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五十五集▪P2

  ..续本文上一页在一起,但出家之后就很少在一起。有一天遇到,他就告诉我:净空法师,我们在背后都议论你。我说:议论什么?他说:议论说你这个人很聪明,可惜短命又没有福报。我说:这个不必在背后,当面可以说,我很清楚,我知道我没有福报,知道我短命。他说:你这几年讲经弘法功德很大,你的命运转过来,不但你有福报,你的寿命很长。这他跟我说,说了第二年他老人家就过世,也走了。甘珠在密宗上师里面是个有德行的人,我很尊重他、很佩服他,他走了之后,在佛门里面确实是很大的损失。

  所以我们真懂得了,也就无所求,学佛之后晓得人死是身死,灵性不灭。以后看到一些外国的这些书籍,讨论到轮回、灵魂这些主题。外国人也发现到,他说人确实没死,死是身体,灵魂没死,灵魂还会去投胎,带着这一生的业力,那就是佛家讲的报恩、报怨、讨债、还债。晓得这些事情,我们做人对于思考问题就会跟过去完全不一样。我们想到来生,想到来生我们就不能占人便宜,钱财上要占人便宜,来生还是要还债;也不敢吃众生肉,吃众生肉要还命,吃牠半斤来生要还牠八两,你吃牠就等于吃自己,你这吃太多了,你得还到哪一辈子才能还完?真正明白这些事实真相,我们不会造恶业。所以因果教育非常重要,真正能帮助我们,放下许许多多的邪见,邪知邪见你就肯放下,你不能不放下,你就真正能够依照古圣先贤、佛菩萨的戒律去过生活。看到这才真正是好的,是帮助我们生生世世向上提升,这就对了。如果我们与性德相违背的,你生生世世是往下堕落,那个日子不好过!人生在世一定要提升自己的灵性,这是非常正确的,外国人讲的他们用科学的方法,有科学的证据,跟古圣先贤、跟佛法里面所讲的统统都相应。这文字里面讲的「威仪住持有则」,则是原则,有规矩。

  【谓行住坐卧四威仪也。】

  『行』是你走动,『住』是站着,坐下来、躺下来都要有规矩。我们生活当中总不外乎这四种威仪,坐有坐的相,站有站的相,卧有卧的相,总是要合乎规矩,合乎礼节。中国人讲礼节,佛法里面讲『威仪』,威仪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的礼节,要有礼,要有节制,一定要遵守。

  【大乘八万。小乘三千。为住持之楷模。整六和之紊绪。出三界之梯蹬。越苦海之迅航。】

  这几句说得很好。大乘菩萨八万四千细行,它把底下那个数字省略掉,八万四千,小乘三千威仪,这都是属于规矩,你行住坐卧都有个样子。『八万、三千』,从哪里来的?就是十善业道。这十种,十善业道一展开,小乘里面就三千,大乘里头就八万四千。《华严经》上说「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归纳起来给你讲几条,展开来遍法界虚空界无量无边,所以说是「慈悲遍法界,善意满娑婆」,那就不止八万四千。八万、三千,在佛教经典里面都有条文的,这一点都不假,不是随随便便说的一个数字。诸位要想了解,《佛学辞典》也可以查得到,《教乘法数》里面也给你列出来,你去看看一点都不假。由此可知,要是用这个原理原则,来看我们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诲,五伦、五常展开来会不会到三千?会不会有八万?一点都没错,你用佛的方法把它展开来,确确实实无量无边。我们在前面学过,贤首国师,世尊为众生说法,只念一个字「尘」,里面就能够周遍大千世界。一微尘里头出生无尽、含容空有,超过八万、超过三千;一微尘如是,一一尘亦然,也是这个样子。所以佛在教学里面只教导我们抓住纲领,这就行了。此地大乘、小乘,它的总纲领就是十善业道,我们要遵守。身是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口是不妄语、不两舌(妄语是欺骗人,两舌是挑拨是非)、不绮语(绮语是花言巧语欺骗别人)、不恶口(恶口是说话粗鲁,很难听,让人起反感);意地里面是不贪、不瞋、不痴,是十条。《十善业道经》,佛就是给我们讲这桩事情,这是佛法行持上的根本,也就是住持有则。住,我们今天讲,我们住在这个世间,随着我们的寿命,我们有五十年的寿命,那就是五十年的住持,六十年的寿命就六十年的住持,有一百年的寿命你就有一百年的住持。住持,你住在哪里?住在十善业道,这就对了。行十善业道,十善业道一定要变成自己的生活、变成自己的行为,也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不能够离开它,这是修学圣贤大道的基础。

  我们中国古圣先贤教导我们,五伦,五伦是道,五伦讲关系,「父子、夫妇、君臣、兄弟、朋友」。我们生活在这世间,这个世间跟一切人相处总离不开这关系。父子、夫妇、兄弟这是一家人,这是家内;家的外面就有君臣、有朋友,四海之内皆朋友也。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黄帝创造文字就开始有记载,从黄帝一直到今天,历史的记载没有中断。维系了五千年社会的安定和平,确实这个家起了非常伟大的作用,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就是整齐,这个家很有规矩,一点都不乱。从前的家现在人很难体会,我们中国人的家,在八年抗战,中日战争的时候打掉了,这是我们中国非常大的一个损失,惨痛的损失,家没有了,所谓家破人亡。在这之前是大家庭,我小时候,我十岁离开家乡,抗战前一年,那个时候我们农村里面还是大家庭,一个村庄就是一家人。我小的时候我还能记得,我们住的那个围子就是一个村庄,姓宛的,跟我们有亲戚关系,这一家差不多将近有一百多人口,已经是衰了,家道兴旺的时候二、三百人。旺族,一个家庭有六、七百人,这是大家,它是个社会。

  家有家道,家道就是伦常,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这是家道,这是共同的。有家规,像《弟子规》,《弟子规》的编辑,是中国一般家庭家规里面共同要遵守的,不是哪一家,家家都要遵守的,把它选择出来编成一本书,这是每一家共同要遵守的,必修的。还有特别的,特别那就不列在这里面,特别多半什么?他们所学的不一样,他们所经营的事业不一样,依照他们需要订立的家规,这种家规多半在家谱里面。在从前我们有祠堂、有家谱,家谱是家庭历史,不止一千零八十字,差不多要加上一、二倍,有二、三千字的,这家规。有家学,家学就是家里面办的私塾,家学是以自己家里面的子弟为主,亲戚朋友的小孩也可以到这边来读书。在从前没有学校,每个家族自己办学;还有家业,你家里面经营的事业。所以从前养老育幼没有问题,父母或者福报不足,能力、学术不足,小孩生下来之后没办法教养,家族养你,他有家学;年岁大了,不但不担心衰老,家族养老。所以一个人出生下来之后,这一生为什么?就为家庭,一生为家庭,家庭养你,家庭照顾你,所以老的时候有天伦之乐。你看看你的晚辈,你子孙那一代几十人,真有天伦之乐。现在这都没有!所以从前那种真叫幸福美满的人生,在现在没法子。但是它维系了中国几千年的安定和平、长治久安,靠什么?靠中国人的道德,靠中国的家。家实践道德,把道德带动了,生活化了。我们看看今天社会的动乱,道德观念没有,家没有了,怎么能不乱?人活得很辛苦,人生在这个世间没有方向、没有目标,这些年来我常常想这个事情。所以我想到就鼓励企业,希望企业能够把中国传统的家道精神继承下来。一个企业的老板就像从前的家长一样,要把员工都看成是自己的子弟,员工是我们的亲戚朋友、兄弟姊妹;员工的下一代他的儿女,是我们这个族群里面的子弟,下一代,我们要办子弟学校培养他;员工的老人,我们要办养老院养他们,员工的父母也就是我们的长一辈、上一辈,我们有养老的义务,养老育幼真正担负起来。一个企业就是一个大家庭,从前这个大家庭是血缘、血统关系,现在企业是道义关系,一个企业是一家人,把中国五千年良好的家道再能复兴起来,会对社会安定、世界和平做出很大的贡献,也就是说团体是家庭。

  我们在十几年前,应该有二十多年,在美国,那时候我想到做弥陀村,弥陀村是我们念佛的同修道友大家住在一起,变成一家人。我这个念头,好像是一九八二年,我第一次到美国,在旧金山做了几场讲演。场所是在美国的老人公寓,那个公寓是犹太人办的,办得很不错。它是一栋大楼,像公寓一样,一个单位是合我们台湾讲十五坪,一个单位里面有个卧房、有个小客厅、有厨房,还有个小阳台,这是退休的老人他们住在一起。它有四百多个单位,所以是个很大的老人公寓。这犹太人很聪明,它楼下的一层还是两层,他办个幼儿园、幼儿园,就让居住在公寓的这些老人他们的孙子,他们儿子不在一起住,自己有地方住。孙子,每天儿子媳妇上班,就把小孩送到这个幼儿园,小孩下课就会到祖母祖父的房门去敲敲,跟祖父祖母去玩玩,十分钟他就走了,他就上课去,所以他每天都能够跟儿子媳妇、孙子见见面。我看得很欢喜,我觉得这个老人公寓确实很好,很难得附设幼儿园。所以我就想起,因为在那边讲经,好像讲了六天,我就讲二十一世纪的道场应该是这种方式,不要再建寺庙。就是像这样的老人公寓,让学佛的人统统住在一起,天天在一块学经教,天天在一起共修,弥陀村这个想法就从那里来的。但是想了这么多年还没有搞成功,缘不足,要是有这么好的因缘,就是弥陀村居士林这种方法。要依印光大师所说的,他老人家告诉我们,在现前这个时代道场愈小愈好,住众最好不要超过二十个人。为什么?生活来源容易,有三、四个得力的护法就能照顾,你不要向外去攀缘,心是定的,定下来才能办道。心常常往外面跑,把你的道业全破坏。这是祖师他的想法、他的教导,是非常有道理的,我们要是真正能遵守的话,同修少,各个都会有成就。这是我们心目当中所寻求的。

  净宗成立之后,我们在行门,因为这是完全讲的行门,提出五个科目。第一个科目是「净业三福」,是释迦牟尼佛在《观无量寿佛经》为净宗同学说出修学最高的指导原则,我们必须要遵守。无…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五十五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