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四十二集) 2009/6/9 台湾高雄 档名:12-47-4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经本第七面第一行。前面我们学到「即染即净」,今天我们再看:
【即因即果。】
染净在佛法里面,十法界里面四圣法界是净土,六道凡夫,六道里面这是染。四圣法界里面没有善恶,有染净没有善恶;六道里面染污,有善恶,善也是染污,也不清净,这个道理一定要懂。修善,修学一切善法,出不了六道轮回,生三善道;造作一切恶业堕三恶道,善恶是因,三善道、三恶道是果报,业因果报丝毫不爽。这什么原因?根本的原因确实是在执着,最严重的执着就是执着身是我,有这个执着所以才有自私自利,起心动念总是损人利己。即使是像天道以上,确实起心动念能够舍己为人,但是己没有忘掉,这个执着没放下,还是有自己,这一点我们不能够不知道。
在这么多年,我们学习佛法,在一起研究经教,我常常讲,很多人也常常在听,可是就是没法子入门。怎么样才叫入门?小乘证得须陀洹果,大乘证得初信位的菩萨,这是《华严经》上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这是菩萨五十一个阶位,你能证得初信位,这入门了。入这个门虽然没有超越六道轮回,但是保证你不堕三恶道,在三种不退转里面,你证得第一个,叫位不退,这就称圣人,我们佛门叫小圣。证得这个果位,无论有没有佛出现在世间,总之是天上人间七次往返,你就能证阿罗汉果;证阿罗汉就超越六道,六道就没有了;证到阿罗汉,这真的生净土,四圣法界,在娑婆世界里面是释迦牟尼佛的方便有余土。如果证得初果这个地位,遇到念佛法门,那就太殊胜了,他念佛决定生净土,生哪里?生极乐世界的方便有余土。所以我们学习,总要把目标锁定在这个阶位上,向上很难,真的不是我们能够做到的,但是最低这个阶位是可以取得的。纵然不能证得,四果四向,初果不能证得,你一定得到初果向,你的方向目标是正确的,功夫还差一点,还没有得到,念佛往生极乐世界决定,这是过去善导大师常讲的「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会漏掉的。
今天念佛往生不少,这我们知道,但是念佛这一生不能往生的更多,什么原因?在这个世间学佛,我们的方向目标太多,不是锁定在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哪有不成就的道理!这是值得我们省思的。因果更要重视,说实在话,我们如果真正了解因果事实真相,我们修净土的人,方向目标肯定锁定在极乐世界,我这一生没有别的念头、没有别的希望,就是希望往生净土,就是希望亲近弥陀,这个信愿就决定往生。这是蕅益大师讲的,念佛人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为什么去不了?我们对这个世间还有贪恋、还不想离开,这就造成障碍,这就误了这一生的大好因缘。所以净业三福里面告诉我们「深信因果」,这个因果我们在讲席里面做过很多次的报告,念佛是因,生净土是果,生净土就是成佛,念佛成佛决定没有疑惑。
在这个世间,现在这个社会灾难很多。我听到有同学告诉我,他们有得知我们讲不同维次空间托的信息。灾难虽然多,最后还是有一线希望,那就是看我们能不能改变。当然这是属于共业,共业所感,共业怎么转法?从自己转起,我们自己能够断恶修善,自己转了。断恶修善的标准,一定要依儒释道三个根,那是标准,也就是说,《弟子规》是标准,《感应篇》是标准,《十善业》是标准。什么是善因?这里面所讲的是善因,违背经教那就是恶因。《感应篇》里面说得好,一条一条具体给我们说出来了,哪些是善,必须要做的,哪些是不善,一定要回避的。明末清初读书人用功过格来帮助自己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许多出家人也用这个办法。我们看到莲池大师,他老人家有用《自知录》,那个《自知录》就是功过格,用佛教经典里面的标准,真的是知道修因证果。
我们看看今天这个世界许多灾难,细心去观察,灾难从哪来的?居住在地球上的人心行不善,基本的德行都做不到。基本的德行在中国老祖宗五千多年教导我们的,五伦、五常、八德,这是基本的。你细心去观察,认真反省从自己检点,孝顺父母我们有没有做到?尊敬师长有没有做到?友爱兄弟有没有做到?没做到。五伦是讲关系,五常是德行,仁义礼智信,这叫五常,常道,一天都不能离开的。五常就是佛法里面讲的五戒,仁,仁慈,不杀生是仁,不偷盗是义,不邪淫是礼,不饮酒是智,不妄语是信,仁义礼智信。这五条真的是做人的大根大本,为什么?你看,儒家讲五常,佛法五戒,你再看看基督教的《新旧约》,伊斯兰教的《古兰经》,印度教、其它宗教经典,统统都讲到,这就是说全世界无论哪个族群、哪个宗教,典籍上统统都讲到,这做人的根本。这五条你要是做不到,你来生就得不到人身,做人的基本条件,从这个基础上再慢慢向上提升。
所以佛法根本戒就是五戒十善,五戒十善做不到,我们虽然学佛、研究经教,那是现在所谓的佛学,有信解没有行证。像儒家教学里面所说的,有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没有笃行,没做。真正去做,所以《弟子规》是教我们做的,不是教我们念的,《感应篇》,统统都是属于戒律。真正去做,纵然不懂经教,你也是个善人,你老实念佛也能往生。《往生传》里面真的有不少不认识字的,没有学过经教的,甚至于一天经也没听过的,他就能够真正是从思想到行为,他善良,你细心观察,五戒他都做到了。他不认识字,没有文化,他念佛能往生;不但能往生,瑞相稀有,站着走的,坐着走的,预知时至,没有生病,走得潇洒、走得自在。这是什么?他真有行的功夫。到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他学习经教是摆在西方极乐世界,在这一生当中没有缘,到极乐世界去学,这个因果不能不知道。
周安士讲得很好,他说「人人信因果,天下大治之道也;人人不信因果,天下大乱之道也」,这两句话说得好,真的不是假的。今天整个社会动乱,不相信因果;如果相信业因果报丝毫不爽,相信因果里面所说的,一个人在一生当中「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的心就定了,没有妄想。为什么?想不到。怎样才能得到?断恶修善能得到。《了凡四训》是真实的因果教诲,学佛的人、在古时候读书的人没有不学习的。早年印光大师在世的时候,他老人家一生极力提倡《了凡四训》,这真正叫大慈大悲。我们看到现前的社会,才真正能体会印祖的悲心,想挽救这个时代。底下讲:
【即同即异。】
『同』是讲性,『异』是讲相,性相不二。性是相之性,相是性之相,确实是一不是二。相怎么发生的?我们在前面学过,是从一念妄动而现的。性是真的,为什么?性不生不灭。相是妄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为什么?它有生灭,有生灭就不是真的。事实真相知道的人不多,释迦牟尼佛跟弥勒菩萨的对话,弥勒菩萨说出来的那才是事实真相,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就是相,「形皆有识」。形是物质现象,识是精神现象,精神现象跟物质现象都是从念头上生出来的,念头是振动。佛法讲「一念不觉而有无明」,那个一念就是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弹指当中有三十二亿百千念。这个念头非常微细,不但我们不能够觉察,阿罗汉也无法觉察,世尊在大乘经里面告诉我们,什么人能够觉察到?八地菩萨。这就是相宗里面讲的阿赖耶,什么人能见到阿赖耶的活动?八地以上,八地、九地、十地、十一地(十一地是等觉),再上去叫妙觉,这五个位次他们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不是假的。
阿赖耶是不是真的?不是真的,是一念妄动才有的,它的生灭现象剎那生灭。确实就像我们看电影一样,我们完全被银幕上的假相迷惑了,而电影银幕上那个假相才一秒钟二十四张幻灯片,这个幻灯片是每一张都不一样的,只是它的速度太快,我们的眼睛被它欺骗了。弥勒菩萨告诉我们,我们现前这个世界,感官的世界,无论精神跟物质是相通的,实际上也是静态,就像电影底片幻灯片一样,一张一张的没动,静态。可是它生灭的速度太快,快到要是用秒来做单位的话,我们一秒钟可以弹四次,那就乘四,乘四是一秒钟有多少张?像幻灯片有多少张?有一千二百八十兆张,一秒钟。你要记住电影放映的那个底片一秒钟二十四张,现在告诉你一秒钟有一千二百八十兆张,我们把它当真了。电影的银幕是平面的,这是立体的,速度这么快,念头一断这世界就没有了,正像电影银幕上那放映机把它一关闭的时候,画面就没有了。没有了那是什么?显示出来的是常寂光净土,那就是《华严经》上所讲的「自性清净圆明体」,就现出来了。只要有一个妄念,前面我们读过,一妄一切妄、一迷一切迷,整个法性全迷了,变成无明。
什么是无明?没有明暗。诸位想想,我们现在如果没有太阳、没有月亮、没有星星、也没有灯光,那就叫无明,而本来?本来是一片光明,不需要日月灯明,不需要这个,它本来是光明。在我们净土里面叫常寂光净土,常寂光净土就是自性清净心,就是自性清净圆明体,这个不生不灭。惠能大师见性,他给我们说出来,没想到自性本自清净,它没有染污,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本无动摇就是它里头不会起妄念的,那念头不是真的。所以念头,佛经上用的名词好,加上一个妄,妄念,不是真的,就是自性里头不会起妄念。妄念从哪里来的?你要好好的体会那个妄字。妄是什么?根本没有,你误会了以为它有,这就上当了。所以妄,妄没有因,第一个妄念没有因,第二个妄念有因。第一个妄念是因,第二个妄念是果,往后就有因果,头一个没有因,所以叫妄、叫无明。所以同异不二,也给你讲真妄不二。
【即一即多。】
这很难懂。一是什么?『一』是…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四十二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