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十一集▪P4

  ..续本文上一页圣贤、能够觉悟,我们常讲烦恼轻、智慧长,对于宇宙人生的大道理明白了,现前的现象知道,性相、理事、因果,这六个字把我们的人生包括尽了,统统明了了。见性不必说了,见性得大自在,孔颜还没有得大自在,但是得的是小自在,这个小自在就是我们讲的幸福美满的人生。大自在是什么?大自在是实报庄严土,净土宗里面讲的极乐世界,《华严经》上所讲的华藏世界,他得到了,他契入了,他生活在华藏,生活在极乐,这个地方,身体没有离开,虽没有离开,他现前生活的享受是享受华藏跟极乐世界,那怎么会一样!

  我这个话说得很清楚,但是能体会的人不多。同样一个道理,我学佛五十八年才领略到这个境界。要是在二十年前的话,我曾经讲过《华严经》,讲得不清楚,讲得含糊笼统,可是自己也以为讲得不错,什么原因?没放下。我年年都在学放下,这又通过了二十年,放下愈多愈清楚、愈明了,就跟我们刚才举的颜色胶片一样,你放下愈多,你看得愈清楚,就这么个道理。放下愈多,展开经卷,字字句句无量义,他怎么不欢喜!我们回过头来想到《论语》上这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懂得人生的快乐,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因为它不是外面的刺激,内心里面的喜悦是从学习得来的。所以中国古人有句谚语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学不了」,你要是不学,快乐就没有了,愈学愈快乐。所以老年还是要学,不学你就没有快乐,这一点很重要。

  所以我就常常想到养老、育幼,是现在全世界社会上的大问题,在从前古老的中国,养老育幼没问题,为什么?家庭承担,中国的家庭是家族,是大家庭,承担养老育幼,大家庭里面有私塾,就是子弟学校,家族的子弟学校;年岁大的时候,家族养老,有天伦之乐。这是现在人无法想象的,为什么?你们没有见过,你们也没听说过,你哪里知道大家庭那种快乐!这种大家庭制度在中国绵延了几千年,一直到第二次大战,中国跟日本八年战争,我们最大的伤害是什么?我们中国人的家被毁掉了。这个家能不能再复兴?很难,恐怕没有办法再复兴,这是最大的损失。可是中国家的精神跟功能,功能是养老、育幼、传宗接代,它的精神是家道、家规(诸位学习的《弟子规》是家规)、家学、家业,现在都没有办法恢复了。所以这些年来我常常在想,听你们大家常常讲的企业家,我这个灵感就动了,希望企业把中国传统的家道恢复起来,能做得到!

  中国传统的家道是血缘的关系,我们叫血统,五代同堂、六代同堂,不分家的,这一个家族就是一个大家庭。人数少的大概有三百人左右,少的,人丁不旺,普通的家庭大概五百人左右,人丁兴旺的,七、八百人,这在中国社会里常见。所以家和万事兴,着重在和睦相处,要严格守规矩,不守规矩,这个家就会败了。这个规矩是整个家族从老到小个个人都要遵守的,严格遵守,这个家才兴旺。所以中国人才会讲「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才会说这个话。现在中国人没有家了,所以我就想,如果企业能够继承,好事!这个企业它的员工也有几百人、几千人,这就是一个大家庭,董事长、老板就是家长,必须要真正把自己所有员工看成自己的亲兄弟、亲姐妹;员工的父母就是自己的伯伯、叔叔,他们老了要养老;员工的子弟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自己的下一代要好好教他。所以公司要办养老院,不是收社会的,是你员工的老人,养他们;员工的小孩,我们自己办子弟学校,请好的老师来教导他们。

  学校跟养老院可以合在一起,让这些子弟们能够亲近老人,能够孝顺老人,譬如他学《弟子规》,到哪里用?天天看到老人,他能表现出来,就能够有古时候那种天伦之乐。这样的老板,他的员工我相信,他已经把这个公司、把这个事业看作是自己家庭,他会尽忠职守,成为一家人。每个行业、每个团体都能这样做法,我们中国古时候的家道就能够延续下去,这是中国五千年来长治久安最重要的一个关键。这是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民族找不到的,只有中国有,真正做好了,让其它国家民族看到,统统都来学习,这世界就和平了,那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安定和平做出最好的贡献,我们不能不重视。大家知道中国传统文化好,传统文化怎么落实?就是家,用家来落实,这要靠我们大家来努力。底下这两句话不太好懂:

  【非生因之所生。唯了因之所了。】

  这是讲什么?这是讲自性清净圆明体,一切万事万物的发生都有因,自性清净圆明体没有因。没有因就是本不生灭,惠能大师讲这么一句话,「何期自性,本不生灭」,就是没有因。你怎么知道?行,能知道,『唯了因之所了』,了因是什么?智慧,如果烦恼放下了,智慧自然就现前,他能够明了,他能够认知,这个事情就难了。在这里面我们讲到什么叫「生因」、什么叫「了因」,在佛法里面讲三因佛性,生因是三因里面所讲的,我们也顺便把这个名词跟诸位做个简单的介绍,什么叫生因?「《俱舍论》里面讲六因,《成实论》因之立三因」,《俱舍论》跟《成实论》都是小乘经。小乘重要,不能够轻视,佛在《佛藏经》里面告诉我们,「佛子(就是佛弟子)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这是释迦牟尼佛讲的,你学佛,跟释迦牟尼佛学习,从哪里学起?从小乘学起。小乘好比小学,大乘好比大学,你得按部就班,循序渐进,这是佛所赞叹的。不学小乘就学大乘,佛不同意,为什么?你学不到。像现在读书一样,我不念小学,我也不念中学,我就念大学,行吗?决定做不到,那是什么?那就是天才儿童,天才儿童毕竟是少数,亿万人当中难得找到一个,像惠能是属于特殊的天才,不是人人能做得到的,所以一定要循序渐进。

  在中国佛教隋唐时候有两个宗派,就是俱舍宗跟成实宗,在这里你就看到了,俱舍宗从哪里来的?《俱舍论》;成实宗从哪里来的?《成实论》,根据这两部论而建立的学派,这是小乘。在古时候学佛一定要先学这两个,这两个学一个也行,这两个学派是基础,佛法的基础。中国小乘经翻译得相当完备,就是现在《大藏经》里面的四阿含,可是中国佛教在唐朝中叶之后就不学了,不学小乘。不学小乘怎么学法?用儒跟道代替,效果卓著,你看从唐到清代的出家、在家,高僧、高士代代有人,可见得这是可以的。所以用儒、用道,用四书五经,用《老子》、《庄子》来代替小乘。到我们现在这一代问题出来了,小乘没有了,儒也不学,道也不学,拼命在经典里面下功夫,搞一辈子都不能够契入境界,这就是佛所说的话灵验,佛说非佛弟子。在最近这几年,我们深深的体会到,不依照佛的教诲,我们决定不会成就。所以我们特别提倡《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劝大家至少要扎三个根。这三样东西分量都很小,儒家的《弟子规》一千零八十个字,三百六十句,每一句三个字,里面只讲一百一十三桩事,这是做人的规矩,必须要做到,百分之百的落实才像一个人,这是伦理道德教育。《感应篇》是因果教育,道教的。有这两个基础再学《十善业道》,《十善业道》是佛法里面的基础,必须要学习的。你有这三样东西,这是儒释道的三个根,你真正能够好好的学习,百分之百的落实,你有学佛的条件了。然后你在佛法里面选一部经论,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你一定会有成就。如果不从这三个根下手,那就是佛讲的,你非佛弟子,诸佛如来出现也没有法子教你,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我们处在现在这个时代,必须要从这里下手。

  《成实论》里面讲的三因,第一个讲「生因」。大师在此地说,自性清净圆明体「非生因之所生」,生因是什么?是讲万法,一切法它出生的时候一定有个因。譬如我们种瓜,瓜的因是什么?瓜的因是瓜子,你没有瓜子决定不能够长成瓜,所以瓜子是瓜的生因,菜子是长成菜的生因,稻谷它能够长成米,它是米的生因,它总有一个因,这因是第一个条件。所以说,「如善恶业为苦乐报之因」,这是讲我们六道里面,我们心善、言善、行善,我们会得到快乐,三善道的果报,这是善因、善果;恶的因呢?恶的因你就得苦报,饿鬼、地狱、畜生,这是苦报,人天是乐报。这讲起来也很复杂,在六道里头,你到哪一道有引业,引业有善恶。除了引业之外,譬如我们同时得人身,那我们引业相同;虽得人身,我们命运不一样,有人富贵,有人贫贱,那是什么原因?这里头还有一种业,叫满业,满是圆满的满,我们的引业相同,我们的满业不相同,所以果报也不一样。可是自性不是生因之所生,这要知道。自性从哪里来的?你要去找这个,你就错了,你永远找不到,愈迷愈深,永远找不到。怎样才找到?放下,不找了,它就现前,所以这是非常微妙的一桩事情。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明天我们接着再学习。好,谢谢大家。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十一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