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八集) 2009/8/2 台湾 档名:12-47-6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第十三面倒数第三行,从四者这里看起。我们把经文念一段:
【四者。普代众生受苦德。谓修诸行法。不为自身。但欲广利群生。冤亲平等。普令断恶。备修万行。速证菩提。】
到这里是一段。这是贤首国师在这篇论文里面为我们略举自性的四德,这是性具无量德能的总纲领。世尊在大经里面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无论是智慧、是德能、是相好,都是自性本来具足的,无量无边,无数无尽。贤首大师在此地为我们拈出四条,这四条就是性具无量德行的总纲领、总原则。条目少,容易记,如果我们记不得,就不能帮助我们修持,也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时时刻刻要提得起。古圣先贤都懂得这个道理,简单扼要的教我们记住,教我们时时刻刻提起观照,不离开这个原则,功夫自然就得力。
这是第四条,『普代众生受苦德』,我们平常用四个字,代众生苦、代众受苦都行。第一个「随缘妙用」,第二个「威仪有则」,第三个「柔和质直」,第四个「代众生苦」,这四条太重要了。第一跟第四是说我们的觉悟、用心,当中第二、第三是表现在事相上,表现在日常生活、日常工作、处事待人接物,从事上具体表现出来。理事不二,性相一如,如果没有真正觉悟,代众生受苦做不到。现在这个社会所说的价值观,以人为本,人是个人,以人为本,他要是不觉悟,必定是自私自利,跟我们中国古代不一样。中国五千年来不是以人为本,是以家为本,中国传统的家。现在家没有了,所以人非常可怜,小的时候没有依靠,没有人教你。在古时候,小时候有依靠,家族教你,父母不能教没有关系,家族会教你。老年人可怜,儿女不养老,年老的时候事事需要依赖别人帮助;在从前有依靠,家族养老,大家庭。这一个大家族五代同堂,不分家,所以家里面老人很多,你的父母、叔叔、伯伯、姑姑、阿姨、舅舅很多,都照顾你,都帮助你,只要你肯学,你不会失学的。年岁大了,儿孙多,侄孙、侄孙女,外甥、外甥女,人多得很,晚辈很多,所以天伦之乐,这是外国人享受不到。可是我们现在中国人也麻烦,家没有了,大家庭没有了,真的叫家破人亡,家族的人都四散,各自成立一个小家庭。跟从前古时候家一比,我们今天才真正知道家破人亡的这种感受,才真正感受到。回想起古时候这种家族,好处太多了,虽然也有缺陷,但是缺陷少,好处太多。
在往年,古时候的社会,人来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的?为家族服务的,一个目标、一个方向,荣宗耀祖,为家族的光荣而奋斗。应不应该?应该。值不值得?值得。为什么?这一个家族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这个家族的人人人都知道,上有祖先,下有后代,生生不息,世代相传。所以家有祠堂,那就是祖先的纪念堂,帝王家叫太庙,平民百姓家里面叫宗祠。祠堂里面有家谱,家谱是什么?家庭历史,世世代代记载得很清楚。你懂得报恩,你知道应当要继承家道、家规(弟子规是家规)、家学、家业。业,是我们这个家族经营的事业,事业里面有士农工商,我们这个家族有读书人、有国家政府的公务员、有经商、有务农,甚至于各种行业都有。家庭就像个公司一样,家长就相当于这个公司的董事长,他来策划,他来关怀、来协助子孙,无论从事哪个行业都要照顾到。经营成功,家族的光荣,经营不力,家族给你做后盾,协助你维持,度过困境。所以人从小知道知恩报恩,什么恩德?祖宗的恩德,族人的恩德,族人互相照顾,互助合作。这是从前的社会,而以前这个社会制度,维系中国五千多年社会的长治久安,功德不可思议。
在那个社会里面,「普代众生受苦德」,把它范围缩到最小,这个众生是谁?家族。我要为我们的家族受苦受难,让我们家族每个人都能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人人都能做出牺牲奉献。所以一般讲心量都很大,他不想自己,他想我整个家族。家族里面有少数人读圣贤书、学佛菩萨,那个心量就扩大了,普代众生受苦德就不限于家族,扩大到这个族群之外。众生,自然就关怀到整个社会的众生、整个国家的众生、整个世界的众生,普代天下众生受苦德,他自然就扩大了,这是真正报恩。祖宗有这样贤慧的后裔,祖先脸上有光。一个人一生一切的荣耀归祖宗,像宗教里面信徒们一切荣耀归上帝,一切荣耀归神,在中国不是的,在中国是一切荣耀归祖宗。这个话也是真的。你自己对国家有很大的贡献,当代帝王封赏给你的爵位,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帝王同样封给你的父亲、你的祖父同样的爵位,这真正叫荣宗耀祖。人达到这样高的地位,大概父母都不在了,追封,还追封到你祖父。这是从前的社会,讲代众生受苦。
下面我们看大师的文字,『谓修诸行法,不为自身』,这一句是总纲领,非常重要。古往今来,我们看许多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那些创始的大圣大贤没有一个不是这样教人,修诸行法,不为自己,这是圣人。凡夫所有一切修行,没有一样不是为自己的,他不为自己,他就不干了。唯独圣贤、佛菩萨,他们为什么能做到?前面说过,他们知道自己跟别人的关系。什么关系?是一体,多亲切。这篇论文头一段大师就给我们说明,遍法界虚空界所有一切众生都是同一体,「自性清净圆明体」,现代哲学里面讲的宇宙万有的本体,这是事实真相。宇宙从哪里来的?万法从哪里来的?修行证果的人告诉我们,什么叫证果?他已经证得宇宙万法的实相,实相是真实相,不是虚妄的,真实相。宇宙真实相是什么?自性变现出来的,自性能变、能现,宇宙万法是所现、是所变。这个事情跟梦境很像,所以世尊教学常常举梦境为比喻,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作梦的经验,讲到梦境都不陌生,所以佛常常举这个例子。我们在作梦的时候,梦中有自己、有山河大地、有树木花草、有芸芸众生,也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好像跟我们眼前的环境没两样。作梦的时间不长,醒过来的时候你有没有去想想,刚才做这个梦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有这个梦境?你要能常常作如是观,久而久之你一定就开悟。佛告诉我们,眼前一切诸法跟梦境无二无别,所以他在《金刚经》上教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首偈子重要的意思,是要我们把眼前六根接触的六尘境界要常常看作是作梦。为什么?真的是作梦,不是假的,相上有,不能说没有,理上没有。弥勒菩萨在《菩萨处胎经》里面讲得清楚、讲得明白,我们读了之后细心去思惟,真的是个梦境。佛菩萨醒过来了,他对这里面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丝毫不迷惑。我们呢?还在昏迷之中,在梦里面受苦受难,梦里面受苦难的时间多,梦里面享受的时间太少了。不是真的,你常作如是观,你自然就能放下,放下就没事了。这是世尊大慈大悲,教导我们离苦得乐,我们为佛弟子,对佛的教诲最重要的要信得过,真正相信。要依教奉行,不生疑惑,你行过一段时间自然就有悟处,自然就能入佛境界,可是你得一定依照他所讲的方法,就是这个地方讲的修诸行法。
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通达菩提涅槃的大道,或者我们再通俗一点,门门通达成佛之道,你不要疑惑。八万四千法门是真的,不是假的,方法门径很多,我们是遵守世尊的教诲,遵守诸佛如来的指导,选择净宗法门。净宗的典籍最少,便于受持,少到不能再少的时候,一句名号四个字阿弥陀佛。你真的可以万缘放下,世出世法统统放下,经教也放下,就抓住这四个字阿弥陀佛,能不能成就?给你说,能!只要你念到一心不乱你就成就,事一心不乱你得定,理一心不乱你大彻大悟。修诸行法的最初方便你要具足,如果不具足就很难。最初方便是什么?《无量寿经》上讲「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八个字,你只要依照这八个字,一生一切时一切处都不离开,你决定成就。这四个字,「发菩提心」可重要了。菩提心是什么?不为自己,广利群生,利是利益;换句话说,只为众生,不为自己,这是菩提心。有一点点自私自利就是障碍,你就难了,所以真的要万缘放下。要不要帮助别人、成就别人?要,不是代众生受苦吗?在现前这个时代,随分随力建小道场,印光大师教导我们,在一块真正修行人不超过二十人,超过二十人,另外一个地方再建个小道场。实在讲,我早年读觉明妙行菩萨的《西方确指》,我很喜欢、很羡慕。他们在一起修行,只有十二个人,在一起共修,十二个人个个成就,这叫什么?这叫大圆满,都往生。所以人数愈少愈好。道场必须建立在三皈、五戒、十善、六和敬的基础上,这样的道场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每一天定课,真正发心,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一句佛号就行了。如果还有怀疑、还有夹杂、还会间断,功夫不得力。在现在这个社会,这样的人占多数,所以我才劝大家每天听经四个小时,念佛八个小时。为什么要听经?帮助你明白道理,了解事实真相,这是诸法实相,帮你断疑生信,帮助你一心专注,功夫不间断。我们天天要接受佛菩萨在经典里面的教诲,经典里面的劝导,这是有必要的。如果确实没有怀疑,真放下了,世法、佛法都放下,一心专念。
念佛的方法很多,印光大师《文钞》里,记载着一篇灵岩山寺云水堂墙壁上,不知道是什么人写的,很简单念佛的方法。印光大师的弟子德森和尚,他用这个方法,他说他用得很得力,所以附在《文钞》里面流通。这个方法就是四句,按照《阿弥陀经》上讲的「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每念一句佛就想到莲花。口里念的是阿弥陀佛,这一句佛号想到什么?青色青光,莲花出来了;再念第二句,阿弥陀佛,黄色黄光。这个好,能摄心,你心里…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八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