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十善业道》,「修十善业」。所以第一条四句,儒释道三个根,你不这样修的话,第一条没有,第一条没有就没有第二条,你说这个多重要!所以一迷全迷,一悟全悟。
我们今天的环境要晓得,佛经上讲得一点都不错,我们今天是整个法性变成无明,你要不相信你夜晚出来看看,天空一片漆黑,如果说没有太阳、没有月亮、没有星光,也没有灯,那是什么世界?那叫无明。如果你是觉了,觉了不需要太阳,不需要月亮,不需要灯光,这个世界是一片光明,叫常寂光土,常是永恒,寂是寂静,光是光明。所以自性是常寂光,一念不觉就把常寂光变成无明,这个现象都在我们眼前,但是我们就是不知道。无明起用,麻烦大了,这妄动,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性德完全相反,那叫造业。《地藏经》上讲的,「阎浮提众生」,这是讲六道里的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那就是你起的作用是无明之用。像这边所说的,「以在缠心,变造诸法」,这一切诸法是你在缠的心,缠是缠缚,就是烦恼的代名词,你心不自在,你心没有解脱,你心里面充满妄想分别执着。
整个宇宙环境是这样变出来的,你自己作自己受,你怎么能怨人?怎么能怪别人?各人因果,各人承当,这个话说得好,你造什么因就出什么现象,果报,你自己得受,受的时候还说是别人的,错了。别人如果能够变造诸法给我们享受那就好了,十方三世诸佛菩萨大慈大悲,他应该变造极乐世界给我享受,要不然他就不慈悲,怎么会变成这种世界来让我们受罪?所以今天我们所遭遇到所有境界,一定要知道,我们中国古人讲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就对了。自己念头变现的境界,与别人毫不相干,不能怪人,怪人就错了。明明是这个人给气给我受的,不是的,那个人是你心念变出来的。这些事情只有大乘佛法讲得透彻、讲得明白,真正懂得你就晓得怎么处理,你处理得会心平气和,处理得得体,处理得自在,处理得与法性相应。
首先,你看《无量寿经》经题上讲得真好,前面讲果,「大乘、无量寿、庄严」,这讲果报。大乘是智慧,无量寿是德行,庄严是相好,庄严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真善美慧,这是我们自性里本有的,诸佛如来有,我们一切众生个个都有。他们有,他们现前了,现在哪里?现在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实报庄严土,华藏世界,毘卢遮那佛的实报庄严土,多美好!怎么修的?「清净、平等、觉」,经题后半段这五个字是因,大乘、无量寿、庄严是果报。我们修成了,修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什么?「自性弥陀,唯心净土」,阿弥陀佛自性变的,极乐世界还是我们自性变的,为什么?不是在缠的心。在缠的心(在缠是带着一切烦恼的心)变成我们现前这个世界,出缠,超出了,超出是什么?清净平等觉,变现的诸法是极乐世界、是华藏世界。
佛教里头没有迷信,佛教里头要靠自己,不能靠别人。阿弥陀佛慈悲,连一切诸佛都佩服、都赞叹,他帮助我们是相对的,我们有一分诚敬,他加持一分,我们有两分诚敬,他加持两分,我们没有,他加不上,这个事实真相你不能不知道。我们修什么?很简单,《无量寿经》经题上,就是修清净心、平等心、觉心,觉而不迷。觉从哪里来的?觉从清净、平等来的。所以这五个字着重在上面的清净、平等,只要清净平等,觉,觉就是智慧,自然就生了。再给诸位说,清净是戒,平等是定,觉是慧,佛法不是常讲吗?「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五个字你把它简化就是戒定慧。你不依戒,清净不了,戒是叫你放下,放下就清净;平等是放下分别,清净是放下执着,心清净了,放下分别,心平等了,自性里面般若智慧就现前,真管用。
下面说,「念念住着,名之为染」,住着是什么?着相,住着是什么?心里头有。有那个叫什么?就是前面讲的缠,念念住着这就是在缠之心,你变造诸法就是六道轮回。我们今天所造的,极其严重的染污,严重染污是三恶道,我们不能不知道。「悟则全无明而为法性」,只要《无量寿经》上讲的那个觉,觉一心,觉就是悟,觉悟。所以你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修到一定的程度就开悟,悟了之后,无明就又回归到法性。「全起法性之用」,法性之用是什么?就是诸佛如来、法身大士在十法界里面「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有感他就有应,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我们把话说得具体一点,大家好懂,那就是弘护正法、普度众生,这就是起法性之用。没有般若智慧,你怎么能够弘护如来正法?你对如来正法完全迷了,你还能起用吗?觉了才行,迷了不行。
下面教我们觉悟的秘诀,「以离障心,应赴众缘,念念舍离,名之为净」,这是秘诀,教我们修行的秘诀。总要有离障心,什么是障?这要知道。妄想是障,分别是障,执着是障,这是总说,给你说得具体一点,自私自利是障,名闻利养是障,贪图享受五欲六尘是障,贪瞋痴慢疑是障。你首先要认识这些障,然后学佛菩萨示现在六道,应赴众缘。应赴众缘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自行化他,我自己修行,我也帮助别人修行,这就是讲应赴。用什么心态应赴?念念舍离,决定不能执着。念念舍离,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世尊一生在物质生活条件上他有什么?我们都看得很清楚,三衣一钵,其它的没有了。在当年北印度这个生活条件之下,印度是属于热带,三件衣够了;钵是托钵,吃饭的,一个钵。释迦牟尼佛一生没有道场,诸位想想,如果他想建个道场、建个寺庙不难,他自己的俗家是王族,家里面可以给他护持。同时他一生教学当中,经上讲的,在家弟子里面有十六个人是大国王,小国王就不说了,这些人难道不愿意给世尊建个道场吗?不要!
但是他也很活泼,也并不固执,给孤独长者邀请他在祇园精舍讲经教学,他接受,在那里也住了不少年,讲完就走了,舍离,不要这个道场。道场什么?道场有主人,释迦牟尼佛借用,用现在的话说,给孤独长者、祇陀太子他们有所有权,释迦牟尼佛有使用权,使用几年。这是舍离得干干净净,心里一点都不染着,这叫净。我们看到这个净,你就要想到清净心。修行头一个,舍离就是放下,念念放下,丝毫执着都没有。在今天的社会没法子,你要没有一个安定地方居住,你就不能修行,就不能办道,为什么?社会型态不同。佛陀出世那个时代,在家人统统拥护你,知道你是树下一宿、日中一食,你每天来托钵,人家一定供养,你有病的时候,人家一定照顾。出家人接受供养,四事供养,四桩事情。第一个是饮食,每天去托钵,接受人家饮食的供养。第二是衣服,衣服很有限,三衣,只有衣服破了才接受人供养,还能用就继续使用,不麻烦别人。第三个是卧具,晚上睡觉也只一块布铺在下面,尼师檀。现在我们称为具,拿来拜佛的时候铺在蒲团上。其实它不是铺在蒲团上的,它是当年佛陀时候出家人晚上睡觉垫在地下的,那么简单!第四个供养就是医药,生病的时候接受医药供养。你看多简单,舍干净了,你一丝毫牵挂都没有,所以心在道上。道是什么?道就是清净心、就是平等心,清净平等生智慧。
我们在今天这个社会也得要适应,我们需不需要个道场?需要。印光大师说得很好,小道场,不要太大,住众不超过二十人。人少容易维持,不要求人,有三、五个护法,你就可以安心办道。心安则理得,佛给你讲的这些道理你就明白了。为什么我们今天读经,大家在一起研究讨论都不明白,原因在哪里?我们心里杂念太多、烦恼太多,这障道,这就是染污,这个地方讲的染污。我们起心动念还是自私自利,还是离不开名闻利养,这怎么办?还有贪瞋痴慢,这连念佛往生都没有把握。念佛往生决定有把握的是要清净平等觉,清净心、平等心、觉而不迷,念佛就是决定有把握,真的是万修万人去,我们不能不知道。
下面说,「然在缠,染心本具妙理,与净不殊,故名不二」,染心里头有法性,体是法性。染心,就是迷惑颠倒的这个心,它从哪里来的?它从自性清净圆明体而来的,自性清净圆明体本来具足无量无边无穷无尽的智能德相,没有失掉,只是在迷,所以说迷悟不二,与净不殊,故名不二。「此之不二,不出一念,故心法妙所以为门也」,这个门是比喻,不是真的有个门,这叫法门,就是说你从这个地方开悟,迷是这个门,悟还是这个门。这个门是什么?一念。这个一念,诸位要记住,就是弥勒菩萨所说这一念,「迷唯一念」,这一念放下就明心见性。这样说法,怕的是我们还得不到一个清晰的概念,所以下面还有几句话补充,染跟净。「在缠心者,缠即缠缚」,缠是烦恼的代名词。谁缠缚你?自私自利缠缚你,从自私自利,最明显的,你不难体会到的,欲望缠缚你,名利缠缚你,烦恼在缠缚你,傲慢在缠缚你,嫉妒在缠缚你,所以你造恶业。
这底下也说得好,「谓众生心识为惑业之所缠缚」,惑是迷惑,造业,我们刚才列举的几句,就是你迷惑、你造业。现在人起心动念违背了道德,起心动念都是为自私自利所驱使,起什么念头?损人利己,这还得了!每个人起念头都是损人利己,这个世界还会有和平吗?还会有和谐吗?这是迷,这是惑业所缠缚,愈迷愈深,愈陷愈严重。佛法给我们讲的贪瞋痴慢,慢是傲慢,嫉妒、障碍都包括在里头;疑,这个疑是对于圣教怀疑,今天对古圣先贤怀疑,错了。我们讲对科学怀疑还能讲得过去,为什么?科学发展才不过二、三百年,说怀疑还行。古圣先贤教诲至少通过四、五千年,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考验,经过多少人学习,通过这个验证,那是真理,你不应该怀疑,老字号,可靠。现在人恰恰相反,对新奇东西相信,对故旧老东西怀疑,这叫颠倒。不相信古圣先贤的教诲,你灾难来了,你不孝父母,你不尊敬长辈,不知道友爱兄弟,不知道跟一切大众和睦相处,社会动乱了。
最近我看到从中国大陆传来一个光盘,刘善人刘有生先生,他讲病讲得好。这个光盘大概六个小时,我从头到尾听过二、三遍,讲得非常好。现在人迷失了性德,起心动念、所作所为都不善,所以得了许多奇怪的病。他掌握一个原理,如果你能对这些病完全了解,病从哪里生的,从根本上把念头改过来,病就好了,不需要用药物治疗,就能够恢复健康长寿。他用这个方法治好很多人,这不是假的。所以这个光盘值得流通,他没有版权。因为他自己年轻的时候染上重病,几乎活不了,有个人救了他一把,给他一本书,王凤仪的《笃行录》。王凤仪这个人我知道,是东北,从前我跟他们万国道德会有过往来,万国道德会就是完全学习王凤仪。可是这个刘先生学得非常好,他真干、真学。过去我看读王凤仪书的这些人我遇到不少,没真干,不像这个刘善人,他真干。这都是古圣先贤的精华,真有大受用。
特别是在现代这个社会,染污太严重,我们的饮食有严重的染污,肉食那更不必说,家里面所饲养的这些畜生,都是用化学饲料,这些动物快速长成。是能快速长成,在从前一个小猪仔,大概要十个月才能长大,现在怎么样?两个月就长大了。以前养鸡养鸭至少得半年以上才会长大,现在两个星期就长大,牠吃的是什么?吃的是荷尔蒙,快速叫你长成,你吃牠的肉你就中毒。所以现在毛病多,奇奇怪怪的病,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不能不知道。佛在《无量寿经》上给我们讲,讲的是我们现代这个社会,佛在二千五百年前说的,现在这个社会是饮苦食毒。我们喝的水,水里有毒,水源被污染,即使出家吃素,蔬菜也有毒,他用化肥、用农药。现在已经发现许多的耕地不生粮食,为什么?他用的化肥太多,土地里有毒,这个问题严重。海洋被污染,湖泊、河川被污染,干净的水没有了,以后人怎么活?现在这个灾难紧迫在眼前,这日子怎么过?台中李炳南老居士往生的前一天告诉身边的同学,也是讲到这个世界乱了,灾难来了,佛菩萨、神仙下来都救不了,我们只有一条活路,念佛求生净土。这个世界不能住了,咱们得移民,念阿弥陀佛移民到极乐世界,李老师最后的遗言。他老人家往生,当天我在台北,同学打电话告诉我,告诉我老师最后遗言。我们今天要把念佛求生净土当作我们这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其余的可以统统放下。这是谓众生心识为惑业之所缠缚。
「离障心者,障即障碍,谓佛心想惑业净尽,离乎障碍。」佛心想惑业净尽,想是妄想,惑是分别执着,业是造作。我们放下妄想、放下分别执着,那你所有一切的造作是为别人,不为自己,那就叫净业,这个好。全心全力为一切众生服务,不为自己,这是什么人?这是佛菩萨。佛菩萨没有为自己的,为什么?佛菩萨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佛菩萨。我们早年初学佛的时候,总以为《金刚经》上讲的破四相是法身菩萨的境界,以后慢慢的学多了,才真正明了破四相什么人开始?须陀洹开始。《金刚经》上讲得清楚,证得须陀洹的人,他说我自己并没有以为我证得须陀洹,假如我认为我自己证得须陀洹,佛就不叫我须陀洹。为什么?你还有分别执着,你还执着有我,我证得须陀洹了,这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须陀洹就刚刚开始证得。所以这四句也是大乘入门的条件。
真的四相放下了,不执着我,也不执着有别人,我们为一切众生服务,与性德完全相应,圆满的相应,没有带丝毫惑业。惑业底下就有苦,苦是报,你迷惑、造业,后面就有果报。我们现在说老实话,这个道理愈来愈清楚,愈来愈明白,就是放不下,为什么放不下?没有彻底明了,要是彻底明了,放下很容易。释迦、惠能大师一时顿舍,一下就舍干净,惠能大师二十四岁,释迦牟尼佛示现是三十岁,年岁都不大,说断就断,说放下就放下。一般人拖泥带水,放下放一点点,不干不净,所以它不起作用。这样的人在佛法称为钝根人,能放下的,利根。我们放不下怎么办?佛慈悲,有方便法,教我们抓住阿弥陀佛,用一句阿弥陀佛代替一切惑业苦。心里面有念头就是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别无二念。果然能做到这个地步,在时间上说,决定不出三年,你就得一心不乱。得一心不乱,你自在往生,预知时至,自在往生,问题解决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到极乐世界再办。你看这个方法多好、多妙!取这个方法,真叫万修万人去。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四十一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