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五十五集▪P2

  ..續本文上一頁在一起,但出家之後就很少在一起。有一天遇到,他就告訴我:淨空法師,我們在背後都議論你。我說:議論什麼?他說:議論說你這個人很聰明,可惜短命又沒有福報。我說:這個不必在背後,當面可以說,我很清楚,我知道我沒有福報,知道我短命。他說:你這幾年講經弘法功德很大,你的命運轉過來,不但你有福報,你的壽命很長。這他跟我說,說了第二年他老人家就過世,也走了。甘珠在密宗上師裏面是個有德行的人,我很尊重他、很佩服他,他走了之後,在佛門裏面確實是很大的損失。

  所以我們真懂得了,也就無所求,學佛之後曉得人死是身死,靈性不滅。以後看到一些外國的這些書籍,討論到輪回、靈魂這些主題。外國人也發現到,他說人確實沒死,死是身體,靈魂沒死,靈魂還會去投胎,帶著這一生的業力,那就是佛家講的報恩、報怨、討債、還債。曉得這些事情,我們做人對于思考問題就會跟過去完全不一樣。我們想到來生,想到來生我們就不能占人便宜,錢財上要占人便宜,來生還是要還債;也不敢吃衆生肉,吃衆生肉要還命,吃牠半斤來生要還牠八兩,你吃牠就等于吃自己,你這吃太多了,你得還到哪一輩子才能還完?真正明白這些事實真相,我們不會造惡業。所以因果教育非常重要,真正能幫助我們,放下許許多多的邪見,邪知邪見你就肯放下,你不能不放下,你就真正能夠依照古聖先賢、佛菩薩的戒律去過生活。看到這才真正是好的,是幫助我們生生世世向上提升,這就對了。如果我們與性德相違背的,你生生世世是往下墮落,那個日子不好過!人生在世一定要提升自己的靈性,這是非常正確的,外國人講的他們用科學的方法,有科學的證據,跟古聖先賢、跟佛法裏面所講的統統都相應。這文字裏面講的「威儀住持有則」,則是原則,有規矩。

  【謂行住坐臥四威儀也。】

  『行』是你走動,『住』是站著,坐下來、躺下來都要有規矩。我們生活當中總不外乎這四種威儀,坐有坐的相,站有站的相,臥有臥的相,總是要合乎規矩,合乎禮節。中國人講禮節,佛法裏面講『威儀』,威儀就是我們中國人講的禮節,要有禮,要有節製,一定要遵守。

  【大乘八萬。小乘叁千。爲住持之楷模。整六和之紊緒。出叁界之梯蹬。越苦海之迅航。】

  這幾句說得很好。大乘菩薩八萬四千細行,它把底下那個數字省略掉,八萬四千,小乘叁千威儀,這都是屬于規矩,你行住坐臥都有個樣子。『八萬、叁千』,從哪裏來的?就是十善業道。這十種,十善業道一展開,小乘裏面就叁千,大乘裏頭就八萬四千。《華嚴經》上說「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歸納起來給你講幾條,展開來遍法界虛空界無量無邊,所以說是「慈悲遍法界,善意滿娑婆」,那就不止八萬四千。八萬、叁千,在佛教經典裏面都有條文的,這一點都不假,不是隨隨便便說的一個數字。諸位要想了解,《佛學辭典》也可以查得到,《教乘法數》裏面也給你列出來,你去看看一點都不假。由此可知,要是用這個原理原則,來看我們中國古聖先賢的教誨,五倫、五常展開來會不會到叁千?會不會有八萬?一點都沒錯,你用佛的方法把它展開來,確確實實無量無邊。我們在前面學過,賢首國師,世尊爲衆生說法,只念一個字「塵」,裏面就能夠周遍大千世界。一微塵裏頭出生無盡、含容空有,超過八萬、超過叁千;一微塵如是,一一塵亦然,也是這個樣子。所以佛在教學裏面只教導我們抓住綱領,這就行了。此地大乘、小乘,它的總綱領就是十善業道,我們要遵守。身是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口是不妄語、不兩舌(妄語是欺騙人,兩舌是挑撥是非)、不绮語(绮語是花言巧語欺騙別人)、不惡口(惡口是說話粗魯,很難聽,讓人起反感);意地裏面是不貪、不瞋、不癡,是十條。《十善業道經》,佛就是給我們講這樁事情,這是佛法行持上的根本,也就是住持有則。住,我們今天講,我們住在這個世間,隨著我們的壽命,我們有五十年的壽命,那就是五十年的住持,六十年的壽命就六十年的住持,有一百年的壽命你就有一百年的住持。住持,你住在哪裏?住在十善業道,這就對了。行十善業道,十善業道一定要變成自己的生活、變成自己的行爲,也就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不能夠離開它,這是修學聖賢大道的基礎。

  我們中國古聖先賢教導我們,五倫,五倫是道,五倫講關系,「父子、夫婦、君臣、兄弟、朋友」。我們生活在這世間,這個世間跟一切人相處總離不開這關系。父子、夫婦、兄弟這是一家人,這是家內;家的外面就有君臣、有朋友,四海之內皆朋友也。中國有五千年的曆史,黃帝創造文字就開始有記載,從黃帝一直到今天,曆史的記載沒有中斷。維系了五千年社會的安定和平,確實這個家起了非常偉大的作用,齊家、治國、平天下,齊就是整齊,這個家很有規矩,一點都不亂。從前的家現在人很難體會,我們中國人的家,在八年抗戰,中日戰爭的時候打掉了,這是我們中國非常大的一個損失,慘痛的損失,家沒有了,所謂家破人亡。在這之前是大家庭,我小時候,我十歲離開家鄉,抗戰前一年,那個時候我們農村裏面還是大家庭,一個村莊就是一家人。我小的時候我還能記得,我們住的那個圍子就是一個村莊,姓宛的,跟我們有親戚關系,這一家差不多將近有一百多人口,已經是衰了,家道興旺的時候二、叁百人。旺族,一個家庭有六、七百人,這是大家,它是個社會。

  家有家道,家道就是倫常,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是家道,這是共同的。有家規,像《弟子規》,《弟子規》的編輯,是中國一般家庭家規裏面共同要遵守的,不是哪一家,家家都要遵守的,把它選擇出來編成一本書,這是每一家共同要遵守的,必修的。還有特別的,特別那就不列在這裏面,特別多半什麼?他們所學的不一樣,他們所經營的事業不一樣,依照他們需要訂立的家規,這種家規多半在家譜裏面。在從前我們有祠堂、有家譜,家譜是家庭曆史,不止一千零八十字,差不多要加上一、二倍,有二、叁千字的,這家規。有家學,家學就是家裏面辦的私塾,家學是以自己家裏面的子弟爲主,親戚朋友的小孩也可以到這邊來讀書。在從前沒有學校,每個家族自己辦學;還有家業,你家裏面經營的事業。所以從前養老育幼沒有問題,父母或者福報不足,能力、學術不足,小孩生下來之後沒辦法教養,家族養你,他有家學;年歲大了,不但不擔心衰老,家族養老。所以一個人出生下來之後,這一生爲什麼?就爲家庭,一生爲家庭,家庭養你,家庭照顧你,所以老的時候有天倫之樂。你看看你的晚輩,你子孫那一代幾十人,真有天倫之樂。現在這都沒有!所以從前那種真叫幸福美滿的人生,在現在沒法子。但是它維系了中國幾千年的安定和平、長治久安,靠什麼?靠中國人的道德,靠中國的家。家實踐道德,把道德帶動了,生活化了。我們看看今天社會的動亂,道德觀念沒有,家沒有了,怎麼能不亂?人活得很辛苦,人生在這個世間沒有方向、沒有目標,這些年來我常常想這個事情。所以我想到就鼓勵企業,希望企業能夠把中國傳統的家道精神繼承下來。一個企業的老板就像從前的家長一樣,要把員工都看成是自己的子弟,員工是我們的親戚朋友、兄弟姊妹;員工的下一代他的兒女,是我們這個族群裏面的子弟,下一代,我們要辦子弟學校培養他;員工的老人,我們要辦養老院養他們,員工的父母也就是我們的長一輩、上一輩,我們有養老的義務,養老育幼真正擔負起來。一個企業就是一個大家庭,從前這個大家庭是血緣、血統關系,現在企業是道義關系,一個企業是一家人,把中國五千年良好的家道再能複興起來,會對社會安定、世界和平做出很大的貢獻,也就是說團體是家庭。

  我們在十幾年前,應該有二十多年,在美國,那時候我想到做彌陀村,彌陀村是我們念佛的同修道友大家住在一起,變成一家人。我這個念頭,好像是一九八二年,我第一次到美國,在舊金山做了幾場講演。場所是在美國的老人公寓,那個公寓是猶太人辦的,辦得很不錯。它是一棟大樓,像公寓一樣,一個單位是合我們臺灣講十五坪,一個單位裏面有個臥房、有個小客廳、有廚房,還有個小陽臺,這是退休的老人他們住在一起。它有四百多個單位,所以是個很大的老人公寓。這猶太人很聰明,它樓下的一層還是兩層,他辦個幼兒園、幼兒園,就讓居住在公寓的這些老人他們的孫子,他們兒子不在一起住,自己有地方住。孫子,每天兒子媳婦上班,就把小孩送到這個幼兒園,小孩下課就會到祖母祖父的房門去敲敲,跟祖父祖母去玩玩,十分鍾他就走了,他就上課去,所以他每天都能夠跟兒子媳婦、孫子見見面。我看得很歡喜,我覺得這個老人公寓確實很好,很難得附設幼兒園。所以我就想起,因爲在那邊講經,好像講了六天,我就講二十一世紀的道場應該是這種方式,不要再建寺廟。就是像這樣的老人公寓,讓學佛的人統統住在一起,天天在一塊學經教,天天在一起共修,彌陀村這個想法就從那裏來的。但是想了這麼多年還沒有搞成功,緣不足,要是有這麼好的因緣,就是彌陀村居士林這種方法。要依印光大師所說的,他老人家告訴我們,在現前這個時代道場愈小愈好,住衆最好不要超過二十個人。爲什麼?生活來源容易,有叁、四個得力的護法就能照顧,你不要向外去攀緣,心是定的,定下來才能辦道。心常常往外面跑,把你的道業全破壞。這是祖師他的想法、他的教導,是非常有道理的,我們要是真正能遵守的話,同修少,各個都會有成就。這是我們心目當中所尋求的。

  淨宗成立之後,我們在行門,因爲這是完全講的行門,提出五個科目。第一個科目是「淨業叁福」,是釋迦牟尼佛在《觀無量壽佛經》爲淨宗同學說出修學最高的指導原則,我們必須要遵守。無…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五十五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