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讲性,『多』是讲相,性就是相,相就是性,所以说「即一即多」。这还没有显出它的深义,更深的意思是:任何一个现象必定包含一切现象里面的体性,我们现在讲信息,诸位好懂。《华严经》里面说的,依报里面有微尘,这微尘很小,物质,极其小的物质,我们肉眼看不见;正报里面的毛端,我们汗毛毛端、毛孔,很小,可是它有遍法界虚空界所有信息都在里面,这无法想象。一就是多,多就是一,每个微尘里面都是这样的,每个毛孔也是如此,为什么?自性没有大小,自性所变现出所有的现象也没有大小,自性是圆满的。所以惠能大师讲本自具足,他说了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佛在《华严经》上讲得比他详细,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句话就是能大师所说的「本自具足」,无量无边的智慧、无量无边的德能、无量无边的相好,这自性本自具足的。自性所变的相分变得再小,一粒微尘、一个毛孔,它也具足圆满的智慧德相。
真的,这句话不好懂,我们很不容易体会。近代科学家很了不起,他们发现一个宇宙奥秘,叫「全息」,全息的这个信息在照片上显示出来。我们用全息照相去照一张照片,这个照片洗出来之后,你把这个照片撕成两张,你再去看,两张照片里面都是完整的相;撕成四张,四张完整的相;你撕成一百张,是一百张完整的相。从这个现象里面,我们体会到佛经上所讲的,宇宙之间森罗万象,无量无边,随拈一相,里面都有全息的信息,遍法界虚空界、过去现在未来都在里头,一个不少。那是什么?这个现象千变万化。是的,确实千变万化。这千变万化怎么解释?就像万花筒一样。万花筒里面,不变的就那么几片不同颜色的碎片,你转动的时候,你就看到里头图案一千个画面、一万个画面,现在我们用照相把它照下来,找不到两个相同的。这是性德,自性法尔如是,它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下面讲:
【即广即狭。】
『广狭』的定义,在佛法里面讲,「大而无外」叫广,不是一般的广,「小而无内」这叫狭。所以大,再大,它能够融入毛端、融入灰尘,毛端没有放大,宇宙没缩小,为什么?自性没有大小,大小从哪里来的?从我们分别执着、从妄想当中来的。离开妄想分别执着,你才见到诸法实相,实相没有大小,实相也没有先后。没有先后,没有时间;没有大小,没有空间。佛经里面常讲「芥子纳须弥」,芥子是芥菜子,芥菜子跟芝麻差不多大,跟芝麻粒那么大;须弥是须弥山,须弥山能够放在芥菜子里面,芥菜子没有放大,须弥山没有缩小,它怎么装得进去?为什么能装得进去?因为它没有大小,有大小,大的可以装小的,小的就不能装大的,没有大小。
【即情即非情。】
这句话,在《华严经》上有一句很著名的话叫「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情』是有情识,在现在怎么说法?现在叫动物,叫有情众生,动物。『非情』就是无情,无情我们今天叫什么?植物、矿物。实在讲,情跟无情很难分,为什么?弥勒菩萨讲得好,「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那就是非情,「形皆有识」,那就是有情。换句话说,在宇宙之间你要找个有情或者是无情,无情里面没有情识,我们讲物质,纯物质,找不到,只要是物质一定有情,只是它那个情你很不容易发觉。最近应该是有十二、三年,日本江本胜博士用水来做实验,水是无情的,矿物,发现什么?发现它有情,它有见闻觉知,还有受想行识,跟弥勒菩萨所讲的相应。弥勒菩萨所说,「念念成形,形皆有识」,所以精神现象跟物质现象它是结合在一起的,分不开的,有精神现象就有物质现象,有物质现象就有精神现象。为什么我们没办法觉察到?那就是波动的频率不一样。动物波动的频率高,我们很明显能觉察;植物就很低,不容易觉察;矿物就更低,更难觉察,事实真相是这么个现象。我们不能觉察,实在讲我们粗心大意,佛菩萨为什么觉察到?他心清净,心愈清净,对于极其微细的波动他能感受到。
佛告诉我们八地菩萨的定功,这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我们在经典里面读到,阿罗汉是第九定。世间,就是六道里面讲定功,无色界天的定功最高,四禅八定。四禅是色界天所修的,再往上去,四定是无色界天所修的,最高的是非想非非想处天,没出六道。阿罗汉修第九定,超越六道,所以阿罗汉修的那个定叫九次第定,他到哪里去?他到四圣法界里面声闻法界。这个定再加一层,那就能到辟支佛;比辟支佛更深的定,菩萨。到第八定,就是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处天。讲阿罗汉,阿罗汉是第九定,第九个阶段,辟支佛是第十个,菩萨是第十一个,佛是第十二个,这讲十法界。到十三个阶层,这才能超越十法界。超越十法界之后,这个定功还是有浅深层次不同,所以佛给我们讲四十一个阶级,那是四十一种不同的功夫,定功。从初住菩萨说起,一直到妙觉位,四十二个阶级。八地是四十二阶级最上面的五个阶级,他能见到阿赖耶,也就是见到一念不觉,弥勒菩萨讲「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他见到了,八地以上才能见到,才能把整个宇宙的真相彻底搞清楚、搞明白。所以《华严经》上讲得好,「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下面:
【即三身即十身。】
『三身』是世尊在一般经论里面常讲的法身、报身、应化身,『十身』说法也很多。我们在上次学习《还源观》,这是第二次,第一次讲到三身、十身,我们采取的数据是《华严教门指掌》所说的菩提身、愿身、化身、力持身到智身。这次我们想换一个,我们多学一点,也是《华严经疏钞》里面所说的「融三世间十身」。融是融通、融会,跟这个意思就更相应了。因为这里面所说的不二法门,这段讲的是不二法门,在哪里看?在一微尘里面看、在一毛端里面看,所以一定要懂得融通、融会。如果我们明白这个道理,能够把这圆融应用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这个世间什么灾难都化解了。为什么会有灾难?他不圆融、他不通,所以麻烦就出来了。为什么不圆融、为什么不通?这个根本原因在哪里?根本原因在对立,就是经教里面所讲的见惑里面第二个。
见惑是什么?见解错了,你看错了。第一个是「身见」,把身当作我,这个错了,身不是我。身不是我是什么?身是我所,我所有的。就像衣服一样,衣服不是我,这大家都承认,衣服不是我,衣服是我所有的。衣服穿坏了,换一件,那你就晓得什么是我。衣服不是我,身不是我,我死了还会去投胎,投胎叫什么?叫灵魂,灵魂是我。灵魂还不是我,灵魂跟我比较接近了,什么是我?灵性才是我,灵性不迷,就是自性。灵魂是什么?自性迷了就叫灵魂,他在六道里面投胎,他出不了六道,为什么?他迷。哪一天他觉悟了,他觉悟就出六道,迷出不了六道,但是认灵魂是我已经算很高明了。在这个世间确实有不少宗教把灵魂认为是我,他们不执着身是我,他们所谓的灵修,着重灵魂的清净,修成了,那他们生天道。所以我们一定要相信,身不是我。真正明白身不是我,人就不会造恶业。人造恶业最容易的是什么?舌头,吃众生肉,这个业可造大了,贪图美味。美味是为谁?舌头。舌头只有三寸,到喉咙以下味就没有,就不知道什么酸甜苦辣,那个味就是舌头。你看你为这个舌头,你造多少罪业?不值得!为什么去为它造业?真正明了了,眼耳鼻舌身都不是我,我就不为眼耳鼻舌身再去造业,真正能够断恶修善。第二个「边见」,边见就是对立,现在讲相对,这假的不是真的。如果我们真正懂得圆融、融会,用这种心态过日子,用这种心态处事待人接物,不与人对立、不跟事对立、不跟一切万物对立,真正和谐就出现了。他跟我对立,我不跟他对立,为什么?他迷,他不了解事实真相;我们了解事实真相,再不跟人对立,人、事、物都不对立,这个世间灾难就可以化解。
三世间,世这个字的意思是讲时间,你看这个字在中国写法,三个十,中国人讲三十年叫一世,三十年是一世;间跟界的意思相同,讲世界、世间是一个意思,它是讲的空间,一个时间,一个空间,我们六道众生离不开时间跟空间。佛给我们讲有三种世间,哪三种?第一种叫「有情世间」,那说到我们本人,我们有情,有很显著的精神现象,现在讲的是动物,包括所有的动物是有情世间。第二种叫「器世间」,器世间是物质的世间,花草树木、山河大地,再往外面扩展,太阳系、银河系、无量无边恒河沙数的诸佛剎土,这都叫器世间,物质的世间,那是我们的依报。第三种叫「智正觉世间」,智正觉世间不在六道,也不在十法界,超越十法界才叫智正觉世间。在《华严经》上讲,智正觉世间是指谁?初住以上,用中国禅宗的话来说,「明心见性,见性成佛」,那叫智正觉世间,没有见性的不算,见性就算。在《华严经》上初住菩萨明心见性,往上去四十二个阶级都叫智正觉世间,这是佛把三种世间说出来。所以在《华严经》里面讲「融三世间十身」。
我们看这段文上所讲的,「谓菩萨知诸众生心,随其所乐,融会三种世间,以为十身」。这一看我们就明了,佛说这三种世间是为了应化方便而建立的。所以佛没有定法可说,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以什么身得度,有没有起心动念?有没有分别执着?没有。这话是给谁说的?是对我们凡夫说的、是对我们世间人所讲的,世间人有感,佛就有应,这些法身菩萨他都有应,感应道交。这些众生有感,他有分别、有执着,佛菩萨来应,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分别、没执着,怎么应法?他应是自然的,我们无法想象。可是我们从江本博士水实验里面就得到很大的启示,你看水是矿物,它确实没有起心动念,它没有分别执着,可是我们人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对着它,它就有反应。水能看、能听、能懂得人的意思,我们写个「爱」字贴在水瓶上,一个小时之后把水放在冰箱里面,摄氏零下五度让它…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四十二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