善业的回报。善有善果,恶有恶报,在恶报里面欢喜接受,只要没有怨恨,不怨天不尤人,能够随顺,普贤菩萨讲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只要能随喜,就成就自己的功德,因为这是功夫。逆境恶缘,恶缘是不善的人,逆境是不好的环境,遇到了,能够反省、能够改过,这是我过去生中所造不善业所感的,决定不能怪别人。
凡是遇到侮辱我的、羞辱我的、毁谤我的、陷害我的,都应当生感谢的心,消除业障。如果我们不能接受,不服气,还要据理力争,这就错了。不管有理无理,接受就好,才能消业障。否则的话你又造业障,你有怨恨,你又起报复,那来生还要来,你的课程没学完,生生世世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几个人真正觉悟?现在这个社会,真正觉悟别人还笑话你,笑你什么?懦弱、无能。你怕不怕许多人用这种态度对你?你知道你自己所作所为是正确的,业障消除,提升了。如果你害怕这些舆论加给你,你不敢依照圣贤教诲去做,认为什么?人家打我,我得打回去,人家骂我,也得骂回去,这才像是一个人,这社会一般人迷惑颠倒,鼓励你造业,这错了。你真有这个勇气,人家说我懦弱,我就懦弱,人家说我无能,我就无能,我这一生度过之后,我提升了,那些有能的人,不甘示弱的人,他要往下堕落。你把事实真相看清楚,你就很乐意接受。千万不要听到说,我们人肉身死,灵魂不死,来生还会来,你听了就高兴,你迷了,真的迷了,你不知道六道之外有更美好的世界。那个世界里面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谦卑、互相关爱、互助合作,那个地方没有疾病、没有老死、没有灾难、没有战争,所有这些恶的事没有,连恶的名字都听不到。这么好的地方要不要去?要去就决定不能跟一般人的知见,六道轮回里面众生,你要跟他一般知见,你就永远不能脱离六道轮回,我们不能不知道,不能不冷静去多想一想。
跟着古圣先贤走,跟着佛菩萨走,决定没有错误。中国古老谚语所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你想想这句话,一点都不错。人生在世最难得的是有智慧,心有主宰。我们是凡夫,业障深重,我们幸运遇到善知识,诸佛菩萨,这真善知识。世间善知识是不错,我们听从他的,绝不堕三恶道,能够维系在人天两道;真善知识是佛菩萨,他确实帮助我们在这一生永脱轮回,太难得了。我们遇到了深信不疑,一心一意接受教诲,依教奉行,把时间克定在这一生,不能搞来生,这一生当中我决定要成就。这一生当中什么委屈我都乐意接受,我才能够真正超越,还有一点怨恨,还有一点不自在,全是障碍。你不是想往生吗?你往生不了,必须要锻炼到一个妄念都没有,有没有把握往生关键在此地。
这篇文字里所讲的是法身菩萨,不是凡人,所以他们『定光显现无念』,他们的定功,大师用「一乘教中白净宝网万字轮王」来做比喻,他们是法身大士,《华严经》上圆教初住以上的菩萨,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他们是真的成佛。他不但不在六道,他也不在十法界,这我们要知道。『体性』,宝珠的体性,实际上就是自性,当人自性,『明彻,十方齐照』,它的句读应该是这样,「谓此宝珠,体性明彻,十方齐照」。这个句点点错了,四个字一句就对了。「体性」是自性本定,起作用是智慧,「十方齐照」是起用,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我们常讲性相、理事、因果,没有一样不通达,没有一样不明了。所以『无思成事』,这事是什么事?对自己是提升境界,对别人是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就是事。他做得非常圆满,为什么?他有智慧,他处理一切事,从我们凡夫来说,我们日常生活,日常的工作、待人接物,我们用的是什么心?妄想分别执着,所以我们不是无思成事,我们是起心动念,想想这怎么做那怎么做。事情有没有做好?不见得,纵然做好还有后遗症。这什么原因?没智慧。没有智慧就是没有定功,相不相信?我们心浮气躁,心浮气躁就是没有定功,有定功的人心清净,心里一个念头都不生。无思成事,无思就是禅定,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事情统统处理好。
『念者皆从』,念者是谁?凡夫。十法界里面的人、六道里面的人都听话,都愿意跟他学。『虽现奇功,心无念虑』,他能把事情做得这么好,做得这么圆满,他没有起心动念,没有觉得我做得很好,没有觉得我的功德殊胜,没有。为什么?无我。我们在讲席里面常常提起,我做对了也是错的,就说这个意思,为什么?我执没有忘。诸佛菩萨在十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他没有念头,他那种示现是自然的。像虚云老和尚朝五台山,在半路上生病了,他的心很虔诚,绝不因病苦而退转,希望养个二、三天继续再前进。文殊菩萨来了,现身,现个什么样的身分?乞丐,叫花子,在路上碰到了,老和尚生病,没人照顾,这乞丐就照顾他,上山帮他采药,给他治疗,几天病好了,恢复了。老和尚就问他,你叫什么名字?乞丐说我姓文,文章的文,名字叫吉,吉祥的吉,叫文吉。你是哪里人?我住在五台山,你到五台山去,你问大家,他们都知道我。很感激,老和尚非常感激,在四周围找不到人家的时候遇到这么一个人照顾他。病好了,继续往五台山前进,他朝山三步一拜,你就晓得他走得很慢,他一天能走多少路,走三步拜一拜,走三步拜一拜,从云南要拜到山西,三年的时间,不容易,那种虔诚。什么叫诚意?从这里看出来了,怎么叫礼敬?从这里看出来了,那种真诚心。大概至少再过了一年,还没到,又有一次生病,这第二次,很难得又碰到文吉,文吉来照顾他。以后到五台山就到处打听,有没有人认识一个乞丐叫文吉?他说我一路上两次生病,都蒙这文吉照顾。五台山上的人告诉老和尚,那是文殊菩萨化身,他才恍然大悟。文殊菩萨有没有说,虚老很辛苦、很诚,我一路上照顾他,有没有?没有。为什么?凡是见性的菩萨,不但我执破了,我见也没有了。
圆教初住以上真的转八识成四智,智是没有执着、没有分别、没起心动念。起心动念,自性里面的般若智慧就变成八识,就转变,变得很快。一开悟之后,知道八识原来就是四智,这一下就恢复了。阿赖耶就是大圆镜智,执着就是平等性智,一执着就不平等,第六意识变成妙观察智,前五识眼耳鼻舌身变做成所作智,就是此地讲的无思成事。「虽现奇功」,成就无量无边度生的事业,心地怎么样?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所以我们做再多的好事,心上不能有,有就变成福德,六道里头享受,善因有善果,恶因有恶报。如果做再多的好事,心里不落痕迹,那叫功德。功德跟福德的差别在此地,功德能够帮助你提升,灵性的提升,而福德不行,福德只能够在六道里面享受人天福报。我们换个名词说,就在着相跟不着相,着相就是福德,不着相就是功德。所以他这是功德,虽现奇功,心无念虑。念是什么?念是起心动念。虑是什么?虑就是分别执着。「心无念虑」,他没有起心、没有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功德!这是我们要知道的。
…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八十三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