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九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九集)  2009/2/9  台湾华藏电视台  文件名:12-47-0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本文第一段,我们先念几句:

  【一、显一体者。谓自性清净圆明体。然此即是如来藏中法性之体。从本已来性自满足。处染不垢。修治不净。故云自性清净。】

  我们在这一段里面看到一个佛法专有名词,那就是『如来藏』。如来藏,大乘教里面有很多种讲法。藏,就是藏的意思,也是仓库的意思,像我们佛门里面称「大藏经」,那个藏就是收藏的意思,经典收藏在藏库之中,像仓库一样,仓库之中。到底是真如藏在烦恼之中,还是烦恼藏在真如之中?诸佛如来、祖师大德给我们说得很多,看从哪一方面来观察。我们学习这个名词,也算是一个科目。要知道,真如跟烦恼是一不是二,迷的时候,真如就变成烦恼,如来藏,如来就藏在烦恼里面;觉悟之后,烦恼就是真如。它的名词很多,前面我们读到过,真如在烦恼当中就叫如来藏,真如如果脱离烦恼,就是觉悟了,烦恼觉悟了,就叫做法身。佛用了许许多多不同的名词术语,用意何在?我们一定要晓得,教我们不要执着名字相,执着名字相就错了。连中国的道家,《老子》,第一句话也是这样教给我们,「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就是教我们不要执着。

  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教导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学佛?他给我们说了三句,学佛,一个是读经,一个是听讲,听教,读经、听教都要知道不着言说相,我们听讲的时候不要执着言语。经典的文字是言语的符号,也就是说不执着言语,你也就不要执着文字,执着文字错了,你要懂得它的意思。意思在哪里?意在言外,这是佛法的难处,你必须要懂得。所以弦外之音奇特,说不出来的,言语是一种善巧方便,把它烘托出来,你要有这个能力。第二,不能执着名字相,就是名词术语,这是假立、假设的。为什么要假设?这些名词术语,你懂得它的含义就省了很多事情。这就是现在学术里面都有专门术语,这里面含义很深很广,用简单的名词把它叙说出来。第三个,不能执着心缘相,心缘是你听了、你看了,你起心动念在那里想这是什么意思,这不能想,一想就错。为什么会错?因为佛说法、菩萨说法都没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来的分别执着?所以必须我们自己也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听他的话就有味道,一听就懂。我们自己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人家讲经说法的人他不起心、不动念,他也没有分别、也没有执着,你说我们怎么能听得懂他的话?所以绝大多数学佛的人听经或者是读经,那是谁的意思?都是自己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开经偈里头讲得好,「愿解如来真实义」,这一句可不容易,你要是能解如来真实义,你就入了如来境界。没有入如来境界,你听,听懂了,有道理,看,看了不错,全是自己意思,不是如来真实义。这个道理要懂。当然我们明白了,一时做不到,一时还是得用自己意思去猜测,希望自己这个意思与如来真实义愈来愈接近就好,那就算不错了,可不能有偏差。如果我们是执着言语、执著名相,往往就走向偏差。

  所以佛在一桩事情说很多名相,用意很深,知道所有名相说的是一桩事情,就不会执着;如果他专门一个名词对一桩事情,我们很容易产生执着。所以佛法的教学,前面讲得很多,最要紧的是帮助我们开悟,不是帮助我们记得多。听得多或者是记得多,这背诵就是记,连中国古圣先贤都说,「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也」。记问之学是什么?我们现代的话说,常识,常识很丰富;用在学术上的名词,像现在所说的知识,博闻强记,知识很丰富。我们中国古圣先贤讲,知识再丰富,不足以为人师。要什么人才是好老师?智慧,智慧不是记的,智慧解决问题决定没有后遗症,为什么?它是正确的,知识靠不住。所以知识,你看看以科学家来说,前面科学家发明一个定律,认为是真理,过个几十年,后面又出一个科学家把他的定律推翻,这就是什么?这是知识。如果是智慧永远不会推翻。所以东方人着重求智慧,跟西方人不一样,西方人学的全都是知识,这个要知道。知识里面有分别执着,智慧里头没有。

  要是没有分别执着,你才能够接近如来藏;到不起心、不动念,那你就是证得如来藏,你是真的彻底明白了。《佛性论》里面讲如来藏,这个藏有三个意思,我们学了第一段,没学完,今天我们接着再学。我们把这一段从头念一念,「一、所摄之义,真如立于众生之位」,众生就是六道众生,就是像我们现在这个阶段,在我们现前的阶段,在这个位置上。「则含和合不和合之二门」,我们现在确实和合、不和合就是对立,就是相对,科学家讲的相对论,这个就是相对。「为和合门者,生一切之染法」,这个为当作是,如是和合门,它就生染法;要是不和合门,就能够生一切净法。「一切染净之法,皆摄于如来之性,即真如,故云如来藏」。我们昨天学到这个地方。

  今天我们接着,「易言之」,易言之就是换句话说。「真如摄一切法」,真如是自性,是什么?就是我们这篇文里面讲的「自性清净圆明体」,它不是一切法。自性清净圆明体,就是我们一般讲的真如本性,或者说真如自性,名词很多,简称真如也可以,简称自性也可以,要知道都是讲的一桩事情。佛教我们不要执着,不要去分别,你要懂得这个意思。这是什么?这是一切法的本体,讲哲学。哲学讲本体、讲现象,现象是一切法,本体是真如,就是自性。可是自性里头确确实实没有一切法,它不是一切法,它能现一切法。这个摄就是摄受的意思,一切法离不开它,它也不是一切法,一切法也不是真如。我们讲到这个问题,就常常用电视的色相跟屏幕来做比喻。真如是什么?真如是屏幕;一切法是什么?一切法是屏幕上显示的音声、色相。你们诸位想想看,屏幕是不是音声、色相?不是。音声、色相是不是屏幕?也不是。但是屏幕确确实实能够摄一切法,就是一切法不离开屏幕,它有这个现象存在。虽存在,它绝对不是,你不能把一切法看作是真如,但是一切法也不能说不是真如。所以你怎么说,只要有分别执着那全错了;如果离开妄想分别执着,无论怎么说都对。这个对错没有标准,总在迷悟不同,悟了,怎么说都对;迷了,怎么说都错。这叫华严奥旨,奥是深奥、秘密。

  「如来藏一切法」,如来就是真如,藏一切法。实际上惠能大师开悟讲了五句话,这个他讲了,他说「何期自性」,自性就是此地讲的真如,自性,自性清净圆明体,「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就这个意思。虽然它没有一切法,它具足一切法,为什么?它能现一切法。末后一句他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正好像我们电视屏幕,电视屏幕不是一切法,电视屏幕上什么都没有,能现一切色相,就是这个意思,它能现。从能现,屏幕就是摄一切法,有这个意思存在。如来就藏一切法,好像它里面收藏。这些话都是比喻,意思非常深,我们要很细心去体会,千万不要去执着如来里头藏这么多东西。我们想想看,我们电视屏幕里面是不是藏很多频道里面的音声、色相?真正彻底明了的人可以这么说,他没有说错;如果不明了的,以为是真有的话,那你全说错了。可以这么说,悟的人没有错;迷的人,你要这样说法,跟他一样说法,你错了,为什么?你以为它真的藏在里头。这是佛法到了高层、高程度的时候,不容易懂的地方在此地,就是说一切都不能把它说实的,都不能把它说死了,它是活活泼泼的,变化无穷。我们这六段里头,第二段「起二用」,第三段告诉我们,作用里头有三种周遍,这就是里头的原理,理论所依据,性德不可思议,无法想象。

  下面《楞伽经》上讲了几句话,「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众生」。言语多简单,所说的事相是多么复杂。如来之藏,我们用浅显的话来说,这个字我们把它念「藏」,如来里面藏的有善、有不善。如来藏是什么?唯识学的大师们把它比喻作仓库,如来藏就是个仓库,什么东西都藏在里头。我们现在一般人讲,我们见色闻声都会落个印象,看到好的有好的印象,看到不好的有不好的印象。这个印象落在哪里?就是落在如来藏里头,它是个仓库,好的它也收,不好的它也收,清净的收,染污的也收。这里面收藏的有佛的种子,有佛、有菩萨、有声闻缘觉、有诸天、有人,也有地狱、也有饿鬼、也有畜生,什么玩意都有,这就是善不善因。三恶道不善,阿修罗不善,罗剎不善,魔王不善,它统统都有,都收藏在里面。总的来说,佛经里叫妄心,这不是真心,这是妄心,你的妄心里头就有十法界善不善因。可是你要晓得,自性是真心,真如是真心,真心里头没有,什么都没有,善也没有,不善也没有,不但善不善没有,清净也没有,染污也没有,再给你说得透彻一点,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也没有,所以它叫清净圆明体,它不染,那是真心。凡是用真心的,我们就称他作佛,佛是用真心。菩萨,那要加上两个字,叫法身菩萨,他用的是真心;不是法身菩萨,他还是用妄心,也就是用阿赖耶。

  阿赖耶就是第八识,第八识叫藏识,就像仓库一样,这个地方如来之藏就是讲第八识。但是我们通常讲第八识它所含藏的,多半讲染污的,那个清净的就不说。说清净的就叫如来藏,说染污的叫第八识,实际上是一桩事情。这里头的种子习气有善、不善之分,有染净之分,这样它就能够遍兴造一切众生,遍是普遍,兴造就是六祖讲的「能生万法」,一切众生是万法。此地讲的众生是广义的,不是狭义的,我们通常讲众生都是讲有情众生,用现代话讲动物,或者意思更狭小,讲的是很多人,很多人我们称为众生。其实佛家「众生」两个字的意思,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叫做众生,这个意思就太广…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九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