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类是所知障,如果你有所知障,你也不能见性。所知障里头有执着、有分别、也有妄想,所以他见不了性,必须放下。所知障放下,烦恼障放下,夜睹明星,豁然大悟。悟了之后,宇宙之间,所谓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一法他不知道,没有一法他不通达。有人试验,试验释迦牟尼佛,你什么都懂得,我问问你:放牛你懂不懂得?牧童照顾一头牛,你懂不懂得?这个牛应该怎么样来带牠,怎么样养牠?佛把这个事情详详细细说出来,《大藏经》里有《放牛经》,释迦牟尼佛没放过牛,你只要一问他,他给你讲出来,教给你方法。
六祖惠能大师二十四岁在五祖会下开悟,不认识字,没念过书,这一开悟之后,无论是佛法、世间法,你去问他,他没有一样不知道。为什么?他得到的是海印三昧。我们要知道,一桩大事。他有,我也有,你也有,他也有,我们大家统统都有,我们都有,为什么不能现前?原因佛告诉我们,「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我们的自性的智海不能现前,是因为我们现在有妄想、有分别、有执着,这三样东西既是烦恼障又是所知障,我们的如来智海不能现前,道理在此地。所以学佛,佛法修学,什么是最重要的?这篇文章的题目里面所讲的,说出来了,「妄尽」最重要,智海是什么?智海就是「还源」,妄要尽才能还得了源,你自己自性里面的智慧德相统统可以现前。那个相就是极乐世界,就是华藏世界,美好到极处,找不到一点遗憾,缺点遗憾找不到。关键就是我们放不下,为什么放不下?我们的烦恼习气太重,我们知道应该要放下。没有办法像释迦牟尼、像六祖能大师,那么样的干脆,那么样的彻底一下就放下,这在佛法里面讲顿悟、顿舍,没有次第的,一下就放下,彻底放下了。就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十二个字他在一念之中就舍掉。这十二个字舍掉,海印三昧现前,海印三昧真的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不是假的,这是真的。而且这种知是正知,佛门里面的术语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每个人都有。
证得海印三昧之后,他会不会轻慢一个众生?不会的。为什么?他知道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现在呢?现在还是佛,那为什么还搞成六道三途?他迷惑了,他是真佛,他不是假佛。就好像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偶然也遇到朋友喝酒,酒喝醉了发酒疯。你说那个人是不是个好人?是个好人,但是发酒疯的时候胡言乱语,他酒喝醉了。你不能说酒喝醉了就不是好人,他还是好人,清醒的人看他是个好人。佛就是清醒的人,佛看一切众生各个都是佛,所以对每一个众生,他都那么样的尊重,都那么样的敬爱,一丝毫等差都没有,他心清净的,清净心则平等的。我们凡夫因为有分别、有执着,所以平等就不见了。不平等是假的,平等是真的,你统统把妄舍尽,妄尽还源就平等了。现在在十法界、在六道、在三途,所有一切众生还是平等的。这个平等观,你一定要懂得弥勒菩萨给你讲的一念,你明白一念,你才晓得真平等。十法界依正庄严,相是不一样,但是在一念里面你就看到平等,一念的时间太短,在一念的时间你找不到生灭,你看到生立刻就灭。所以,佛法大乘教常讲不生不灭。如果它真的没有生灭,说不生不灭那叫废话;有生灭,速度太快,所以生灭跟不生灭几乎扯平,生灭就是不生灭,才称它为不生不灭,不生不灭里头有生灭。这个都是事实真相,这个属于,用现在的话来说是高等科学,从事相上说的,从理论上说那是高等哲学,从事上看这是高等科学,都达到究竟圆满,登峰造极。今天科学、哲学对这个问题不能解释,大乘佛法早就有解释,只要你妄尽还源你就统统明白。所以这个地方湛然于佛之智海,这个地方说佛就是自性,前面讲的自性清净圆明体。湛然就是清净,在这个时候就能印现一切之法,这个一切之法就是我们常讲的性相、理事、因果,遍法界虚空界,或者我们再加个,我们有分别执着,过去未来,过去无始,未来无终,你统统看到,统统明了,叫印现一切之法。这个叫海印三昧,是我们自性里头本自具足。
我记得我学佛第一天见出家人,第一天跟出家人见面,我见的这个人就是章嘉大师。我跟他见面,我第一句话向他请教,那个时候方东美先生把佛法介绍给我,我说我知道佛法是无比的殊胜,是高等的哲学,请教大师,佛门里面有没有方法,让我们很快速的契入境界?我提出这么一个问题,初学。章嘉大师听了我这个提问,就看着我,态度很温和里面带着严肃。他看着我,我也看着他,我等他的开示,那个时候还不懂什么叫开示,等他回答。等了半个小时,他才给我说了一个字「有」,我听说有,耳朵就竖起来,用心听。这一个字说出,他又不说话,大概停了五、六分钟,也相当长,给我说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没有我这么快,他的速度很慢,说了六个字。这六个字我听了之后,好像是能体会到,真的叫似懂非懂。我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我说:请教大师,从哪里下手?他跟我说「布施」,教给我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我们第一天见面,大概在一起坐了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的样子,说话不多。他这种教学的方法,我是到二、三十年之后才体会到,才明白那一天谈话的情形,他为什么不立刻答复我,看着我看半个小时。
到我教学生的时候,我才恍然大悟,为什么?心浮气躁!心浮气躁状况之下,讲什么东西都是耳边风,真的是右耳进去,左耳就出去,不得受用。所以他等我很久,就是等到我心地平静下来,把心浮气躁这个现象收敛,真正一心专注才给我讲,这是非常高明的教学法。他说了一个有,我就有了,你看妄念又动了,所以他就不说,说了一个有就不讲,过了五、六分钟我又静下来再给我讲。我才懂得佛法里头这个教学方法高明!我明白了。我们在现在讲经教学,能不能用这个方法?不能。为什么不能?人家提个问题半个小时不答,他都跑掉了,听众都走光了。也就是说现在听众没有我那个耐心,我能够等,你不给我讲清楚我不离开,我要等。这个等就是忍辱波罗蜜,《金刚经》上所说的「一切法得成于忍」,你不能忍,你得不到东西。在佛法里讲,你不能忍你不是法器,老师不教你。我从认识他老人家开始,他很慈悲,我真的想学,这就跟我约定每个星期两个小时,我跟他三年,我佛法的基础是在他老人家会下奠定的。他教我看佛经,看什么经?教我看《释迦谱》、《释迦方志》。告诉我,你学佛,释迦牟尼佛是什么样的人,你要认识清楚。这个方法也是三、四十年之后才明了,对老师感激之心年年增长,感恩!他教给我的真是从根本学。
因为你看看多少这些出家人,学了哪个宗派就有门户之见,就互相排斥。他老人家教给我从释迦牟尼佛学起,宗派成见自然就消除,为什么?所有宗派都是释迦牟尼佛传的,所以我们对一切宗派就用平等的看法,就不会说这个宗派比那个宗派强,没有这个念头。知道什么?世尊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大乘经上常讲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全是平等的。《金刚经》上说得好,「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为什么开这么多法门?是因为众生根性不一样,没有其它的原因。所以佛他能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他不是用一个方法教一切众生的,让每个人学得都很欢喜,学得都很快乐,放下万缘,妄尽就还源!不一定用这方法,所以心量自然就拓开。与《还源观》底下第三段相应,第三段里面给我们讲三种周遍,第三个周遍就是「含容空有」,含容空有,空是虚空,有是万有,这就是大乘教里头常常讲的两句话,每个同修我想都很熟悉,「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心包太虚是含空,量周沙界是容有。你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心量?你跟释迦牟尼佛学就有这么大的心量,你跟祖师学这个心量就很难发,我学禅,我跟禅宗祖师学,禅高,其它各宗都不如我,你看看妄想分别执着就生起来,妄想分别执着要尽你才能还得了源。一面学一面放不了妄想分别执着,那是永远还不了源。我这个心量比较大一点,还能包括世界上所有宗教,得力于章嘉大师的指导,这个关系很大!他一开头教我看释迦牟尼佛的传记,从这个地方入手,从这里入门下手。真的,把佛法从根源上学起。
方东美先生特别介绍的是《华严经》,他自己非常欢喜这部经,告诉我《华严》是佛经哲学概论,内容是包括全部的佛学,所有宗派那些理论、指导原则都在《华严经》上。两个老师指导的言语不一样,方式不一样,但是目标方向相同,所以我学佛可以说是没走冤枉路。但是自己的烦恼习气太重,没有办法顿舍,老师教我,这是李老师教我,慢慢放下,年年放下、月月放下、天天放下,教我这个方法。那个顿悟的,那是像大楼,他一步就跨上去,那是要本事,没有本事摔下来就粉身碎骨,那叫顿超。渐修好比爬楼梯,慢慢上去,一个台阶一个台阶上去,我们没有那个本事,我们就选择爬楼梯。所以功夫不是别的,功夫就是舍,功夫就是放下,你放下一分你就能看破一分,看破一分它又能帮助你放下一分。所以渐修就是这两个方法,放下帮助看破,看破帮助放下,相辅相成,从初发心到如来地,这个方法妙!
这里面还有个关键非常重要,那就是亲近善知识,这个太重要了。谁是善知识?佛是善知识,菩萨是善知识。佛菩萨我们找不到,经典是佛,经典是菩萨,所谓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才真正能帮助你看破放下。经教帮助你看破,你能看破,你在日常生活当中自然你就会放下。到显著放下的时候,会有个现象出现,在顺境,我们讲境,就是我们的物质环境,你很欢喜是顺境,善缘,缘是人事环境,你的周边都是好人,都是你喜欢的人,在这种境界里面没有贪恋,你把贪恋放下,你对待环境,你对待人事,全是智慧不是感情。如果感情那是烦恼,生烦恼,智慧!如果反过来,周边环境是逆缘,你…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十五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