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七十一集▪P2

  ..续本文上一页验,作梦,什么时候作梦的,谁能记得?几月、几日、几点钟、几分钟、几秒钟,你能不能记得?没有人记得,记得也是空的,三世不可得,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不可得,所以你记它也是枉然,也是空的,不是真的。宇宙的出现就像作梦的出现是一样的,梦里有没有自己?一定有自己。你有没有一次作梦的时候觉得没有自己?不可能。你从这个地方能体会到,宇宙的源起跟自己是同时的,没有先后,精神的世界、物质的世界、我这个身同时发生的;宇宙没有了,物质世界没有了,精神世界也没有了,问问我有没有?有。为什么?精神世界、物质世界是我变现的,我怎么会没有?那我是什么样子?我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质,在净土里面讲常寂光是我,那是自性,自性的本体是常寂光。常是什么?不灭,不生不灭,永远没有改它的样子叫常,真常;寂是什么?寂是不动,从来没有动过;它是光明的,它不是黑暗的。释迦牟尼佛明心见性,详细说明自性的体相作用,惠能大师见性了,简单扼要的说明,说了二十个字,释迦牟尼佛说了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跟能大师的二十个字不增不减。《大方广佛华严经》不多,能大师二十个字不少,不增不减。换句话说,惠能大师二十个字展开就是大方广佛华严,大方广佛华严浓缩就是能大师的二十个字,妙绝了!我们从这个地方细心去体会,体会什么?帮助你看破。我们现在为什么放不下?没看破,看破之后这才能放下。

  我们有个同学读《了凡四训》,有一点悟入,他明白了,原来一个人一生「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像了凡先生被那个孔先生算命算得那么准,二十年当中,每年他所遭遇的跟孔先生算的丝毫不差,于是了凡先生心定了,不再想了。跟云谷禅师在禅堂里面坐了三天三夜,不起一个念头,这在一般讲那是相当的定功,三天三夜不起一个念头。云谷禅师很佩服他,问他:你是怎么修成的?了凡先生很老实,我没有功夫,我只是命被人家算得那么准,二十年来一丝毫都没有差错,我相信了,起心动念没有用,命里有的丢都丢不掉,命里没有的,想什么方法你也求不到,干脆不求了,什么念头都没有了。云谷禅师听了就哈哈大笑,我以为你是圣人,原来你还是个凡夫。所以我称了凡先生叫标准凡夫,做凡夫做到他那样就合标准。命从哪来的?命不是天生的,命是迷失了自性,造作一切善恶才形成的。你造的善多恶少,果报是享福,你要做的是恶多善少,果报你是受苦受难,所以命是自己造的。云谷禅师教他改,你自己造的你自己可以改,别人不能帮你改。说算命看相给你改命运,那是假的,那是骗你的,他要是真正高明,他教你改的方法,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命运就转变了。了凡先生就试试看,真干,第二年就不对了,第二年孔先生算他参加考试第三名,结果他拿到第一名,就不对了,真的改过来了。命里没有功名,他去考,考中了,考中举人,考中进士;命里没有儿子,他积善修德求儿子,真的生了一个好儿子;寿命只有五十三岁,他没有求寿命,五十三岁那一年平平安安度过,他活到七十四岁,多活了二十一年,命可以改。

  你要想了生死出三界,要想去作佛,行不行?行。头一个要发心,第二个要真修行,你就改了,准能一生当中超越六道轮回,下一次再到六道来,你是佛菩萨来度众生的,不是来受报的,不一样了。发菩提心重要,菩提心是什么?菩提心就是真心。真心每个人都有,但是全迷失了,为什么?你起心动念就迷了;分别,迷上加迷;执着,那是最严重的迷惑,完全迷失了。菩提心纯净纯善,中国古人常讲「人之初,性本善」,那个善不是善恶的善,善恶的善是什么?是相对的,有相对的不善。所以它那个善是一个形容词,是个赞美的词,它不是对立的。我们要想发菩提心,实在讲太难了,你看阿罗汉菩提心都没有发出来,菩提心一发就是菩萨位。大乘教里面祖师大德们常常用四弘誓愿来解释菩提心,是正确的,没有错误。菩提心第一个「众生无边誓愿度」,就是代众生苦,你没有这个心,你没有办法提升自己。可是这一句非常难,众生没有边际,众生太苦,你怎么去帮助他?为了要满这一愿,你必须修德,你要先断烦恼,「烦恼无尽誓愿断」,你烦恼不断,你自己成就不了,你怎么能度众生?烦恼里面,第一个身见,执着身是我,从这里面生起自私自利,这是六道轮回的根。

  所以学佛的人头一个要破身见,要舍身。身不是我,身是什么?身是我所有的,就像衣服一样,衣服不是我,衣服是我所有的,别人要有需要,我衣服可以给他。我们能不能做到别人要我们这个身体,我们能不能给他?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表演割肉喂鹰,鹰没东西吃,找不到东西吃,牠饿,佛能够把身上肉割一片喂牠;舍身饲虎,老虎找不到东西吃,菩萨能够把身体送给老虎,让老虎吃个饱。我们能不能做到?做不到。为什么?执着身是我,菩萨为什么能够舍?知道身体不是我,我不会死,身有生灭,我不生不灭。世间人认为什么是我?灵魂是我,现在外国人也认为灵魂是我,很多宗教都承认这个,但是我执还是放不下,所以他入不了门。佛门里面讲证果,小乘初果须陀洹,大乘初信位的菩萨,你看《华严经》讲菩萨的阶级五十一个,十信是佛教的小学,十住是中学,十回向是大学,十地是研究所,有阶级的。小学一年级,初信位菩萨,什么条件?身见破了,不再执着身是我,小学一年级,他是真的入门。我们现在没入门,做不到。所以他要做到五条,破身见是第一,第二个破边见,边见是对立,就是我们讲相对的,这个不存在了。我们今天是处处跟人对立,跟事对立,跟一切万物都对立,没有办法跟一切众生融成一体。你看看佛法入门,门坎就是这么高,有对立不行。今天这个世界动乱,你看看是不是每个人执着自己,自私自利,一切时一切处都是跟人事物对立。对立才发生矛盾,有矛盾才会变成冲突,有冲突才变成斗争,有斗争才变成战争,这一步一步发展到最后,毁灭!根从哪里来?根就从有我、对立,从这来的。佛教给我们化解问题真叫从根本解决,没有对立,没有我。再跟你说,真有我,什么是我?整个宇宙是我,遍法界虚空界是我。西方极乐世界怎么回事情?唯心净土;阿弥陀佛?自性弥陀,是我自性性德里头变现的,离开自性一法不立。大乘教里,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天天讲,时时刻刻在提醒我们,你要真正得受用,你得把释迦佛的话听懂。真的明白了,回光返照,照照自己哪些地方迷失了自性,哪些地方违背了性德,赶紧改过来,赶紧回头,问题全解决了。

  所以我们读到这一段文,就要效法、学习菩萨代众生受苦。怎么代?众生现在迷了自性,我们要做出回头的样子来给他看;众生现在不知不觉,以为造作一切罪业是自然的、是正常的,我们今天要反其道而行之,去启发他,去感动他,帮助他回头。就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的时候,他过的是苦行僧的生活。他早就成佛了,《梵网经》上他老人家说得很好,这一次,就是三千年前在印度出现这一次,是在这个世间示现作佛第八千次。所以他说他是来表演的,表演给我们看的,真的放下了,真的舍弃了。智慧、德能、相好本来具足,要不要学?不需要,学不来的,你所学来的是知识,不是智能。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的示现,他示现什么?知识分子,好学。十九岁离开家庭出去参学,这一出去十二年。你看身分,王子的身分,聪明好学,你说这个世间哪个做老师的不喜欢这样的学生?真正把尊师重道做出来了。你对于老师不尊重老师不教你的,这是儒佛,道也不例外,他们传人,传法传给谁?传给尊重自己的人,他对自己不尊重他就什么东西都学不会。所以尊重别人是真正尊重自己,看你怎么尊重自己,尊重别人是尊重自己,孝顺父母是你真有孝心,你有孝德,他从这里看。老师绝不是说你尊重我,你对我还不错,我就传你道,他不是这样的,他是看到你自己的德行、你自己的诚意。印光大师讲,「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老师能传给你多少东西,看你有多少诚敬的心,你能接受多少他传你多少,你有十分恭敬、诚敬,传你九分,老师对不起你。为什么?像你是个容器一样,你还能盛,没有给你盛满。如果你心量很小,器量很小,你只能盛得三分,就给你三分,不会给你四分,为什么?四分漫出来了,你装不进去,道理在此地。

  所以世尊给我们示现,这个示现太重要了,十二年,当时印度无论出家在家这些高僧大德他都参访过,这是表现什么?好学多闻。学了之后怎么样?再没有地方学了,把十二年所学的统统放下,为什么?我们现在学佛明白了,如果不放下,变成所知障,知识,知识会变成所知障,你就不能见性。把十二年所学的彻底放下,到恒河边上大树底下去入定,这才能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超越了。见性之后就从事于教学,见性那一年三十岁,一直教到老死,释迦牟尼佛七十九岁圆寂的,讲经说法四十九年,没有自己。生活简单,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三衣一钵,一生不改变,做样子给我们看。我们看他这个生活太苦,释迦牟尼佛每天无量的欢喜,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法乐,那是自性里面的乐,常乐我净。这个乐别人得不到,孔颜有一点接近,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喜乐从哪里来的?从学习得来的,你学了之后马上能兑现,真正做到,这里头有乐趣,这是真乐。我们学东西,学了之后没有做到,这个乐你享受不到。这种乐是从自性里头往外流的,像泉水一样,它不是外面的刺激,世间人享受的乐,乐为坏苦,它是从外来的,不是从内发的。内发的是无尽的,外面来的是有生有灭的,那怎么会一样!

  所以看看释迦牟尼佛一生那个样子,我们有很大的启示。再回头看看中国唐朝时代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他给我们示现的跟释迦牟尼佛恰好相反,农夫,不认识字,他是樵夫,砍柴的。这…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七十一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