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三十集▪P2

  ..续本文上一页如何处理?决定不能有丝毫骄慢之心,总要知道我们做得太少,做得不够。别人赞叹我好,我不够好,我差得很远,跟佛不能比,跟菩萨不能比,跟这些祖师大德我们都比不上,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别人愈赞叹,我们愈害怕,愈要努力,愈要谨慎,天天反省,找自己的毛病。怎么找法?不难,你每天拿着《弟子规》,拿着《感应篇》,拿着我们净宗修行的五个科目,三福,三福我们才讲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头一条。这头一条里面包括了儒释道的三个根,你天天读,天天反省。这三个根文字不多,要把它订在一起,不到十页,很薄的一本小册子,用这个做标准,这都是古圣先贤、诸佛菩萨教导我们,这叫经典。所谓经典,它超越了空间、超越时间,三千年前一般人学习,正确的,三千年后的今天,我们来学习还是正确的;中国人学习是正确的,外国人学习还是正确的,真理永恒不变。

  净业三福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你想想看,我们学佛了,我们能对得起佛陀吗?能对得起菩萨吗?能对得起我们的祖师大德吗?这三条做到没有?三皈是什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是回归,依是依靠,我有没有回头?我有没有真的依靠三宝?佛法僧是什么意思,总得清楚。佛是觉悟,法是正知正见,僧是清净不染。我们想想,皈依佛就是从迷惑颠倒回过头来,要依自性觉。三宝是性德,我要真的天天这样干,那就真的是皈依了。觉而不迷,这皈依了,依靠自性觉。没有这样做,还是迷惑颠倒?那我们就对不起佛,为什么?我们皈依是假的,有名无实,这就是造罪业。法是正知正见,我们现在是邪知邪见,心里面充满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这哪里是正知正见?从邪知邪见回过头来,依正知正见,这叫皈依法。我们在学经教,经教里面所讲的这些道理、现象、因果,我们统统清楚了,把我们从前错误的那个知见放下,我们依着佛在经教里所讲的认真学习,这叫皈依法。佛教我们孝养父母,你做到没有?佛教我们奉事师长,做到没有?佛教我们慈心不杀,起心动念是大慈大悲。「杀」,引申的意思,凡是伤害众生的事情不可以做。不容易!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有没有伤害别人?要是让别人感到难受,我们就做错了。「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他是菩萨。这个众生见到你就讨厌,那我看到他,赶快我就躲开,不要让他烦恼,这都是菩萨行。

  僧,不管他自己修行怎么样,这与我们不相干,我见到这个样子、这个形相,立刻就要想到「六根清净,一尘不染」。这个僧的相功德很大,时时刻刻他在提醒我,我尊重他。他自己持戒不持戒、修行不修行,那是他的事情,与我毫不相关;我看到他那个相,我就想到我要皈依僧。皈依僧是我从一切染污回归,回过头来,我要依清净心,这叫皈依僧,这是三皈依。我们三皈依要是做到,我们对得起佛,是佛的好学生;三皈依没做,我们欺骗佛菩萨,为什么?冒充!冒充是佛的皈依弟子,三皈完全没做到,所做的统统是相反的,每天所干的还是迷邪染,哪来的觉正净?想到这个地方,你不痛哭流涕吗?「具足众戒」,五戒有没有做到?不要说多了。十善有没有做到?这是最低的限度,你必须要做到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叫五戒。十戒里面,也包含这几件事,但说得多一点,详细一点,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这跟五戒是一样;那个不妄语它就开了,不妄语、不两舌,两舌是挑拨是非,不绮语,绮语是花言巧语,不恶口,恶口是说粗话,人家听起来很难受;再加上不贪、不瞋、不痴。这一入佛门,老师就告诉我们,我们是不是真做到?

  现在灾难这么多,在佛门里面讲,在宗教里面讲,它的认识跟一般凡夫不一样。佛门跟宗教里面讲,灾难是属于业报,自作自受,它是果报,果报有因,因是什么?我们自己做得不好,才遭遇的灾难。为什么真正一忏悔,几次痛哭流涕之后,身上病没有了,好了。很多癌症,刘善人报告里面讲得很多,举了很多例子,癌症,非常严重的癌症,医生都讲他大概顶多只能活到一、二个月,遇到他,他给他一说,他真的一想,想到什么?对不起家庭,对不起父母,对不起妻子,对不起儿女。这一反悔、一痛心,几次呕吐,病就好了,再到医院去检查,没有了。医生问他,你吃的是什么药?谁给你治的?这是刘善人治得高明。我在之前还遇到一个大夫,他是祖传秘方,也是这些疑难杂症像癌症这些,他治好很多人。他是祖传的方子,自己在山上采药,采回来之后把它泡,应该是泡在酒里面,药酒,治病的时候是把这个药涂在身上。这个药很厉害,把里面的毒,这里面的毒把它吸到皮肤的表层,用刮痧的方法来刮,刮出来的时候黏黏的,就把里面那些病刮出来了。刘大夫是叫你自己吐出来,他那是把它吸着刮出来,一刮之后你就很轻松,里面这些病毒全部吸出来了。我亲自看他做过这个,这也非常高明。道理是一样的,一个是用药物吸出来刮掉,一个是你从口里吐出来,是一个道理。但是吐出来的,我觉得比刮的还高明。所以你得真心认错,你不认错,你回不了头,你要有勇气,这叫大勇。大勇是什么?大勇是肯对着大众承认自己的过失,发露忏悔,改过自新。哪个人没有过失?要没有过失,你就成圣人,你不是凡夫。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就是你不是圣贤,哪有没过失的!只是你自己不认真去检讨,不肯忏悔,不承认,处处还自以为是,你的病怎么能好?

  业障,什么叫业?起心动念就是业,分别执着那就是障。我们有没有?六道凡夫个个都有,哪有不造业?念念想着别人,善业,好不好?好。能不能了生死出三界?不能。为什么?因为你还会执着。这是佛经上讲得清楚,只要有执着,六道就出不去,但是你念念都是善业,你在六道里头三善道受报,三善道是人道、阿修罗道、天道。虽然生在三善道,三善道也很容易迷惑,迷惑之后就造业了,他又造恶业,那你福报享完之后,恶业现前,岂不是又要回到三恶道去吗?你什么时候能脱离六道轮回?真想脱离六道轮回,要靠佛法,它真的能帮助你了生死出三界,真能帮助你回归自性,那就圆满成佛了。首先你得要认识,认识在佛法里叫解悟;把业障忏悔尽了,那叫证悟。由此可知,八万四千行门,就是修行的方法,门是门径,法是方法,叫法门,也就是忏悔的方法,修行就是忏悔、就是放下,把自己这些习性全部都放下,业障就忏除了,才能帮助自己提升。业障不但是这一生,我也曾经提到,因为我们从国外得到很多心理医生治疗的信息,就用深度的催眠,我鼓励一些学佛的同修,信心不足,还有怀疑,可以去找找这些外国心理医生,接受他们的催眠,让催眠当中讲到你过去生中所造的业障。如果你要有这么多的信息,知道过去世,过去一世、过去二世、过去三世,五、六世,这生生世世造的些什么业你都晓得的话,能帮助你忏悔,能帮助你把五脏六腑里的病毒全部给吐光。

  所以讲到修行就离不开忏悔,佛法里面无论是诵经、拜忏、礼佛,甚至念佛,念完都做一个回向,回向就是属于忏悔,不能不认真。我们今天最具体的,用《感应篇》,虽然是道教的,在佛门里面,祖师大德用它来帮助忏悔,很多。特别是明清两代,读书人之间盛行「功过格」,佛门也不例外。你看看,了凡先生遇到云谷禅师,云谷禅师送他一本功过格,那个功过格不是佛经上的,就是《感应篇》,里面的条目就是《感应篇》。用它来帮助你忏悔业障,很有效果。它不是从印度传来的,是我们中国本土的,我们翻开来是特别亲切,一条一条的,回过头来问自己有没有犯?这叫真修行。所以我们现前一定要记住,现前特别是什么?身体不好,毛病很多,年纪轻轻的已经一身病了,唯有真正忏悔,你的病痛可以化解了。彻底忏悔,你的生死可以了了。

  佛法里修行,可以说从初发心到如来地,修什么?忏悔而已,所有的法门都可以说之为忏悔法门。特别要想到孝亲尊师,净业三福,世尊特别提出这两条,父母之恩报不尽,老师之恩亦如是,要晓得佛菩萨是老师。你看我们佛弟子,自称为弟子,弟子是学生,我们称释迦牟尼佛「本师」,本师是什么?根本的老师,建立佛教在这个世间第一个老师,建立佛教的老师,我们称本师。所以我们跟佛的关系是师生关系,这个关系是属于伦理,总得要搞清楚,跟一般宗教不一样,我们跟佛、跟菩萨是师生关系。要是跟菩萨讲的,实际上我们跟菩萨是同学的关系,因为他是佛的学生,我也是佛的学生,他是前届的学生,我是后来的学生,所以我们跟菩萨是前后同学。菩萨修得不错,修得很好了,他可以教我,所以我们对菩萨,甚至于对祖师大德,都以老师之礼来奉事,关系搞清楚了。同一个本师,前后不同,关系非常亲密。菩萨教我们的,祖师教我们的,就跟世尊教导我们的没有两样,我们得依教奉行。佛在戒律里面跟我们讲到三聚净戒,前面跟诸位说过,这个意思就是说,佛虽然住世四十九年,讲经说法还是有限,还是很多东西没有提到,所以指导我们一个总的原则,凡是对自己有利益的,佛没有说到,要好好的学;对自己有害的,佛没有说到,你也得要放下,不能说佛没有说,我就可以放逸了,那错了。譬如,这是我们一般常常讲的,佛戒律里没有说抽烟是犯戒,那好了,你就去抽烟了,可是抽烟对身体怎么?对身体决定有害处,没有好处,这个就属于摄善法戒里面,这不善,你就应该要把它断绝。第三种是饶益有情戒,这个事情是对众生有利益的,对大众有利益,你一定要做。所以要通权达变,要有善巧。戒律不是死的,它有开遮持犯,在某一种状况之下灵活的运用,这个不能不知道。

  下面第五「随喜功德」,对治什么?对治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烦恼,这个烦恼也是很多人都有,嫉妒。我们看别人…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三十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