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十二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十二集)  2009/3/24  台湾华藏电视台  文件名:12-47-1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第四页第一行,我们从第二句念起:

   【烦恼覆之则隐。智慧了之则显。非生因之所生。唯了因之所了。】

   前面我们学到这个地方。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自性隐显这个现象,隐与显都没有因,不像一切万物,一切万物确确实实所谓是因缘生法,这是佛讲的。只有自性不是因缘生法,为什么?它没有生,它也没有灭。在宇宙之间真正讲到不生不灭的,就是自性,自性从哪里来的?无有来处。自性为什么发生的?没有原因,只有这桩事情,这里说得好,它『非生因之所生』。但是如果你有智慧,你确确实实能够证得,这个证得不是说你得到什么,你真正知道它的存在,而且真正知道它是宇宙的第一因,宇宙、生命、我都是从它变现出来的。佛说得很好,一切万物,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没有生因,识有,识是因缘所生法,性没有,这个要知道,这很难懂,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讲到生因,我们前面提到《成实论》里面的三因,这个三因也就是讲的一切万法,一切万法总离不开这三种因。第一个是「生因」,第二个是「习因」,第三个是「依因」。这些概念、事实都围绕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你都能通达明了,你是个明白人;如果不能通达明了,那你就是个胡涂人,胡涂人在佛法称为凡夫,明白人称之为菩萨。菩萨跟凡夫没有两样,只是对于一切万事万法明不明白。

   生因我们说过了,只有自性没有生因,除了自性之外,统统都有生因。宇宙怎么来的,有生因,我从哪里来的,有生因,怎么来的?我们在华严会上讲了很多,不止一次,时时刻刻都提出来。为什么要这么频繁的来提示?因为我们没有能够认知,不是听一次就明白,这个话听一万次你也未必能明白,未必能明了,不明了就不得受用。真正明了就得受用,这受用是什么?受用是大自在。大乘教里面讲三德,如果真的明了,你就得解脱德,解脱就是大自在。我们不得大自在,还有烦恼,还有习气;换句话说,我们没有真的明了,只是听说而已。所以古圣先贤教导我们,学习要不断的重复,温故而知新,这是很有道理的。真清楚了,三德都现前,法身德现前,什么是法身德?整个宇宙是一体,这是法身德。你就不会再分人我,没有这个概念,你真正晓得整个宇宙是自己,好像我们明了,我们这个身体是自己,你就不会再去分这是头,这是眼睛,这是耳朵,这是鼻子,这是手臂,这是手指,你就不会分,为什么?一体!所以你真正证得法身,法就是身,法性是真心,法相是真身。法相在大的方面来说遍法界虚空界,范围缩小来讲,咱们娑婆世界十法界依正庄严是自己。大的你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华藏世界,叫世界海。

   佛说,在大宇宙里面,像华藏世界海无量无边,无有穷尽,有没有生因?有。生因是什么?我们这篇文字里面的第三段就讲三种周遍,「周遍法界、出生无尽、含容空有」,这是性德,所以它的生因是性德。那自性的生因呢?自性就没有生因,所以它第一个源头没有生因,第二个就有生因。宇宙出现,就是惠能大师讲的五句话,末后一句话「能生万法」,能生万法就有生因,前面讲的没有生因。前面譬如他讲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个清净没有生因,「本不生灭」没有生因,「本自具足、本无动摇」都没有生因。法尔,它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所以不可思议,佛这句话说得妙!你没有办法去想象,它既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不是物质,我们眼耳鼻舌身接触不到;不是精神,我们的意识想不到,这才是真的。这篇文章里面最难懂的就是第一段,因为第一段就是它没有生因,二段以后都有生因那就很好懂。第一段里面就是禅宗里面常讲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禅宗常常参这个话头,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是什么?就是「自性清净圆明体」,这是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这讲得很清楚。在我们净土宗里面讲得没有这么清楚,但是也讲得好,那是什么?叫常寂光。我们不要说土,也不要说身,就叫常寂光,那是本来面目。常寂光就是此地讲的自性清净圆明体,常寂光里面没有物质也没有精神。佛经里还有一个名词叫「大光明藏」,那也就是讲常寂光,也就是讲自性,自性是大光明。这个东西你说体会,体会都体会不到,为什么?你体会用心,只要讲用心全用妄心,真心用不上。真心是什么?真心是下面讲的「了因佛性」。「非生因之所生」,这句话要肯定,决定没有怀疑,有怀疑那就是障碍,烦恼障,六个根本烦恼,贪瞋痴慢下面就是疑。你在这上面怀疑,你就永远不能见性,不能见性造成什么样的障碍?出不了十法界。给你说你可以出六道轮回,你出不了十法界,十法界最高的是佛法界,你没办法超越,也就是说你永远见不到诸佛如来的常寂光净土,你见不到。所以这个疑要断,这个疑,六个根本烦恼里头的疑,不是普通的疑惑,我们普通叫怀疑不是这个,那你就搞错了。就是对这个自性清净心没有原因生的,法尔如是,对这个不能怀疑,这个疑情断了,你才能体会到万物都有生因。

   第二个讲「习因」。这个生因,万物的生因是什么?是唯心所现,这个心就是自性,自性能现。能现为什么会有差别?能现应该都是一样,没错,确实是一样。种种差别从哪里来的?差别从习因来的。你看看我们中国古人讲的,讲得含糊,没有佛法讲得这么清楚。我们中国,你看《三字经》上,小朋友都会念,「性相近」,那个性就是自性,不是生因之所生。「习相远」,习是什么?习因,我们中国人讲习惯,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习因就是习惯。批注里面讲得很清楚,虽然不长,就一句,「如习贪欲而益长贪欲」。我们中国人常讲,「近朱则赤,近墨则黑」,他跟善人在一起他自然就变善,跟恶人在一起他就学坏了。所以环境能变化一个人的气质,要晓得这些烦恼没有的。最高的我们不说,最高的是起心动念,自性里头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起心动念也是生因。起心动念之后现种种不同的现象,十界、六道、三途,这些染净、善恶、苦乐完全是习性,是习因。明白这个道理,就晓得教育的重要。

   所以我常常想,我们中国古圣先贤,我想都是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应化在中国这个地区。早年我跟李老师学教,我把我这个看法向他老人家请教,他老人家给我证明,他说理上讲得通,事上没有证据,这真的,事上什么?没有记录。佛在经上也没有说,中国古圣先贤哪些是佛菩萨再来的,没讲,所以事上没有证据,理上讲得通。为什么?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应化在世间,就是在十界、六道、三途,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这得大自在,一点障碍都没有。他怎么能现身?现身他没有起心、没有动念,所以他种种示现还是非生因之所生。性如是,相亦如是,这个道理深,为什么?他觉悟了,所谓觉悟就是他不起心、不动念,那就不是生因之所生。只要起心动念就是生因之所生,那个生因是什么?生因是起心动念。诸位要晓得,佛菩萨应化在世间,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应化在北印度,应化在人道也有父母,也有诞生,也有童年、少年、青年、晚年,都有这现象,有生有灭,七十九岁圆寂,我们讲七十九岁死了,有生有灭。这是不是有生因之所生?没有,这难懂!明明有怎么会没有?真的没有,给你讲有这是什么?随顺俗谛说有。要是随顺真谛呢?真谛没有,这不好懂。佛一生说法,在总的原则上,佛依二谛说法,就是真谛、俗谛。俗谛就是依一般人的常识给你讲,你会懂。真谛是什么?真谛是依第一义谛,那就是如来亲证的境界,没有;这所有一切万法也是非生因之所生,这个太妙太妙了,这个太难懂了。

   虽然难懂,真的,佛有善巧方便,也能够叫我们细心的人稍有体会,譬如宇宙的来源,这是我们第二段要讨论的,宇宙的来源是起心动念。这个起心动念我们也不懂,我们听到这个名词,「我突然起了个念头,想到一桩事情,这是起心动念」,不是,不然,我们这个念头太粗,不是佛所说的。佛所说的起心动念极其微细,微细到什么样的程度,不但我们自己不知道,阿罗汉不知道,菩萨也不知道。菩萨在《华严经》上讲的有四十一个阶级,不算前面十信,前面十信位算上的时候是五十一个阶级。这五十一个阶级那真的都是菩萨,我们就是连最初的初信位的菩萨,我们都比不上人家。我们这一生认真修行,能不能修到他的地位?不多。为什么?初信位的菩萨,给诸位说,自私自利没有了,名闻利养没有了,五欲六尘没有了,我们能做到吗?做不到。所以他能够把六道里面的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掉,我们有没有办法断一品?这是真的。八十八品见惑,佛菩萨又把它归纳为五大类,这个说话就好讲,因为教学方便起见分为五大类,八十八太多了。

   这五大类,第一个是身见,身见断掉了,也就是初信位的菩萨绝对不会执着这个身是我,这一招就不容易。我们还执着身是我,他知道身不是我,身是什么?身是我所有的,就像衣服一样,衣服是我所有的,身是我所有的,是我所有的不是我。什么是我?他已经懂得灵性才是我。到最后给你说,什么是真正的我?我们这第一条里面所讲的,自性清净圆明体是我,是真我,这就是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我们把它忘得干干净净的,把身当作我,你说糟不糟糕?好比一个人,我们比喻这衣服是我所有的,他把衣服认为是我,我忘掉了,衣服是我,执着这个衣服,你说这不是错误吗?六道里面的众生,哪一个不把身看作是我!纵然他修行修定能够达到无色界天非想非非想处天,他还是有身见,他出不了六道轮回,他比不上初信位的菩萨,初信位菩萨身见破了。

   边见破了,边见是二边,我们为了说话方…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十二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