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个行业现在没有了,在中国抗战时期还有,我那个时候年岁很小,十几岁,抗战时期住在福建建瓯,这个城市里面没有自来水,就有那个挑水到城市里卖的,在外面河边上挑水,没有瓦斯,也没有电热,没有,有电灯,那时候有电灯;煮饭要烧灶,烧灶要用柴火,有卖柴的、卖水的。惠能大师是卖柴的,上山砍柴,挑到城市里来卖,卖了柴,拿这个钱去买一点米回家去,这才有一天的生活,很苦,不认识字,没念过书。偶然的,柴卖完了,拿到钱了,离开,好像是个小客栈,从窗户边上经过,听到里面有人在念经,他一听就懂,听得很有兴趣。听了一会,推门进去,问这个念经的人你在念什么。里面这个念经人看到,这也是个年轻人,二十几岁,听他讲的听得很有味道,很难得,很稀有,介绍他到黄梅去见五祖。在黄梅住八个月,五祖分配的工作,他是砍柴的,到厨房去,去砍柴、去舂米,干了八个月,没有进过讲堂,没有进过禅堂,去做义工,传法的时候居然衣钵传给他了。他听经只听一个晚上,十二点钟进五祖忍和尚的方丈寮,在我们想象当中顶多讲两个小时。他不认识字,给他讲《金刚经》大意,他就开悟了,就见性了。这一见性,世出世间一切法全通了,你拿经书念给他听,他讲给你听,讲得一点不错。
所以这东西要不要念?不要。我们到今天完全明了,佛告诉我们,你能够把执着放下,你就成正觉,证阿罗汉果;你能把分别放下,你就能成正等正觉,你就做了菩萨;你能够在一切法里头不起心不动念,你就成无上正等正觉,你就成佛了,这真的。所以你只要放下,你自己自性里头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样样都无量,全现前了。所以佛法修学不在听得多少,学得多少,是在你放下多少,这个重要。听得再多,一样放不下,博地凡夫,佛法真正的德用、好处你一点都没尝到,你依旧生活在六道,所谓烦恼跟痛苦的世间,你没有得到法喜,法乐没有得到。这是佛法跟世法不一样的地方,世法「为学日益」,学的这个知识天天增加,为道不一样,「为道日损」,天天放,天天放,统统都放下,没有了,全部现前了。
东方人求智能,西方人求知识,知识跟智能不一样。像前年我在剑桥大学、在伦敦大学跟汉学系的这些研究生跟他们教授交流所说的,学佛跟佛学两码事。那些学生我很佩服,英国人,也有其它国家,欧洲人在那边留学的,他们的普通话讲得好,能够读文言文,我们不能不佩服。我问了几个学生,有一个用《无量寿经》写博士论文,我就问他,《无量寿经》九种版本,你用哪一个?他用夏莲居的会集本,这是我们在学习的;另外有个写论文用《孟子》,还有个用王维,难得。我赞叹他们,我说你们可以用中国这些典籍拿到博士学位,将来也可以做一个有名的汉学家,大学教授,可是我说你们一生不可能像我这样快乐。他们问为什么?我说我学的跟你们恰恰相反。他听了很奇怪。我说你们学儒学、道学、佛学,是不是这样的?他点头,是的。我说我相反,我是学儒、学佛、学道。你看还是两个字,从两边念不一样。学佛就要学得像释迦牟尼,学儒那就要像孔子、像孟子,学道那你得像老庄,你才会真正得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你得到法喜。学佛的人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心地永远保持清净,一尘不染,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要用心,以清净心对待。有人问自然就答出来,答得妙,妙不可言,自己都感觉得意外,怎么会说得这么好?从自性流露,不用思惟,不用思考。要问你一个问题,我想一想,想想就落在意识。
所以无我,《金刚经》上讲得好,「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一定要做!四相破了,入门了,须陀洹,《华严经》上初信位的菩萨四相就破了。《般若经》上也讲得好,四相,一相破了其它三个都破了,无论你从哪一个破,真破了,一破一切都破了。所以初入门的这些小菩萨无我相,无边见,边见破了,对立破了,没有对立,没有成见;见取见、戒取见都是属于成见,一个是因上的成见,一个是果上的成见,因上的成见叫戒取见,果上的成见叫见取见,这都没有了。我们今天人成见很深,我想的,我以为的,这成见。真正修道人有没有?没有,没有成见。没有成见才能随缘,才能得快乐,没有一样不好。你会看到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你才能看到一切法的真相,真相就在眼前,这是我们要认真学习的。要发心代众生苦,众生太苦了,我们要做出好样子来给他看,他们现在是以苦为乐,他不知道,他在造业。起心动念,佛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五桩事情必须要放下、要舍弃的,第一个五欲,财色名食睡要放下。经教里面常讲这是地狱五条根,你有一个你就很容易被它推到地狱去,要五个都有还得了!所以生活要随缘,随缘就自在,没有得失。第二个地位,经上讲的王位实际上就是讲地位,或者讲权位,权力、地位,不求。第三个是富饶,财富,这不是好东西,增长贪心。第四个是自乐,自乐是什么?小乘,众生有难有苦不肯帮助他。第五个是荣誉,佛经是大名称,现在讲的知名度。《华严经》教修行的菩萨这五样东西要舍弃,我们今天讲名闻利养,中国人说得简单,沾都沾不得,修行人沾到这个东西,与道完全相违背了,道是叫你放下这些东西,你怎么还沾染它?
所以自己对佛法,最难的是信心,太难了。你真相信它你才敢干,你不相信不敢。我统统都舍尽了,总还留一点,我明天过日子,他还得留一点。那个真干的人他不留,明天还没到,管明天干什么?我们凡夫他会想我明天、我明年,他想得很长远,他虽然舍,舍得不干不净,达不到佛所讲的这个标准,所以他果报不能现前。不能现前他就怀疑,佛都是劝善的,哪里会有真的?殊不知,佛菩萨从来没有一句话是妄语。我学舍是老师教的,老师做了个保证,你一切为佛菩萨,为正法久住,为苦难众生,你的一生一切佛菩萨照顾你。我就相信这句话,所以能舍得干干净净,佛菩萨照顾。我所需要的,想用的,它就现前,不用操心,不用去求人,自然它就来,不可思议。五十多年了,我相信,深信不疑。如果处处要去求人,求人很辛苦,看人脸色,那个日子怎么好过?所以老师教我,有所愿求要求佛菩萨,别求人。连我出家受戒,老师都讲出家不求人。我要不求老师给我剃度,那我到哪里出家?章嘉大师就笑着告诉我,你去找这个法师跟他出家,他要不接受,拒绝你,你会不会感觉很难过?我说那当然的。他说那何必?我说那到哪里去剃度?他就告诉我,求佛菩萨。好,我们就有这个愿望,求佛菩萨。果然机缘到了,这个出家师父来找我,请我到他庙里面去出家,不到两个月来请了九次,我看他的心很诚,我就答应了。真有这么回事情。所以感应道交不可思议。
受戒也是的,那时候受戒要缴费用的,费用钱不少,我一文钱都没有。八堵海会寺传戒,我的俗家老师周邦道先生通知我,八堵那个地方开戒,你出了家,应该去受戒。我说我还没有这个想法。他说为什么?我说那边要缴费,缴很多,没钱。周老师告诉我,没有问题,我们同学大家帮助你。全都是被动的,一生没有做过主动的事情。被动就是随缘,主动是攀缘,没有干过攀缘的事情,随缘就自在,攀缘,自己想做些什么,那就很辛苦。所以相信佛菩萨,相信护法神,相信感应道交,相信因果报应,做出来给人看。辛苦一点,辛苦一点是值得的、是应该的。众生苦,比我苦多了,我们要教他怎样离苦得乐,不能从外面,外面不能解决问题,从内心。苦从哪里来?从迷来的。迷了,他有妄想,他想错了、说错了、做错了,那叫造业。罪业所感到的,哪里会有福报?哪有这种道理!
佛在《十善业道经》上告诉我们,心善、念善、行善,这是菩萨远离一切世间苦的秘诀,善恶的标准就是十善业道。决定不能有伤害众生的念头,为什么?伤害众生的念头是杀业,虽然你没有做,你那个心里的杀没有断掉。要学到什么?心里不起这个念头,无论在什么境界里,都不会有伤害众生的念头,这才能做到。不偷盗,必须要做到一切境界里决定没有占人便宜的念头,为什么?占别人一点点便宜那是盗心,你虽然没有偷盗,念头没有断,念头上断才行。不淫欲也是这样的,从念头上没有才是真的。凡夫,业力来的,有自私自利的念头,有傲慢的态度,自以为是,轻慢别人,轻慢众生,蚊虫蚂蚁没有看在眼里。那也是菩萨,那也是未来佛,怎么可以不恭敬?我们对牠恭敬,牠对我们恭敬。现在确实,跟这些动物、植物相处比跟人相处容易。我们在澳洲院子大,种菜,我们用原始的方法来种植,没有农药,没有化肥。小虫会吃菜,我们跟牠商量,划一个小区,那个小区专门供养小虫,牠就到那边去吃,隔壁一个虫也找不到。我们有很多果木树,也指定几棵供养鸟的,鸟就在那边吃,不是指定的,牠都能够遵守,牠不伤害,留给我们。这动物懂人情,守法,牠能持戒。我们做了这么多年,连很多乡下这些农夫到我们菜园去参观都生欢喜心,都向我们请教,你们是怎么种植的,养得这么好?我们给树木花草听佛号、听经文,我们拿这些供养,它回报的好。实在说我们做得还不够,我们没有做宣传,应当要做,让许多这些农夫看到之后,不要用化肥,不要用农药,那什么?伤害小虫。你伤害牠,牠回过头来伤害我们,冤冤相报没完没了。我们用善意待牠,与牠共存,共存共荣,我们照顾牠,牠也会照顾我们,牠也懂得报恩。应该要普遍去介绍、去推广。
大师这里的一句话讲得好,『众生妄执』,执着不是真的,是一个错误的概念,『不了业体从妄而生』。大乘经里面讲得很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些经文老同学听得耳熟,也都能念得出,就是没做到,不能把它用在日常生活里面,顺境逆境、善缘恶缘,六根对待六尘境界,他常常忘掉,所以它不起作用。我们六根对待六尘境界,顺着心的就起贪恋,不顺心的就起瞋恚,殊不知,这些经文就在这时候起作用。心才起贪恋,想到经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个贪恋的心就降温;逆境恶缘,瞋恚的念头才起,「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瞋恚就压下去了,这叫真修行,这叫功夫。用久了,在一切境界里就变成自然,用清净心、平等心对待,质直柔和就现前。
常常想到,我在这个世间,我来干什么?我这一生来是提升自己的境界,希望在这一生当中,我们是人身,能够提升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做菩萨身,这就太高明、太殊胜。能不能做到?能,不是不能,问题是肯不肯。肯不肯什么?肯不肯把世缘放下,不再跟人争,你们所要的全给你,我都不要,我只要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在现前是什么?就是一句阿弥陀佛,除了六字洪名之外什么都不要,决定得生。我们自己做,做出来给别人看,别人看到了跟着学。谁能跟着学谁就有缘,佛度有缘人,他看到了他感动。我们无论住在什么地方,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不要忘记了,真干!别人要争的,名闻利养,我们不要了,那是什么?那都是六道的事情,搞那个东西脱离不了六道轮回。
今天实在说,无量法门,除净土之外,修学任何一个法门都很难成就。为什么?你自己细心去观察,烦恼你能断得干净吗?你有本事真的能把它断掉?上上根人那没有问题,如果没有这个能力,念佛好。念佛能不能成就,关键就是你能不能把这个世缘放下,把五欲六尘放下。对自己来讲,财色名食睡这里头决定没有贪瞋痴慢疑,就放下了;外面境界,色声香味触法,要知道没有一样是真的。人生在这个世间非常短暂,我来到台湾是民国三十八年,我二十三岁,今年民国九十八年,我八十三岁,六十年。想到什么?就像昨天的事情一样,一弹指。当初来的一些朋友,三分之二都不在了。人生苦短,时间过得这么快,这最后还有几年?彻底放下,一个方向,一个目标,求生净土,亲近弥陀,现在的话说,移民到西方极乐世界。什么人能去?彻底放下的人就能去,有一丝毫贪恋就去不了。我们懂得这个道理,理事都非常清楚。由此可知,能不能如愿以偿就在我们肯不肯干,肯干,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漏。
所以菩萨教令修止观两门,『心无暂替』,暂替是什么?暂时夹杂都不可以,一心一意。『因』就是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这是十法界的因,『果』是十法界、是六道、是三途。只要我们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十法界六道三途的果报我们就永远脱离,不但我们不会堕三途,我们真的会生到极乐世界,一生圆满菩提。那时候像诸佛如来一样,应化在十法界,众生有感,就有能力来应,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七十一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